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是不會生氣,還是不能表現出生氣的人呢?
給正在邊想著「剛才應該生氣的……」邊獨自狂踢被子的你!從現在起,把被子那種東西丟到一旁去,開始生氣吧!
本書為總是懊惱「剛才應該要生氣卻沒有生氣」的人,提供一份心靈處方箋。
想要適當表現出生氣,首先得去除壓力,做好療癒內在創傷的暖身運動,接著表明自己的意見,按部就班地學會表現出生氣的方法。唯有適當的表現出生氣,才能讓所有人變得幸福!
本書為你解答:
為什麼我會無法表現出生氣呢?
生氣是什麼呢?煩躁和生氣一樣嗎?
如何消除壓力?如何提升自尊感?
如何表達我的意見?如何照著我擬的劇本成功表現出生氣呢?
閱讀本書,你可以不用再過忍讓的生活了!
你長久以來一直在忍耐、承受無禮之人的行為嗎?
精神分析學家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主張人會在面對痛苦情緒,或難以承受的煎熬情緒時,出現保護自我意識,並且逃避顯露這些情緒的行為,定義為「防衛機制」。
許多人即使置身於應該生氣的情況,也總因「只要我忍一忍就好」、「對方一定有什麼苦衷」等想法而忍耐。然而,不斷忍耐著不生氣的人,往往就會被當作「軟柿子」,或是轉以錯誤的方式表現出生氣的感覺。
表現出生氣的最終目的有兩個:
第一,表現自己因對方的言行感覺受傷,為了獲得同感與道歉。
第二,為了停止對自己造成傷害的言行。
各位毋須做出太多次生氣表現,只要成功一次就好,往後就會自然萌生信心。由於做出新嘗試會有較大的不安感,人們便不願嘗試;不願嘗試,便很難獲得成功的經驗。
表現出生氣也一樣!
只要有過一次成功經驗,自然會產生「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信心,並且體悟到保護好自己能隨之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以後想再表現出生氣就會變得輕鬆些,捍衛自己的意志也會變得更強。
無論閱讀什麼書或課程,都比不上大家真正開始改變!
名人推薦
真的應該要生氣推薦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Give2Asia亞太經理 張瀞仁Jill、旅人作家 雪兒
常有人勸我要生氣,我原本不以為意,直到見識到某些人預設情緒跟預設音量都極具張力的表現,才赫然發現生氣是種職場技能。讓我們來好好練習吧!--張瀞仁Jill
倘若同事是人渣,你不需要跟渣陷入循環計較,不適當的情緒反應才是你最大的失策。——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