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第三支柱:在國家與市場外,維持社會穩定的第三股力量

第三支柱:在國家與市場外,維持社會穩定的第三股力量

The Third Pillar:How Markets and the State Leave the Community Behind

  • 定價:650
  • 優惠價:66429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最佳商業書籍獎入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沈恩(Amartya Sen)、席勒(Robert Shiller)、聯準會前主席葉倫(Janet Yellen) 等經濟學大師共同推薦!


  拉詹是當代少數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著名經濟學家。他曾擔任印度央行總裁、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不但曾被評選為年度最佳央行總裁,更是少數預言金融海嘯即將發生的經濟學家。如今他看到一個愈來愈兩極化的世界,使得戰後七十年來的和平與繁榮即將毀於一旦。

  科技變革與全球化的貿易競爭引發大量人口失業與貧富差距加大,導致反全球化與民粹主義的興起,自由市場與民主體制遭到破壞。拉詹回顧過往人類歷史,發現國家、市場、社區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三大支柱,如今國家與市場雙雙擴大影響力,社區功能式微。我們正處於人類歷史上的關鍵時刻,一旦選擇錯誤,人類經濟發展的列車就可能脫軌。

  穩定發展的社會應該要讓三大支柱達成平衡,太弱或太強,都會引發社會不穩定
  市場太弱,社會就沒有生產力;市場太強,社會就會失去公平性
  社區太弱,社會就會傾向裙帶資本主義;社區太強,社會就會停滯
  國家太弱,社會就會轉為恐懼與冷漠;國家太強,社會則會變得專制


  唯有強化地方主義、賦予社區權力,同時利用國家和市場的力量使社會更有包容性,才能讓三大支柱維持平衡,創造穩定的社會。

各界推薦

  對想要找方法來維護民主的人來說,《第三支柱》是一定要讀的書。從拉詹嶄新的視角來看,成功的民主國家需要在競爭的市場、誠實的政府和健康的在地社區之間取得平衡。但是我們的社區受到全球化和資通訊科技革命的破壞。因此,恢復第三支柱是當今決策者面臨最重要的任務。
  珍娜‧葉倫(Janet Yellen)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


  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在地社區的失落與隨之興起的民粹式民族主義是全世界的問題。在逐漸國際化的世界,讓人訝異的是,解決問題的答案所要採取的形式是擁抱「附近的地方,也就是社區,而不是較遠的地方」。
  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釣愚》(Phishing for Phools)共同作者


  很少有經濟學家能像拉詹那樣出色的橫跨政策和學術圈,而且更少人對世界經濟誤入的歧途一直有正確的看法。拉詹最新的書提醒我們在地社區的重要性,這是把在鄰近區域生活的人緊密連結的社會聯繫。他認為,我們不僅需要在國家與市場間取得平衡,還需要讓市場與國家和社區取得平衡。拉詹提出一個大膽原創的願景,讓我們對民主制度弊端的討論出現明顯的進展,並將討論轉移到新的領域。
  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
  哈佛大學教授、《全球化矛盾》(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作者


  對資本主義的演變、根基與未來有獨到而驚嘆的見解。拉詹綜觀歷史,充滿說服力的指出,傳統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只劃分國家與市場,會忽視社區這根第三支柱的關鍵角色。因此,不論是擁護一個更大、更集權的國家,或是追求市場自由的保守分子,全都忽視建立繁榮而平衡社會關鍵的部分。這是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深刻論述。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第三支柱》新穎、有見解,而且引人入勝,它提供出色的解決方案來應對當今最重要、而且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破壞的挑戰。他提出明確、有說服力的案例,不只是要保護弱勢團體。更重要的是,它還提到該如何增強整體社會的效能。
  穆罕默德‧艾爾伊朗(Mohamed El-Erian)
  《大衝撞》(When Markets Collide)作者


  對於過度關注市場和國家所感受到的功效,卻忽視社區這個關鍵重要角色的懲罰做出精彩而深刻的分析。拉詹大聲而清楚的說明為什麼這種不平衡需要緊急糾正。
  阿馬帝亞‧沈恩(Amartya Sen)
  哈佛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但突然間,資本主義顯然生病了……幸運的是,在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任教的印度央行前總裁拉詹提供無以倫比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我的父母經歷過大蕭條、法西斯主義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我以為我生長在一個以根本不同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世界。但我錯了,我們都需要馬上考慮這個問題。這本書就是起點。
  詹姆士‧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
  芝加哥大學教授、《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拉古拉姆‧拉詹 Raghuram G. Rajan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傑出講座教授( Katherine Dusak Miller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Finance)。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擔任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第23任總裁。《歐洲貨幣》雜誌(Euromoney)評選他為2014年最佳央行總裁。2003至2006年擔任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首席經濟學家。2003年與Luigi Zingales合著《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之後的著作《金融斷層線》(Fault Lines)榮獲2010年《金融時報》高盛最佳商業圖書獎。

譯者簡介

廖月娟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旁觀者》、《謝謝你遲到了》等數十冊。
 
 

目錄

自序
前言 第三支柱

第一部 三大支柱的形成
第一章 債務的發展軌跡
第二章 憲政國家的崛起
第三章 市場起飛
第四章 社區作為平衡力量

第二部 三大支柱的失衡
第五章 承諾的壓力
第六章 資通訊科技革命
第七章 民粹狂潮再起
第八章 另一半的世界

第三部 讓三大支柱恢復平衡
第九章 包容性地方主義
第十章 國家與社區重新平衡
第十一章 讓第三支柱重新屹立
第十二章 負責任的國家
第十三章 市場改革

結語
致謝
各章注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9114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軟精裝 / 560頁 / 14.8 x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顛覆性科技的影響
 
在過去,每項科技革命都有顛覆性,會引發社會反應,最終帶來社會轉變,因此使科技發揮最大的功效。一九七○年代初期以來,我們經歷資通訊科技革命(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拜微處理器及個人電腦之賜,巨量運算(mass computing)得以普及,才能促成這場革命。如今,這方面的科技囊括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觸角更伸到國際貿易、基因療法等,使這些領域更加擴大。由於商品、服務、資本及人力市場日益融合,資通訊科技革命跟著傳播到世界各地。每個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顛覆,而且不時遭遇毀滅性的風暴,像是二○○七至二○○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與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蕭條。現在我們看到的則是極左派和極右派的民粹反應,然而必要的社會變革尚未發生,這也是為何很多人對未來感到絕望。我們正處於人類歷史上的關鍵時刻,一旦選擇錯誤,人類經濟發展的列車就可能脫軌。
 
本書就是要探討支撐社會的三大支柱,以及如何讓這三根支柱保持平衡,社會才得以繁榮興旺。其中兩根支柱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國家和市場。探討這兩根支柱的書籍已經汗牛充棟,有些書認為國家最重要,有些則傾向市場很重要。但全都忽略第三根支柱:社區,也就是社會層面。我希望重新引起討論。如果科技的快速轉變或經濟災難(如蕭條)使其中一根支柱變得太弱或太強,那就會失衡,而社會必須找到新的平衡。過渡時期也許會很痛苦,但過去社會一次又一次的通過考驗。本書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是,我們如何面臨持續顛覆的科技和社會變革,讓三大支柱恢復平衡。
 
我認為,今日世界各地很多經濟和政治問題,包括民粹式民族主義和左派激進運動的興起,都可追溯到社區的式微。國家和市場雙雙擴大影響力與勢力範圍,相形之下,社區面對科技變革猛烈不均的衝擊力道根本招架不住。重要的是,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功能失調的社區恢復健康,而非箝制市場。如果使支撐社會的三根支柱恢復平衡,不但對社會有利,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由市場民主體制才能長治久安。

會員評鑑

3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3.0
|
2021/09/27

如標題 第三支柱:在國家與市場外,維持社會穩定的第三股力量

本書最大問題在甚麼是社區,第三支柱,如何因為強大的社區影響國家與市場,這一點論證不足,書中內容中強調的權力下放,可以設定為鄉村中的城堡,村落與所謂的都市小區。

重點是作者在論證引用這個名詞卻是一個範圍變動的意義,大可以大到一個都市,小可以小到一個居住社區。重視鄰里之間的互動影響到的國家治理及市場機制的功效。很多例證,例如所謂的權力下放,社區再生或者有關選擇生育的鄰里化或是直接到專業大醫院導致社區功能衰落,統括的說法是作者對資本主義的演變、根基與未來與歷史敘述能力都有,但是每每在三者相互之間關係就顯得很沒力立,論證忽東忽西沒有強大說服力。思路常跳躍過快,論述前後不連貫,有礙於整體理解,遣詞用字不太直觀,常有模糊感,有時抓不到重點。
商業機制議題不一定與三者相互有關,卻被討論,專利權的長短範圍。公司治理應以股東為主或是全體員工甚至於社會利益為先,強化商業競爭卻加強社會福利,對於社會利益與安全的強化。這些期望似乎太過於理想化,已經是國家力量去規範的問題,社區在這幾個議題甚至毫無著力點。更不要說托拉斯的商業行為,社區如何應對。

幾個中心思想,移民的包容及在地化,反動民粹主義。加強使用資通科技的應用,強化地區力量,社會安全網及扶助窮困居民,強化基層教育,使用數位教學,這些都需要財力支持!國家機制的強化,但是執行機構可以分給各地,重視地域劃分。幾個重大問題如全球化的貿易競爭引發大量人口失業與貧富差距加大,反全球化與民粹主義的興起,自由市場與民主體制遭到破壞。整書終結如下:

  穩定發展的社會應該要讓三大支柱達成平衡,太弱或太強,都會引發社會不穩定,強化地方主義、賦予社區權力,國家和市場的力量使社會更有包容性,三大支柱維持平衡,創造穩定的社會。
  市場太弱,社會就沒有生產力;市場太強,社會就會失去公平性
  社區太弱,社會就會傾向裙帶資本主義;社區太強,社會就會停滯
  國家太弱,社會就會轉為恐懼與冷漠;國家太強,社會則會變得專制

《紅翼行動》(英語:Lone Survivor,看過電影人們都會記得,部落長老承諾庇護受傷的隊員,抵抗在外虎視眈眈的塔利班群眾。這就是社區,阿富汗就是部落的利益高於國家。社會停滯。閱讀非洲及中東歷史這樣的故事常發現,民主化的結果常常是一個部落的領袖當上總統,往往敵對部落群起抗議,國家分裂陷入內戰。

2020疫情最能考驗治理水準與群眾文化水平。競爭的市場、誠實的政府和健康的在地社區之間取得平衡。美國就是市場太強,無法兼顧群眾利益。印度就是國家太弱,同時部分社區太強,看似發達卻有強大裙帶資本主義,市場也強,一瀉千里的大爆發。中國看似三者平衡,原則來說是國家太強,利用新型科技加大監控力道,社會專制。但是對於抗疫卻發揮功效,加上市場強,生產力佳,看似可能主導疫苗的提供。社區開始復興,地方慢慢發揮平衡作用。同時中國有一些學者倡議三農問題,反對都市化,重振農村這些也屬於社區的力量。重建鄰近區域生活的人緊密連結的社會聯繫 。另外可以參考

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
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
展開
user-img
Lv.6
3.0
|
2020/03/06

作者的思維挺有意思,本書的論述出發點與最近出版的《自由的窄廊》有點相似,作者將一個國家的發展繁榮與否,歸諸於三大支柱:國家、市場、社區,這三條柱必須保持平衡,一但失衡則會使社會機能產生諸多問題。作者下了很大功夫回溯了這三個支柱在歷史上的消長與互動,這部分的歷史回顧非常豐富,以英國為例,一路從中世紀的爬梳到現代國家,其中包括國家崛起、市場興盛,以及社區扮演的平衡角色。作者坦言,由於現代資通訊的科技進展,大幅減弱了社區功能,使得三大支柱失衡,必須儘快加以矯正。作者提出的這套大論述算是蠻直觀的,可惜的是細部論述則有不少問題。作者的思路有時候挺跳躍的,論述有時候會出現前後不連貫的語句,非常有礙於整體語感的理解,遣詞用字有時也不太直觀,使得本書讀起來有常有模糊感,有時抓不到重點。譯者是翻譯老將了,我相信問題不是出在翻譯上。當然,整體的大意還可以抓的到,只是很沒有記憶點。作者雖然貴為印度央行總裁,也任教於芝加哥大學,但其經濟邏輯有時也挺奇特的,例如認為經濟不振與需求無關,且需求增加只會導致通膨。或者論述希臘當年是藉著高通膨來肆意借款,但真正原因乃是希臘身為入超國,依照國際收支帳就一定會有資金流入,畢竟生產的比消費少,當然會要借錢消費,從來不是舉國刻意要占人便宜,而且當年希臘的通膨根本就不高。本書的一大噱頭:社區力量可以化解民粹主義,其實沒有在邏輯上提出很好的論述。作者提出一套「包容性社區主義」,讓各族裔在各自的社區好好的經營當地,便能將民粹的驅動力導向社區。我真的不認為這種地方主義可以化解民粹,反而還有加重之嫌,形成更益分裂的國家,不是講講包容性,隔閡就會神奇的消失。

當然,整體來說,推廣社區精神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作者也提出一套如何提振社區價值的方法。自己身為社區管委會委員,很能體會到大家對社區事務的冷漠,連個區權會都要三催四請,還常常開不成。培養社區參與的精神絕對有好無壞,雖然現今社會大家生活忙碌,但還是有很多活躍的社區,也有很多社區培力的計畫在培養公民精神。本書的立意甚好,只是論述上較無法產生洞見,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比較可惜的一點。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天下文化電子書暢銷展:連結現在與未來,全展單書88折、3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