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抽新春福籤
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The Second Mountain: The Quest for a Moral Life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 分享

優惠組合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
  ★《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社會性動物》大衛.布魯克斯,最貼近生命的人生進階課
  ★《紐約時報》《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等主流媒體一致盛讚
 
  《紐約時報》最具代表性專欄作家
  大衛‧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
  以理性與洞察  剖析社會的紛擾
  以自省與謙卑  探究人生的價值
 
  TED 演講超過352萬次點閱影片:reurl.cc/pDeN5Z
 
  一個人的承諾, 定義了他是什麼樣的人!
  在征服世俗成就的第一座山之後,有一種人選擇攀上第二座山, 
  臣服於對家庭、志業、信仰、價值的承諾,
  承諾,不會帶來疲憊,只會產生無窮的力量!
 
  看見更深層的自己,追尋靈魂渴求的進階人生。
 
  你知道,應該要為一個比自己更崇高的理念而活。不過,這世界早已為你設下一條攻上人生頂峰的路線:財富、權力、名聲,努力獲得幸福人生。
 
  只是,有些人在嘗到成功滋味後,卻覺得有些悵然,「人生只有這樣嗎?」有些人因為事業、家庭或名聲的挫敗,從山上跌落下來;還有些人因為不在計畫中的人生悲劇,被迫走上另一條路。
 
  這時,你意識到原來人生並不只要攀爬世界為你樹立的第一座山;還有第二座山,同樣值得你努力征服。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大衛.布魯克斯以敏銳且兼具智慧與哲理的文字,探討如何在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第二座山的人生由四個承諾所定義:家人、志業、人生觀、社會。而能否實踐第二座山的人生,取決於是否慎選與執行這些承諾。布魯克斯觀察許多擁有喜樂與堅定人生的人,他們充滿智慧的生命故事,指引我們如何選擇伴侶和志業、實踐人生信念、貢獻社會,全然將自己投身於這四個重要承諾之中,並在攀爬第二座山的路途上,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第二座山』在我的生命中始終不曾缺席。嚴格來說,兩座山並沒有先後之別,甚至可以合而為一。我常感到,人要獲得滿足,有兩種相反的途徑:一個是再多要一些,另一個是少要一點,這正好點出這兩座山的差異。第二座山便是追求人生深層的滿足,那是發自內心、滿溢著光的喜樂,而這個喜樂來自於對『大我』的獻身。而且第二座山的風景遠比第一座山更加迷人、新奇、神祕,這是待在第一座山根本無從想像的。」──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專文推薦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名人推薦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周俊吉│信義房屋創辦人
  林大涵│貝殼放大創辦人
  張明正、陳怡蓁│趨勢科技創辦人
  詹益森、張簡珍│競衡集團創辦人
  (依姓名筆畫序)
 
各界讚譽
 
  .信義房屋是百分之百的服務業,「服務」對我們的最大意義,是在獲得適當報酬的同時,也能讓社區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更好、更幸福。這個理念,與大衛.布魯克斯在《第二座山》所說「服務社群」的熱情不謀而合。
我們於二○○四年投入「社區一家」計畫,以最小的鄰里為單位,凝聚人心、深化信任、產生微妙變化,成為台灣社會昇華的柔性力量。如何在人生道路上或企業營運過程中,「與利害關係人共生共榮」,才是「第二座山」的真諦,值得所有人細細思量品味。──周俊吉│信義房屋創辦人
 
  .天下文化高希均教授多年前曾對企業家說:「你們要攀登二座大山:前者是『利潤』之山;後者是『責任』之山。成功的登山者,在選擇上有先後,但最後的目標是要在後山山巔,向大家大聲宣布:我到達了責任之峰。」看了大衛.布魯克斯的《第二座山》後更是深有所感,不要只滿足於第一座山,還要攀爬第二座山,進入更寬廣、更令人滿足的人生階段。看完本書,等於上了一堂人生進階課。──詹益森、張簡珍│競衡集團創辦人
 
  .《第二座山》值得我們深深品嘗,並且每當進入人生不同階段時,都應該再次重讀。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我們的價值觀往往被世界所定義的成功所吸引,然而誠如作者所提,真正能散發出喜樂光彩的人,往往是那些更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人生意義的人。
 
  很多人問我為何放下醫生的職涯,而投入教育的志業。這樣的題目,確實很難在「第一座山」的脈絡下解釋。但是當我們知道投入一件事情,可以分成工作(Job)、事業(Career)跟召喚(Calling)三個層次時,也就是前兩者更在乎的是自己,而後者是在乎環境、他人與上帝給出的召喚時,就會逐漸明白,能回應呼召是遠比選擇事業更有拿不走的喜樂。
 
  同樣的,婚姻的選擇僅是「愛慾」(Eros)還是「友誼」(Philia),甚至可以提升到「聖愛」(Agape)的層次,也大大影響我們在婚姻裡的喜樂感。對於一個結婚兩年的新手來說,這一塊我也不斷在學習,而這本書也給我許多深度的提醒。
 
  最後一提,去年我剛好開始到加拿大維真神學院(Regent College)修課,進而發現人生的追求從「目標被人設定下方法的優化/How」,到「找到自己的目標/What」,到「找到目標後面的意義/Why」,到「找到意義後的自己與他人/Who」,到「找到自己意義的源頭與歸屬/Whose」,剛好也與書中所提到的內容相互呼應。
 
  市面上有很多我能學習如何成功的方法論的書,會使我變聰明。但這是一本讓我與最深的自己連結,使我能變得有智慧的書。盼望我們都能攀登第二座山。──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依來稿順序排列)
 
國際媒體好評
 
  .一讀就欲罷不能……布魯克斯的重要成就在於,他把深藏於內心的個人經驗,提升為精采且具有挑戰性的對話,與我們所有人有關的深層對話。──《舊金山紀事報》
 
  .大衛.布魯克斯以引人入勝的故事、優美的文字,將深具分量的社會研究濃縮成淺顯易懂的內容,令人印象深刻。──《紐約時報》書評
 
  .大衛.布魯克斯從眾多對世界有貢獻的人當中,萃取出他們思想的精華,織就這本好書。──《今日美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知名評論家,固定在公共電視網節目「新聞時刻」(NewsHour)和「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擔任來賓。曾任教於耶魯大學。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BOBO族:新社會精英的崛起》與《天堂路:我們是如何以未來式在當下過活》(On Paradise Drive)等。
 
譯者簡介
 
廖建容
 
  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外商公司,也曾於大學任教,目前專職從事翻譯。近年譯作有《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合譯)、《孩子的簡單正念》、《為自己發聲》、《欲罷不能》、《5個選擇》、《成功哪有那麼難》、《召喚勇氣》等書。
 

目錄

推薦序 我心目中的「第二座山」  嚴長壽
各界讚譽
前言 你的第二座山

第一部 兩座山
01 道德生態
02 IG人生
03 充滿不安全感的人生勝利組
04 山谷
05 曠野
06 心與靈
07 做出承諾的人生
08 第二座山

四個承諾

第二部 志業
09 志業的樣貌
10 揭曉時刻
11 導師的工作
12 吸血鬼問題
13 專精

第三部 婚姻
14 美滿的婚姻
15 親密關係的各個階段Ⅰ
16 親密關係的各個階段Ⅱ
17 結婚的決定
18 婚姻:你們一起打造的學校

第四部 人生觀與信仰
19 智性的承諾
20 信仰的承諾
21 意料之外的轉折
22 坡道與牆壁

第五部 社群
23 社群營造的各個階段Ⅰ
24 社群營造的各個階段Ⅱ
25 結論:關係主義者宣言

謝辭
 

自序
 
前言 你的第二座山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遇見一個洋溢著喜樂的人。這些人似乎因為內在的光而顯得容光煥發。他們和善、平靜、因小確幸而開心,對盛大的喜樂心存感恩。這些人並不完美,他們有筋疲力竭和倍感壓力的時候,他們也會做錯決定。但他們是為了他人而活,而非為了自己。他們毅然決然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家庭、理念、社群或信仰。他們知道自己此生的目的是什麼,並且因為盡了天職而心滿意足。他們的日子並非事事順利。他們肩上承載著他人的擔子,但他們甘之如飴,意志堅定。他們對你感興趣,讓你覺得被珍惜、被了解,並為你的幸福感到高興。
 
  當你遇見這樣的人,你會明白喜樂不只是一種感覺,它可以是一種態度。我們贏得勝利時,會喜不自勝,但那種興奮是一時的。有種人不以自己為中心,他們決定奉獻自己的生命,這種人心中有一種恆久的喜樂,驅使他們不斷向前。
 
  我經常發現他們的生命起伏彷彿兩座山的形狀。他們從學校畢業後,成家立業,找到自己想要征服的高山:我要當警察、醫生、企業家,諸如此類。爬第一座山時,我們要達成某些人生的任務:建立身分認同、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培養技能、建立有安全感的自我,以及試著在這個世界留下印記。正在爬第一座山的人會花很多時間,思考要如何管理自己的名聲。他們總是在計分。我爬多高了?我排名第幾?正如心理學家賀里斯(James Hollis)所言,人在這個階段往往認為世界認定我是誰,我就是誰。
 
  第一座山的目標,是社會文化設定的目標:功成名就、獲得敬重、被納入合適的社交圈,以及擁有幸福人生。大家要的都差不多:漂亮的房子、美滿的家庭、美好的假期、美食、好友等。
 
  然後,人生出現了轉折。
 
  有些人來到第一座山的峰頂,嘗到成功的滋味,卻發現……不太滿足。「就只有這樣嗎?」他們感到狐疑。他們覺得,人生中應該還有更有深度的旅程。
 
  有些人遭遇挫敗,從山上跌下來。可能是他們的事業、家庭或名聲出了問題。突然間,人生似乎不再是步步高升;它展現另一個樣貌,一個令人失望的面貌。
 
  還有些人因為意料之外的事,被迫走上另一條路:痛失愛子、被診斷出癌症、為癮頭所苦,不在計畫中的人生悲劇。不論原因為何,這些人已從山上跌落至充滿混亂或痛苦的谷底。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不論八歲還是八十五歲。跌落谷底這件事,沒有所謂的太早或太晚。
 
  唯有在受苦時期,才會看見自己最深、最內在的部分,那些痛苦提醒我們,我們並不是自以為的那種人。跌落谷底的人審視了自己的內在,明白自己不只是外人看見的那些部分,他們還有更深層的部分,一直被忽略。那裡藏著黑暗的傷口,以及強烈的渴望。
 
  有些人在面對這種痛苦時束手無策。他們似乎變得愈來愈害怕和怨恨。他們不敢碰觸內心深處的世界,人生變得愈來愈狹隘孤獨。我們身邊多少都有這種一輩子心懷怨恨的老人,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尊敬。許多年前有人曾經對不起他們,他們就一輩子緊抱著這些怨恨不放。
 
  但對其他人來說,谷底造就了新的自己。受苦時期打斷日常生活表面上的平順。他們看見更深層的自己,並意識到在內心的最底層,有一種溫柔,蘊藏著關懷他人的根本能力,渴望超越自我並照顧他人。當他們碰觸到這種渴望,他們便準備好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他們用新的眼光去看過去熟悉的事物。他們終於能夠愛鄰人如同愛自己,這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事實。他們在最艱困的逆境中所做的反應,定義了他們的人生。
 
  因為受苦而擴大生命意涵的人,有足夠的勇氣將過去的自己賜死。身處於山谷,他們的人生動機已有所改變。他們從「以自我為中心」,轉變為「以他人為中心」。
 
  來到這個生命階段的人意識到,哦,原來第一座山並不是我想征服的山。世上還有另一座更高的山,那才是我想征服的山。第二座山並不會和第一座山相斥。攀爬第二座山不代表要放棄第一座山。這比較像是人生旅程,爬第二座山時,我們進入了更寬廣、更令人滿足的人生階段。

推薦序

我心目中的「第二座山」

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公益平台」成立至今,正好滿十週年,此時翻開大衛.布魯克斯的新作《第二座山》,發現作者高舉的價值,居然與我們平台貫徹的理念不謀而合。這十年來,我們在偏鄉走過觀光推廣、產業輔導、人才培訓……到提升偏鄉教育等,平台的天使與夥伴,始終沒有偏離這第二座山的信念。

  作者布魯克斯在《第二座山》中,以兩座山做為比喻,仔細剖析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第一座山」的核心在於建立自我、定義自己,成為不斷力爭上游的精英主義者;「第二座山」的重點恰好相反,在於擺脫自我、放下自己,貢獻社會,成為平等主義者,與需要幫助的人平起平坐、並肩同行。

  兩座山沒有必然先後

  簡單來說,第一座山是關於「征服」,第二座山是屬於「臣服」。臣服於什麼呢?臣服於你內心對於家庭、志業、信仰、價值的承諾,奉獻於社會、織就親密關係、踐行寬厚的利他主義(altruism),如此才讓一個人擁有豐盈的性靈與真正的幸福。

  作者強調,兩座山僅做為一種比喻,沒有必然的先後。追求第二座山不意味要抹煞第一座山。重點在提示:即使在第一座山登頂,功成名就之外,人生還有第二座山等待攀爬。

  在報章雜誌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成功企業家,畢生都在為第一座山拚搏。他們一輩子仰望著這座山峰,有如登山家憧憬著聖母峰,以最精良的裝備,請最好的嚮導,窮一生之力攻頂。

  當他們幸運成功,且累積了一輩子財富或地位後,就止步於第一座山。總認為退休後有能力慰勞自己一生的辛勞,實現長久的夢想:或搭乘豪華遊輪環遊世界、歐洲鐵路旅行;或是追求內心寧靜、享受含飴弄孫之樂……這大概是人生晚年圓滿的生活常態。

  也有人終於看到了第二座山,於是生命價值觀大逆轉,以「無我」的心態向上攀爬另外一座更高的大山─那是一座放下自我成就、競爭、評比的另一座山。

  布魯克斯在本書強調「連結世界」與「奉獻社群」的重要。他認為,現今文化中無所不在的個人主義─只注重個人自由、自我實現、自我滿足─是災難的源頭。這種單一的價值觀,忽略了個人或企業成功的背後,其實是整體社會共同造就的「時勢」使然。而現今西方社會也從「利他」落入「利己」之偏狹世界觀裡,衍生無數問題。

  心中永遠都要有第二座山

  從我個人有限經驗回想,「第二座山」在我的生命中始終不曾缺席,嚴格來說,兩座山並沒有先後之別,甚至可以合而為一。我常感到,一個人要獲得滿足,有兩種相反的途徑:一個是再多要一些(ask for more);另一個是少要一點(desire less)。這正好點出這兩座山的差異,第二座便是追求人生深層的滿足,那是發自內心、滿溢著光的喜樂,而這個喜樂來自於對「大我」的獻身。作者提到:「喜樂(Joy)是一種自給自足的情感,它是淋漓盡致的人生的獎賞。」而且第二座山的風景遠比第一座山更加迷人、新奇、神祕,這是待在第一座山根本無從想像的。

  我們整個文化典範必須放下對金錢、地位和權力的執念,從推崇個人主義,轉變為以關係為中心的第二座山的思維。「無我」,不是一項天賦,更不是一種光環,它是一種時時修練的心境。一個人的承諾定義了他是什麼樣的人,承諾,不是牛肩上的重軛,而是鼓舞人前進的帆。

  因此,承諾不會帶來疲憊,而是產生力量。如今我更加感受到奉獻給這個世界,讓社會有任何一點的提升,都令人充溢著如歌的內心悅樂。

  為所應為,喜樂自得

  在這個混亂無助的社會現況,似乎大家都有同樣的焦慮與無奈。有時我想到人到底為什麼感到心靈飢渴?一個最大的可能是:我們失去與人連結的圓融之感。

  我知道很多從事公益的天使投身公益志業,未必必然出於宗教的理由,不是為了心靈的寄託,更不是為了救贖。從事公益必須有一個心理準備,就是即使沒有上帝的存在(as if there were no God )、來生的獎賞、無法言傳的福報……一切當為者只是為所應為。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不論順逆,我們已經得到生命至深的滿足。

  如同五年前作者出版同樣暢銷的《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提出兩種人生取向:「履歷表」要你以成就征服世界,「追悼文」是以美德感動別人。進一步來說,其實我們可以連「追悼文」都捨去不要,因為在過程中,每個人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心靈回饋。

  翻開本書,讀到「第二座山」的提醒,我油然生出一股衝動,希望介紹給有心的讀者朋友,我們都需要屏氣凝神,聆聽第二座山的召喚,重新和世界連結,療癒他人,無愧於此生。

  更希望身在自由文明社會的我們,心中永遠存在著「第二座山」。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9145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來源:天下文化提供
 

內容連載

04 山谷
 
托爾斯泰是人類史上攀登第一座山卓有成就的人。他年紀輕輕從軍,過著放蕩的生活,冒險、風流韻事、與人決鬥一樣也不少。然後,他試著以知識分子的身分闖出名號。他找了一群同好,一起創辦觀念激進的雜誌,他們勤寫文章,試圖教化大眾。托爾斯泰後來成為小說家,獲得眾人完全意想不到的驚人成就,創作包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
 
托爾斯泰在道德層面也沒有懈怠。為了提升自己,他總是放棄一些東西:菸草、打獵、烈酒、葷食。他為自己訂下了許多規定,要求自己給別人更多的愛,平等對待他人,諸如此類。
 
不過,命運給了他一記很大的打擊。他的哥哥尼可拉斯在三十七歲去世。尼可拉斯是個認真的好人,他從來不明白自己為了什麼而活,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死。托爾斯泰想破了頭,也找不出任何理論可以解釋哥哥的死。
 
接下來,托爾斯泰經歷了一件事,使他相信世上有一種善,遠比自己的名望和完美更崇高。那是一個絕對的真理,不是人類的理性思考出來的,而是不證自明的真理。托爾斯泰在巴黎街頭目睹了一場斬首行刑。
 
「當我看見首級和身體分開,並聽見屍塊砰的一聲掉進箱子裡時,我明白了(不是透過理智,而是我的身心靈),不存在任何合理性的理論或人類進展的理論可以支持這種行為的正當性;我意識到,即使打從開天闢地以來的所有人類,根據某些理論認為這是有必要的,我知道這不必要,而且是錯誤的。因此,我的判斷必須根據是非對錯和必要性,而不是別人怎麼說和怎麼做。」
 
在那之前,托爾斯泰一直把人生投注在推廣啟蒙,他相信理性、進步、知識分子,以及大眾認可。現在他對那些信念已經失去信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他開始覺得人生很荒謬,而且沒有價值。他把房間裡所有的繩子丟掉,防止自己上吊輕生。他把獵槍收起來,以免把獵槍用在自己身上。他開始將自己過去以知識分子身分寫作的人生,視為某種瘋狂的表徵。有沒有人在報章雜誌上寫書評讚美他的作品,有誰真正在乎呢?這個世界似乎沒有因為他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變得更好,他寫的東西只為他自己帶來名利而已。托爾斯泰對人生感到厭倦,而且找不到生命的意義。他跌落到了谷底。

會員評鑑

4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5
3.5
|
2023/06/14

🤔【推薦你讀這本書,如果你總覺得...】
1️⃣我每天花了好多精力和時間在工作,真充實!但總覺得心裡少了點什麼...
2️⃣Yes!我成功達到目標了!但怎麼才開心一下子,就剩下悵然的情緒...
3️⃣以前的人都是群體生活、互助合作,現在大家好像都是顧好自己最重要,這種轉變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嗎?

🤓【我學到的3件事】
1️⃣我該怎麼知道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想像一下,假如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最後一天,你會有什麼遺憾?可惜沒有完成出唱片的夢想?還沒環遊世界?後悔沒對家人說聲我愛你?

「志業」的揭曉時刻並不是當你「擁有」什麼的時候,相反的,反而常常是在你「失去」什麼時才會現身,因為這時的你會更有意識地去選擇如何重建生活,以及什麼對你來說是最有意義的。

志業的選擇除了滿足自身渴望外,通常也會和外在世界有所契合:你喜歡分享知識,而柬埔寨正好有一群孩童缺乏老師,於是到柬埔寨當志工成了你的志業;你喜歡探索生命的奧妙,而人們追求長命百歲,因此生醫研究是你的使命。這就是本書所提及的「內心歡愉和世界飢渴的交會處」,當個人欲望獲得滿足,會感到幸福。當欲望是因為他人而產生,你會得到恆久的道德喜樂。

2️⃣好猶豫,到底要不要結婚?

邁入30歲,「什麼時候要結婚?」、「為什麼還不結婚?」已經是見怪不怪的考古題,不少人問我:「你男友對你不錯呀,為什麼還不結婚?」間接代表了:「你男友是哪裡不夠好,你才不快點跟他結婚?」。其實婚姻中的許多問題,都是源自於「自己」,而不是「對方」,因此該問的是:自己準備好踏入婚姻了沒?心態上和生活上都準備好了嗎?而不是等著一個100%配合自己、無衝突和摩擦的另一半出現才進入婚姻。

這當然不代表可以隨便選一個人進入婚姻,首先,你得確定你想和這個人聊一輩子的天,畢竟每天生活在一起,有沒有話聊很重要!接著你可以從以下3個層面考量這個人是否為良好的婚姻伴侶:

#1 心理:
觀察這個人的「永久人格特質」和你是不是可互相包容,可從了解彼此的依附型態(安全型、焦慮依附型、逃避依附型)開始著手。
#2 情感:
雙方對彼此具備「親密關係」、「渴望」、「自我犧牲」的能力。
#3 道德:
對方是否有誠信、所做判斷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及道德觀(像我個人在挑選對象時,認為「善良」是非常重要的特質),這點在兩人蜜月期過後,進入情感枯竭的時期中非常重要。

3️⃣總覺得和同事之間好像很難互相合作,怎麼辦?

本書有一章節提到關於「社群經營」,其實同樣的概念對應到職場上也適用,無論是在同事之間的相處或是領導團隊上,皆可遵循以下4點來創造優秀的社群:

#1 創造傳統:
就像不同的學校/系所會有自己的傳統和內規,這使得在出社會後碰到來自同學校/系所的人,會覺得彼此有連結、歸屬感,因為有同樣的語言、聽得懂彼此的「內梗」。
#2 新的公民結構:
從最小單位(如社區中獨立的家庭、職場中受雇個人)出發、到不同性質的團體、再到整合協作,才能在有限的資源下達到對社群的最大利益。以我的職業(公務員)來看,因為公務體系龐大且歷史悠久,不諱言經常有不同單位做著類似計畫的情形,如此一來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因此打破單位、部會框架的橫向溝通聯繫很重要,對同一個目標做通盤規劃,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3 居民公約:
例如村民共同建造一棟房子,其目的不一定真的是需要那棟建築,而是過程中凝聚成員的手段和一種「儀式感」。對應到職場,應要讓成員有團隊合作的機會,而非單打獨鬥(這樣有人請假時也比較好互相cover)。
#4 可能性的對話:
當問題發生時,不該去追究問題是誰造成的,因為造成內部分裂並沒有好處,而是應討論當下可部屬哪些資源去解決問題。

🤯【延伸思考的2件事】
1️⃣不斷被長官退文,不同承辦人反應大不同?

公務體系階層分明,在上陳公文時難免會因為長官們的意見不同而改來改去、退來退去,我觀察到被退文時,有些人會帶有非常強烈的個人情緒,覺得被刁難,而和同事們抱怨,或甚至是直接去和長官吵;有些人卻可以不以為意,釐清原因後改完就再繼續送出去。

我認為這和他是身處在「第一座山」或「第二座山」上有關,第一座山上的人是個人主義、菁英主義者,注重建立、定義自己,有企圖心和動機,希望能掌控一切,常常使用主動說教的語言,所以職場上被否定時,會覺得被針對、被阻礙;第二座山上的人是關係主義、平等主義者,注重擺脫、放下自己,常常傾聽、回應他人,在職場上被否定時,不會覺得對方是針對他個人,而是對這個案子有意見,因此更能心平氣和的討論。

2️⃣有到過第一座山的山峰,才會感受到第二座山的美好?

作者在先前出版的《成為更好的你》一書中,主要是描述如何攀登第一座山,在那本書出版後,作者幾乎來到他的事業最高峰,但不久之後,他的人生開始出現變化,包含與妻子離婚。在經過沉澱後,他出版了本書,並且把第二座山描述地相當美好。

但我在想,如果他沒有到達過第一座山的山頂,或許他就無法體會第二座山的美好,在不同人生階段,所「需要」和「想要」的不同,因此我認為第一座山和第二座山並無優劣之分,也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客製化」一個平衡點。

🤗【關於本書我還想告訴你】
名人推薦: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周俊吉(信義房屋創辦人),林大涵(貝殼放大創辦人),張明正、陳怡蓁(趨勢科技創辦人),詹益森、張簡珍(競衡集團創辦人)

臉書:公務員女子的閱讀筆記
Instagram:ps.bookreview
展開
user-img
Lv.5
3.5
|
2021/07/17

書中把人生的意義分成四個承諾,有系統地教你怎麼找到人生的意義,其實這四大主軸,誰不知道,但光是要做好一個主軸,就要非常非常努力了啊!(仰天長嘯)

不過我在書中體悟到的是——試著去看見每件人事物背後的意義,思考,你的終極訴求是什麼?有了方向,就慢慢走,等你意識到時,或許,嚮往的終點離你就不遠。

看完書後,不會立刻找到你人生的意義,但確實能給出一點方向。書中有些段落帶給我不一樣的思考,讓我反思到自己的生活,而有些段落則有當頭棒喝的警示,例如這句:
「人生弔詭之處在於,比起人生中的大事,人在考慮小事時似乎更加認真。」
(是不是很真確!我常思考要吃什麼,認真到有時一想就是幾個小時哈哈哈哈哈)(痾...還是只有我這樣?)

《第二座山》好評如潮、佳評不斷,我是覺得太過盛譽了,因為有些篇章我真的看不太下去,有些論點我也是有所懷疑,不過,整體而言,還是推薦給對人生感到迷茫的人。

畢竟,感受不到人生目的和意義的人,常常會感到孤寂呢。(我說我)

[不定期分享閱讀心得 IG]:lizaisreading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3/04
|
電子書

真心推薦這本書!如果你跟我一樣,在現行社會價值觀下相較無競爭力,或許透過這本書,會重新找到人生另一種可遇可行的目標,不再受限於社會價值觀,活得更自在!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學習書展
  • 兒童國際書展
  • 蓋亞動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