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解剖生理學是什麼樣的學問?
解剖學是研究人體結構的學問,生理學則是研究人體如何運作的學問,這兩門學問原本是不同的學問,所以在醫學領域的專業教育中,通常也會將解剖學與生理學分成兩個學科來上課。
雖說如此,解剖學與生理學的關係卻相當密切、難以分離。如果從事的是與人體健康或疾病相關的職業,解剖學與生理學皆為必備知識,少了其中一個便無法完成工作。
讓我們試著用汽車來比喻人體吧。假設某個駕駛平常開車時都很順利,但某一天突然聽到車子前方傳來異常聲音。這時候,是否瞭解汽車的結構與功能,便會大大影響後續發展。要是駕駛完全不瞭解位於汽車前方的引擎結構,也不曉得引擎如何運作,可能會覺得「咦?聲音好像怪怪的」而先熄火,但也可能會毫不在意聲音而發動汽車,卻使整台車燒起來,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演變成波及其他汽車的大型事故。不過,如果對汽車的結構與功能有某種程度的瞭解,便會想要「先自己檢查看看」,最後可能只需花費一些修理費用,就能讓汽車和自己都平安無事。若能多瞭解人們每天「駕駛」的身體,在身體故障(生病)時,便能迅速察覺、理解狀況、進行修理(治療),還能預防身體出現故障(生病)。
學習解剖學和生理學可以改變什麼
當患者覺得「腰很痛」「呼吸困難」,如果有解剖學或生理學知識,就應該會知道「腰痛≠急性腰痛」「呼吸困難≠鼻塞」才對。
腰會痛並不代表就一定是急性腰痛。若患者知道腎臟、輸尿管、胰臟等器官都位於「腰部」,便會推測自己之所以會腰痛,也可能是因為這些器官出了問題。
而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如果知道呼吸道的結構,應可推測自己可能是呼吸道的哪個部分變狹窄了。但光是這樣並不夠,因為身體的呼吸功能與循環系統、血液功能密切相關。若病患知道這點,便可進一步分析自己可能不是呼吸道出問題,而是心臟出了什麼狀況。這代表患者可以早一步察覺到狀態緊急,做出適當處理,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醫學與護理的領域中,從業人員與學生們必須學習各種疾病的原因、症狀、治療、復健。而這些課程都奠基於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基礎上。若要確實瞭解實習時接觸的患者、被照護者的身體狀況,就必須有一定的解剖學與生理學基礎。要是不知道身體「正常」狀態下的結構與功能,就算把疾病的名稱、症狀全都硬背下來,也沒辦法應用在處理病患問題上。
你們未來要從事的是與人類健康、生命有關的工作。
你們現在就站在起跑點上。
首先應該要做的,就是掌握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全貌,讓自己不會在未來鑽研相關學問時失去興趣。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上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