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身在異鄉非異客
第一次知道淡水這個地名,是在國二時看《小畢的故事》這部電影,一句「喔~戀愛!」的場景便鎖住了我對遙遠淡水的模糊印象。
2006年,為了要尋找更開闊的畫室空間,我帶著這輩子的所有家當,浩浩蕩蕩地從住了9年的新店山上搬到淡水河邊,沒想到從此定居在此。於是,淡水從一個浪漫的遠方,變成近在咫尺的他鄉。而今,我雖身在異鄉卻已非異客。
寫這本書之前,每次被問到:「對淡水熟不熟?」總是猶豫好久。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說熟,認知卻仍像旅人一般,只知道紅毛城、老街、阿給、鐵蛋、渡輪和漁人碼頭。說不熟,卻又知道許多不為人知的山區祕境,畢竟也住了13個年頭了。認識淡水的過程,是一次次驚奇的探險與發現,透過一步一腳印,逐漸熟稔,也更加融入。
2018年夏天,剛剛完成一連串的油畫個展,正思考著年底最後一檔展出結束後,就要好好休養生息、閉關創作。然而在8月的某一天,FB的Messenger傳來一則訊息:「Sunnie你好!我是太雅出版總編輯,看你FB一段時間了,不知道有人跟你談寫作+插畫的合作嗎?近期我有在想,只是不知道有機會嗎?」於是,我們就在一星期內把合約簽訂了。對於這個邀請,我真是答應得爽快,有部分原因是太雅出版社一直做著對熟齡族群有益的書籍,難能可貴。關於他們希望我寫「速寫淡水」這樣的題材,就在我生活周遭,能藉著畫作與文字來了解淡水,左思右想,這的確是一件相當值得且意義非凡的事,怎麼能不執行?
這一年來,輕軌的開通與新市鎮美麗新影城的大駕光臨,讓淡水旅行的版圖從紅樹林捷運站開始,如同大樹一般開枝散葉!我從最熟悉的山中淡水店家寫起,再往金色水岸、老街及古蹟園區等等,將淡水的山水人文一網打盡之際,一點一滴地了解它非凡的面貌,竟也一點一滴地愛上文史燦爛的淡水。
這一路由淺入深的旅程,因為認識了許多在地深耕的文化人,讓文章內涵得以豐盛而營養。感謝漁文影像文化工作者陳耀旭先生(Y大)對於許多在地野史的提供與多方協助,可說是部淡水的活字典。在多田榮吉故居遇見李東明先生,讓我對淡水除了石牆仔之外,對出類拔萃的李家有更多著墨。蘇文魁先生及王朝義老師的導覽輔助我了解淡江中學的脈絡,讓我對馬偕博士有更深的尊敬。謝謝之間茶食器的Eason帶我參加農場音樂會,讓我拾回阿三哥農莊的那一片土地。謝謝阿三嫂帶我走過三空泉。在程氏古厝遇見梁建新、姚莉亭與李秉樺三位文化工作者,讓這本有關淡水的速寫書,畫下完美的句號。
最要感謝太雅出版社的邀約,沒有你們,我對淡水仍一知半解。我也要謝謝我自己,寫這本書很辛苦,除了克服淡水的風與豔陽,許多地方需要來來回回好幾趟才能書畫完善。但心情可一點也不苦,常常因認識新地點與新資訊而興奮不已,每一趟都值得回味。期待讀者看完這本書之後,到淡水的旅行路線有不一樣的規畫,不再局限逛逛老街與河邊的走馬看花。最後一句,歡迎常來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