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某方面來說,投資人一輩子都在跟市場價格的隨機波動搏鬥。就我個人來說,我最早是先拿到會計師證照,從那個身分開始去理解那些翻雲覆雨又讓人非常著迷的投資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很努力的學習各種商業知識,盡可能接觸各種投資理論。
所以,我原本是從基本分析開始的,但很快就被引導到有效市場理論,還有各種精緻漂亮的數學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還有選擇權定價理論等。在這些各式各樣的理論之中,我找到很多刺激,但很少讓我徹底感到滿足。
有很長一段時間,面對翻覆多變的市場我逐漸妥協,想說只能靠自己多做功課,掌握基本分析的重要資訊,就可以依賴多元分散的投資組合進入市場,小心翼翼照顧好自己的投資,然後期待出現最好的結果。而且我還會運用停損技巧來改善這個基本方法,策略性的猜測市場接下來的動向。平均來說,這些方法都有點用處,但是整體結果並不讓我感到滿意。
我第一次讀到埃德溫.勒菲弗(Edwin Lefevre)寫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的經典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才發現到,基本面雖然很重要,但並非主角。況且市場本身其實是自有其生命,由大家的情緒所推動。我發現就是這些情緒在推動市場動向,透過市場價格的變化可以清晰看出這個活動過程。而這個市場情緒,其實就是市場參與者的集體心理。這個綜合股票基本面、價格變化和市場情緒的大雜燴,最後讓我發現了一條投資大道!
大概也是在這個時候,從各種討論投資的文章裡頭,我偶然發現康納曼(Kahneman)和特沃斯基(Tversky)研究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以及他們談到我們在不確定狀況下經常運用基本方法--所謂的認知「捷徑」,亦稱為「捷思法」(heuristics)--做決策,他們談到一些像是代表性、可得性、錨定與調整等的概念。我們這些投資人不就是在不確定狀況下做決策!不然我們是在幹嘛呢?康納曼和特沃斯基的「行為金融」方法採用最新研究,運用心理學、經濟學、統計學和其他各類學門的技術深入理解李佛摩所說的市場心理。我覺得這門學問真是直抵市場核心,讓我心醉神迷讚嘆不已。
「決策」即是投資和行為金融的核心,意思是我們怎麼做決定;所以我很清楚,行為金融應該就是投資學的核心重點。我也很快就明白,雖然基本分析可以處理未來(如果能拿到好資料的話),我透過股價趨勢和技術線圖也只能知道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以及明天大概會怎麼走。這讓我了解到,我必須以基本分析和經濟模型做背景,然後透過市場情緒和價格走勢來觀察最近切的狀況。另一個重點是,運用統計學和計量分析收集事實資料,才能真正腳踏實地地研究,而不是跟著道聽塗說天馬行空。這樣打掉重練重新聚焦,讓我整套投資方法為之一變。
接著就到了二○○八年及二○○九年的大考驗。市場的本質是,沒人可以永遠成功,每一個參與市場的人都必須更努力、更用功。但我希望這種重新聚焦,可以幫助各位讀者提升投資績效,因為我就是靠這種方法提升績效。
行為金融的興起
我很高興的注意到,世界各地的技術分析組織越來越重視市場情緒和投資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把這些新研究納入知識體系與技術分析課程,並且更加重視統計測試的證據檢驗。與技術分析相關的行為金融研究論文,也開始出現在重要的研討會並成為學術獎勵的對象。
一些很有影響力的機構,諸如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及全球各地的技術分析師協會,也都把行為金融的研究納入協會獎助的研發專案。
例如,英國《技術分析師》(The Technical Analyst)期刊定期舉辦研討會、培訓課程及多種活動,為「交易員及基金經理人運用市場心理學駕御市場無效率」開設一系列行為金融講座課程。二○○八年的研討會上有幾位老師探論展望理論、過度反應與反應不足、羊群行為(herding)和價值投資法如何運用行為金融等議題。這些跟全球各地的類似活動,都預示著金融與證券交易的新視野,很可能改變我們進入市場的投資方法。
提供投資服務的相關企業如今不只研究不同類型的投資人(法人、共同基金和散戶),還會透過投資管理方式以及不同操作規模的買、賣壓力來進行分析。因此,行為金融不只是影響到投資決策,也影響到企業與股東的關係。
本書的目標
我這本書設定三個重要目標。我的第一個目標是翔實、有趣又有條理地向投資人介紹行為金融學。在第一部分的導論提供行為金融的背景資訊後,我在第二部分會討論行為金融的主要概念,這是各位讀者了解整套學說的基礎。
我的第二個目標和第一個一樣重要,就是探討快速發展但還是相當新穎的行為金融學如何跟技術分析相互結合,我們知道這方面的應用一直以來頗有進展。這種新組合我稱之為「行為技術分析」。
我認為行為金融和技術分析相互激盪和啟發,可以帶來讓人振奮的新展望。這兩大學門的邏輯融合為一,以客觀觀察和現代計量分析檢驗假設,會對這個領域的深入探索提供動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藉此創造出新的獲利方法。
我這本書的第三個目標是,提供投資人實用價值,幫助大家找到獲利的方法。這本書不是要拿出什麼祕術絕招,不是說叫你每天練個幾分鐘,幾個月後就能在市場上賺大錢。相反的,是在第二部分的每章最後都會有一個總結摘要,探討投資人如何運用剛剛討論過的行為金融理論。這些討論會在第三部分再加擴展,我會討論技術分析師多年來使用的三種行為金融策略的概念。這三大策略分別是:極端價格、追隨趨勢、支撐與壓力。我選用這三種策略,是因為它們都有充分證據顯示有效,而且在證券交易上帶來好「錢」景。
推薦序1
從「心」開始理解市場運作原理
本書作者保羅.亞佐巴帝在證券業工作三十年,長年管理私人帳戶進出全球證券市場,累積數十年實戰投資經驗,透過此書,希望傳達給投資人一個重要的訊息:要讓技術分析成為獲利的工具,就得掌握市場心理,而「行為技術分析」是區隔於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與計量分析之外的第四類分析模式。
市場上無論哪一種分析模式,終究都必須將市場價格植入其中以進行評價(或者估值的衡量),然而,只要涉及市場價格就擺脫不了人為的因素,也就是市場上人們的心理狀態以及情緒的影響。市場上多數技術分析者普遍認為,技術線圖的起落轉折就是反映投資人情緒的最佳寫照,但是,技術分析領域可謂百家爭鳴,對於同樣價格漲跌的判斷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可能彼此衝突,這使得許多剛進入市場不久的新手們對於技術分析感到莫衷一是。
我認為,多數散戶新手們初入市場時,接觸到幾位技術分析領域的高手,單憑所見其神乎其技的操盤或解盤技巧,於是心生嚮往、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夠成為一位厲害的操盤手。殊不知,絕大多數的技術分析工具都有其預測判斷的極限,也存在偶發失準的時候(而此時卻往往讓人們一次賠掉之前所累積賺到的獲利),新手們在學習與實戰運用的過程中,往往需經歷反覆不斷的自行驗證,甚至蒙受虧損的挫折來換取經驗,這也使得不少人在幾次試誤之後,道出技術分析不可靠、甚至無用的說法。
此書作者以他在證券投資市場三十多年經驗,歸納出既可以實證支持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架構,同時又能運用在交易實務上的三大策略,分別是:極端價格、追隨趨勢、支撐與壓力。如果能夠透過此書的輔助,讓剛接觸技術分析領域的新手們有一個良好的基石做為出發點,或者使原本已經接觸過技術分析的操作者能夠有去蕪存菁、獲得操作判斷邏輯上的補強,抑或市場老手們因此釐清原本不夠有把握的模糊地帶而獲得更加清澈的見解,那麼此書就發揮了它的價值!畢竟在目前台灣股市有許多知名的技術分析高手,能夠持盈保泰、長勝於市場的老手也不乏其人,然而能具備有理論根據、有實戰驗證、更有系統的進行教學指導的師資並不易見(往往這樣的良師只願意指導少數人,或者他們普遍已經賺夠一生財富而享受人生、不再參與教學指導),此書應是崇尚技術分析交易者的一個高CP值學習機會,甚至是一個從「心」開始理解市場運作原理的嶄新機會!
最後,我衷心期盼每一位讀者和投資人,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投資哲學,無論是哪一類的投資模式,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掌握正確的投資心法,享受清閒且優遊自在的人生。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暢銷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實戰書》、《高手的養成》、《散戶的50 道難題》作者 安納金
推薦序2
投資心理,是你不可忽視的市場之鑰
多年前我有幸參加一個財經節目,某知名主持人與我對談時,當我提到,自己在生態研究所修過動物行為學,這門學問對投資很有幫助(當然研究所時,我並不知道動物行為學對了解投資心理有幫助)。當下主持人一臉訝異,而其他來賓也沒能夠接上話,大家只好轉移話題。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了解到,台灣的投資人對於市場心理的了解是如此的少,很多人似乎以為照著基本面或(與)技術面,就能在市場上賺錢了。事實上,在金融市場上偶爾賺點小錢並不難,難的是在極端行情到來時(當時媒體想必是鋪天蓋地的消息接踵而至),你還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被之後的暴跌或崩盤滅頂(因為一次暴跌或崩盤的損失,往往超過過去數年的報酬),這才有長期獲利致勝的可能。
由於行為金融學(或金融心理學)其實是個相對新穎的學門,因此目前國內對於這學問的探討不多,市面上的相關書籍也屈指可數。某日樂金文化總編與我討論這本書的內容時,我便發覺這是一本國內很罕見的書籍。由於探討金融心理學的通俗書籍本就不多,但這本書居然可以結合金融心理學與技術分析,堪稱是國內首見。
除了內容堪稱珍品外,也非常實用,例如179 頁提到三角形型態「盤整時間越久,最後突破時的爆發力就越強大、走勢會越陡峭」,這已經在二○一六∼二○一九年五月的黃金盤整與之後的突破中驗證。我比較擔心的是:當已經盤整多年(或者說高檔震盪)的股市向下突破的時候,不知道會有多慘烈?在此也提醒各位讀者,最好預先防範這種風險,不要像書中說的「羊群效應」,迷信「長期持有股票可以賺大錢」,最後落得慘烈下場。
另外,還有幾個例子,足以證明本書的實用性:由於金融市場的複雜性,因此多數人在處理投資時,常會想聽到「一個指標」或「一支明牌」就可以賺錢,或者是67 頁說到,認為過去的趨勢就代表未來的趨勢(而沒有研究背後的原因)。抑或,過去近十年的股市上漲,讓很多人產生「反正股票一直放著,就可以賺錢了」(這就是本書說的「將複雜性簡化」的錯誤思考模式),如果各位讀者看懂這本書的意思,相信可以讓各位未來省下不少「學費」。
在89 頁說到的「道瓊狗股」(Dogs of the Dow)這種投資策略,簡單來說就是買進過去表現較差的股票,而這種操作方式也的確有它的績效。如果各位讀者的眼光不只放在股票(這就是書中85 頁說的「全球宏觀投資策略」),而是放在股、債、匯(可以分為美元與非美元貨幣)、原物料、房地產,檢視一下這五種主要資產哪種最被低估,或許你會有海闊天空的感覺。
這本書能夠讓讀者了解自身思維的盲點,之後務實面對並改善。這就是我推薦給各位的原因。如果各位讀者能善用本書內容(最好也讀在下的序),才能夠在即將來臨的金融風暴之前安全脫身,甚至還能笑傲江湖,賺得一筆小錢。
知名財經作者 盧冠安
推薦序3
看懂價格變化,找到賺錢的交易策略
牛頓曾經說過:「我可以準確的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但是我不知道瘋狂的人會將行情帶到哪裡去。」投資不只是科學、統計學、數學,還夾帶著人性、情緒在裡面,投資你不得不考慮到人性會影響行為,而行為影響價格。
最近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有一個機車行老闆,因為白天修理機車的生意不太好,每個月繳房租給房東,讓他沒辦法獲利,不但不賺錢,每個月還倒貼一到兩萬,為了貼補這個虧損,他選擇早上六點到九點兼差外送早餐,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經營他的機車行,晚上九點到十二點再兼差外送消夜。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他說,修機車的技術是爸爸傳承給他的,但是現在開店不會賺錢,他希望自己可以撐下去,不要讓家人擔心經濟來源。
由理性來分析,他應該在主要的工作時段賺到錢,而不是用其他的方法來彌補他的虧損。他可以關掉他的機車行,去找一份工作,這樣直接讓收入由負轉正。可是從情感來看,他捨不得結束他的事業,不想要認輸,不想面對虧損的事實,選擇逃避。想用其他方式來彌補這個虧損,期待生意最後可以變好。這不是和很多人的投資行為一樣嗎 ? 當投資發生虧損,選擇不面對虧損,不停損,可能用其他收入、儲蓄或房產,再投入市場,希望可以拯救虧損的帳戶,期待情況可以好轉。決定你投資行為的,是客觀的分析,還是主觀的情感?
我的第一本著作《贏在修正的股市操盤絕技》提到,人性怎麼影響操作,怎麼面對你的各種交易的情緒,了解人性與行為,在市場上賺錢。這點和本書強調的「行為金融學」不謀而合。這本書有系統的分析人性如何影響決策,用很多理論和案例來解釋人的行為,從個人行為到群眾的集體行為,最後將這些行為結合金融投資,解釋技術分析,看懂價格變化的原理,從中找到賺錢的交易策略。
專職操盤手 獨孤求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