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永久檔案

永久檔案

Permanent Record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我寧願失去國家,也不願意噤聲!」
――愛德華•史諾登
 
勇於揭發美國國家濫權監控的網路吹哨人
 
  史諾登曾為美國國安局與中情局承包商僱員。二○一三年,時年二十九歲的史諾登,揭發了美國政府濫權監聽全球每日超過十七億筆通訊資料、窺探地球上每個人私生活的駭人真相。然而選擇說出真相的下場,便是遭到美國與英國政府通緝,流亡至今。
 
  透過這本自傳,史諾登介紹了自己的一生,在大華府郊區的童年,以及在中情局與國安局承包商任職的過程。本書公開了他參與協助建立監控系統的始末,也寫下了當時勇於揭發國家機密的原因與初衷。這些價值觀與行動準則,亦決定了史諾登的一生。
 
  現今已進入「監視資本主義」,很少人能在當下就明白,我們在網路上所分享的一切,不論知情或不知情,全都遭受監控、蒐集,並被暗中出賣。而這每一筆你以為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資料,不論自願或非自願,都已成為永久保存的檔案,早已溢出自由與道德倫理的認知,毫無隱私可言……
 
  網路世代造就了他,也摧毀了他。史諾登是一名駭客、一名吹哨人,以及流亡中的網路良知。本書是這個數位時代的關鍵回憶錄。而史諾登讓出自己全部的一生,要你相信一件事:
 
  唯有對於人民權利的尊重才能衡量一個國家的自由。
 
  *推薦*
  沈伯洋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忠憲        成大電機系教授兼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主任
  何榮幸        《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林榮基        香港銅鑼灣書店前店長
  夏 珍        風傳媒總主筆
  陳芳明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楊士範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楊 翠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鄭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按姓名筆劃排序)
 
  「幾年前我掛名推薦了時報出版的《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那是媒體記者眼中的史諾登;如今史諾登自己現身說法,看完本書後更能了解他的心路歷程,並可與媒體記者眼中的史諾登相互對照。」──何榮幸
 
  「民主是個好東西,可惜基於人類的惡行,即使選舉產生的制度,也充斥各種弊端。六年前史諾登背叛國家,揭發國安局全球稜鏡計畫——那是通過互聯網,監視所有人的情報系統。由此而詰問一個難題:到底個人隱私還是國家安全,誰更重要?
  極具諷刺的是,為維護人權挺身而出的史諾登,只能在普丁治下的俄羅斯尋求庇護。過去類似的遭遇,讓我好奇的是,面臨自身安危,價值與道德抉擇,連串過程,是如何驚心動魄。」──林榮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愛德華‧史諾登 Edward Snowden
 
  出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伊莉莎白市,在米德堡成長。

  他是專業系統工程師,曾任美國中情局及國安局承包商僱員。二○一三年,時年二十九歲的史諾登,揭露了史上最大型國家政府濫權監控的真相,因而遭到美國政府通緝。

  因其對於公共服務的投入,獲得有「諾貝爾替代獎」之稱的瑞典「正確生活方式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德國吹哨者獎」(German Whistleblower Prize)、「瑞登奧爾揭發真相獎」(Ridenhour Prize for Truth Telling)、國際人權聯盟的卡爾‧馮‧奧西茨基獎(Carl von Ossietzky Medal)。目前擔任新聞自由基金會董事會主席。

譯者簡介

蕭美惠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從事新聞及翻譯二十餘年,曾獲吳舜文新聞深度報導獎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譯作包括《成為賈伯斯》、《貝聿銘:現代主義泰斗》、《美髮教父沙宣》、《我的美國之旅:鮑爾將軍自傳》等數十本。

鄭勝得

  彰師翻譯所畢業,目前擔任財經媒體編譯。譯作包括《進階臨床芳香療法》、《老人護理與健康老化》、《新手媽媽哺乳親餵的24堂課》(皆為合譯)等。聯絡方式:b1acat.7@g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  窗外
第二章 看不見的牆
第三章 環城公路男孩
第四章 美國線上
第五章 駭客
第六章 未完成
第七章 九一一事件
第八章 九月十二日
第九章  X光
第十章  身家調查和墜入愛河
 
第二部
第十一章 系統
第十二章  契約人
第十三章 培訓
第十四章 山丘上的伯爵
第十五章 日內瓦
第十六章  東京
第十七章  雲端之家
第十八章  沙發上沉思
 
第三部
第十九章 坑道
第二十章 心跳
第二十一章 吹哨
第二十二章 第四權
第二十三章 讀取、寫入、執行
第二十四章 加密
第二十五章 男孩
第二十六章 香港
第二十七章 莫斯科
第二十八章 琳賽‧米爾斯的日記
第二十九章  愛與流亡

致謝

 

前言

  我的名字是愛德華.約瑟夫.史諾登。我曾經為政府服務,但現在,我為民眾服務。我花了將近三十年才明白這是有差別的,而當我明白時,我在辦公室惹出了一些紕漏。結果,我現在把時間都用於保護民眾不受我以前身分的危害—一個中情局(CIA)和國安局(NSA)的間諜,又一個自以為可以打造美好世界的年輕技術專家。

  我在美國情報體系(IC)的生涯僅持續短短七年,我很訝異地發現,這只比我在不是自己所選擇的國家流亡的時間多了一年而已。然而,在七年的任職期間,我參與了美國間諜活動史上最巨大的改變—由鎖定監視個人轉變為大量監視全部人口。我在技術上進行協助,讓一個政府得以蒐集全世界的數位通訊,長期儲存,並且隨意在其中搜尋。

  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美國情報體系對於未能保護美國,放任珍珠港事變以來最慘烈最嚴重的攻擊在他們眼皮底下發生,因而深感愧疚。因此,領導者試圖建立一個系統,防止他們再度疏於防範。這個系統必須以科技為基礎,而這是龐大的政治科學專科生與商業管理碩士所不懂的。最祕密的情治單位對我這樣的年輕技術專家敞開大門。科技怪咖因而統治了地球。

  要說當時我懂得什麼的話,我很懂電腦,所以我快速晉升。二十二歲時,我第一次通過國安局最高機密安全調查,得到組織圖最底層的一個職位。不到一年後,我到了中情局,擔任系統工程師,可以四通八達地進入一些全球最機密網絡。唯一的成年人主管是一個在值班時看羅勃.陸德倫(Robert Ludlum)及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平裝書的傢伙。情報單位在僱用科技人才時打破一切規定,他們通常不會僱用沒有大學學歷的人,後來至少要是準學士才行,而我兩者都不是。無論如何,我都不應該被放行進入才對。

  由二○○七至二○○九年,我派駐在日內瓦美國大使館,是少數以外交身分掩飾的技術專家之一,我的任務是把中情局帶進未來,讓歐洲外站上線,將美國用以監視的網路數位化及自動化。我這一代不只是重新設計情報工作;我們全面重新定義情報。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是祕密會晤或暗中交換消息,而是數據。

  二十六歲時,我表面上是戴爾公司(Dell)員工,但仍舊為國安局工作。委外合約成為我的身分掩飾,我這類的科技型間諜幾乎都是這樣。我被派去日本,協助設計國安局的全球備用系統—一個龐大的隱蔽網路,確保即便國安局總部被核彈轟炸夷為平地,也不會損失任何數據。當時,我並不明白架構一個保存每個人生平永久紀錄的系統竟會是一項悲劇性錯誤。

  我在二十八歲回到美國,獲得極高的升遷,加入負責戴爾與中情局雙邊關係的科技聯絡團隊。我的工作是跟中情局的科技部門主管們開會,以設計與銷售他們可以想得到的任何問題的解決方案。我的團隊幫中情局設立一種新型的運算架構—雲端(cloud),這種科技首創讓每一名幹員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存取及搜尋他們所需的任何數據,不論距離多麼遙遠。

  總結來說,以前的工作是管理與連結情報流通,後來的工作變成設法加以永久保存,接著又變成讓情報可以在各地取得及搜尋。二十九歲時我去到夏威夷,承接一項國安局的新合約,此時我才注意到這些計畫。在那之前,我一直被「知的權利」這項教條困住,無法了解我這些特殊、區隔性任務背後所累積的目的。直到來到這個樂園,我終於能夠看出我做的所有事情是如何整合起來的,像一部巨大機器的裝置互相齧合,組成一個全球監視的系統。

  深入鳳梨田底下的一條坑道—珍珠港時代的一座舊地下飛機廠—我坐在終端機前,可以幾近無限地取得世界上幾乎所有男女老幼的通訊,只要人們曾經撥打過一通電話或碰觸過一部電腦。這些人當中,包括三億二千萬美國同胞,他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遭到監視,不僅嚴重違反美國憲法,更是違背自由社會的基本價值。

  你讀這本書的理由在於:我做了一件以我的職務來說很危險的事。我決定說出事實。我蒐集美國情報體系的內部文件,做為美國政府違法的證據,並把它們交給新聞記者,他們審查之後公諸於世,舉世震驚。

  本書將說明我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我所依據的道德與倫理原則,以及我為什麼會有這些原則,這亦即關乎我的一生。

  人生是什麼?不只是我們說了些什麼,甚至不只是做了些什麼。人生亦在於我們所喜愛的、所相信的。以我而言,我最喜愛和相信的,是連結,人際的連結,以及促成這些的科技。當然,這些科技也包括書籍。但在我這個世代,連結,主要意味著網際網路。

  在你產生反感、明白網際網路瘋狂毒害我們這個時代之前,請諒解,對我來說,當我認識網際網路之時,那是很不一樣的東西。網路既是朋友,也是父母,是一個無邊界、無限制的社群,既是單一、也是無數的聲音,一個已經有人墾殖但尚未遭到剝削的共同邊境,各式各樣的部落和睦相處,每個成員都能自由選擇自己的姓名、歷史和風俗習慣。每個人都戴著面具,然而這種多數匿名造就的文化所產生的事實多於造假,因為重點在於創造與合作,而不是商業與競爭。當然這之間也會有衝突,但善意與善念會勝過衝突—而這正是真正的先驅精神。

  如此一來,你便會明白,我說今日的網路是「無法辨識的」是什麼意思。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改變是一項有意識的改變,少數特權人士的系統性努力的結果。往線上發展電子商務的早期浪潮很快便成為泡沫,接著在本世紀之初終於破滅。在那之後,企業界明白,人們在線上的興趣不在於消費,更在於分享,而且網路促成的人際連結是可以賣錢的。如果人們在線上想做的事主要是跟家人、朋友和陌生人報告自己的近況,從而得知家人、朋友和陌生人的近況,那麼企業只需要設法將自己擠進這些社交互動之中,再從中獲利即可。

  這便是監視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的開端,也是我原先所認知的網路的終點。

  如今,具創造性的網路已然崩潰,因為那些美好、高難度、有個性的無數網站關閉了。便利性的承諾讓大家關掉自己的個人網站,因為那需要不斷、辛苦的維護,改換成臉書網頁和Gmail帳號。所有權的表象讓人容易搞錯現實。很少人在當下即明白,我們所分享的一切都將不再屬於我們。以前電子商務公司因為找不到讓我們有興趣購買的東西以致倒閉,其後繼者現在找到可以販售的新產品了。

  「我們」就是那個新產品。

  我們關注的事物、我們從事的活動、我們的所在地點、我們的慾望—我們揭露有關自己的一切,不論刻意或非刻意的,都受到監視並被暗中出賣,極力拖延隨之而來無可避免的侵犯感,因此我們大多數人直到現在才知道發生什麼事。這種監視持續受到積極鼓勵,甚至得到眾多政府的資助,渴望由此獲得大量的情報。除了登入和金融交易,二十一世紀初期所有線上通訊幾乎都沒有加密,這表示在許多時候,政府甚至不必為了想要知道他們的客戶在幹什麼而去找企業,他們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之下,監視整個世界。

  美國政府在全然漠視開國憲章之下,屈服於這種誘惑,而且一旦嚐過這棵毒樹的果實,便陷入狂熱無法自拔。在暗地裡,政府掌握全民監視的權力,這種權威就定義上而言,對無辜者的傷害遠大於對犯罪者的傷害。

  直到我完全了解這種監視及其傷害,我才赫然驚覺,不只是一個國家的民眾,而是全世界的民眾,從不曾獲准投票或是有機會表達我們對這種程序的意見。這種近乎環球的監視不僅在未經我們同意之下便設立,而且刻意隱藏這項計畫的每個層面,不讓我們知道。遭到變更的每一步程序與其後果都不讓所有人知道,包括大多數國會議員。我可以去找誰呢?我可以跟誰談呢?即便是洩漏實情,甚至是對律師或法官或國家,都會構成一項重罪,全盤揭露事實將會招致在聯邦牢獄終身監禁。

  我感到迷惘,陷入憂鬱,跟自己的良知掙扎。我愛我的國家,我相信公共服務,我們全家、數世紀以來的家族,多是一生為國家與人民服務的男男女女。我本人便宣誓為民眾服務,而不是為一個機構、或是一個政府,也支持與捍衛憲法,而憲法所保障的公民自由已慘遭蹂躪。現在,我不僅參與其中,我還是犯下這種勾當的人。那些工作,那些年,我究竟是為誰做事?我如何在僱用我的機構的祕密合約以及我對美國立國原則的宣誓之間求取平衡?我應該對誰效忠?或者對什麼效忠?在何種地步,我有道義上的責任去違背法律?

  回想那些立國原則,讓我得到答案。我明白,站出來向新聞記者揭露我的國家濫權的程度,並不是倡導什麼激進的事,例如摧毀政府或者是摧毀情報體系,而是重新追求政府以及情報體系自己明訂的理想。

  唯有對於人民權利的尊重才能衡量一個國家的自由,而我相信這些權利實際上是國家權力的界線,明確界定一個政府到何種程度不得侵犯個人領域或個人自由,在美國革命時期所謂的「自由」,在網路革命時期所謂的「隱私」。

  自從我挺身而出已有六年了,因為我目睹全球各地所謂先進政府保障這種隱私的決心逐漸削弱,而我認為,聯合國也是如此認為,隱私是基本人權。然而,在這些年間,這種決心不斷減弱,民主國家退化成威權民粹主義。這種退化,在政府與媒體的關係尤其明顯。

  民選官員企圖抹黑媒體,而真相的原則遭受全面攻擊,更教唆及煽動了這種情況。真相被刻意摻雜了虛假,並且藉由科技將那種造假放大為空前的全球混亂。

  我極為清楚這個過程,因為虛構造假向來是情報體系最黑暗的一面。單是在我的職業生涯,同一批機構便操弄情資以營造戰爭藉口,並且使用非法政策與隱諱的司法權,將綁架視同「異常拘留」、將刑求視同「強力偵訊」、將全民監視視同「大量蒐集」。這批機構毫不猶豫就指控我是中國雙重間諜、俄羅斯三重間諜,更糟的指控是:「千禧世代」(millennial)。

  他們說得口沫橫飛、無的放矢,主因在於我拒絕為自己辯護。從我挺身而出的那一刻直到現在,我都堅決絕不透露我私生活的任何細節,避免為我的家人和朋友造成進一步傷害,他們為了我的原則已經吃了夠多苦頭了。

  由於擔憂加劇他們的苦難,我一直猶豫著要不要寫這本書。畢竟,與決定公開我的一生相比,決定挺身而出、公布政府犯行的證據,對我來說還比較容易。我所目擊的濫權需要採取行動去因應,而沒有人因為無法抗拒自己的良知就去寫一本自傳。因此,我試圖取得本書指名道姓的每個家人、朋友與同事的許可,或者是公眾人士的許可。

  正如同我不願做為他人隱私的片面仲裁者,我從不認為單憑我一人可以選擇哪些國家機密必須對民眾公開,哪些不可以。所以我只對新聞記者揭露政府文件。事實上,我沒有直接向民眾揭露任何文件。

  我相信,正如同記者們所相信,政府可以隱藏一些資訊。縱使是世上最透明的政府也可以隱藏一些事情,例如地下情報員的身分與部隊在戰場上的行動。而本書沒有此種機密。

  在敘述我的一生的同時,保障我所愛的人的隱私,並且不曝露合法的政府機密,這並不是簡單的任務,但這是我的任務。在這兩項責任之間,才是我的容身之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9531
  • 叢書系列:Revolution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開始網頁設計的工作,是為了我在大學日文班遇到的女孩。我不介意小梅以微笑當作報酬,畢竟我深深癡迷於她。儘管我沒有刻意隱藏愛意,但我不確定她是否注意到此事。畢竟我從不遲交稿件,而只要是她的事,再小的忙我都會幫。此外,我的學習速度極快。若公司只有兩名員工的話,那你一定得身兼數職。雖然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工作,網頁設計只需網路,但她希望我到公司上班。所謂的公司,其實就是她家,也就是一間兩層樓的聯排別墅,她與她的老公諾姆一起住在裡面。
 
是的,你沒聽錯,小梅已婚。而他們的房子就位於米德堡西南方基地,諾姆是駐守該基地的空軍語言學家,目前為國家安全局工作。我無法告訴你,若你家是聯邦政府財產或軍事基地的話,你在家開設公司是否合法。位於馬里蘭州的米德堡,是國家安全局、中央安全局、美國網絡司令部和國防資訊系統局等單位的所在地。但當一個青少年迷戀自己的老闆,而且還是已婚婦女時,我想我並不在意這些事。
 
現在想起來很不可思議,當時的米德堡軍事基地任人出入,沒有路障、崗哨與帶刺鐵絲網的阻攔。我可以開車進入基地(全球最大情報機構國安局就位於此),任由車窗隨意拉下、音樂大聲放送,途中不會遭到攔查,更不必出示任何證件。
 
為小梅工作的兩年期間,我和諾姆偶爾還是會遇到,他非常親切大方。我一開始以為,他沒注意到我對小梅的愛意,或認為我根本不是對手,因此不介意我和他太太同處一室。但我們有天碰巧遇上時(他剛回家,而我正要離開),他刻意提到,他在床頭櫃上放了把槍。
 
為了償還學貸,我更有理由和小梅待在一塊,因為我必須賺錢。我要求她提高我的工作時數,她欣然同意並將我上班時間提早至九點。對於自由工作者而言,這個時間實在太早了,而這也是我某個禮拜二早上差點遲到的原因。
 
那天,在美麗的蔚藍天空下,我在32號公路放慢車速,因為我不想吃上超速罰單。幸運的話,我應該能在九點半前抵達,我打開車窗,將手伸出車外感受風的流動,真是幸運的一天啊。我扭開車內收音機聽起廣播,等待新聞結束後的交通路況播報。廣播裡傳來一則突發新聞,有架飛機在紐約市墜毀。

會員評鑑

4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4.0
|
2021/05/17

作者在網路科技上是標準的科技宅,內容有不少專業名詞,讀起來較不順暢,我想作者已經有用相對好懂的說明讓大眾可以理解。

內容是他在中情局和國安局工作中,發現美國利用科技網路技術監控全球行為,他自小崇尚喜好2000年前網路自由時代,對於美國政府監控行為,從漠視到最後站出來揭發的心路歷程。也因為他揭發行為,帶來2015年後加密網路的興起,讓大家更重視個人在網路上的隱私權重要性。

值得一讀一本書,如果他沒有站出來揭發,我們現在可能還處在“無時無刻被監控還不自知”的時代。
展開
user-img
Lv.1
2.0
|
2020/03/21

這除了是史諾登的自傳以外,更將電影《第四公民》以及《神鬼駭客-史諾登》中未提及的部分填滿,並且完整描述了史諾登的思想、想法之轉折改變等等。

但美中不足的是翻譯真的很不怎麼樣,例如「的」和「地」有時候會用錯,更出現「技術水平」這種中國的用詞⋯在台灣應該叫「水準」才對吧?

以時報的水準來看,我覺得這些錯誤應該是有能力避免的才對呀⋯⋯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3/01

這本書是史諾登的自傳,他從求學階段開始回憶,娓娓道來像他這樣第一個成為網路世代的人,心中對於隱私和自由抱持何種價值觀。書中也說明了他為什麼放棄自己前程似錦的人生,選擇以真實身分挺身而出,揭露這醜陋的真相給世人。

現在被美國政府通緝的他,暫時在俄國接受政治庇護,他說:「我做了一件以我的職務來說很危險的事。我決定說出事實。」美國司法部也對這本自傳提告違反揭密協議,他在Twitter反擊道:「這是一本美國政府不願讓你讀到的書。」

自傳裡面會提及許多的網際網路與科技術語,尤其是資訊的安全部分,例如Encryption、Protocol、SSL…等許多翻成中文還不一定看得懂的專有名詞。但整體而言,整段故事十分流暢,尤其是後半段揭密後的逃亡,扣人心弦的過程不時讓我捏一把冷汗。

完整讀後心得發表於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展開
user-img
Lv.5
5.0
|
2020/01/11

太值得一看了,精彩的真實故事以及動人的情感。它改變了我對於隱私的看法:「政府蒐集資料跟我們平民無關的看法。」只要政府想,就能拿著那些資料摧毀你的名譽、家庭、工作。未來我們和科技只會更加的緊密,智慧語音助手、智慧冰箱等,科技無處不在,是我們應當警惕而注意的!

咳,有點太激動了。總之,本書是以故事方式寫成,而不是封面那樣看起來像冷冷冰冰的教科書,更像是童話故事教導人們追求正義。若您對隱私權的看法如果去的我一樣,請務必一看。

推薦給任何重視自由的公民!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