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在以小說家的身分享譽俄國、歐美文壇時,他也開始思索他所看到、聽到的文學、戲劇、舞蹈、音樂的種種現象,並將之與道德、宗教,社會的公平正義相連結。透過文字,托爾斯泰在心中反覆論辯的問題是:既然藝術迷惑了這麼多人的情感心智,使許多人獻出自己的青春、成為許多人的職業和剝削、牟利的工具,國家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扶持藝術,就有必要弄明白,藝術到底是什麼?
托爾斯泰以充滿熱切的口吻,表達了他對藝術的不滿、期許,以及真正的藝術應當有的模樣。百年以來,《藝術論》以其高度爭議的內容、充滿力量的語言,影響了好幾個世代、遍及全球的藝術工作者。
由於不見容於俄國當局,《藝術論》最早是在一八九八年,以英文版的面貌問世。直至一九○九年,俄文版才告出版。如今出版的譯本,所根據的是一九○九年的俄文版。
名家推薦
林懷民
尉天驄
陳芳明
黃碧端
蔣勳
謝佩霓
好評推薦
「這本書,十多年來,在我獨自旅行的途中,常常放在衣袋裡,等車或休息的時候,便翻閱其中的一段,引起我去想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候在現實的習慣中覺得理所當然了,並不懷疑,也不思索,卻每一次被托爾斯泰的話驚動,使我重新有觀察和檢討現實的能力,使現實之上永遠有一個更高的目的來帶領。我逐漸看到,凡是有著這更高的目的的藝術家們,他創作的力量才更豐沛,而一旦失去了這似乎是「空想」的前引,墮入現實的習慣之中,立刻不過是一個不可能再創作動人作品的藝術行業中的一人,因循著現實的習慣,一切也就停止了。」 --蔣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