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月亮與六便士【暢銷百年紀念版】:奠定毛姆文學地位的夢想之書(名家導讀 · 精裝全譯本)

月亮與六便士【暢銷百年紀念版】:奠定毛姆文學地位的夢想之書(名家導讀 · 精裝全譯本)

The Moon and Sixpence

  • 定價:460
  • 優惠價:79363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博客來大講堂】策展人陳蕙慧/ 一個人的人生馬拉松,文學是最好的助跑員

    文/陳蕙慧2023年07月27日

    文學家寫作與自己對話,我們閱讀與作者對話、也與自己對話。 我們將明白人生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 人生的答案不該只有一個我們當然想要有個令人滿意的人生,但何謂「令人滿意」呢?光是如何定義它,就決定了這個願望能否達成,而我們真的想成為那樣的人、活成那個樣子嗎?以《傻瓜的圍牆》創下日本 more
 

內容簡介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
有人看見塵埃,有人看見星辰。

一生的選擇只有一次,你應該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

  ——關於毛姆
  ★村上春樹反覆閱讀,強烈推薦毛姆作品!
  ★馬奎斯、張愛玲、喬治.歐威爾、維吉尼亞.吳爾芙極致推崇
  ★一九三○年代全球版稅最高的小說家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出版100週年,以62種語言風靡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110個國家,全球熱銷突破6000萬冊。
  ★跨時代的追夢經典,道盡夢想與現實的現象級暢銷小說!

  ●○

  你是否還有未完成的夢想、未實現的理想?
  就算身邊的人都笑你傻,
  低頭追逐六便士的同時,是否曾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

  「我想畫畫。」
  「但你已經四十歲了。」
  「所以我才覺得要趕緊開始。」

  他是個永遠在路上的朝聖者,晝夜思慕著某個神聖的地方,
  而他體內的魔鬼是那麼的冷酷無情。
  為了渴求心中的理想,他不惜徹底毀掉自己的生活……

  * * *

  史崔克蘭,一位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在人屆中年後,
  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離經叛道,捨棄原本優渥的生活,
  先是兩手空空奔赴巴黎,後又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與土著一起生活,
  無論是否能實現理想與熱情,他只知道他要不停地畫,
  就算最後被眾人唾罵、窮困潦倒、病痛纏身……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

本版特色

  (1)完整全譯本無刪減版,一萬三千字名家導讀,一百五十五則注釋。

  (2)獨家收錄《月亮與六便士》文學沙龍特輯。
  ──小說創作背景
  ──故事主角原型:印象派巨匠畫家高更
  ──附全彩經典西洋名畫八幅

  (3)【暢銷百年紀念】追夢經典精裝版.名畫封面裝幀。

  【封面設計理念說明】

  ‧因書中故事主角原型為知名印象派畫家高更Paul Gauguin,因此書衣封面插畫安排高更明亮的自畫像與象徵「月亮與六便士」的圖騰。而精裝封面則以不規則的英文書名緩緩走向月亮譬喻追求夢想,讓視覺更有層次感,也讓故事逐步追夢的步伐更為清晰。

  ‧封面設計由知名設計師許晉維操刀,除了書衣插畫的安排外,並用精準的圖騰與文字排版為封面加分,此書更以進口美術紙書衣與「硬殼精裝」、燙金與特色印刷呈現此書「出版百年」的經典地位。

台灣藝文名家強推

  先知瑪莉(樂團)
  吳志寧(929樂團主唱)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陳珊妮(音樂人)
  劉修甫(演員)
  郭彥甫(藝術家/藝人)
  劉開鈴(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應用英語學系教授)

名家好評

  ★這段時間我又重讀了一遍毛姆的作品。——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家)

  ★我為什麼要從頭看他呢?因為他很會講故事,我就看他的故事,我看他寫的人,就像我在英國接觸到的所有的英國人,有一種特別的味道。——董橋(作家、前《香港蘋果日報》社長)

  ★毛姆的小說風格非常坦蕩,不搞任何的玄虛。我覺得英國作家一直有這樣一個靈巧的手法,特別令人驚訝,他們非常敏捷,而且又大方,又優雅,又好看。——王安憶(中國當代作家)

  ★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書中詮釋的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讓幾代讀者為之潸然淚下。——李繼宏(本書譯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


  英國知名作家,劇作家,被譽為「故事聖手」。

  生於巴黎,十歲前父母雙亡,由叔叔接回英國撫養,因身材矮小,說話結巴,總被同齡人欺淩,性格孤僻敏感。

  十八歲在倫敦學醫,二十三歲時發表首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Liza of Lambeth)成績斐然,因此棄醫學文,就此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人生經歷奇特,做過演員,做過救護車司機;他做過丈夫,做過情人,拒絕過女人的求婚,他的求婚也被另一個女人拒絕;他自稱「四分之三喜歡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歡男人」。

  在文學界,毛姆是一個優雅、老到、冷漠的人性觀察者,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這也讓毛姆成為二十世紀炙手可熱的作家。

  他晚年幾乎獲得了整個歐洲文學界的一切殊榮。九十一歲時,逝於法國。

  一九四七年,設立毛姆文學獎,這項年度英國文學獎獎勵三十五歲以下的小說創作者。
  一九五二年,牛津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一九五四年,獲英國女王名譽勳位。

  經典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人性枷鎖》

譯者簡介

李繼宏


  廣東揭陽人,畢業於中山大學,現居美國
  英國伯明罕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訪問學者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英文系客座研究員

  翻譯作品:
  李繼宏世界名著新譯系列:《小王子》、《老人與海》、《大亨小傳》、《動物農場》、《湖濱散記》《月亮與六便士》《傲慢與偏見》《喧嘩與騷動》。
  「與神對話」 系列:《與神對話 · 全三卷》《與神為友》《與神合一》。
  其他:《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窮查理寶典》等。
 
 

目錄

◆ 版本和注釋說明
◆ 月亮與六便士文學沙龍特輯
◆ 導讀  以精采的故事和出色的技巧感染讀者百年
◆ 月亮與六便士
 
 

導讀

以精彩的故事和出色的技巧感染讀者百年


  一九一九年四月,《月亮與六便士》率先與英國讀者見面,不出所料地遭到了媒體的譏諷和市場的冷落;但轉機很快在大西洋彼岸出現:其美國版在同年七月推出,首印五千本旋即售罄,到年底竟然賣掉將近十萬冊,進而讓沉寂數年的《人性枷鎖》重見天日,並最終在文學史上奠定了無可撼動的經典地位。正是由這個時候開始,毛姆才在成功劇作家的身份之外,再擁有暢銷小說家的頭銜。

  《月亮與六便士》遭到低估乃至忽略的根源在於其自身的欺騙性。經過長達二十年不輟的筆耕,毛姆在這部小說中展現出爐火純青的敘事技巧和優美準確的遣詞造句,然而這種精熟的匠藝卻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為讀者提供了行雲流水的快感,即便是那些故意站在毛姆對立面的吹毛求疵者,也無法否認他的作品——當然包括《月亮與六便士》——令人不忍釋卷;但另一方面,他巧妙埋藏的線索和用心良苦的寓意,卻消弭在這種流暢得幾乎無需動腦子的閱讀體驗裡。換句話說,無論是普通的讀者還是專業的學者,往往會因為這種高度易讀性而錯誤地將這部堪稱現實主義典範的作品等同於平庸的通俗小說。

  最常見的誤讀莫過於將保羅.高更的化身查爾斯.史崔克蘭當成小說的主角;就我看到的眾多文獻而言,絕大部分評論者都是這麼認為的。基於這個錯誤的假設,他們對《月亮與六便士》提出了兩種嚴厲的批評:史崔克蘭的人物形象並不真實,其捨棄家庭投身藝術的動機也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然而毛姆無意為史崔克蘭立傳,他要做的是「繼續用雙韻體撰寫教化人心的故事」。

  既然毛姆以喬治.克雷布自況,這裡的「雙韻體」,當然就是現實主義。就人物角色、背景設定和敘事情節而言,《月亮與六便士》的維多利亞色彩並不難辨認。小說的角色是尋常的平民百姓:敘事者是懷才不遇的作家,德爾克.斯特羅夫是庸常蹩腳的畫家,尼科爾斯船長是離鄉背井的流民,緹亞蕾.詹森是開門揖客的商人,至於查爾斯.史崔克蘭,原本是再平凡不過的股票經紀人,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階層,離開倫敦後主要以打零工為生,最終還淪落到依靠大溪地島上某個土著女子的祖產過日子的地步。小說的背景全都設定在真實的地方,如倫敦、巴黎、馬賽、大溪地等,書中關於這些地方的文字,無論是社會風氣還是地理景觀,均是現實的寫照;尤其是毛姆對倫敦生活、巴黎市井、馬賽妓院和大溪地景色的描寫,簡直就像歷史紀錄片般精確。敘事情節更是毫無突兀之處,整個故事隨著敘事者在倫敦、巴黎和大溪地之間輾轉而逐漸推進,跟作者本人的生活軌跡如出一轍。而且不僅查爾斯.史崔克蘭,其他人物的性格談吐,也都有真實的原型:露絲.沃特福德取材於毛姆的好友維爾麗.漢特(Violet Hunt),德爾克.斯特羅夫則來自休夫.瓦波爾(Hugh Walpole );至於可憐的布蘭琪.斯特羅夫喝草酸自絕於世,顯然是嫁接了毛姆的哥哥哈里的悲劇:這個鬱鬱不得志的文學愛好者在一九○四年七月喝了硝酸自殺。《月亮與六便士》還有更多的細節來自毛姆的生活,限於篇幅,這裡就不繼續展開了。

  正如前文已經指出,文以載道是現實主義小說必備的特徵,不過《月亮與六便士》的寓意卻沒有那麼容易被發現。那些誤將查爾斯.史崔克蘭當成小說主角的評論者,有的覺得毛姆旨在闡明藝術創作和世俗生活的矛盾,有的認為小說揭示了唯有藝術才能真正永恆的道理,甚至還有人在羅列了史崔克蘭這個角色的種種「不足」之後,又自作多情地替毛姆開脫,宣稱「《月亮與六便士》的教訓是天才不可能用筆墨來形容」。如果沒有遭受蒙蔽,能夠避免過於流暢的閱讀體驗引發的粗心大意,仔細到小說中尋找作者精心設置的伏筆,我們將會發現,這個「教化人心的故事」所要講述的,其實是一個和毛姆一樣老派的道理。

  要明白這個道理是什麼,首先必須厘清整部小說的結構和基調。《月亮與六便士》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篇到第十七章,主要講述敘事者在倫敦生活時所瞭解到的史崔克蘭;第二部分從第十八章到第四十四章,描繪了敘事者客居巴黎後和史崔克蘭的交往;第三部分從第四十五章到結束,著墨於敘事者遊歷大溪地期間所聽到的關於史崔克蘭死前幾年的情況。無論在哪個部分,敘事者都佔據了絕對核心的位置,史崔克蘭自始至終從未直接登場,他的生平事蹟和內心活動完全由「我」通過轉述、觀察、推測和解釋來呈現。換言之,小說的主角是而且只能是第一人稱的敘事者。

  這個敘事者的聲音,亦即小說的基調,是謹慎而克制的。我們可以看到,每當敘事者對某個人、某件事形成觀點或者判斷,他都會緊接著自我反省,甚至於說出「我所做的猜測都是毫無根據的」這樣的話來。《月亮與六便士》反覆證明了這種謹慎和克制的必要性。比如在小說的開頭,敘事者在沒有見過史崔克蘭以前,根據露絲.沃特福德的轉述,錯誤地「把他想像成弱不禁風、其貌不揚的樣子」,見面後才發現「實際上他長得魁梧雄壯,手和腳都很大,晚禮服穿在他身上有點滑稽」。至於史克崔蘭太太,敘事者在第四章認為她「算是心地最純良的」,到第十五章卻發現這個貌似溫柔體貼的女子「竟然如此陰險歹毒」。又比如在第二十三章,敘事者覺得德爾克.斯特羅夫及其妻子的家庭生活「宛如悠揚的牧歌,別具一種獨特之美」,而他們之間不可彌補的裂痕要直到第四十一章才真相大白。當然最大的反差來自史崔克蘭這個角色:他外貌粗野、言行粗俗,相處多年的連襟把他當作不折不扣的惡棍,大溪地的白人視其為遊手好閒的混混,甚至連他自己的子女,在聽完他慘死的情狀之後,也認為其罪有應得;但他其實是個值得同情的偉大藝術家,為世人留下了許多別開生面的傑作。

  諸如此類的強烈反差不僅僅是為了增加閱讀的快感,它們更主要的功能是為小說最後一段揭示的寓意進行鋪墊。在《月亮與六便士》的結尾,毛姆寫道:

  有句《聖經》上的話來到我嘴邊,但我沒有說出來,因為我知道神職人員認為俗人侵犯他們的領地是有點褻瀆上帝的。我的叔叔亨利做過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林的教區牧師,要是遇到這種情況,他往往會說,魔鬼總是隨心所欲地引用經文。他記得從前一個先令就能買到十三隻上等的牡蠣。

  熟悉《聖經》的讀者應該能夠猜得到,敘事者沒有說出口的經文,顯然便是《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那句「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又或者是《約翰福音》裡的「不要將表像作為判斷的根據」。《聖經》反復告誡凡人不能彼此論斷是有道理的,因為人和人的相互瞭解往往膚淺、局限而片面,能夠做出公正的評判只有全知全能的上帝——假如這樣的上帝果真存在的話。

  具體到《月亮與六便士》,艾美.史崔克蘭連同床共枕十七載的丈夫偷偷在倫敦學了兩年繪畫都不知情,所以會將決意為藝術獻身的查爾斯.史崔克蘭視為寡情薄幸的負心漢;羅伯特及其妹妹無從獲悉他們的父親內心承受了多少折磨和痛苦,對藝術更一竅不通,所以對史崔克蘭離家出走的行為恨之入骨,竟至於耳聞其悲慘下場以後完全無動於衷。小說中最有資格對其他人做出評判的當然是敘事者,但他是——用鮮花酒店老闆緹亞蕾.詹森的話來說——「老成持重」的,無論對誰都是同情理解多於指責非難,哪怕是對他明明極其厭惡的艾美.史崔克蘭,也無非是善意諷刺了幾句而已。不要隨便評判別人這個來自《聖經》的古老道理遙遙呼應了毛姆在小說開頭「老古董」的自我定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月亮與六便士》是對當時那些評論者的回應,提醒他們不要急於言之鑿鑿地做出審判:既然乍看俗不可耐的查爾斯.史崔克蘭其實是個偉大的天才畫家,那麼同樣道理,貌似落入現實主義窠臼的《人性枷鎖》及《月亮與六便士》,也可能是流芳後世的煌煌巨著。自一九一九年算起,將近一個世紀過去,至少從目前來看,光陰已經證明毛姆的謹慎和自信是正確的;從前種種針對這部小說的非議,連同那些非議者的名字,早被埋葬在舊紙堆裡,除了極少數文學史研究者,再也沒有人會去挖掘。

  但不要隨便評判別人並不等於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毛姆借由《月亮與六便士》所亮出的觀點是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而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正是幾代讀者為之潸然淚下的關鍵所在,因為普通讀者畢竟既不瞭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歷史演變,也不知道文壇的私人恩怨。

  查爾斯.史崔克蘭毅然捨棄舒適的中等階層生活,甘願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艱苦日子,在世人看來已經非常難以理解;他甚至還決絕地拋下妻兒、背叛朋友,按照傳統的道德觀念更是十足的混蛋;但到最後,他卻是一個得到作者和讀者的同情、在藝術領域奏響凱歌的大英雄。在小說的第五十章,敘事者講述了兩名師出同門然而命運截然相反的醫生的軼事:醫術高超的亞伯拉罕聽從內心的召喚,丟下倫敦的優職厚祿,到亞歷山大港當了樸素的檢疫員;技藝稍遜的卡邁克爾則幸運地頂替了亞伯拉罕留下的空缺,成為趾高氣揚的社會名流。敘事者在講完這個與史崔克蘭的傳奇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故事之後,提出了兩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

  這些拷問人生終極意義的難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小說的名字正好再現了兩者之間的對立。《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來自一九一五年八月十二日《泰晤士報文學增刊》上一篇持論較為公允的書評,該文作者稱《人性枷鎖》的主角菲力普「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也象徵著離開倫敦的史崔克蘭和遠赴埃及的亞伯拉罕所甘之如飴的清貧;六便士這種小面額的硬幣代表著世俗的雞蟲得失與蠅頭小利,也代表著卡邁克爾所引以為傲的豪奢。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理應如何取捨,敘事者並無定論,只是謹慎地說:

  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但千萬不要誤將毛姆當成亨利.梭羅的信徒,他其實並不反對、甚至非常講究物質的舒適。因為幼失怙恃,毛姆早年的生活雖然談不上艱難,卻也相當清苦。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在倫敦和朋友合租一套每週租金僅需一英鎊的兩房公寓,而且經常陷於入不敷出的窘境。一九○七年聲名鵲起以後,日進斗金的他從此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經常在當年倫敦四大豪華酒店出沒,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訪問時也非頭等艙不坐。三十六歲那年,他花八千英鎊(折合現在的新台幣約六百萬元)買下一座臨近海德公園的五層住宅,耗費鉅資修葺一新,爾後聘請了廚師、女傭和管家,他的朋友休夫.瓦波爾參觀後豔羨地稱其為「最理想的寫作地點」。至於他晚年定居那座位於法國南部的海濱別墅,更是占地廣達九英畝、隨時可以欣賞地中海萬頃碧波的頂級豪宅。

  這也是毛姆的小說非常難以準確理解的重要原因。有些作家文如其人,筆下抒發的是真實的胸臆;有些作家深藏不露,作品發出是杜撰的心聲。但毛姆總是遊刃有餘地在虛實之間來回切換,不經過細緻考證和深入探求,你永遠不知道某段貌似簡單的文字,到底蘊藏著多少深意。比如小說第四十六章寫道:

  仁慈的上帝指定世間某些男子必須過著單身的生活,但他們有些人由於自身的原因,或者由於他們無法抗拒的外部因素,竟然違背了這種旨意。世上再也沒有比這種結了婚的單身漢更值得同情的人。

  這段文字看似慨歎尼科爾斯船長的不幸,但又何曾不是毛姆的顧影自憐。寫下這段文字的一年之前,也就是一九一七年五月,與同性戀人傑拉德.赫克斯頓攜手同游的南太平洋之旅剛剛結束,毛姆屈服於良心的約束,勉強和離婚不久的西麗.貝納多共結連理。他們相識於一九一三年,有過幾次逢場作戲的露水姻緣。由於性情志趣迥然有別,最初的相見恨晚慢慢變成了同床異夢。但西麗使計兩次懷上毛姆的孩子,執意生下他們的女兒麗莎,最後如願與前夫離婚,毛姆無奈之下只得就範。這段未曾開始便註定要破裂的婚姻持續到一九二八年,男方以兩處倫敦豪宅、一輛勞斯萊斯轎車和每年三千英鎊贍養費的代價恢復了自由身。「仁慈的上帝指定世間某些男子必須過著單身的生活」這句話也是意味深長。如今在歐美蔚為風尚的同性婚姻對毛姆那一代人來說不啻天方夜譚;當年同性戀是大逆不道的罪行,著名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即因為龍陽之癖敗露而聲名掃地。嗜好斷袖的毛姆畢生如履薄冰,結婚時曾被西麗用這個把柄要脅過,難免會覺得單身是最好的選擇。

  但將毛姆登峰造極的文字藝術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的,莫過於前面已經引用過的一段文字,也就是《月亮與六便士》最後兩句話:

  我的叔叔亨利做過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爾的教區牧師,要是遇到這種情況,他往往會說,魔鬼總是隨心所欲地引用經文。他記得從前一個先令就能買到十三隻上等的牡蠣。

  我相信絕大多數讀者和我一樣,從未見過還有哪部小說的結尾如此突兀。說其突兀,既因為亨利叔叔這個人物在前文只出現過一次,也因為這兩句話和上文貌似沒有任何關聯。我也相信,當你首次翻讀這部小說,一口氣看到最後這些文字時,很有可能會像我最初一樣熱淚盈眶,然而又不知道自己何以如此感動。祕密便埋藏在毛姆非常高明的小說技藝裡。

  一八八四年,毛姆的父親在巴黎亡故,年僅十歲的他隨即被其叔父亨利.毛姆接到惠特斯特布爾。惠特斯特布爾是倫敦東南肯特郡出產各種海鮮的小鎮,全盛時每年輸送往倫敦的牡蠣超過六千萬隻,因而有「牡蠣之都」(Oysteropolis )的美譽。維多利亞時代初期的牡蠣很廉價,一打只賣四便士,是貧困工人階級補充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但一八七五年以後,產量下降促使其價格逐漸上升,每個售價漲至大約一便士。在毛姆撰寫《月亮與六便士》的一九一八年,倫敦市場的牡蠣零售價是每個四便士。「一個先令就能買到十三隻上等牡蠣的日子」,就是一八七五年到一八八五年之間那段歲月。

  毛姆早在一八九七年去世,在一九一八年「懷念」那段日子的只可能是作者本人。因而這個突如其來的結尾有著兩層重要的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呼應開篇;那十年恰恰是維多利亞文學如日中天的巔峰期,這段文字再次強調了毛姆對現實主義的珍重和堅持,從而為整部充滿懷舊氣息的小說劃上了完美的句號。第二層含義則是順應上文;前面幾段文字描繪了艾美.史崔克蘭及其子女的天性是多麼的涼薄,作者在同情史崔克蘭缺乏家人關愛之餘,不禁感懷自己的身世也幾乎同樣孤苦;他懷念一個先令就能買十三隻上等牡蠣的日子,是因為當時他的父母尚在人世,那是他畢生中唯一享受到家庭幸福的光陰。也就是說,毛姆成功地將懷舊和淒涼灌注在這個奇峰突起的結尾裡。最令人讚歎不已的是,它和上文的結合極其巧妙,以至於敏感的讀者縱然不知究竟,也會深深受到感染。

  從出版至今,《月亮與六便士》以其精彩的故事和出色的技巧感染了讀者將近百年;而毛姆當初的預言早已實現,曾經高舉火炬的現代主義勇士終究拱手讓出了他們的位子,他們的信條和現實主義一樣,也變成了歷史的陳跡。我想起在一九四○年,評論界普遍認為毛姆頂多算是個出色的通俗作家,席奧多.史賓塞曾經說過:「毛姆能否永垂不朽,取決於批評家和公眾之間哪個是對的。」在七十五年後的今天,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親愛的讀者,你覺得呢?

李繼宏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843672
  • 叢書系列:Golden Age
  • 規格:精裝 / 368頁 / 14.8 x 21 x 5.1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很多古怪的人,他們做著古怪的事情;也許他們知道,人並不能成為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成為他不得不做的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像我這樣的。絕大多數人做著普普通通的事情就心滿意足了。」史崔克蘭
 
「難道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這樣是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他只願其他人別來打擾他,此外更無所求。他全心全意地追逐著他的目標,為了追到這個目標,他不僅甘願犧牲自己,這有許多人能做到,也不憚於犧牲別人。他有著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理想。」
 
「每個人在世上都是孤獨的。他被囚禁在鐵塔裡,只能通過各種符號和其他人交流,可是這些符號沒有公認的標準,所以它們的意義是模糊而不確定的。我們可憐地向他者傳送寶貴的內心感受,但他們沒有能力去接受,於是我們變得很孤獨,齊肩並進卻又形同陌路,無法認識我們的同類,也無法被他們認識。」
 
「擄獲史崔克蘭的激情是一種創造美的激情。這種激情讓他不得安寧,不停地催促著他。他是個永遠在路上的朝聖者,晝夜思慕著某個神聖的地方,而他體內的魔鬼是那麼的冷酷無情。有些人非常渴求真理,為了得到它,他們不惜徹底毀掉自己的生活。史崔克蘭也是這樣的,只不過他追求的不是真理,而是美。對他我只能深深地感到同情。」

會員評鑑

4.5
9人評分
|
9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24/08/10
一個是天上的夢想,一個是在地上的現實;人們便在這兩者之間奔波、掙扎、庸庸碌碌度過一生…

作者毛姆是個優秀的說故事者,一個優秀的說故事者是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不帶投射、不著痕跡地置入自己的生命見解,讓讀者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毛姆的確做到了。

在還未讀這本小說之前,我只看了一些文學評論文章,就覺得小說中的劇情似乎勾動了我心中某些面向…尤其是主角史崔克蘭從原本歲月靜好的小家庭中掙脫、逃離,在已經四十歲的年紀奮不顧身地追逐自己的夢想…我不正好也是四十歲?

正因為如此,我無法認同作者筆下的史崔克蘭;雖然知道他只是以畫家高更為藍本創作出來的角色,但是隨著小說情節發展,史崔克蘭的粗鄙與敏感成為極大的張力,吸引一般讀者的目光。

史崔克蘭完全不認識內在的性能量與創作驅力之間的關係,更不用談昇華、轉化之道。他被性能量折磨、更被創作驅力摧殘,相當於服庸在「性」與「藝術」原型的平凡人眼中,史崔克蘭身上有種神秘的吸引力,既邪惡又純潔⋯⋯

以人類整體的高度而言,史崔克蘭的個體覺醒映照、啟發無數後代人,但終其一生仍然被原型所捕獲、被悲劇所籠罩。即使如此,覺醒的個體仍然比沈睡的群體更為幸福、有意義。

或許,史崔克蘭活出了一般人無法活出的生命吧⋯⋯

我們從何處來?
我們是誰?
我們向何處去?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24/05/21
對《月亮與六便士》期待已久,但說真的與我所預期的恐怕相去很大。讀到中段,雖勉強可以理解,但還是難以接受。就像敘事者這段說的:
「他完全不明白他的冷酷自私會讓人怒髮衝冠……你在生活中的一切都跟別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試圖只為你自己、只靠你自己而生活是很荒唐的事情。你遲早會生病、疲倦和變老,到時候你會爬著回去求別人幫忙。你內心將會渴望得到安慰和同情,到時你不會感到慚愧嗎?你內心深處的人性遲早會渴望正常的人際關係的。」
史崔克蘭真的非常自私,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儘管他並非「惡意」,我能理解這是真的;但是,確實因為他的行為舉動,身邊的人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痛苦,甚至是死亡。一開始的拋家棄子、「我必須畫畫」,我大概反而覺得很符合對這本書的想像,這是一種更崇高的、藝術家的追求,人為何一定要為了別人而活?他們為何不能自己養活自己?而且他放棄了優渥舒適的生活條件,過得困苦不堪然而快樂,有何不可?我的觀點可能也非常庸俗,既然他不是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那也沒什麼好跟他計較──反正他過得更慘,而讓人覺得這是偉大的了。不過後來與斯特羅夫夫婦之間的一段,就真的好難。儘管我還是可以理性釐清這不是惡意傷害,只是,這麼巨大、難以承受的傷害,如果能有一點點所謂「正常的人際相處」,也就是一點點替人著想的心,甚或是說「感念」的話,這樣的慘劇(至少在庸俗的觀點中是)真的是不得不然嗎?

我不知道。

一切會來,也會走,都是虛空;只有熱情追求的瞬間才是永恆,是嗎?就像書中多次描寫史崔克蘭在畫出作品之後,就完全不在意了,或棄或毀或贈送,那不是灑脫,只是看似灑脫,那是真的毫不在意。史崔克蘭很像尼采說的,酒神戴奧尼索斯的精神:就是一種純粹的、瞬間的熱情追求,是很原始、完全沒有世俗規範、甚至就是獸性的欲望。對這樣的人來說,那就是不得不然吧。即使,那會讓身邊的人受傷。紀老師好像也有提到,尼采也有不在乎這種犧牲的意思,只要那偉大的光芒可以綻放?

我想,也沒什麼好說贊同不贊同,我無疑是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同樣是明白了世間的成住壞空,但有不同的面對方式。如果說尼采是問你,在知道了這些都是虛無之後,你還敢不敢要?敢不敢去抓住?願不願意陷入永劫回歸?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想擁有美好就也避不開痛苦,一切就是好好去體驗與承受。

不過什麼是月亮?每個人就不同了吧。敘事者還有一段說史崔克蘭不會「愛」:
「在愛這種感情裡,溫柔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己,史崔克蘭都不懂溫柔。愛需要有自甘示弱的姿態,有保護對方的願望,有樂於奉獻的精神,有取悅別人的心理──總而言之,愛需要無私忘我……而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史崔克蘭是最為鐵石心腸的人。我不相信他會承受那種患得患失的愛情折磨,他永遠不會忍受外來的約束……我覺得他這個人既偉大又渺小,是不可能愛上什麼人的。」

而那才是我更看重的。如果理想的追求和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不能兩全,我自然會選擇後者,對我來說那才是真正瞬間的永恆。

最後讀到這一頁,我想對我來說,這是真的明白這本書想說什麼的時刻。「同情」,最重要的還是同情,或說同理、理解:「也許他們知道,人並不能成為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成為他不得不做的自己。」

還有在書的末尾,敘事者說「有句《聖經》上的話來到我嘴邊,但我沒有說出來」,注裡說這句話就是〈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一節:「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我們都在心裡評價著他人與他人的事情,就像我也邊讀邊評價著這本書,其實這好像不太可能完全避免?不過若能回到「同情理解」的角度,或許能提醒自己不要「論斷」吧。我沒讀過《聖經》,但看這個翻譯,我想意思是即使難免會想「論」,而沒有誰有資格去「斷」。在你眼中的六便士,或許是他人的月亮;更有意思的或許是,也沒說追求月亮就比追求六便士更高尚吧。
展開
user-img
Lv.5
5.0
|
2024/05/20
如果你已屆不惑,收入穩定,有家有兒,你會想要放棄一切只為追尋心中最高的人生意義嗎?即使拋妻(夫)棄子、窮苦潦倒也在所不惜,即使全世界都規勸你,或與你為敵也不為所動?我做不到,因為我就一個凡夫俗子,我羨慕史崔克蘭的勇氣,嫉妒他的行動力,對他遭受的苦難不置一哂,對他的死亡輕輕一嘆。

又或者你會覺得這種行為毀棄人倫、天理難容,簡直不配為人?我也不這麼想,畢竟誰又能說準這是天啟還是著魔?又或者只是他大腦運算了40年後終於找到一條只屬於他的道路?既然說不準,那又何德何能予以評判。

毛姆以對人性銳利的觀察,使用第一人稱寫就這個精彩故事。就如導讀所說,主角其實是這個第一人稱的說故事者,而當我們在腦中讀出故事,就彷彿我們就是主角,透過毛姆的文字,審視了自身面對史崔克蘭時,內心真正的聲音。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2/09
讀月亮與六便士時,不經意間會聯想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生活有時如同逢場做戲,高登對此的不可一世或許點醒了多數人的心聲;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話來說「薩賓娜厭倦了這個世界的面具」。生活中的逼不得以,讓我們失去存在的意義,更甚至熄滅了生活的熱情。我們深陷「非如此不可」的俗套而難自知,在某個偶然的時候,常被一件小事壓跨。或許就和高登的心情一樣,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時間,遠離他人的一切評價,重新看待自己。
展開
user-img
Lv.1
2.0
|
2023/10/01
劇透警告

價值觀差太多看得渾身不舒服。

此作的歷史地位是不可撼動,他的文字、情節跟寫作手法也是無可挑剔,帶入感也意外的很強(所以才看得更痛苦)。

但是我認為放在現代來看,反而有點不合時宜了,麵包與夢想的抉擇這種題材現在已經氾濫,各種影視作品跟音樂都有海量的作品在探討。
尤其主角的行為是真的滅我三觀:忽視一切至此地步的追夢,除了追求藝術的那份自我以外的肉體皆是束縛,屏除一切世俗只為藝術中的神性,即便自身乃至於身邊他人皆為其粉身碎骨也不足惜的態度。實在不認為這是值得推崇的想法。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