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本透過歷史了解世界局勢的書
我們的世界
近兩年的世界局勢並不穩定。從未競選過的美國富豪川普投入總統選舉,而在選舉期間即發生一連串的爭議,當選後則排斥移民,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間築起高牆,並且強迫國會通過。近來川普開始拿中國開刀,一手以國家安全的大義,在中國電信巨擘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過境溫哥華時加以居留,並且阻斷其在全球的發展;一手透過關稅的手段,強化貿易壁壘,重創中國經濟。
美蘇冷戰結束後,美國獨強了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在國際上所向無敵。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雖然仍維持極權的體制,卻展現出驚人的經濟實力,危害美國獨強的地位。兩個國家的關係牽動著世界局勢的發展。川普出人意表的政治運作方式,讓全世界都摸不透,但強化美國的利益,以維護美國的霸權為第一優先,對未來的世界會帶來什麼改變呢?是否會走向一個以科技為主的冷戰?還是更極端化的未來?
如果我們將眼光放到大西洋彼岸的歐洲,同樣也會發現不穩定的局勢。二○一六年決定脫離歐盟的英國,新上任的女性首相泰瑞莎.梅伊(Theresa Mary May)雖然延續脫歐的政策,但卻面臨了組閣的困境,英國國內在脫與不脫歐間繼續拉扯,消耗國家的實力。今年六月下臺的首相,讓未來英國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德國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同樣岌岌可危,在面臨組閣的難題之外,關於中東難民的議題始終困擾著德國的政局。二○一七年法國大選籠罩在極右派勢力抬頭的陰影中,最後獲得民眾青睞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讓一切悲觀的局勢似乎獲得轉機。然而,上臺不到兩年,法國就面對來自國內新型態的「黃背心運動」的抗爭,重創馬克宏的支持度。
局勢動盪紛擾,不禁讓人擔心世界是否有走向互相毀滅的可能?上個世紀人類歷經了極端的處境,兩次世界大戰死傷超過數千萬人,我們在戰後痛定思痛,透過各種國際性的組織保障人類的和平。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美國與蘇聯的長期冷戰,世界被劃分為兩個陣營。蘇聯垮臺後,東歐共產國家也跟著倒臺,大家相信人類會走向一個自由民主的未來,一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說的「歷史的終結」的時代。
然而,世界局勢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條坦途。除了英國以外,歐盟國家間對於歐盟的質疑聲浪愈來愈大。美國在蘇聯垮臺後,雖然成為世界獨霸,但隨著經濟局勢的轉變,還有中國與俄羅斯的崛起,彼此相互爭雄、一較高下的意味相當濃厚。俄羅斯在蘇聯瓦解後,相較於冷戰時期的叱吒風雲,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憤慨在國際上無法與美國平起平坐,使得傳統的意識形態和擴張主義逐漸無可遏抑。二○○八年俄羅斯入侵喬治亞,接著吞併克里米亞,並且在歐洲議題上和德國爭奪對歐洲的控制權、插手中東的政治,再加上普丁大權獨攬,頗有以往帝俄時期的氣勢與權威。
由於經濟衰弱,歐洲國家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口,加上伊斯蘭世界部分地區長年的戰亂,使得大量的移民進入歐洲,造成歐洲國家的負擔,讓原本負債的政府雪上加霜。趁著政經局勢的混亂,激進的政客開始操弄輿情。「民粹主義」在美國與歐洲都成為關鍵詞,拋棄以往進步、穩定和自由的形象,政客直接要求人民給予領導者更大的權力,抵抗奪走他們本國工作的外國人,把他們趕出去。
關鍵年代
前幾年還在國外攻讀博士時,我每天閱讀國際新聞總有一種感覺:「我們的世界怎麼了?」然後接著問:「我們能做什麼?」作為一個新媒體的主編,作為一個歷史學專業出身的學者,擁有超過二十一萬的FB粉絲、每個月觸擊率高達百萬的「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自詡為臺灣最有影響力的人文內容網站,能夠帶給讀者什麼樣的內容,又能怎樣反思現在的世界情勢?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不是報導時事,也不是政治和社會評論的媒體,沒有辦法立即回應現在的國際局勢,但不代表我們不想或是無法回應。我們選擇的方式是更具有時間深度的思考,嘗試理解上個世紀人類「如何」因為意識型態、排外和極端局勢而走向戰爭?
透過歷史無法了解未來,但能審視過去。我們可以透過歷史了解以往人類的瘋狂,並進行相關的反省。在本書裡我們並非單純的以古鑑今,如此太簡化歷史的複雜性與人類的自主性,但希望透過歷史加以理解我們現在的處境,因此特別以多元的方式呈現相關議題的複雜性。
本書分為六大部分,一開始以「川普崛起敲響了全球化的警鐘嗎?」為起點,先從川普贏得美國大選的原因開始分析。透過川普,讓我們回想起美國不光彩的過去,回想一九五○年代麥卡錫主義當道、反共氣氛瀰漫的當時,知名廣播電視人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曾說:「這位總統的行為,已經令盟邦憂心忡忡、讓敵國稱心如意,這是誰的錯呢?不能完全歸咎於他,恐懼的情境並不是他創造出來的,他只是善加利用並大有斬獲。」雖然是六十五年前的言論,現在看來仍有十足的現實感。
從美國總統川普帶起來的恐懼,我們繼續回溯歷史,將視角放到歐洲大陸。第二部「脫與不脫之間」分析歐盟與英國,從近來歐盟的治理危機談到英國脫歐的歷史根源。第三部「我們如何喪失民主與自由?」回顧過去德國強人希特勒崛起、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放棄民主、義大利邁向極權的過程。歐洲的例子告訴我們在民主制度不健全和公民社會發展不足的時刻,再加上政治人物的操弄,很有可能會被激進的民族主義占據,接著只需要一次經濟危機和一些時間,就能達到如此劇烈的轉變和引發戰爭。
除此之外,引發人類走向極端,並且發動戰爭的原因還在於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如此偏狹的想法仍然盤踞在當代的政治中。第四部「種族主義與排外」敘述達爾文學說如何意外成為種族排外政策的「科學」根據,以及華人移民在澳洲發展史上扮演的角色,探討二戰時期風行的種族主義如何塑造國家,又如何邁向今日的多元風貌。
分析國家如何走向極端、邁向戰爭的過程,從國際局勢、經濟壁壘和民主制度的危機等面向來看都很重要,我們在本書第五部「傳統價值的崩壞與重建」更進一步指出對於日本、中東和俄國而言,傳統價值的崩壞與現代化過程中,對於自我認同的尋求也是不可缺少的面向。這些國家的現代化同時伴隨著西方文化的進入,容易使得傳統價值失落、認同喪失。在自我認同與西化間,為了回歸到以往的「純潔性」,透過戰爭的方式讓世界的局勢更加動盪。最後一部於綜觀歷史脈絡後,尋求哲人的反思,提出一個當下與未來都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能免於戰爭的恐懼嗎?」
「關鍵年代」是由一連串的時間、一連串錯誤的決定所造成。一百年前,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夫婦遭槍擊,成為引發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戰火擴及歐洲、亞洲和中東。從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原來支持世界的根基遭到拔除,舊有的體制崩潰,像是奧匈帝國、俄國沙皇和蘇丹等王朝。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傷亡和慘烈程度遠大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很多學者認為它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的延續,根源必須回到一次大戰尋找。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不必要的悲劇。」這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基根(John Keegan)的名言,他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於人性中的自私、貪婪和懦弱所產生的劇烈反應。在克里斯多福.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的著名作品《夢遊者》(The Sleepwalker)中認為「一戰的爆發是一場悲劇,而不是一樁罪行。」當時的皇帝、外交官和將軍像是一群夢遊者,在莽撞無知和軟弱無能的狀況下,將歐洲帶入一場無法收拾的戰爭。
我們目前正在經歷另外一次的「關鍵年代」,上個世紀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素,我們走向了極端,選擇了毀滅性的戰爭。經歷了一個世紀,現在的我們能否做出更明智的決定呢?
胡川安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