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執行律師業務已經邁入第24個年頭,在大學任教也近18年,法律領域的分工是越來越細,需要不同的法律專業人才,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約莫10幾年前,開始關注醫藥醫事法領域,從擔任藥害救濟審議委員開始學習,在當時林主委瑞宜醫師的帶領下,慢慢培養醫藥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之後,有幸擔任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在前後任兩屆董事長,陳董事長昭姿與何董事長啟功的專業指導下,進一步關切藥品與醫療器材安全及有效性,以及相關政策執行之事宜,其中對於如何緩解醫病緊張關係更是舉辦多場研討會、提出修正法令甚或就未來立法之可能方向試辦紛爭解決之機制,讓筆者有更多學習的機會充實相關跨領域之專業知識。
此外,筆者大學母校東吳大學成立醫事法研究中心,有幸參與其成立,並受邀回母校講授「藥害救濟專題課程」;同樣的研究所母校中正大學長期關切高齡議題,由校方郝副校長鳳鳴帶領下成立高齡研究基地,並由筆者擔任高齡智慧醫療工作坊之召集人,並參與「醫療自主與財產保護」社區人才培訓課程研擬及教學,讓我成長很多。
之後,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擔任「醫療器材安全評估諮議會委員」期間,更有機會深入瞭解醫療器材之複雜性,又逢世界各國趨勢多將「藥品」與「醫療器材」分流,醫療器材管理法規正式從藥事法之子法分離,而由2020年1月15日總統公布之「醫療器材管理法」專法所取代,無非再次印證醫事法之社會需求性更受到重視,尤應專法予以保障,俾維護民眾健康權益、醫病和諧及醫材之進步。
值此醫療變革快速之際,筆者編著這本書的念頭已有數年,而開始執筆之後,又陸續花了約莫5年的時間,從思考、架構、選題、撰寫、修改、補注、潤飾,這一路走來發現,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但醫病關係卻似越來越緊繃;有鑑於此,如何促進和諧、相互瞭解,進而解決爭議,便成為值得關切的課題,此也是我跨入醫療法領域學習的初衷。本書分為三大章:從第一章「醫師執行業務基本規範」切入,為第二章「醫病關係」這個章節做鋪陳,接著第三章是有關「醫療紛爭」之探討,從實務案例研究發現,醫師除了滿足患者診治疾病的需求展現其專業能力之醫療服務外,有些時候,需要的是傾聽,瞭解病患的感受。因此,若我們能在前端先做一些預防,多一些溝通,或讓醫療雙方都清楚自身的權利義務,是否就能有效地減緩醫病關係之緊張?此應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撰寫此書,非常感謝諸多師長的教導,讓我在跨領域的學習過程中,能慢慢累積培養專業能力與經驗,在此要特別感謝得聲法律事務所團隊同仁們給我的協助,感謝逸頎律師、文捷律師、育芬律師、昇峰律師、松頴特助、幼儀主任、瑀婕、意雯及昱廷,謝謝你們!當然,也謝謝家人親友的支持,讓我就算一再延遲出版時間,還是將之完成,讓本所的另一專業領域得以分享與交流。
「學然後知不足」,愈是接近出版之日,更覺得本書內容尚有諸多不足,然仍抱持著請各界不吝賜教學習之心忝將本書完成,尚祈先進們批評指正。
得聲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李兆環
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