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英島再生
自從2001年7月底搭上從阿姆斯特丹開往英格蘭的大船後,居然在英國一住就住到現在;住到英國公投後,決定脫離歐洲聯盟;住到自己從上半生,進入了下半生的階段。
我在這之中從人妻升格為人母,從媒體人到社區義工,觀察英國的角度更深入、視野也更拓展。這個位在大西洋最右端的島國,跟我來自的、位在太平洋很西端的台島,有著不少似曾相識、細瞧卻又截然不同的差異。
我愛英國人的幽默感、找盡理由辦派對、搞怪中的小聰慧、陌生人的問候跟擦身而過的微笑。也欣賞他們重視生活樂趣,連孩童的教育都建立在樂中好學的觀念上。但是英國人有時過度捍衛傳統的自大、永遠爭執不休的融合問題,以及重點不直接講的迂迴個性,經常在相處中還是會讓我很頭大。
英國人重視社交能力跟餐桌禮儀, 大概在歐洲國家中無人可及。但是他們也可以對禮儀重視到做起事來拐彎抹角,就怕「太直接了會不禮貌」。也難怪傳說中法國人笑英國人的餐桌規矩比桌上的菜餚還多。真的,住進這個國家後就知道,不少的矛盾可以在這個國度中找到,然後發現英國人早就將之習以為常,再把這個習以為常變成傳統,讓外人一整個無話可講。
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洲聯盟,有很強烈的歷史背景支撐著投下脫歐票的高齡層。這個國家的大選投票制度依然沒有比例代表制,簡單多數決保障著傳統大黨,讓政治新局很難翻身,宿怨自然更難化解。在這裡住上近20年,深深感受到社會階級在英國非常明顯,走出倫敦等大都會,就更能發現真正具有階級性的英國風情跟品味。
而英國的品味又壁壘分明, 大英聯邦帝國(United Kingdom)是正名,其中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各自稱「國」(Nation)分治。在英國決定脫歐後,蘇格蘭因獨派掌權吵著要脫英,北愛跟愛爾蘭的邊界出現軟硬兩極的通關問題,威爾斯的脫英派也在動盪中煽聲起落。這個國家向來有團結上的困難,但在所有政治
跟歷史的困難中,依然吵鬧不休地繼續前進。所有媒體上經常看到的數據跟統計,因為分治的關係,其實都只是英格蘭跟威爾斯而已。蘇格蘭跟北愛爾蘭通常不在其中,引用起來一定要注意。
兒子漸大後,我在英國的日子進入另一個境界,那就是義工生活。事情啟端是一顆價約15元台幣的高麗菜,我在圖書館遇上一位擺攤賣菜的婆婆,猶豫不決該問價否?因為住家附近很難買到新鮮蔬菜,只有冷凍商店。進去找書又出來,看到她跟最後那顆高麗菜依然在臨時架起的桌上,問價後買下,她說每週四都會在這個時候
來賣社區菜園的菜。我下週四又來,沒看到人,問了圖書館員,他們帶我去她的辦公室。
原來, 賣菜阿婆海倫在圖書館中有辦公室,還有自己的辦公桌!她開始跟我介紹整個社區活動跟義工組織。因為進入冬季,我先開始嘗試了社區舞蹈、老人院椅上運動後,春季進入菜園幫忙,接下來帶著社區老人開打太極拳,因此被要求乾脆開個免費太極課,給所有獨居的老人們上,鼓勵他們出來活動。又被拉去幫忙社區藝術課,不僅自己開始畫,也接觸到英國對精神患者的藝術療法……
就這樣, 我整個進入了社區的義工生活。兩年來的投入,還意外獲頒2018年英國義工組織最高榮譽的女王獎義工狀,再加上完成社區的社會學研究課程,而獲得國家鑑定的社區發展證。這又是一個意外人生,一步一步地深深陷入英國的在地生活。更覺得別被年齡、體力、時間等藉口絆住,人生機緣無限,關窗與開窗之間,就看自己想跨入多深的境界。
胡蕙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