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尋琴者

尋琴者

  • 定價:350
  • 優惠價:269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音樂與靈魂結合,探靈魂與肉體的愛欲情怨,情節如樂章起伏

一位擁有過人音樂天分的鋼琴調音師,少年時的遭遇讓他放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一位年逾六十歲的生意人,因為妻子死後留下的一架鋼琴與調音師相遇,兩人結伴踏上尋琴之路……

 

OKAPI 推薦

  • 【博客來大講堂】策展人陳蕙慧/ 一個人的人生馬拉松,文學是最好的助跑員

    文/陳蕙慧2023年07月27日

    文學家寫作與自己對話,我們閱讀與作者對話、也與自己對話。 我們將明白人生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 人生的答案不該只有一個我們當然想要有個令人滿意的人生,但何謂「令人滿意」呢?光是如何定義它,就決定了這個願望能否達成,而我們真的想成為那樣的人、活成那個樣子嗎?以《傻瓜的圍牆》創下日本 more
  • 【博客來大講堂】那些拯救過我的書一上半場、下半場文學穿越求生指南/陳蕙慧講座推薦

    文/陳蕙慧2023年07月27日

    文學家寫作與自己對話,我們閱讀與作者對話、也與自己對話。 我們將明白人生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 在閱讀的共鳴、啟發之下,我們會得到理解、獲致安慰, 找出適合自己的解答,走出新頁。 《昨天的孩子》作者:瑪莎,出版社:木馬文化「我並不喜歡站在舞台的最前面。」不站C位又何妨?瑪莎選擇,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暌違五年,郭強生最新小說
王德威專文推薦:《尋琴者》是郭強生最好的作品,
也是近年來台灣小說難得的佳作。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
  「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靈魂從此失去自由。」

  一位擁有過人音樂天分的鋼琴調音師,少年時的遭遇讓他放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人生也停留在逝去的時光與感情之中。
  一位年逾六十歲的生意人,因為妻子死後留下的一架鋼琴與調音師相遇,兩人結伴踏上尋琴之路……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共鳴程式,「有人在樂器中尋找,有人在歌聲中尋找,也有人更幸運地,能夠就在茫茫塵世間,找到了那個能夠喚醒與過去、現在、未來產生共鳴的一種震動。」你的一生是否也在尋覓能夠共鳴的靈魂?

  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開卷好書獎得主郭強生,繼暢銷動人的散文書寫之後,重回小說領域推出《尋琴者》。這是郭強生首次嘗試音樂題材的小說,每個句子宛如音符精確而優雅,譜寫愛慕與寂寞的殘酷,只為追尋靈魂共鳴的無悔。全書哀傷而節制,讀完讓你掩卷嘆息。馬世芳力推:「這本書既寫出了深淵的黑暗,也寫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

  不會彈鋼琴,卻選擇書寫關於一個迷失在失望與渴望中的調音師,正因為需要這樣的難度,才能夠讓小說創作之於我,成為永無止境的追求。終於發現可以溫柔地輕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郭強生

名人推薦

  白先勇(小說家)、甘耀明(小說家)、朱天文(作家)、任明信(詩人)、李桐豪(作家)、周芬伶(作家)、胡晴舫(作家)、馬世芳(廣播人、作家)、馬翊航(作家)、郝譽翔(作家)、張曼娟(作家)、盛浩偉(作家)、陳玠安(作家)、陳栢青(作家)、陳雪(作家)、焦元溥(《遊藝黑白》、《聽見蕭邦》作者)、葉佳怡(小說家)、蔡素芬(小說家)、譚光磊(版權經紀人)——一致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如貓印般音符的輕緩語言,演奏出一段迷人故事,傾訴了人、音樂與情感之間的靈魂歸屬,如此的蒼茫雪景與滄桑人生的互映,只有郭強生老師的《尋琴者》能乘載,這是一部令人眷戀的小說。──甘耀明(小說家)

  《尋琴者》裡,這個「情」是大哉問,懷疑論的,也是郭強生ㄧ生的主題與變奏。從《作伴》開始,書名都點題了,好孤獨的人,試著去與一個又一個孤獨的人作伴。這次選了鋼琴調音師來寫,難度很高。經過時間的過濾與沉澱,結晶出節制的愛慕,以及與這愛慕同等量的寂寞,厚積薄發,令人耳目一新。──朱天文(作家)

  維基百科寫一根鋼琴琴弦平均有六十八到九十公斤的張力,《尋琴者》由第一頁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句點,同樣扣緊心弦,每一頁都充滿張力。這本小說關於調音師和他的鋼琴,哀傷卻節制,小說家行文每一個造句,精確而優雅,像是對的音符擺在對的樂譜上,閃閃發亮。它如同李赫特演奏舒伯特,字與字之間如同音符和音符之間留下片刻安寧,全然輕與靜,讓讀者共振,在心裡迴響出一聲嘆息。──李桐豪(作家)

  《尋琴者》關於音樂與樂器的描寫很多,從小聽曲、唱曲的強生,有著善於審音的聽覺,他寫了一個聽覺小說,讓感情更純粹與空靈。這本書在談藝術,更在談創造小說的敘述藝術,然而愛情總是他作品中的終極藝術,因為不完美,甚至千瘡百孔,更能說明細緻純粹的情愛更是藝術,這是作者孤獨的藝術,也是悲傷的救贖。──周芬伶(作家)

  《尋琴者》寫得最好的,莫過於「敗壞」二字,從音樂之美延伸而出的,竟是一幅千瘡百孔的廢墟,花冠頓萎,天人五衰,纏綿悲戚的哀歌,曲折道出了小說中人物的秘密心事,而在那不為人知的過往回憶中,慾望和挫折相伴,最終只剩無言的孤寂。──郝譽翔(作家)

  讀《尋琴者》宛如聆聽一首跌宕的曲子,讓人不禁憶起孟若的《幸福與陰影之舞》、石黑一雄的《夜曲》、托瑪斯・曼的《魂斷威尼斯》、三島的《金閣寺》,甚至是恩田陸《蜜蜂與遠雷》……在這中篇裡,幾乎與所有音樂小說、與所有探討人性與命運之複雜的小說、與所有追求藝術與美的偉大小說,都彼此呼應著。如此具有啟發,如此難得。──盛浩偉(作家)

  幾百年來,無數大師雙手在黑白鍵上千錘百鍊,通過億萬雙耳朵,終於凝成人類文明至美的結晶。為了創造那至美,歷來毀滅了的靈魂,虛擲了的才華,耗損了的歲月,盡皆不可數算。那追求的彼岸,可以是至高的頂峰,也可以是無底的深淵。
  我想,這本書既寫出了深淵的黑暗,也寫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談與彈,琴與情。尋覓,巡視,詢問。調音與調動,技藝與記憶。諧音是誘餌,世上絕無相同的琴聲,也沒有能夠複製取代的關係。為了辨識情感幽秘的撞擊,為了體貼人間的失落,郭強生為我們展開《尋琴者》,構造心的腔室與細弦,愛的靈魂與身體。──馬翊航(作家)

  尋琴者,亦尋人,奮力尋覓所得,是生命中的幽靈;以琴喻人,以曲喻情,當敏銳動之以「琴」,樂音將永存,人的眼中,卻剩幽靈返景⋯⋯
  以適切的音樂認識,帶出物、景、情之綿延、提煉。人物藉各自理由,以記憶之殘忍,還原聲韻之純粹;人生的音色,不停嘆息,沒有辨識的盡頭,「消逝」已然存在,悲傷,現實,而美麗。──陳玠安(作家)

  要我是選秀節目導師,會在小說開始第一章便把椅子轉過來。《尋琴者》之後,郭強生真正為台灣文學史「強聲健體」。當大家還在用視覺寫生,郭強生早嫻熟寫聲,他讓我們看到一個好看,更好聽的文體--強力在一種節奏,能收放,掌進退,知緩急,用故事釣你到一顆心要懸出喉嚨,又怎麼輕攏慢撥三兩句,便能沿情感幾度音階逆勢推回,再洶湧,渾若無事。那是真正的大家,很通透,一種自在。你總會想像他該有多修長好看的手指,以及未需經手指撩撥,早已千瘡百孔的心。──陳栢青(作家)

  「每個音都準,音律卻不準。」交織業內秘辛與業外敘事,準與不準之間,《尋琴者》捕捉了微妙曖昧難言的情感音調,呼喚讀者的悠長共鳴,聽到琴韻也感受心聲。──焦元溥(《遊藝黑白》、《聽見蕭邦》作者)

  《尋琴者》表面上尋琴,實際上尋身。身為上世紀末的男同志,同性情慾讓男主角自厭自棄,甚至透過追求藝術極致的「無我」,來取消掉自己的身體。然而在這樣的哀婉中,卻又存在著一抹堅定的傲氣:我從不放棄聆聽痛苦的所有細節,畢竟那是我存在於世,以身體為樂器,展演出的唯一的、無可取代的音色。──葉佳怡(小說家)

  藉音樂與靈魂結合,曲徑幽探靈魂與肉體的愛欲情怨!做為調音師的天才鋼琴家迷情於年少時的情感投射對象,在尋琴的結終點暴發極深的內在壓抑,如琴音之激情戛止。而後緩和敍述,以俄國鋼琴大師李赫特的琴藝和愛情做為追求靈魂之愛與音樂之癡的情路回味,心曲舖排綿密細緻。全書詳述鋼琴音樂細節,情節亦如交響樂章慢板急奏起伏。──蔡素芬(小說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郭強生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回國後先在國立東華大學任教,協助創立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以《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金鼎獎(日文版二○一八年出版);《夜行之子》、《斷代》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短篇小說〈罪人〉榮獲二○一七年九歌年度小說獎。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肯定;《我將前往的遠方》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優遊於文學與文化不同領域,其文字美學與創作視角成熟沉穩,冷冽華麗,從激昂與憂鬱之人性衝突中淬取恣放與純情,澎湃中見深厚底蘊。除小說與戲劇外,其散文出版作品包括《就是捨不得》、日記文學《2003╱郭強生》,以及評論文集《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等多部。
 

後記

  謝謝即將要掩卷的各位,循著琴聲,陪伴我一路走到了這裡。
  這裡除了寂寞,還有謊言,軟弱,恐懼,懊悔;但這裡也什麼都沒有,不是空無一物的沒有,而是無限可能的、那種無法預測的、宛若如釋重負的沒有。
  的確是如釋重負了。沒想到一個隱約的念頭,在心頭積壓了二十年後,竟然此刻有了一個終於定格的畫面:一場雪,一架鋼琴,一個人。
  要感謝的是歲月,畢竟二十年前的我是無法如此勇敢誠實的。

  二○一八年的七月,當我寫下「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之後,故事中的所有元素,意想不到地都開始被召喚出來了。終於能體會維琴妮亞.伍爾芙在寫下那句「達洛薇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時,生命中所有的瘋狂、喜悅、悲傷、孤獨一剎那突然都聚焦的那個當下,她是如何地訝異與心驚,但是已經沒有退路了。

  關心現實,批判社會,嘲諷人性,優秀的小說家在三十多歲時都做得到。但是三十多歲的我卻一度決定不再寫小說了,這一空白就是十三年。如果問我,《尋琴者》對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也許答案就是,我終於面對了那十三年間內心深處的自我懷疑,感覺傷痕累累的疲憊,還有迷惘。

  而五十歲之後,我坦然接受,原來這就是做為像我這樣一個人,總在追求一種在現實中沒有換算刻度的感動,必然得付出的代價。

  三十到五十歲,多麼漫長的等待與跋涉。走過那些背叛與遺棄,生離與死別,總算走到了安心做人的這一天。走到了接下來的人生再沒有腳本、世俗標準所代表的肯定再也無法支撐未來的這一天。我開始走向空曠的舞台,面對台下的你們,只想一口氣把這個故事講完。

  我一直喜愛像是《雪國》、《春琴抄》、《魂斷威尼斯》、《異鄉人》……那樣簡潔深刻的文筆,誰說一段深情款款鋼琴獨奏,力道會不及一部氣勢雄渾的交響樂?這樣老靈魂式的自我追求,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容易受挫。一來是不符合約定俗成的年輕藝術家姿態,要野心勃勃,要大膽創新,二來是自己在那個年紀根本也無法說得清,缺乏那種如音符般的純淨與透明,達不到那樣既慈悲又殘忍的救贖。

  越是躁鬱騷動的年代,越是要懂得如何為自己調音。

  中年後再提筆創作小說,先後完成了《夜行之子》、《惑鄉之人》與《斷代》,企圖跨越那些曾經在生命中發生的塌陷,回到ground zero。來到了這本《尋琴者》,呼喊奔竄嘈雜的人聲漸遠,在記憶的彼端竟已化成淡淡的悠揚。曾經覺得這個世界嚴重走音,也許只是因為沒有找到聆聽的方式。

  不會彈鋼琴,卻選擇書寫關於一個迷失在失望與渴望中的調音師,正因為需要這樣的難度,才能夠讓小說創作之於我,成為永無止境的追求。終於發現可以溫柔地輕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

  謝謝各位能夠如同聆聽一首鋼琴曲般,耐心地欣賞了每一個音符,沒有跳頁,沒有一目十行,甚至聽到了字裡行間所有的輕喟與低迴。

  小說的初稿先是發表於《印刻》文學雜誌,謝謝簡白副總編輯當時的邀稿。後來又經過改寫,成為如今的樣貌。謝謝王德威老師,以及朱天文、周芬伶、蔡素芬、郝譽翔在初稿階段所給予的鼓勵。同時要感謝「木馬」的伙伴們,他們的用心付出,才讓這本書能夠呈現在各位眼前。

  我們後會有期。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97797
  • 叢書系列:我愛讀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2.8 x 19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靈魂們都不願意進入那個會病會老,而且無法自由穿越時空的形體裡。於是,神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那樂聲實在太令靈魂們陶醉了,都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然而,能夠把那音樂聽得更清楚的方法,只能透過一個管道,那就是人類的耳朵。神的伎倆因此得逞了,靈魂從此有了肉體。
 
接下來的故事,或許應該就從林桑的耳朵聽到了拉赫曼尼諾夫開始。
 
那鋼琴聲是從二樓的練琴室傳來的。
 
林桑沒有聽過靈魂為了一雙耳朵而失去了自由的那個故事。事實上,他剛歷經了另一場的失去。
 
妻子過世三個月了,他好不容易打起精神,準備來處理妻生前在經營的這間音樂教室。
 
妻為這間音樂教室付出了那麼多心血,在這個社區裡也很有聲譽,為什麼直到臨終都沒有交代呢?也許是不忍心把這個繼續經營的擔子交給他,他想。妻知道,除非她真的開口託付,對於音樂只不過是業餘欣賞者的林桑,終究還是傾向結束的吧?
 
這樣的揣想,讓林桑的愧疚稍感緩和。畢竟在認識愛米麗之前,他連小提琴與中提琴都分不清。
 
三個月過去了,原本已開授的班級陸續到期了,老師與學員都已接到了不再開班的通知。
 
過去三個月裡他只進來過一次,這晚還特別挑了九點以後,算好了最後的一堂課那時候也該結束了,這樣他就不必面對老師們對他的責難。即便不會真當著他的面說出口,他也害怕看到被解雇者迴避不想與他接觸的尷尬。或許那是教他更無法忍受的。
 
第一次的婚姻維持了六年以離婚收場。這次的婚姻更短,不過四年,短到愛米麗還沒來得及把林桑調教成一個真正的古典音樂愛好者。癌症來得意外凶猛,六個月不到就把妻帶走了。
 
他比妻的年紀大了足足二十歲,當年對於再次步入婚姻,他不是沒有疑慮,擔心自己有一天成為少妻的拖累,沒想到最後竟是這樣的結局。
 
琴房的門應該只是半掩,那婉轉的琴聲在空迴的夜裡顯得格外清晰。
 
被愛米麗拖去聽過不少音樂會,也包括愛米麗自己的獨奏會,但是能讓林桑瞬間辨識出的曲目並不多。二樓傳來的鋼琴聲讓他吃了一驚,停下了與班主任的對話,不自主仰起臉朝向了音樂的方向。
 
那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
 
這曲子他最早聽到的,是愛米麗的小提琴版。

會員評鑑

4.5
23人評分
|
2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0
|
2024/04/17
《尋琴者》在推薦頁中收錄了諸多名家的讚美之詞,在那些秀麗卻有些恍惚的形容詞之間,作品被烘托成輕飄雋永的幾鍵琴音繚繞,在達致某一高度後緩緩墜落、有某種空靈美感。可在閱讀過程中,主題概念和實際情節卻無法緊密咬合,演繹那些關於寂寞、靈魂、敗壞等詞彙的角色們過於輕薄,對於逝世者的追尋與想像、林桑所抱持著的糾結與掙扎、鋼琴師與敘事者我的曖昧情愫,甚至是最後邱老師信裡的告白,都顯得有些簡易。當然,這可被解釋成文字運用的必要氛圍,留白節制以成某種大雪紛飛的畫面,它似乎很蒼涼,卻未必淒美狀絕。

  《尋琴者》的故事開始於敘事者「我」與林桑的會面,敘事者是一位鋼琴調音師,受林桑妻子愛米麗所託來替音樂教室的鋼琴保養調音。愛米麗小林桑二十歲,教導鋼琴和小提琴,在愛米麗因急病逝世後,林桑必須處理音樂教室的去留,而在此時聽見了敘事者在彈奏的〈無言歌〉,觸動他心中某種奇異的感覺。在兩者彼此接觸的過程中,漸漸帶出敘事者我對於鋼琴天分的隱藏、和過往鋼琴師的交往、以及愛米麗深藏的秘密。

  於我而言,《尋琴者》最精采的部分並非對於音樂的描述探究,或是故事裏你不明言我不直說的迂迴情感,反倒在於那些對於物的細膩關照與發想,因為敘事者是調音師,他必須對於鋼琴內在結構十分熟悉,關於那樣器械輪轉的無機狀態,他卻可連結到某種文學想像與生命境況,這是對於物體有著極深情意才能發現的秘密聯繫。像是援引畢達哥拉斯途經打鐵舖的軼聞,發現和諧之音來自於兩個物體之間撞擊共振;或是從弦極為緊繃的拉力來想像琴所受的苦痛與折磨,都讓純然描述有向上建構的空間。

  雖然鋼琴聯想到的大部分是彈奏它的鋼琴家,但他未必是最瞭解琴的人,調音師與琴的關係,於焉成為書中最大的隱喻:他是音樂家與琴之間的協調者,但同時也是無法進入的第三者。僅能旁觀,無論是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鋼琴,或是擁有一個自己所親愛的對象都不可得,敘事者站在一個孤寂的位置。作為鋪墊,故事後段核心皆來自於琴,因此我們必須先知道對於敘事者而言,琴是怎麼樣的存在?它所追尋的又是什麼琴?

  「我」作為一個音樂天才,非常快便能掌握琴藝,聽過的樂曲都能夠輕鬆寫意彈奏而出,但受於家庭限制,沒辦法上額外課程更加精進。邱老師發現了敘述者的才華,因而邀請自己的好友、在紐約修完碩士學業的鋼琴師回台教導他,沒意料到那個夏天卻成為「我」的寒冬,交換了些對於李赫特、顧德爾的想法,窺探到了鋼琴家內在的敏感和暴躁,四手聯彈之約也被若有似無的背叛,自此,琴對於敘述者而言成為了他在感情上的棺槨,他觸碰琴的外在木質、琴槌、鋼弦,卻始終無法親炙到內裏的靈魂,或者說他不敢回望過去的疙瘩。另一條尋琴之路在於林桑,他試圖透過琴那曾經親暱實質陌生的琴音,來填充、重構他對於亡妻的重新認識,只可惜後段並未續寫,讓這條尋琴雙軌無法相互映照。

  直至後來,敘述者和林桑開始準備二手鋼琴買賣,他們共赴紐約去找尋可轉賣的物件,到那堆放許多鋼琴骸骨的破舊工廠時才知曉,此琴可待成追憶,破敗、冷清、頹唐原來才是自身感情的原貌。二手說來也尷尬,琴被任意拋擲與收購、被定義為次等選擇,也同樣相應於林桑和敘述者的感情況味,被鋼琴師與愛米麗轉賣到琴與情的墳場,尋琴者在此脈絡下有著最鮮明的哀怛呈現。

  「音樂家追求的完美是那麼抽象又偏執,最後卻得在一具純然根據物理學所打造出來的機械裝置上實現,這是音樂家經常忽略的事實。(頁41 )」,這是我認為最為提綱挈領的一段話。鋼琴之於樂聲、肉體之於靈魂、人之於情感,都可置放在這二元架構下去理解。

  琴作為樂聲生發的物理基礎,常常必要去應和文學性的譬喻語言,潮濕的、厚重的、輕靈的,調音師要在抽象縫隙中去編排不可能全然準確的音準,以搭配音樂家擅長的彈奏形式。所以琴本身是肉體,它得以被無數次碰觸、調整、析分,只求最後能夠吻合於音樂家的藝術靈魂,是在沒有絕對坐標系的宇宙找尋另一顆溫度相同的星辰。人亦是如此,人也有其物理性的僵固狀態,你在歲月中所累積的價值觀、信仰與特質無法輕易被修正,能夠輕鬆符合對方的情感容器,所以我們持續在尋覓,也偶在途中感嘆,為何我的肉體不能是那個他?

  這是《尋琴者》書中令人著迷的主題,但在行文策略上卻有些頭重腳輕,開頭幾段鎔鑄了逝去記憶、神異揣想、人物關係和鋼琴基底的節奏十分順暢,足見作者編排、操持文字的經驗。但到後期卻顯得有些紊亂,包括在紐約街頭巧遇了昔日與愛米麗有情的馬尾男,指出兩者間有異於商業夥伴的「夥伴關係」;邱老師在信中極直白的裸裎,像是隨意在替感情流轉背書;還有敘述者
自身的聲口轉換,最初總是在文中開口探詢、給予問號多過於回答的「我」最後卻兩次失態,雖說可理解是逼近真相時的焦躁,轉折卻顯得有些薄弱,讓這個「我」變得並不那麼「我」。

  琴聲來自於鋼琴家的靈動流暢的手上,觀者都知道那來自於他多年的苦練,卻常忽略了在台上隱藏的物性─那座琴自身,它未必如訓練或天分那樣有著令人著迷的故事,反倒有著材質上無可改易的限制性,因此才需要去尋覓那最適宜的演奏者,當琴與我互為隱喻。
展開
user-img
Lv.2
4.5
|
2023/10/30

特地找無人打擾的空檔及空間來慢慢讀。不論故事、敘事或文字都令人著迷,讀來的感動很舒暢滿足,可以放心享受。雖然有人批評關於音樂的部份不夠專業、造成閱讀干擾,但我想我沒到那種水準,不覺困擾。它本來就不是野心勃勃要灌滿音樂知識的小說,只是取諸多音樂元素作喻。讀到書中調音師的自介時,想到《過於喧囂的孤獨》。感謝作家面對自己和寫作的誠實勇敢及調音。
展開
user-img
Lv.1
2.0
|
2022/12/19

Richter李希特翻成李「赫」特是很錯誤的譯名,望周知… 翻了幾頁實在是看不下去… 若是稍微理解所謂的藝術,便會明白過於幻想的劇情,會跟那種音樂演奏的本質有所脫節,尤其是李希特的音樂那麼真摯,而不做作。
展開
user-img
Lv.8
3.0
|
2022/09/14

從未受過專業訓練的男孩
具備音樂神童的充分條件
他的天賦卻被父親所鄙夷
好心的啟蒙老師自願義務教學
並極力推介受樂壇關注的大師
他明白自己並不屬於那個世界
放棄夢想成為默默無名的調音師
為了協助客戶將停業的音樂教室
能夠轉型為二手鋼琴買賣的業務
他們結伴飛往海外展開蒐購之旅
在尋琴過程裡旁觀到過去的自己
寂寞、謊言、軟弱、恐懼、懊悔
曾經以為夢想要往外追尋
其實它始終都在自己心裡
自由自在,就像一首旋律
面對自己就是在陪伴自己的夢想
展開
user-img
Lv.7
5.0
|
2021/10/31
劇透警告

文句令人回味,是一本令人想重複閱讀的小說。厲害的是塑造旁觀的視角,讀完之後大概不會特別移情哪個角色,然而也就像個旁觀者一樣回味。

書中有多個軸線,我覺得有趣的是談天賦、夢想、熱情這條軸線,呈現隨著歲月的不同感受,究竟這個敘事軸線完成了嗎?當主角的角色生命終了的時候,旁觀的敘事者、讀者還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