序
時尚女王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的經典名言:「我不打造時尚,我就是時尚。」(I don't do fashion, I AM fashion.) 一語道破「時尚」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藝術品味,看似遙不可及的時尚,其實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插畫、時尚、旅行、美食、品味一直是我的最愛,也將其結合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我喜愛旅行和研讀各國藝術歷史,自從大學三年級榮獲紐約州全額獎學金在義大利翡冷翠頂尖的柏麗慕達時尚學院(簡稱Polimoda)攻讀文藝復興美術史開始就愛上自助旅行,長期住過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翡冷翠、巴黎、倫敦、劍橋等世界大城。每到新的城市我喜歡買當地的帽子,將旅途中的美好回憶用帽子記錄起來,因此時尚帽漸漸成為我的品牌標誌。多年以來,我蒐集了無數頂帽子,而且不斷在增加中;除了自己戴外,也時常為畫中的時尚仕女們配戴各式各樣不同風格的帽子,成為我的時尚插畫風格之一。對我來說,創作關於旅遊和時尚的題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當我還在紐約流行設計學院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FIT)唸大學插畫系的時候,前兩年(lower division)要上所有插畫必修課程,後兩年(upper division)就要選擇主修領域,當時因受到時裝流行雜誌啟發而選擇了時尚插畫。個人非常喜歡時裝的多樣性以及讓人們變美的概念,並下定決心要成為出色的時尚插畫家,開始積極向各大時尚相關比賽獎項挑戰。在校期間,我曾獲得紐約愛樂交響樂團藝術T恤設計比賽首獎、義大利精品服飾公司Fendi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旗櫥窗設計比賽第一名、義大利高級皮件品牌Tod's鞋子設計比賽第一名、美國插畫協會當代最佳時尚插畫家之一等國際比賽殊榮。大學畢業後,我在時裝區的La Rue服裝公司廣告設計部擔任了三年的平面設計師,工作內容為繪製每一季的靈感板和設計系列圖,並設計織品布料圖案,也有許多機會出席大小時裝走秀。在二十多年前數位相機尚未普及的年代,時裝靈感來源要仰賴時尚插畫家們的現場速描捕捉一件件的時裝設計畫面,我也因這工作打下扎實手感繪畫訓練的基礎,並學到了許多關於服裝設計的知識和業界生產的流程。
之後離開紐約到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念插畫研究所,當時參加因比賽得獎而被美國最大的卡片公司之一Recycled Paper Greetings相中,將六張水彩插畫以每張兩百五十美元價格(當時傻傻的,不知道要爭取版稅)和限定三年內只零售於美國中西部州的條件獨家授權給他們,並從那時開始展開了我的漫長插畫授權生涯。這些年來,在這以商業導向、淘汰率特高的圖像授權領域內見識到不少藝術創作者浮浮沉沉、來來去去,能長久以插畫和授權為生獲利的藝術家並不是很多,但也是有遇到一些能在這行內大放異彩的頂尖藝術家,除了有令人羨慕的高收入外,所授權的明星商品還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名利雙收!圖像授權最高的境界就是「讓你的作品為你工作」(let your works work for you),只要在對的市場推出受歡迎的商品,在家躺著也能賺錢!到現在,我每個月還固定賺取十多年前為美國高級紙類文具禮品公司Madison Park Greetings所畫的賀卡和紙類文具系列的版稅呢!
在美國從事時尚插畫、刊物插畫、圖像授權、平面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多年以來,一路跌跌撞撞,在近二十年職場工作與教書經驗中,我深深體會到:身為一位插畫創作者,持續經營自己的品牌IP是成功的重要關鍵。圖像授權是一種品牌塑造的過程,只要運用得當,商業和藝術其實可以和諧共存;創意人在創作與工作過程中也要學會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才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平順持久。除了加強自身專業技能之外,將「興趣」與「工作」合而為一也非常重要,並要學會從市場、商業、消費者的角度觀察、思考,找出插畫藝術的商業本質,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讓夢想和熱情得以延續擴展。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案例、插畫、圖片解說創意、藝術、商業鐵三角完美平衡法則,以及時尚產業概括性介紹和入門須知,它適合:
l 藝術科系學生
l 設計科系學生
l 文創工作者
l 藝術工作者
l 設計師
l 時尚/流行趨勢愛好者
l 時尚產業相關人士……等等
我希望藉由分享在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教學經驗和紐約時裝週實際工作經驗,讓讀者們透過本書學習到時尚插畫和文創設計市場的概念、流程及靈感啟發,並提供實用的全方位職場教戰指南,從準備作品集、有效接觸潛在客戶、如何宣傳作品、如何與客戶溝通、合約談判,到著作權觀念、圖像授權與文創授權產業的認識,幫助讀者們循序漸進地撐起自己的夢想事業版圖,這將是我出版此書最大的目的和收穫。
你就是你的精品!若本書能讓大家更加接近時尚和實現夢想,我也會感到幸福!衷心獻上此書。
推薦序
前文化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主任 游淑靜
認識Nina是一個偶然,數年前她來參加紐文中心辦的一個臺灣水彩名家特展開幕,她笑臉迎人,與很多人寒暄聊天。我並不認識她,但她主動來與我打招呼,交換名片,後來又在幾個藝文場合碰面,深入交談後才知道她中學就來美國依親,專長是時尚設計與插畫,目前在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任教。
有一次紐約臺灣書院辦理臺灣當代藝術家聯展,要辦座談,與談者有當地藝術家,我相邀請她擔任主持人,她一口答應,與談當天還請了幾位她的美國同事以及在哥倫比亞大學當教授的先生來參加,熱忱感人,之後紐文中心與她的關係日益密切,合作辦了插畫座談、插畫展等一些活動。
她身為家庭主婦,有一雙兒女,又是職業婦女,還要創作,可想見其忙碌,但她活動力超強,很多藝文場合都看到她來回穿梭的身影,她就像一塊海綿,積極吸取各種藝術養分作為她的創作元素,她不僅創作,也投入文創產業,用她的設計插畫製作手機護套、小化妝鏡等等,我們可以說她是藝術家,也是實務創業家。
她中學時期就離開家鄉到紐約求學,繼而成家創業,但臺灣文化的鈕帶是切不開的,她很用功,中文表達堪稱精準,頗為難得,她的很多設計都有臺灣文化特色,近幾年她更常到臺灣各個大學,與師生交流時尚設計與文創產的種種課題,利用她在紐約教學之便,為臺美兩地搭起校際合作交流的橋樑,甚至協助臺灣時尚設計到紐約參展,她的情義相挺,用兩肋插刀形容,亦不為過。
本書內容不僅包括時尚設計觀念、個人實務經驗、文創產業品牌建立、行銷、文創授權……等,針對國內較不熟悉的美國授權商業模式與文創經紀,也著墨甚多,可以說她十八般武藝都傾囊相授,毫不藏私。
由文化部督導的財團法人文化內容策進院即將掛牌運作,它的成立承載許多國人的期待,文創產從無到有,如何從原創設計到產業,繼而行銷到消費者手中,是非常複雜的過程,每個文創產環節都必須環環相扣,才能組成產業鏈,本書的出版正是一塊敲門磚,文創產的眉眉角角,將可從此一窺端倪,而從國內看國外,借鏡他山之石,更是值得文創產業者修習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