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購書節a
日本近代史

日本近代史

  • 定價:710
  • 優惠價:963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以名人為中心的日本近代史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大振,至甲午戰爭,更一舉擊敗中國,逼使清政府簽署城下之盟。1902年與當時的西方大國英國締結英日同盟,正式躋身世界列強之一。本書作者研精日本近代史有年,以人物網絡為中心,深入淺出,從多方面剖析明治前後到1937年間數十年的歷史,讓讀者了解日本走向全面戰爭的前緣後因。

好評推薦

  「《日本近代史》是非一般的日本近代史。假如你自認對日本近代史已有基本認識,希望尋找一個分析架構去瞭解日本政治的發展軌跡,這書你不應錯過。它的「獨斷與偏見」會刺激你重新思考很多本認為已經定案的觀點。這正是本書的價值所在。」——吳偉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坂野潤治


  1937年生於神奈川,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國史學科,後在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攻讀博士。歷任千葉大學副教授、御茶水女子大學副教授、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等。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近代日本的構造》、《日本憲政史》、《未完的明治維新》等。

譯者簡介

楊汀


  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學士)、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關係與對外事務專業(雙學位)、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2012年-2014年、2016年至今任新華社東京分社記者。

劉華

  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學士)、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關係專業(碩士)。2009年-2011年任新華社東京分社記者。

 
 

目錄

代序:不一樣的日本近代史 x
前言 xii

第一章 改革的時代(1857—1863)
一 「尊王攘夷」與「佐幕開國」
明治維新之前的迂迴曲折 2
「惡戰苦鬥」的四個階段 3
二 西鄉隆盛的「合縱連橫」論
「變革勢頭」的變化 6
擱置「開國」與「攘夷」之爭 8
西鄉書簡與薩土盟約 11
島津齊彬之見識 12
三 單獨出兵抑或合縱連橫?
島津久光率兵上京 15
西鄉的批評 17
四 「尊王攘夷」勢力崛起與薩長矛盾
長州與土佐攘夷派之崛起 20
「舉藩勤王」之挫折 22
五 混亂的文久二年
勝海舟與橫井小楠 24
誠忠組與御楯組 26
久光的意見書 27

第二章 革命的時代(1863—1871)
一 西鄉構想的復甦
參預會議 30
赦免西鄉隆盛 32
二 公議會
禁門之變 35
西鄉‧勝海舟會談與公議會論 37
長州藩放棄「攘夷」 39
三 薩長同盟
形成同盟的過程 41
木戶孝允的六條 42
強力大名的會議 44
薩土盟約 45
四 「公議會」或「武力倒幕」?
「官軍」的形成 49
和平路線抑或武力路線? 50
幕府的軍力 52
五 革命的結束
改革派與保守派 56
倒幕的戰術與戰略 58
江戶「無血開城」 60
東北戰爭 62
是「官軍」還是「藩兵」? 64
六 「官軍」的解散與重編
「官軍」的返鄉 67
脆弱的中央集權政府 69
舊官軍的不滿與「三藩獻兵」 70
果斷實施廢藩置縣 71

第三章 建設的時代(1871—1880)
一 尋找「建設」的藍圖—岩倉使節團赴歐美考察
殖產興業的再認識 74
憲法優先於議會 77
二 「強兵」與「輿論」—征韓論分裂與設立民選議院建議
「強兵」含義的變化與外征論 81
「外征論」的快速升溫 82
西鄉的「征韓論」 83
舊土佐藩的民選議院論 86
三 「富國強兵」與「公議輿論」
大久保與西鄉的和解—出兵台灣 89
大久保與木戶之矛盾 90
大久保屬下的「對清開戰論」 91
木戶與板垣的接近 94
兩次「大阪會議」 96
四 「公議輿論派」的分裂與「富國派」的全盛期
江華島事件 98
江華島條約 100
「外征派」與「憲法派」遇挫 103
大久保利通的時代 104
西南戰爭 105
叛亂的終結 108
「富國派」的勝利 109
雙赤字 111
修改地租的問題點 112
「富國派」的挫折 113

第四章 運用的時代(1880—1893)
一 農民參與政治
「士族民權」的不振 116
河野廣中訪問土佐 118
士族民權與農民民權 120
二 「富國」路線之挫折及立憲政體構想之分化
財政論與憲法論的關係 123
自上而下設立國會 124
大隈重信對憲法之意見 126
對大隈路線的批判 128
井上毅對憲法之意見 129
維持現行稅制論 132
植木繁盛的議會主權論 133
保守派與激進派的奇妙共處 134
明治十四年政變和自由黨結黨 136
三 「強兵」復活與日中對立
韓國國內親日派的培養 138
山縣有朋的清國威脅論 141
「強兵」論的現實主義化 142
四 頒佈憲法與開設議會
官僚的時代 145
「田舍紳士」的時代 148
議院內閣制論的復活 149
後藤象二郎的大同團結運動 151
「否決權型」議會的勝利 152
頒佈憲法 154
議會的抵抗和妥協 156
自由黨轉換方向 157
和協之詔敕 158
詔敕的意義 160
「官民協調」的兩種道路 161

第五章 重組的時代(1894—1924)
「重組時代」的兩大課題 164
妨礙「重組」的「官民調和」 165
一 積極主義與立憲政友會成立
政官勾結的發端 166
走向日清戰爭—東學黨之亂 167
陸奧宗光的對清開戰論 168
內閣決議VS 天皇意志 169
日清戰爭的終結—下關條約與三國干涉 170
擴軍與增稅 172
無法強行增稅的憲法體制 173
地主議會的固定化 174
從大聯合到官民協調 176
官民協調的促成者 177
第二屆山縣有朋內閣 178
積極主義與東北開發 180
立憲政友會的支配體制 181
二 日俄戰爭和對政界重組的期待
「總體戰」與日俄戰爭 182
北一輝的普通選舉論 183
普選論缺席的民眾運動—日俄媾和反對運動 185
原敬的官民調和路線 187
桂園時代的到來 188
樂見增稅的農村地主 190
「官民調和體制」的阿喀琉斯之踵 191
不斷加強的擴軍慾 192
三 大正政變
噴發而出的多元化要求 194
滿蒙權益和陸軍增設兩個師團 195
第一次憲政擁護運動 196
政友會參與的的負面影響 197
短命的第一次憲政擁護運動 199
四 「民本主義」登場
海軍內閣與西門子事件 200
貴族院與民眾運動 203
第二次大隈內閣的成立 203
吉野作造的普選‧兩大政黨制論 204
吉野作造對大隈內閣的支持 207
五 「憲政常道」和「艱苦十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10
寺內正毅內閣和政友會恢復權力—大戰景氣的到來 212
六 原敬內閣與「民本主義」的對立
寺內內閣的親美路線 214
西伯利亞出兵和大米騷動 215
反對普選制的平民宰相 216
拒絕兩大政黨制的平民宰相 218
吉野作造的人氣盛衰 220
從普選運動到社會主義運動 221
高橋是清的參謀總部廢止論 223
高橋政友會的路線轉換—第二次護憲運動 225
護憲三派內閣的誕生 227

第六章 危機的時代(1925—1937)
一 內政‧外交的兩極化
憲政會對「二十一條」的執拗—華盛頓會議 230
政友會的協調外交 232
憲政會轉向—幣原外交 233
田中政友會轉向 234
憲政會的「和平與民主主義」 237
兩大政黨制與政策距離 237
陸軍中堅的滿蒙領有論 238
民政黨的對華協調論 240
《倫敦海軍公約》裁軍與統帥權獨立 241
美濃部憲法學和海軍軍令部條例 243
軍令部的自製 243
美濃部的勇敢之舉 244
海軍青年軍官的抗議 246
陸海軍青年軍官的接近 247
「明治維新」與「昭和維新」 249
經濟政策的兩大政黨化—重返金本位制與再次脫離 251
昭和五年大選 253
社會主義政黨不振 254
二 危機顯現和政黨的凋落—從滿洲事變到五‧一五事件
軍事政變危機 257
滿洲事變 259
幣原外交的敗北 261
安達內相的大聯合構想 262
井上藏相對大聯合的反對 263
政友會單獨組閣 265
昭和七年大選 266
軍事政變危機的持續—走向五‧一五 267
三 危機漩渦中的民主主義
舉國一致內閣平息危機 269
政黨勢力的反擊 271
「憲政常道」論的分裂 272
美濃部的「圓桌巨頭會議」構想 274
四 從「危機」到「崩潰」
並非舉國一致的岡田內閣 277
內閣審議會和內閣調查局 278
領導層的四分五裂 280
政友‧民政矛盾激化—政友會對「天皇機關說」的攻擊 281
陸軍內部矛盾激化 283
圍繞「重臣障礙」的攻防 283
昭和十一年大選的「左擺」 285
二‧二六軍事政變 286
廣田弘毅內閣成立 288
二‧二六事件之後議會的反擊 289
親軍部的社會主義政黨 290
政友會的反法西斯化 291
宇垣內閣流產 293
陸軍與財閥的提攜(狹義國防) 295
「廣義國防」與民主 298
自由主義還是國家社會主義? 298
國家領導者的脆弱化與日中戰爭 300
日中戰爭與太平洋戰爭 301
從「危機」走向「崩潰」 303
後記 306
參考書目 309

 
 

代序

不一樣的日本近代史


  坂野潤治(1937-) 的《日本近代史》(筑摩書房, 2012)是一部不一樣的日本近代史著作。它不是坊間常見的全面、客觀、淺白介紹日本近代史之作,而是以作者政治立場分析日本近代政治史的論述。如果你對日本近代史感興趣,想找一本入門的通史研讀,《日本近代史》並不合用。書中

  引用大量的原始資料,介紹影響近代日本政治的歷史人物、事件及團體,容易令初學者眼花繚亂,難以消化。《日本近代史》是給對日本近代史有一定認識的人而作,它本來的對象是已修讀高校日本史的日本人,旨在提供他們一個近代日本政治發展史的綜合分析。因此《日本近代史》不是通史性質的入門書,而是中級程度的歷史參考書。它只討論政治史,特別重視憲政的建立與崩壞,不涉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不同範疇。

  坂野潤治是著名日本近代政治史專家,亦是左翼學者的代表人物。他的背景頗為特別, 1963 年在東京大學文學部國史學科畢業後,成為左翼學生組織全學連的領袖,投身安保鬥爭。1970 年代他是勞働組合的幹部,鼓吹工人透過工會向企業爭取權益。1986 年他當上了東大教授,直至1998 年退休。他的研究集中探討從明治至前期昭和日本政治發展的機遇與挫折。作為左翼學者,他的著作主要討論民主原則、憲法體制及兩黨制為何在近代日本無法持續成長,反而最終被右傾的國家主義、天皇制及軍國主義所取代,令日本走上對內專制、對外侵略的歧途。其代表的學術專書計有《明治憲法体制の確立》(1971)、《日本憲政史》(2008) 、《近代日本の国家構想》(2009) 及《日本政治「失敗」の研究》(2010) 。《日本近代史》並非其代表作,它是以一般讀者為對象的普及本,闡述作者對近代日本政治史的一貫看法。

  以書論書,《日本近代史》是部結構嚴謹、分析明快、言之有物、成一家之言的佳作。作者將1857 年至1937 年的八十年按政治發展分六大時期:改革、革命、建設、運用、重組、危機。這種分期法着眼憲法體制的建立與崩壞,可謂自成系統,頗有參考價值。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近代史》

  不是以客觀、平衡及詳實為賣點的著作,而是帶有作者的政治觀點及學術偏好的論述。這究竟是優點還是缺點,因人而異。坂野治史呈現強烈個人風格及主觀評論,例如《日本近代史》對西鄉隆盛的至高評價及對原敬的貶視都是基於個人的政治信念,未必令人完全信服。正如作者在〈後記〉所坦言:「寫出一部結構均衡的通史亦並不是我最初的目標。本書是帶着筆者的獨斷與偏見的日本近代八十年歷史。」

  《日本近代史》是非一般的日本近代史。假如你自認對日本近代史已有基本認識,希望尋找一個分析架構去瞭解日本政治的發展軌跡,這書你不應錯過。它的「獨斷與偏見」會刺激你重新思考很多本認為已經定案的觀點。這正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吳偉明
2019 年5 月31 日於日本東京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756467
  • 叢書系列:讀日系列
  • 規格:平裝 / 313頁 / 16 x 22.7 x 1.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遠流領券(10/23-11/18)
  • 圓神領券折
  • 共和國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