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作者的話
在上海工作的中年男子,接獲爸爸病危的通知趕赴機場回家。一個小男孩追著他的爸爸,著急的說:「Papa, Wait for me! 」讓他想起自己小時候,在急匆匆趕著出門、追著爸爸騎腳踏車、一起比賽組裝積木玩具時,經常對爸爸說的那句「爸爸,等等我!」後來,那一聲聲「爸爸,等等我!」,不知不覺卻也成了他忙於玩樂、勤於課業,而對爸爸失約、拖延無奈的託辭。那個瞪大眼睛、仰頭興奮著急大叫著「爸爸,等等我!」的小孩現在長大了,組織了自己的家庭。因為遠在異地工作,他和年邁的爸爸、媽媽透過手機通訊軟體的聯繫,已經是不得不接受的生活日常。
這一次,媽媽傳來的訊息,讓他愧嘆無法隨伺年邁衰老的父母身邊,「爸爸,等等我!」再次脫口而出,對他而言仍是沉重的低喃,慶幸的是為時未晚!
那一天,我從醫院探望又一次從加護病房回到一般病床的父親,離開醫院後幾天,我寫下了這個故事。小時候的追趕、成年後的哄騙,想跟在父母親身邊的盼望,希望他們能等等我們的心情,卻變得複雜而沉重……
編輯手札
記得作者粘忘凡來到公司,跟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大家聽完都非常有感觸。因為這個故事正代表了現在在職場上衝刺的我們,內心深處的擔憂。「爸爸,等等我!」小時候說這句話時或許沒有太深的情緒,但當家人開始老去,需要被照顧時,一回頭才發現,現在我們希望「爸爸,等等我!」,這句話帶了多少的期待和不想失去的遺憾。在合作的過程中,發現作者和繪者對於這本書的用心,是超過我所想像的,因為要呈現出「爸爸,等等我!」這句話在不同時候說有不同的心情,把對比感拉出來,作者在角色、年代和場景設定上都下足功夫;而畫面由現在到過去,再從過去到現在,穿越時空的呈現,要如何讓讀者理解,更是不容易。而為了符合整個時間軸線,從大環境到家具,甚至是電視畫面等等,都經過仔細的研究和討論,讓整個氛圍更濃厚,讀起來更有感覺。一句「爸爸,等等我!」有如此豐富的情感,在這句話的背後,是兒女們渴望有多一點時間陪伴父母的心情。珍惜身邊所有的,讓時間不再只是逝去,而是能創造更多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