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浙東學術與浙東學派釐正 1
第二節 清初《易》學之緣起 4
第三節 前人研究之文獻探討 8
第四節 研究動機、範圍、目的與方法 14
第二章 黃宗羲之生平學行考述 17
第一節 黃宗羲之生平與著述 17
一、生平 17
二、著述 24
第二節 黃宗羲之交游與治學 30
一、交游 30
二、治學 44
(一)尊師 44
(二)勤學 46
(三)博覽 48
(四)嚴謹 50
(五)會通 52
(六)致用 54
(七)反佛 56
第三章 黃宗羲之《易》學 61
第一節 黃宗羲之《易》學淵源 61
一、家學 62
二、經傳 62
三、師友 63
四、先儒 66
第二節 黃宗羲《易學象數論》析論 70
一、辨「象」學之譌 72
(一)辨《河圖》、《洛書》 72
(二)論先天、方位之謬 92
(三)辨納甲、納音、月建、卦氣 103
(四)論卦變、互體之說 133
(五)辨著、占之法 150
(六)論《易》卦之象 160
二、訂「數」學之失 180
(一)訂《太玄》之失 180
(二)正《乾鑿度》之誤 184
(三)覈《元包》、《潛虛》之說 191
(四)訂《洞極》之偽 199
(五)明《洪範數》之弊 202
(六)論《皇極經世》及解家之失 205
(七)正世傳《六壬》之誤 219
(八)辨世傳《太一》之謬 227
(九)證《遁甲》自亂其術 234
(十)陳〈衡運〉皇帝王霸之弊 236
第三節 黃宗羲治《易》之方法 240
一、通貫諸說,會眾合一 240
二、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240
三、據其所言,破其所論 241
四、原經原傳,經史證《易》 242
五、融氣適變,辟佛論證 244
第四節 黃宗羲之《易》學主張 246
一、太極為萬物之總名 246
(一)陰陽即太極 247
(二)陰陽無先後 253
二、萬殊皆為一氣所統 256
(一)理、氣、心合一 258
(二)情、性一體 260
(三)理、氣、數合一 262
三、《易》象數、義理合一 263
四、卦位無吉凶 264
第四章 黃宗炎之生平學行考述 267
第一節 黃宗炎之生平與著作 267
一、生平 267
二、著述 271
第二節 黃宗炎之交游與治學 275
一、交遊 275
二、治學 278
第五章 黃宗炎之《易》學 281
第一節 黃宗炎之《易》學淵源 281
第二節 黃宗炎《易》著述略 284
第三節 黃宗炎《憂患學易》析論 286
一、象數篇 287
(一)理象合一 287
(二)駁「卦變」、「卦氣」諸說 301
(三)論《易》之數 307
二、義理篇 313
(一)陰陽相待 313
(二)理氣合一、道器不離 317
(三)明天時、重人事 318
(四)孚誠感格 321
(五)析文字、辟舊說 322
(六)以史解《易》 330
(七)四聖之《易》 331
(八)亂經之過甚於棄經 340
(九)宗聖崇德、斥佛貶道 343
三、圖學篇 347
(一)辨《先天圖》 348
(二)辨《太極圖說》 364
(三)辨《河圖》、《洛書》 382
第四節 黃宗炎之《易》學主張 388
一、心性情合一 388
二、讀《易》無例 390
三、《易》為文字之祖 393
四、象辭占無別 399
五、卜筮乃《易》之餘事 401
六、道德事功合一 403
七、藏天下於天下 404
第六章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之影響及評價 409
第一節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之影響 409
一、黃宗羲《易》學之影響 409
二、黃宗炎《易》學之影響 412
第二節 清初浙東二黃《易》學之評價 413
一、黃宗羲《易》學之評價 413
二、黃宗炎《易》學之評價 417
第七章 結論 425
【參考文獻】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