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地處臺灣島中心位置,臺中市作為南來北往的匯聚點,百年來所累積的人文資財,豐富而多樣,創新與傳統兼容,而這樣的特色,顯現於常民生活中而成為風俗,表現於藝術創作裡而成為文化,源遠流傳下來讓臺中有了『文化城』的美譽。然而,在追求臺中地區文化創新之際,追朔過往藝術發展軌跡的工作,也等同重要,因為所有的創新都來本身既有過往經驗。
如今年(108)年初,在一場文藝界新春團拜活動中我曾提及的,文化教育不像造橋舖路般,可以立即看出成效,但為政者一定要重視、加強。教育是百年樹人之業,文化藝術的養成及傳承更長逾百年。綜觀西洋藝術發展近千年,藝術作者豈止千萬人,但周邊參與者更勝千萬,不論是官方機構、學術機構、美術館博物館人員、到愛好藝術欣賞的公民,各界人士源源不斷參與,是讓藝術家們有不停創作的力量。要將藝術欣賞成為公民日常活動,藝術機構持續研究、收藏藝術作品與文化資財的發掘、發揚,都是耗費耗時的工作,卻是不能忽略、也沒有捷徑的付出。
臺中市政府由文化局主導推動,在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城市美學及地方文化、文化資產修復及再利用、建立地方特色節慶等方面,持續都有出色的成效表現,包括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文學步道、以及臺中美術館的籌備及開幕。
以「空間魔術師—雕塑之都傳奇」作為臺中市立美術館開幕暖身展,恰恰是最適當不過的主題了。透過策展人,臺灣美術史學者暨成功大學教授蕭瓊瑞先生及其團隊的研究梳理,策劃一個可以完整呈現大臺中地區自1950年代開始至今的雕塑創作史特展,透過63位雕塑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一件一物的串連起臺灣乃至於臺中本土藝術家們走過的創作之路,而蕭教授以三萬多字逐一描寫出他們的創作歷程,也可謂之虛實結合的記錄下了首部的中部地區雕塑史。
認識臺灣這塊土地,有很多方式,臺中市政府邀請大家於展覽期間,到臺中市立美術館親眼感受立體雕塑360度的美感,同時透過本專書的引領,神遊數十年的臺中雕塑之都的魔力。
臺中市長 盧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