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文化心理學的尋語路:邁向心理學的下一頁

文化心理學的尋語路:邁向心理學的下一頁

A Quest for Meaningful Words : Psychology Turning to Next Page

  • 定價:780
  • 優惠價:79616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29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語言是我們的居所,
  我因此必須提出一條在「療遇」之中的「尋語之路」,
  來作為它可居可行的動態空間。
  ──宋文里

  本書作者宋文里教授是精熟於中外哲學、語言學等多個領域的心理學家,在他眼裡,以實驗、統計為基礎的主流心理學不僅無法銜接人們「置身在境」的生活,還一直處在對語言本質低度敏感的窘態中。在西方心理學界反省了科學典範、且文化心理學也方興未艾之際,國內雖不乏意識到西方理論難以套用華語文化的學者,但像宋文里這樣義無反顧,隻身從語言的源頭之處刨土與扎根的者,卻是寥寥可數。

  宋文里認為,不管在哪個文化傳統,從起源處流傳下來的意義庫存,最具體的表現就在語言之中,因此心理學必須轉向文化,將「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種種說出來。尤其,對於說漢語、寫漢文的我們來說,當遭逢苦難時,往往轉向自身的民俗傳統尋求撫慰,從中獲得支持的力量。由此,所謂的「治療」,更像是一種「療遇」(healing encounter),所謂的心理學,實為探討人如何打理其心的「理心術」。

  這本書是宋文里教授數十年來為文化心理學拓荒的精華集結,他反省了現代漢語學圈裡的種種盲點與謬誤,並以嶄新的眼光觀看了庶民生活中關於性別、宗教、苦難之療癒/療遇等面向的種種,期能促動心理學加速轉向,以尋求有意義的語言之路,來邁向更貼近人心的下一頁。

  翻頁之後的心理學沒有固定的起點,
  它更像是自古以來即有的,能面對困苦的心理學。──宋文里

本書特色

  ‧心理學家宋文里畢生研究精華集結,從語言的源頭之處刨土扎根,為文化心理學的拓荒。
  ‧借竅、碟仙、卜卦……,說出「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種種,所謂「心理治療」,更像是一種「心靈療遇」(healing encounter)。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宋文里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Urbana-Champaign)校區諮商心理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文化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宗教研究、批判教育學等。1986年起在清華大學社人所、社會所先後開設文化心理學、論述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乃至其他跨學科專題,後來也延續到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至今。

  宋文里勤於著述立言,著有《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他於2018年精選十餘篇未曾中譯的佛洛伊德作品,嚴謹翻譯、評註編成《重讀佛洛伊德》一書,帶給漢語讀者閱讀佛洛伊德之全新經驗。宋文里也翻譯多部重量級著作如《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Carl Rogers),《人類本性原論》(Edward Wilson),《教育的文化:從文化心理學觀點談教育的本質》(Jerome Bruner),《宗教的動力心理學》(Paul Pruyser),《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精神分析44年的探索》(Marion Milner),《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Kenneth Gergen)、《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Sheila McNamee & Kenneth Gergen)等,另有多篇專文著作及文化藝術評論刊載於各種學術期刊及雜誌。在學術研究之餘,也喜歡畫畫,或寫寫童話、寓言和詩。

 
 

目錄

序論:以尋語路走向心理學的下一頁
 
卷一 意義主體的展開
【01】第三路數之必要:從本土論轉向文化論的心理學
【02】文化心理學的承諾:從布魯納的轉變談心理學的下一頁
【03】文化主體與文化主體性:文化心理學的反思
【03.1附論】象論的前奏:思者,什麼的主體?
 
卷二 主體之為方法
【04】以象成型:徵象學的型擬與「符號學」的誤擬
【04.1附論】象論的餘音:沉思兩則
【05】穹窿:重寫一個關於性的象徵初型
【06】物的意義:碟仙研究的徵象學續篇
【07】研究與實踐:理心行動所為何事
 
卷三 療遇時刻:理心術的漢語行動
【08】負顯化:觀看借竅儀式的另一種方法
【09】療遇時刻(一):理心術與療癒的兩種文化交叉論述
【10】療遇時刻(二):批判自療社群的展開
【11】臨床、本土:理心術的尋語路
 
卷四 尋語路上的敘事法
【12】講故事・說道理:如果在雨天一個客人
【13】敘事、意識與事事之法
【14】主體與他者:話語與關係中的太初液/異化
【15】地面、桌面與顏面:用三個關係介面來講文明的故事
 
後話 翻開下一頁之前的一則故事
【16】自我工夫:哲學精神治療的首要基調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71803
  • 叢書系列:Master
  • 規格:平裝 / 600頁 / 14.8 x 21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08]負顯化:觀看借竅儀式的另一種方法
 
前言
 
這篇文章是在一段時日的田野觀察之後所作的總結報告。報告的主要對象一是我所任教的研究所師生,另一則是參與本地社會學社年會的成員。報告之後經過修訂才投到本刊發表。從一個比較普通的言談情境來說,這是一篇「宗教研究」的論文,但我認為本論文更好的歸類是「文化研究」,而其立場特別是屬於文化批判的。因為文化批判是在後結構主義蔚然成風之後才成為一種學術工作的方式。這樣的基本立場應用到宗教研究上來,在本地的例子並不多見,其中有個原因是:宗教研究的領域傳統上是屬於歷史研究、教義註解和人類學研究的範圍,而比較常見的研究立場是描述法和文本詮釋法,或至少不常運用基進詮釋(radical hermeneutics)的觀點來從事。因為宗教題材本身的性質和研究觀點之間會有相當基本的立場衝突,這在本文的例子裡應該可以看見。為了說明研究觀點,以及研究者立場的出發點,本文的呈現方式也就成為一種三段式的結構體例,也就是構成本文主幹的二、三、四節:第二節交待理論觀點,第三節交待研究主體本身的條件,和觀點出現的脈絡,第四節才呈現田野研究所針對的對象以及研究發現。由於理論觀點的部份不只是一般的文獻探討,而是要把觀點的特殊之處予以闡釋,特別是對於我所要面對的對象來說,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分別用幾段文字來說明,而把這些文字綜合起來的概念乃是社會學的詩學(sociological poetics),或是美學(aesthetics)。我這就慢慢道來。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