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接續著2018 年現存《臺灣民報》的史料復刻工作,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今年,我們繼續辦理臺灣文化協會相關的史料整理。除了繼續追溯1920年代臺灣人言論媒體《臺灣青年》,並進行復刻出版之外,也關心當時殖民地臺灣與近代青年們對於知識的建構進路。我們試圖將臺灣文化協會相關史料重新整理,並以蔣渭水影像資料為啟始,嘗試突破過去傳統教科書上的刻板印象,希望透過《人間蔣渭水》一書,讓大家理解臺灣史上,更多不同面向的蔣渭水。
由於近來臺灣政治局勢的變化,社會各界似乎重燃對蔣渭水,以及臺灣民眾黨的興趣,在日治時期政治社會運動,具備清楚的論述,有實踐能力的重要角色:蔣渭水,除了臺灣民報、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等眾所皆知的關鍵字,他的文化行動與政治理想,也不斷地被後世所引用和詮釋。
蔣渭水在臺灣文化協會《會報》第一期上發表〈臨牀講義〉,文中指出患者臺灣島被診斷成世界文化的低能兒,並以此為己任,致力於臺灣人的文化啟蒙,接觸先進的思想,以熱血青年的姿態,懷抱理念、傳播理想;嘗試以多元的形式,戲劇、報刊與演講活動等媒介,積極進行文化改革。我們這回重新編輯蔣渭水相關影像史料,重新記取這樣影響後世的臺灣人,也希望讓大眾理解不同階段時期、身分:家庭生活的、社群互動的、勞工運動的、被監禁於苦牢裡的……蔣渭水,甚至是當代社會影響與評價。蔣渭水不僅只有政治面向,原先因為政治成就為人所知的蔣渭水,藉著影像史料的回顧,重新走入人間,讓大眾得以一窺究竟:作為一位具有自覺、自省的臺灣青年,有過異想天開的計畫;也曾因覓無知音,心感落寞;或是如何在面對時代的不平,做出的砥礪、反擊與自處。
現在我們擁有一個重視自由民主的社會,無論是個人、社群或政府,更多的公民運動與公民力量,便是在自由風氣底下闡揚、迸發,漸漸成熟。今天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回望、紀念曾經為臺灣民主奮力的蔣渭水,希望有更多人們能從這本歷史影像集裡,汲取前行者的力量,回應時代的需要。
為了本次出版計畫,我們有幸取得蔣渭水家屬蔣朝根,以及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的大力協助,還有許多齊心協力的相關單位的館藏支援,包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宜蘭縣史館、宜蘭市中山國小與六然居資料室等,才得以順利成書。出版過程中承蒙許多人的協助,時至今日,成果即將展現在國人眼前,回首來時路,再次對提供史料的眾多藏家與單位致上謝意。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林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