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療癒展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学びを結果に変えるアウトプット大全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70
  • 優惠價:933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1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已售完,補貨中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OKAPI 推薦

  • 現代人的學習之道,從輸入、思辨與輸出開始──讀《最高學以致用法》

    文/鄭緯筌2020年04月09日

    自從離開媒體產業之後,我先在企業界擔任顧問,後來又以職業講師和專欄作家的身分行走江湖,可說是始料未及。儘管平時工作忙碌,我也常自嘲是「不自由工作者」──每天接觸的資訊龐雜而眾多,需要涉獵的產業報告更動輒超過十幾份⋯⋯但說來莞爾,我卻安之如飴,也已經習慣了如斯的生活。 身為企業顧問或 more
 

內容簡介

日本Amazon商業書籍部門第一名!
暢銷突破60萬冊!
日本flier網站商業書籍「歸納」排行榜點閱率No.1!
引爆日本廣大YouTuber熱烈分享推薦!

  ․日本第一本完全以輸出為主題,內容最完整的書籍。
  ․從80個不同的角度,介紹輸出的實踐方法,堪稱輸出的百科大全。
  ․以精神醫學和腦科學、心理學為依據,介紹可再現的相關知識。
  ․以圖解入門,淺顯易懂,不擅閱讀的人也可以憑直覺理解。
  ․每節內容大多維持在兩頁之內,可趁著空檔時間,輕鬆地隨翻隨讀。且可反覆閱讀,效果非凡。
  ․困難度低,讀完就能馬上實踐,而且當場就能體驗到成效。
  ․透過輸出,原本被動、消極的人生,瞬間變為主動、積極!

  現在就透過這本《最高學以致用法》,活用所學,改變自己的人生!

  你是否
  ●花了很多時間念書,卻老是背了又忘?
  ●學了有興趣的外國語言,面對外國人時卻一句也說不出來?
  ●看了很多同領域的相關書籍,卻還是一知半解,無法與人分享?

  想要更有效地學習,應該讀更多書,聽更多演講?精神科醫生、暢銷作家樺澤紫苑的答案是,錯,你需要更多的活用!

  「我想更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想加強自己在談判和業務上的能力」
  「我想在工作或學習上,交出更漂亮的成績單」
  想必應該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吧。

  事實上,即便透過大量閱讀或參加各種研習講座來做到「輸入」,但只要「輸出」的方法不對,就無法達到自我成長的目標。
  這是因為大腦構造的緣故。

  能交出成果的人,都很重視輸出

  可以斷言的是,能夠持續交出成果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重視輸出勝於輸入。

  倘若只會死背一大堆知識,這種輸入方式的學習,對現實來說,不會有任何改變。
  有了輸入之後,必須將學到的知識再做輸出。透過實際「運用」知識,大腦才會將其視為「重要情報」而轉換成長期記憶儲存,並活用在現實生活中。這才是腦科學的運作法則。
  如果不瞭解大腦的基本構造,只會白白浪費人生的寶貴時間,平白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

  有些人應該會說:「我國小、國中的時候,課本內容只要看一看就能記住啊!」這種像海綿吸水一樣背完之後、大腦就能自動儲存為經驗的能力,頂多只能發揮到二十歲為止。
  一旦過了二十歲,大腦的神經網絡就會停止這種爆發性成長。這時候,假使學習方式無法切換為以輸出為主,不僅什麼都記不住,也無法累積任何經驗。

  根據本書作者的調查,大約有九成的上班族,學習和工作方式都是以輸入為主。也就是說,有九成的人,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非常差,只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和金錢。而這一切,單單只是因為「不擅輸出」而已。

  人生,是靠輸出達到轉變。

  只要改變方法,將工作和學習的重點放在輸出,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突飛猛進的爆發性成長,發揮無可計量的能力。

  身為「日本最擅長輸出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以數萬個小時的「輸出經驗」為基礎,研發出一套絕對可以交出成果的「輸出法」。
  接下來樺澤紫苑將透過本書,將其中祕訣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

  經由最新的腦科學證實!
  學習:運用=3:7的黃金比例可改變人生。
  來自日本最擅長經營網路的精神科醫師的禮物
  以腦科學為根據基礎的表達術、寫作術、行動術

  ․將得到的情報,透過2週內運用3次,增加記憶
  ․比起「一次說長篇大論」,「反覆簡短對話」更能增加信賴關係
  ․讚美和斥責,不是針對「結果」,而是對「行為」的評價
  ․「願景」才會使人追隨,「目標」不會
  ․賈伯斯和太宰治也用過的「塗鴉創造法」
  ․提高3倍寫作速度的「架構」設定法
  ․改變人生的「第一步棋理論」的決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樺澤紫苑 Shion Kabasawa


  精神科醫師,作家。
  1965年生於日本札幌。1991年畢業於札幌醫科大學醫學院。2004年赴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留學三年,返國後成立「樺澤心理學研究所」。

  被譽為「日本最擅長經營網路的精神科醫師」,經常在社群網站、電子報、YouTube等媒體,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精神醫學和心理學、腦科學的知識。擁有超過40萬人的網路人氣。

  熱愛閱讀,每個月閱讀20本以上的書,習慣持續30年以上。曾以個人獨特的讀書術出版《高材生的讀書術》,在日本創下15萬冊銷售量,成為暢銷著作。

  其他還有《適當的緊張,可以發揮2倍的能力!》、《最強腦科學時間術》等共28本著作。
  官方部落格kabasawa3.com/blog/

譯者簡介

賴郁婷


  台大日研所畢。曾任職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熱愛從翻譯中學習認真生活。

 
 

目錄

前言

Chapter 1輸出的基本法則
何謂「輸出」?輸出的定義
「現實」只能靠輸出來改變
自我成長和輸出的關係
成長曲線取決於輸出量的多寡
輸出是一種「運動」
用身體去記憶的「運動性記憶」,是牢記的關鍵
輸出的基本法則1
兩週內運用超過三次的情報,大腦會自動轉為長期記憶
輸出的基本法則2
輸出和輸入的循環——「成長的螺旋梯」
輸出的基本法則3
輸入和輸出的黃金比例為3:7
輸出的基本法則4
檢視輸出結果,將經驗活用在下一次
有效反饋的四個方法
讓「成果」促使「成長」的方法
輸出的六大好處
人生變得更快樂、更豐富!

Chapter 2以科學為根據基礎的表達術
01說1
描述前一天發生的事,也是一種輸出
02說2
多使用正面語言,就能得到幸福
03說3
說人壞話,就是負面人生的開始
04表達1
眼神和態度,就像嘴巴一樣會說話
05眼神接觸
眼睛是善於表達「想法」和「感情」的器官
06表達2
委婉而確實的說話術——「緩衝說法」
07打招呼
打招呼是告訴對方「我接受你」
08閒聊
比起「長篇大論」,「不時聊個幾句」效果更好
09提問1
開始前的提問,決定學習的方向
10提問2
加深討論深度的「適當提問」
11請託
比起「give and take」,不如抱著「give and give」的態度
12拒絕1
把時間優先留給「真正想做的事」
13拒絕2
以「優先順序」為唯一標準,當下就做出決定
14簡報
化緊張為助力,提升工作能力
15討論
重要的是謹慎的事前準備,以及少許的勇氣
16請教
把心情說出來,心裡就輕鬆許多
17建立關係
和「有深度關係」的十五個人建立緊密關係
18讚美1
「讚美使人成長」一點兒也沒錯
19讚美2
不會造成對方得意忘形的有效「讚美法」
20斥責1
生氣是為了自己,責罵是為了對方
21斥責2
沒有信賴關係,罵只會帶來反效果
22道歉
「道歉」不是「認輸」
23說明1
從「語意記憶」轉換成「情節記憶」
24說明2
用「充滿自信的態度」加上「根據」
25坦白
坦承自己的真正想法,可以加強緊密關係
26自我介紹
事先準備好「30秒」和「60秒」兩種版本
27賣東西1
不是「推銷」,而是「展現價值」
28賣東西2
只要「價值>價格」,東西就賣得出去
29感謝
讓事情一切順利的神奇咒語——「謝謝」
30打電話
緊急時,能夠發揮最大效用的工具

Chapter 3激發極限能力的書寫方法
31寫
寫得愈多,大腦愈活化
32動手寫
手寫的效果遠勝過打字
33寫下想法
書中密密麻麻的想法,都是學習的軌跡
34寫下來
將大腦中的情報,像拍照一樣保存下來
35塗鴉
「提升記憶力」的驚人功效
36列清單
大腦最多只能同時處理三件事
37寫出好文章
除了「多讀多寫」,別無他法
38快速寫文章
根據「設計圖」,寫作速度最快可以提高三倍
39快速打字
工作上的電腦基本能力
40列出待辦清單
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工作,而且要一早起來就做
41記錄發現
不想錯失點子,關鍵時間只有三十秒
42靈感1
放鬆才能獲得創意
43放空
「發呆」可以活化大腦
44靈感2
激發完美創意必備的四階段
45靈感小卡
激發靈感不可或缺的必備工具:便條紙
46做筆記
思考的軌跡,完整保留在筆記裡
47彙整構想
從透過紙筆「激發靈感」開始
48製作簡報投影片
先確定構想之後,再製作投影片
49寫白板
討論意見最適合的工具
50引用1
大幅提高說服力的「引用」魔法
51引用2
透過專業工具,尋找適當的引用
52摘要
用140個字鍛鍊「摘要能力」=「思考力」
53設定目標
設定具體的「實現目標」
54實現目標
把目標烙印在腦中,向大眾公開
55撰寫企劃
平時先盡量收集企劃點子
56繪製插圖
與其「口頭」說明,不如用「口頭+圖片」說明更有效
57發送e-mail
一早收發e-mail的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內
58以愉快的心情書寫
大方投資可促使自我成長的「夥伴」
59解決問題
念書的黃金比例為「默背」3:「練習解題」7

Chapter 4成效遠勝過他人的行動力
60採取行動
將「自我滿足」轉換成「自我成長」
61持之以恆
做出成績的終極成功法則
62教人1
促使自我成長最有效的輸出方法
63教人2
試著找就會找到,沒有就自己製造機會
64專注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做好幾件事
65自我挑戰1
沒有挑戰,就沒有成長
66自我挑戰2
反覆告訴自己「只要努力,總會成功」
67開始行動
只要努力五分鐘,就能啟動「動力開關」
68嘗試
不嘗試,永遠只能保持現狀
69樂在其中
「開心」可以提升記憶力和動力
70下決定
「五秒鐘」內選擇「令自己興奮的」
71(透過語言)表達
吐露難過和痛苦,達到排解的目的
72完成
花時間琢磨「三十分的完成品」
73領導
提出「願景」,而不是「目標」
74笑
露出笑容,十秒內就能感到開心
75哭
眼淚有排解壓力的效果
76控制「憤怒」
不是排解,而是聰明地接受它
77睡覺
做不好,或許是因為睡眠不足的緣故
78運動
一天1小時、一週2次有氧運動可活化大腦
79危機管理
盡量減少「幾近錯誤」的發生

Chapter 5提升輸出力的7大訓練
1寫日記
最簡單、效果最好的輸出訓練法
2記錄健康狀態
每天記錄「體重」、「狀態」和「睡眠時間」
3寫讀後感想
讀完書之後,一定要寫下感想
4發送情報
好處遠比壞處多
5在社群媒體上發文
發送情報的第一步——「以熟人為對象」
6寫部落格
成為「人氣部落客」的三大祕訣
7寫興趣
活用興趣知識,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

結語
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前言

  什麼是促使人成長的關鍵?
  「我想更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想加強自己在談判和業務上的能力。」
  「我想激發更多靈感。」
  「我想在工作或學習上,交出更漂亮的成績單。」
  想必應該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吧。

  事實上,即便透過大量閱讀或參加各種研習講座來做到「輸入」,但只要「輸出」的方法不對,就無法達到自我成長的目標。
  這是因為大腦構造的緣故。

  能交出成果的人,都很重視輸出

  可以斷言的是,能夠持續交出成果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重視輸出勝於輸入。
  倘若只會死背一大堆知識,這種輸入方式的學習,對現實生活來說,不會有任何改變。

  有了輸入之後,必須將學到的知識再做輸出。透過實際「運用」知識,大腦才會將其視為「重要情報」而轉換成長期記憶儲存,並活用在現實生活中。這才是腦科學的運作法則。

  如果不瞭解大腦的基本構造,只會白白浪費人生的寶貴時間,平白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

  有些人應該會說:「我國小、國中的時候,課本內容只要看一看就能記住啊!」這種像海綿吸水一樣背完之後、大腦就能自動儲存為經驗的能力,頂多只能發揮到二十歲為止。

  一旦過了二十歲,大腦的神經網絡就會停止這種爆發性成長。這時候,假使學習方式無法切換為以輸出為主,不僅什麼都記不住,也無法累積任何經驗。

  根據我的調查,大約有九成的上班族,學習和工作方式都是以輸入為主。也就是說,有九成的人,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非常差,只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和金錢。而這一切,單單只是因為「不擅輸出」而已。

  能改變人生的,只有輸出

  還沒自我介紹。我是精神科醫生樺澤紫苑,同時也是個出版過二十本著作的作家。
 
  我每個月的閱讀量,平均都有二十八本以上,至今已經持續超過三十年了。這樣的輸入量可以說非常大,不過有一天,我突然覺得,不管看再多書,自己仍然毫無成長。

  於是從那之後,我便開始刻意加強自己的輸出,直至今日。

  跟各位介紹一下我一部分的輸出方式:
  電子報:每日發行,持續十三年
  Facebook:每日更新,持續八年
  YouTube:每日更新,持續五年
  寫作:每日三小時以上,持續十一年
  出版:每年平均二至三本,連續十年
  新作講座:每個月兩場以上,連續九年

  關於詳細內容,後文將有說明。不過,透過這些輸出,現在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有突飛猛進的成長。

  有了這些經驗,所以我後來才能出版創下包括擁有十五萬冊銷售量的《高材生的讀書術》(人類智庫出版,日文原著書名為《読んだら忘れないと読書術》)等,累計銷售五十萬冊的多本相關著作。

  很多人都會問我,如此大量的輸出,「你還有時間睡覺嗎?」事實上,我每天至少都有七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不僅如此,
  基本上,我每天晚上六點以後不工作;
  每個月會看十部以上的電影;
  每個月看二十本以上的書;
  每星期上健身房四至五次;
  每個月有十場以上的聚餐;
  每年出國旅行三十日以上。
  以這樣來看,我想,我休閒的時間應該是一般人的三倍以上。
  之所以能做到這樣,全是因為我下了許多工夫在研究輸出方法,想盡辦法讓輸入和輸出能達到平衡,成功讓學習和自我成長的速度發揮到最大極限。
  人生,是靠輸出達到轉變。
  只要改變方法,將工作和學習的重點放在輸出,各位也可以達到突飛猛進的爆發性成長,發揮無可計量的能力。
  身為「日本最擅長輸出的精神科醫師」,我以數萬個小時的「輸出經驗」為基礎,研發出一套絕對可以交出成果的「輸出法」。
  接下來我將透過本書,將其中祕訣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412607
  • 叢書系列:Progress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2.8 x 18.8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導讀


影片來源:春天出版 提供

會員評鑑

4.5
31人評分
|
30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5/03/22
打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只有想成為內容輸出者/自媒體/作家才需要這本書,但讀完後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作者樺澤紫苑本身就是高產量作家,由他來闡述輸出的方法及重要性真的是再適合不過了!全書內容都非常淺顯易懂,並搭配作者自身經驗增加說服力!除了寫書、演講、寫部落格外,書中的許多小撇步也很適合應用到工作報告、企劃、企業追蹤報告、讀後感、簡報等一般上班族很需要的場合。另外,除了內容輸出以外,本書內容也包含了一些個人生活管理、人際關係應對等小撇步。

全文內容大致可分為輸出、表達、書寫及行動力4個部分:

▼輸出
.rule1. 2週內使用3次以上的記憶,將轉換為長期記憶
....相信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在書裡或網路上看到某個很不錯的想法或句子,即便當下告訴自己可以好好記住,但偏偏轉眼間就忘得一乾二淨了。本業是醫師的作者樺澤紫苑在書中就特別提到,這是因為這些想法和觀念都只停留在大腦的短期記憶區。而要想把這些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的話,就得多次重複使用它!讓大腦知道:「原來這是需要被長期記憶的東西!」
.rule2. 輸入:輸出=3:7
....可能是以前念書的時候,總是被老師、家長和各方壓力催促著「念書」,導致我們現在想提升自己就只總想著讀(輸入)。然而,現實其實不是這樣的!無論是以前讀過的《超速學習》或這本《最高學以致用法》都強調,其實最好的學習就是「實踐」!當然,並不是說完全不需要看書、學習,而是要調整輸入與輸出的比例,讓輸入:輸出的時間呈現為3:7的狀態,意即使用學習兩倍的時間去實踐,不僅能檢視自己有哪裡不足,也是讓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的關鍵!
.rule3. 成長的螺旋
....學習的過程當中總有挫折,就像小時候念了一個月的書卻拿到了不甚理想的考試成績。然而,這可不代表我們是在原地踏步!單純輸入的學習模式,就像是井底之蛙,以為自己看到了全世界,實際上卻只看見了小小的一片天空。但在學習後的實踐,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改正自身的錯誤。這種成長的過程不是原地打轉,而是乘風而上的螺旋式成長

▼表達
.rule1. 以正面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經歷、發現
....就像陸劇《當我飛奔向你》裡女主角蘇蘇的台詞:對有的人來說,你就是他的萬能刪除鍵,是特效藥,可以治癒所有,他也會因為你而更喜歡這個世界。我每天都想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成為這樣的人。我想,「以正面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經歷、發現」就是能成為這種人的方法之一!
.rule2. 學習前先問自己想學什麼
....《超速學習》和《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都提到類似的想法,在真正開始學習前,可以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學,想學哪些東西。如果是閱讀一本書,就透過封面、目錄、書腰搜尋自己想知道的知識,並了解大概的學習地圖。而本業是醫生的作者,則是用了更科學的角度來說明這種「後設學習」的好處與優勢。
.rule3. 討論
....單純的學習或閱讀都無法檢視自己是否有哪裡缺漏,但如果不是立刻有機會實踐的話,不妨透過討論來嘗試輸出吧!類似讀書會或單純和親友闡述書的內容都是很好的方法。若是有需要上台報告或向主管彙報的情況,則建議可以在完成報告(簡報)內容後,先自己擬定假設問答題。透過自己的自問自答,避免實際上台被問得啞口無言!

▼書寫
.rule1. 用手寫的筆記,記憶及創意發想效果更好!
....作者堅信,實際用手書寫的記憶及創意發想效果更好,這部分個人倒是覺得見仁見智!
.rule2. 寫法一-決定好框架再寫
....或許你也有這種經驗,面對一篇空白的畫面,腦袋也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開始。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的話,不如跟著樺澤紫苑,先從框架開始。無論是心智圖或框架圖,先建構大綱,再依據大綱撰寫細部內容,就水到渠成啦!
.rule3. 寫法二-Brainstorming
....第二種寫法,就是單純的Brainstorming,將所有靈感、點子、想法都寫下來,再細細分類。最後,依據各想法發展細部內容。
.rule4. 140字極短摘要
....將學習/讀過的內容做成140字的極短摘要,讓未來的自己能快速找回當時閱讀的記憶。可參考《打造第二大腦》的累進式摘要法!
.rule5. 堅持輸出
....如果平時確實沒有輸出的必要,也可以從寫日記、讀書心得開始。譬如每看完一本書就來喵喵書評寫書評心得,並跟看過同本書的人留言互動。

▼行動力
.rule1. 設定目標
....出發總要有個目標!不過設定目標可是有技巧的,要設定一個具體可執行的目標,不要好高騖遠,最是稍微困難,但可以達成的目標。此外,不要忘記為這個目標設定期限!如依據自己目前的閱讀量調整,1年閱讀24本書、36本書、100本書等目標。設定完大方向後,再依據大目標,制定子目標。如1個月讀2本書、3本、8本書等。詳細的目標的設定及執行則可以參考《子彈筆記》!
.rule2. 每日早晨列出當日代辦清單
....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總是滑IG、滑抖音,不妨可以稍微改變一下!首先,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拉拉筋做點運動,隨後就打開筆記軟體,列出今日的代辦事項。根據最近一週的實驗成果,每天早上先列好代辦事項,有個方向的感覺,確實讓我的生產力提高了不少!
.rule3. 先開始5分鐘
....如果每次心裡總想著要完成一個很大的事情,我心裡的小惡魔就會低語道「那就等下次有個完整的時間再來做吧!」最後,導致連假過完了仍然一事無成!因此,乾脆先換個想法!就想著先做5分鐘就好,不僅能利用瑣碎時間,如果時間充裕,進入工作狀態的自己,說不定還會自行加碼,一不小心就提早完成了原本看似遙不可及的大目標!
.rule4. 30分目標工作術
....如果你也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可能也會碰過這種情況。明明需要完成3篇報告的內容,卻總是卡在某個部分,導致整個進度停滯不前!因此,作者提出了一個「30分目標工作術」,要求自己先快速完成整體工作,再另外花時間好好修正、潤稿。類似的想法在《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中也有提及,本質其實與本書「設定目標」篇的內容相似,重點是設定好學習或工作目標,並在期限內完成,藉以提升效率。
----
總結來說,本書的內容其實可以看到很多生產力暢銷書籍的蛛絲馬跡,包含《子彈筆記》、《打造第二大腦》、《有解》、《超速學習》、《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等,幾本書籍相互驗證,也更讓我確信自己確實是走在成長的道路上!如果覺得自己時間不夠充裕讀完上述的每一本書,個人倒是很推薦讀讀這本《最高學以致用法》。只要稍稍擷取本書幾個小撇步,並將其實踐到生活當中,相信你一定能察覺自己的進步!
展開
user-img
Lv.7
4.5
|
2024/10/03
書評:最高學以致用法(OUTPUT)/樺沢紫苑
学びを結果に変えるアウトプット大全(OUTPUT)/樺沢紫苑

整體評價: ★★★★✫
許多簡單易用、易學易記的學習或生活記憶的訣竅心得 Know-how/Tips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多數可能讀者自身已有所體認)
內容深度: ★★★★☆(因書中所列項目甚多,指平均而論)
敘事密度: ★★★★✫(也是會有單點拆解成多點的現象)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 許多簡單易用、易學易記的學習或生活記憶的訣竅心得 Know-how/Tips。
● 大部份不深。多數可能讀者自身已有所體認,但所列甚多,若有幾點是新發現就值得。
● 最大優點是平鋪直敘、文詞易懂。(應與精神科醫常需與難溝通者交談的經驗有關)
● 不必過度期待「腦神經科學」之解釋。這層級下仍以經驗則/實驗統計摘選為基。

以下僅就最高學以致用法(OUTPUT)書中內容,書評者認為可能較受環境或用語等背景差異影響者列示:

A) 手寫vs電腦打字:效果應會受環境及語系影響。本來手寫是負擔比較大,故手書寫時會需要多用腦回想整理以求簡略化省力(等於同時會加強理解與記憶)。但歐美語系是基於可直接照著字面打鍵盤;而日文及中文的打字本就比較複雜,其比起歐美語系在電腦打字時本就需要較多的拆解與手動選字,以及相對應的需尋求省力省時化的動機。故在其手寫vs電腦打字的效果差距幅度應不會有同等於歐美語系之效果差異。動手打鍵盤與確認選字也是一種動手。

唯日文的拼音/重視口音差異/音優先於文的特性又較中文為高,大部份直接用拼音(假名)記述不選字(不轉漢字)也不會怎麼樣,且日文正式書寫體本就約半數是假名(音)記述。故這方面特性會較中文更偏歐美一些(日本鍵盤可一鍵對應一假名,按一下即輸入一字)。相比於日文,中文光用拼音/注音符號來記述的話會非常難閱讀,故中文電腦打字屬均需轉中文字,並需要相對的再確認、與取摘要以省力省字省時之工夫。

B) 塗鴉:引述原名為Doodle,但其與一般中文概念的塗鴉不盡相同。其包含了無意義下意識的在頁面上一直用原子筆畫圈的這種也算。原書(The Doodle Revolution)之意更偏向於因上課或書本內容所「連想到的」其它事例或示意圖(Visual Language)。而不是指那種花時間專注在畫個精美的與上課或書本內容無關的圖形上。Youtube上可看到一些原書的簡介。

C) 放空:其實「專注」在作一件「有意識的主要任務」上,對於正想要或是正在作其他事情的「潛意識」腦迴路來說是一種雜訊與干擾(相對的概念)。會壓抑其去作其他事的能量。其原文「ぼーっとする」/「ぼんやり」,同書中譯有時用放空、有時用發呆,潛在意義類似但不完全對等。從不要太專注於作一事到不要蓄意費力想的意義都有。

D) 靈感小卡:因中文特性書寫比較費力(需較多專注力),以手機熱鍵錄音或許比較不會干擾思考,亦不需先拿出兩樣東西(筆、筆記卡)。或是至少直接以手機筆記就好了(現代人)。但其較不方便一次寫長篇、或是畫圖。

E) 因作者有經營教育班、管顧類型的業務,故部份內容會有管顧、簡報製作或經驗技巧know-how的東西在內。雖然有離開一半的主題,但這些東西基本是商業共通。也有些是共通的生活小技巧。

F) 唸書理解與練習解題的時間:這個在不同科別差異很大。有些科別是單純看有沒有理解到書上講的概念或根本原理。一點通就是隨後都通可以自修的狀況也是會出現,有些科別也不會要求計算解題的熟悉度與速度。本書中舉例是以「背單字」為測量基準,這會很偏頗。

G) 有些論述的因果關係還是要注意:例如「5秒內作出的第一決定,通常是正確的」,當然不代表「只要提前作決定,5秒內下好離手的話正確率就會提高」;而是通常是「各選項間優劣差異明顯、或是有足夠近似的前例經驗可用,判斷的難度低時,比較可能於5秒內就有了初步決定」。(實務上,你光是要選讀完狀況應該就要了不只5秒)

H) 領導的提出「願景」而非「目標」:要注意「你的願景目標可能不是我的願景目標」。作者以其寫書請人幫助作例子,但這例子蠻弱的。包含了學術圈習慣、以及若作者出書後大賣可共同出名、或其研究結果多了一個「被引述」的共同利益等可能都會有影響。一般公司的管理職要注意所提願景是否能得到與其他人在利益或感情上的共感共益。

I) 腦細胞是會增生的:勵志是對是好,作法也沒問題;但具體的增生速度會是另一個議題。


註:與一般先講輸入Input再講輸出Output的順序相反,本書關連書籍是先寫講輸出Output的本後再寫講輸入Input的本。這本身是沒什麼問題。一般是講輸出的書比較有賣點,且人對會用到且與自己有關係的東西才比較會去記住(有目的的學習)。


【實用價值】
屬性上與所有人都有關。國中生以上均適用。
最大優點為其所列項目甚多、平鋪直敘、文詞易懂、且非常注重實用層面。


【翻譯與排版】
翻譯:順暢。
排版:原日文書於 2018/08/03 出版,繁中譯本於 2020/03/31 出版。譯本速度正常(2年以內)。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關連讀物】
●最高學習法(INPUT)/樺沢紫苑
展開
user-img
Lv.5
5.0
|
2023/11/21

💬 與其想「說什麼」,不如想「怎麼說」!
美國心理學家提出的麥拉賓(Mehrabian)法則,指出當我們評斷一個人時,根據「視覺」得到的訊息占55%、根據「聽覺」得到的訊息占38%、根據「語言」得到的訊息占7%,因此又被稱為「7─38─55法則」。

我看到有人把麥拉賓法則延伸運用到簡報或企劃書上,表示第一眼看見的視覺效果很重要,設計出一目了然、簡潔又有質感的報告,就成功了一大半。不過我不是很同意這個說法,我認為漂漂亮亮的報告頂多是提高人認真看下去的意願,但當發現沒什麼內容後一樣破功,尤其是在技術含量越高的產業上,越是只能騙騙外行人。

(不過通常最高決策者或有錢人就是「外行人」,如同《新創大騙局The Dropout》裡霍姆斯把整個矽谷騙得團團轉😉 主要就是靠她塑造自己專業的外表、自信的說話方式)

💬 放空有助於活化大腦!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原來無聊放空的時候,大腦會進入「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簡稱DMN),這時候的腦部耗能大,處於活化狀態。研究發現,進入DMN狀態時,大腦會將過去看似無關的經驗與事物產生新連結,這時大腦耗能會比一般活動多20倍以上,「靈感」往往就是在這時現身。

作者也提到,當腦部產生新迴路時,就是自我成長的時刻,但這樣的「靈光乍現」往往一閃而過,因此需要在30秒內即時記錄新發現。這對最近在籌備婚禮的我非常有感,可能是因為我的臉書、IG已被大數據洗版,不知不覺輸入了很多婚禮文章和影片,所以常常突然閃過關於婚禮的新點子,這時我會馬上打開手機記事本記下,一段時間後再統整並評估可行性。

完整心得:公務員女子的閱讀筆記
展開
user-img
Lv.2
3.5
|
2023/10/02

書名乍看是教學生學習的方法,細讀發現,它是引導你生活裡各方面的處世之道,例如透過打招呼跟人建立溝通的渠道,簡言之,就是一種讓各種表達能落實傳達的功效與目的,對於社恐或不諳人際關係的人,能有益處,書名有點離題,可惜了
user-img
4.0
|
2023/04/28

來自日本最擅長經營網路的精神科醫師,以腦科學為根據基礎的表達術、寫作術、行動術。

✨作者用A4的方格筆記本。所有筆記,依照時間順序,全部寫在同一本上。

🔵兩週內複習三次,大腦就會留下記憶。不把筆記寫在講義上,因為要找出以前的資料,幾乎不太可能。筆記不用過於詳細,可以寫下三個「覺察」,將其化為「行動」。

🔵比起「一次說長篇大論」,「反覆簡短對話」更能增加信賴關係

․讚美和斥責,不是針對「結果」,而是對「行為」的評價

․「願景」才會使人追隨,「目標」不會。

✨#輸出的基本法則✨

1.兩週內運用超過三次的情報,大腦會自動轉為長期記憶。

2.輸出和輸入的循環=「成長的螺旋梯」。

3.輸入和輸出的黃金比例為3:7
與其死讀課本,不如多多練習解題。

4.檢視輸出結果,無論成功或失敗記得都要查明「原因」,將經驗活用在下一次。

#人生是靠輸出達到轉變
展開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商業創意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健康計劃展
  • 春之味
  • 靈性療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