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放回生態系統中的「人」
自從二十世紀六○年代以降,基督教會一直發展及持續在神學上反思及建構基督信仰與生態之間的關係,在這些年間越來越體認到「人類中心主義」的偏頗及失衡,而逐漸轉向一種「生態中心主義」的思維角度,藉著對話及重探聖經中的「創造神學」觀點,基督徒可以清楚認識到,上帝乃創造萬有之主,而受造物的多元性及豐富性足以讓我們不再誇大「人」的位分,乃是更明確地將「人」放回整個「生態」的系統思考中,從而產生更整全及平衡的看法。事實上,在聖經與神學研究上,已漸趨「綠化」了基督信仰,各式「生態神學」與「綠色神學」的反思進路在當今如雨後春筍般冒現,促使基督徒需要更整全地去認識上帝與生態之間的關係。
現實上,華人教會界在相關出版品與關注的專題分享仍算少數,相比於西方在神學與聖經的探索,廣度與深度仍然相差甚遠,連教牧同工在宣講與教導聖經真理時,也大多著重在實用主義與道德主義的進路,不常引導信徒從「生態」的角度作信仰反思。其中最明顯的因素是將救贖論的神學觀點從整體生態角度中割斷,導致教會只關注「人」的救贖,自然生態便與教會毫不相干了。我想,作出改變也許並不容易,實在必須首先從聖經與神學觀念的反省開始。英國聖經學者兼神學家包衡教授在本書的論述,足以提供一種平衡又根植於聖經的生態神學反省,開啟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上帝-生態-人類」三者的緊密關係。
全書讀來,簡明扼要,立論清晰,作者只用了五章的篇幅來探討基督信仰如何根據聖經的理解與詮釋,重新對生態的議題作神學反思,其中不乏某些刻板及誤解聖經的觀點之破立。由於作者是著名的新約學者,著作等身,多年從事教學與研究,讓作者在討論每個有爭議的問題時,展現了嚴謹的解經工夫,因而全書中有非常多的篇幅都是根據聖經的討論與詮釋,這正名副其實地反映了本書的英文和中文書名的宗旨,也成為未來探討基督教生態神學上一本不容錯過的基礎著作,更是英語神學界相關主題的必讀作品。
若以教會牧養的角度來看,本書啟發筆者以下兩方面的反思:第一,生態議題讓我們再思上帝對人類「賦權」的真義。包衡教授認為我們在神秩序中的地位是受限制的,所以在行使這個權利時,也必須以關愛其他受造物為前提。為了延續生命與繁榮昌盛,人類有權使用地球資源,但這個權利也必須嚴格受限於兩個條件:一是善盡保護其他生物的責任,二是尊重共有地球的其他生物的權利。包衡強調,一定要先了解人與受造夥伴的橫向關係,對垂直的關係才能有正確的認識。筆者觀察到教會界常見的誤用權柄而轄制信徒的情況,正是這種忽略橫向關係的優先性所致;一旦教牧同工與信徒落入追逐那種垂直關係與階級化的權力思維,這不僅可能誤用了上帝的「賦權」,更深層的影響是使教會忽略了「人與人」及「人與萬物」所必須的橫向關係,那正是彼此相愛與平等尊重。誠然當今的教會仍熱衷於玩弄權柄的戲碼,難怪我們無從肩負生態與生命的保護責任了!
第二,生態的受造讓我們省思「社群」生命的真義。包衡教授指出受造社群的種類多元,不過,種類多元並沒有因此減少對彼此的依賴,某些方面反而更需要。倘若受造界就是一個由受造物組成的社群,相互牽連、關係複雜,那任何的動作都一定會影響到其他受造物。人類生命無法自給自足,必須依靠創造主,也必依靠其他受造物。筆者在三十多年的教會生活體驗中,深刻感受到信仰社群的形塑並非易事,就算在教會生活中,個人主義與自我中心的生活模式依舊俯拾皆是。信徒在學習過群體關係的生活,經常受到個性與文化等因素攔阻,而造成兩種極端的發生:一種是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另一種是過分依賴他人以致情緒勒索同步出現。教會可能就是宏觀的生態系統的某種微型縮影,教會生活無論在真理教導和生活踐行上皆可能影響到信徒對上帝創造萬物之生態系統的看法。這絕對是一種嚴肅又必須正視的實況,但願各位讀者可以在本書中得著更多的啟發與亮光。
王文基(基督教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