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走向故事、走向世界!
繪本常常被小看了!無論我們以休閒、教養或學習的角度看待它們,都只看到繪本最表層的功能性。
就說說「休閒」吧!即使沒有特定「核心價值」、純粹讓我們看了笑開懷的繪本,也不只有娛樂的作用,這樣的故事,讓我們有機會成為一個有幽默感、能在平凡事物中發現趣味的人。
至於「教養」和「學習」,繪本可不是讓我們拿來教孩子學習「好品格」、「好習慣」的工具,或許有不少徒有「繪本形式」而不具「內涵」的教材式童書如此宣稱,但真正好的繪本,還能讓大人對於教養產生更豐富的想像,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孩子真正的樣子,而不試圖將孩子修剪成大人想要的樣子。
好的故事總是讓人著迷,小孩子、大孩子、大人心裡的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開心的故事、暖心的故事、令人屏息的故事、教人深思的故事、從困境中走出或從創傷中恢復元氣的故事……繪本除了有文字說故事,還有圖畫也在說故事,怎麼有理由不愛它們、小看它們呢?
近幾年繪本的出版量越來越大,無論是經典或新作、翻譯或原創,類別與主題都非常豐富,初接觸繪本的讀者彷彿面向一片繁星點點的夜空,想摘下一顆,卻不知從何下手,因為某些耀眼的星星不見得適合你,某些值得探索的星星又太遙遠。本書將在繪本的星空中,為讀者以「孩子的世界」和「世界的孩子」兩個大方向,介紹一些很好的作品,提供參考。
無論是「孩子的世界」或是「世界的孩子」,這樣的方向會不會太無邊際呢?我一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畢竟有不少教師、家長,希望可以有更明確、實用的主題,例如「幫助孩子改變挑食習慣的繪本」、「讓害羞的孩子增進人際互動的繪本」等等,但是繪本並不具有矯正的功能或療效,況且,過度抱持這樣的想法為孩子說故事,往往一個好的故事也會變成一個說教的故事。
「孩子的世界」、「世界的孩子」,這兩個方向看起來很大,但聚焦來看,前者關注的是「個人」,包含孩子小小生活圈中的家庭和重要的生命經驗;而後者關注的則擴及家庭之外的人際關係,乃至個人在更廣大的生命和世界之間,所處的位置和能夠負起的責任。因此,在「世界的孩子」這一章中,關注的焦點會逐漸從「個人」轉移到「公民」。
在「個人」的階段,我們渴望認識自己、渴望豐厚的愛和健全的依附關係,內在的小宇宙需要先被照顧好;到了「公民」的階段,我們開始在更廣大的世界碰撞、體驗、嘗試找到自己的位置,投身參與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簡單來說,這兩大主題,是從「個人情感」進展到「公民意識」,也可以說是從「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到「把世界放在自己心中」的過程。
這本書取名為《繪本教養地圖》,地圖不同於路線圖或行程表,旅人拿著地圖只是為了找到參照的位置或有興趣的去處,書裡選出的繪本像是地圖上標示的景點。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旅途上,你們可以自由安排行程,決定適合的速度和深度,也可以另外開發私房的景點。因此,在「孩子的世界」與「世界的孩子」這兩個大方向之下的十一個小主題,並沒有所謂的「閱讀的順序」,或是照書教養的步驟,你可以依據自己與孩子當下的感覺和興趣,決定順序與步調,甚至增列更多屬於你們私心喜歡的書單。
在本書的最後,也會以「故事的心意」為核心,分享一些親子共讀的概念與選書的想法,同時也列出幾項較為「素樸」的說故事技巧,畢竟本書不是為了「表演式說故事」或「帶故事活動」的需求所寫。「素樸」的說故事技巧像是家常菜,簡單但有豐盛的心意,在基本的食材和烹調技巧中,每個家庭都會發展出自家的氣味。
撰寫本書的過程,在訂定主題以及為各個主題選書時,好像沿著海岸撿拾貝殼,想選的真不少,能放在掌心的就只有這麼多,最後只能留下少部分的作品。選介的作品雖然不足以包羅一切,但當作一個「起點」,倒是可以的。
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你已經站在起點上了。宛如任意門一樣的繪本故事在你面前,和孩子一起打開它們,在心中的小宇宙、生活中的小世界,和更廣大的世界來回穿梭吧!無論向內或向外,盡情探索、練習平衡,成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也成為讓世界更美好的一粒種子。
開始吧!為孩子,也為自己心中的孩子打開門,走進故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