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你會如何去認識一座城市?
買本旅遊書,不論是必買特色商品,還是必遊景點,沿線拍照打卡,完整記錄自己的足跡;抑或是隨著Youtuber 的影片,透過味覺與嗅覺,去記憶當地的味道,與這座城市的人們一起分享美食的愉悅。
零售文化,觀察與解謎的旅行
我想我會跟Rosida 一樣,選擇在城市裡遊逛,大到購物中心,小到街邊小店,沒有特別的購物目的,只想觀察這裡的「人」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許你會說這些商品台灣也有,但我相信只要放下既定的想像,仔細觀察,故事絕對跟你想得不一樣。
例如,在台灣大家習慣整袋買的包子,在日本卻被做成了禮盒;而在歐美當成主食的烘焙麵包,在台灣卻更像精緻伴手禮。零售是文化與生活呈現出來的樣貌,而Rosida 的新書,就是一次帶著你觀察與解謎的旅行,沒有複雜的文字解釋,而是給你更多有趣的照片,供你自己觀察。
與Rosida 合作的緣分,來自我第一次踏入零售產業,啟蒙了我對零售觀察的習慣與觀點,直至今日,在我的創業過程中,仍然影響深遠。如果你也是一位零售業的創業者,我會推薦這本書,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的市場中,或許可以找到新的切入點;如果你是一位喜歡旅遊,並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人,也推薦你看看,因為你可以獲得另一種觀點,重新認識曾經旅遊過的這些城市。
O season 輕珠寶品牌創辦人 林俊佑
零售,就是贏在那些小地方!
認識承天,感覺已經有半個世紀那麼久了。
在台灣,她擔任文青風生活用品連鎖店的行銷企劃;在大陸,她延續自我優勢,從事行銷方面的工作。
多年的工作經驗,造就了她有一雙敏銳的眼,透過行銷角度的思維,總能看到一些我們漫不經心忽略的小細節。
深入歐陸,毫無負擔的雲端輕旅行
近年來,因緣際會之下,承天經常有機會在歐陸常駐。
這一本《零售點睛術:美西2500 公里x 歐洲8000 公里的商機科普筆記》,已經是承天的第二本歐陸市場觀察書,能夠出到第二本書,讀者的支持無庸置疑。
在市場競爭的旅遊書當中,承天老師的書能夠脫穎而出,個人的觀察,可以歸納以下三點:
一、不用華麗的詞藻堆砌
書中的文字清新脫俗,沒有過度的華麗文藻堆砌,讓人讀來特別輕鬆愉悅,彷彿自己親身走訪其中。
再輔以大量珍貴的照片,隨著老師的文章優游,一會兒拜訪超市、一會兒漫步在小鎮的園藝店,吃著不知名的冰淇淋,搭配再簡單不過的薯條,驚奇於冰淇淋的樸實原味,薯條的多樣創意醬料,你是不是也覺得生活就該如此愜意,如此隨心所欲、享受生活,主導又隨興,拋開繁忙的工作枷鎖,隨著作者平實順暢的文筆,帶著讀者來一趟毫無負擔的雲端輕旅行。
二、深入日常生活大小事
有別於一般的旅遊書,書中不是帶我們去著名景點,而是帶我們深入歐陸尋常人家的日常生活。
我們不去高山峻嶺、我們不去世界八大奇景;我們駐足在歐陸,跟著市民過著柴米油鹽。因為作者不是去觀光,而是真實地在當地生活,所以,更能從氣候、風俗、民情,深入淺出地剖析彼此生活上的不同。
作者曾在作品中提到,教堂周邊廣場所形成的市集,就像是台灣的「廟口文化」,多麼貼切的形容,讓我們秒懂作者所要呈現的概念。不以觀光客的角度看熱鬧,卻以在地住民的眼光看教堂;有深度、不虛榮,有反思、不批判;忠實呈現,留待讀者細細品味。
著眼於日常生活小物,深埋小確幸彩蛋。一下討論「牙膏」,一下研究「鬆餅」,這些生活中的必需品,蘊藏中心思維、生活態度、生活哲學,發人省思。
三、專注細節貼心小貼士
當然,回歸到書的本質,它終究還是一本所謂的「旅遊書」,所以,在旅遊的細節上,因為不同的風土民情,所造成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習性,書中有細細貼心的提醒。
讓你在旅遊的過程中,擁有充分的準備,讓你在旅遊中不會有措手不及的倉皇,可以在輕鬆的心情下,有著完善的準備,盡情享受異地風情,而沒有任何旅遊的不適。
再次專注於作者的用心,誠心推薦這一本《零售點睛術》,如果你想輕鬆自助旅行,你該擁有它;如果你想深入平民生活,你該擁有它;如果你想探究零售細節,你該擁有它;如果你想享受歐陸確幸,你該擁有它;我可以繼續書寫100 種需要擁有它的理由,所以,不囉嗦,就讓我們擁有它吧!
《為什麼他賣得比我好》作者暨金牌銷售教練 陳家妤
周遊歐美八國,盡顯多年零售業真功夫
我和Rosida 相差12 歲。(應該看得出來是誰比較大吧?)20 年前,她還是我的職場主管,我們號稱是「兩隻老虎」,個性也真的像老虎一樣,充滿幹勁。
沒有「長輩」樣子,只有熱情無限
那時候我就覺得,這個大我12 歲的主管,一點都沒有「長輩」的樣子。
溝通沒有代溝、思想不死板、個性充滿熱情,又有赤子之心,難怪能和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打成一片。
有時候,連我都覺得跟不上她進化的腳步。20 年後的現在,我們都已離開職場,歲月雖然讓我們樣貌成熟了點、體態變大了些,但Rosida 還是一樣是Rosida。
這幾年,看她學唱歌、經營臉書社團、周遊列國、寫作出書,真的非常充實。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2017 年,Rosida 出版了《德國市場遊 歐陸零售筆記:可以學x 可以看x 可以吃x 可以買》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原本以為書裡都是她在歐洲玩樂,當貴婦的遊記,沒想到書裡她把自己多年的零售業真功夫拿出來,認認真真地在做功課,把德國零售業深入淺出地介紹給讀者,創下了很好的成績。
2020 年,在眾多讀者敲碗下,Rosida 又出版了這本《零售點睛術:美西2500 公里x 歐洲8000 公里的商機科普筆記》。
這次,Rosida 要用這本書帶領著大家周遊歐美八國,一窺美國、英國、波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德國,看看這些國家的商場、商店、特色小舖,新奇好玩的發現。
外行看熱鬧(旅遊、購物),內行看門道(零售、行銷);在不能出國的現在,Rosida 的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啊!
連續創業家& 作家 崴爺
自序
零售長征路,走看點睛,從觀察力開始!
2017 年,累積100 天、5600 公里的歐洲自駕大冒險,集結出版了《德國市場遊 歐陸零售筆記:可以學x 可以看x 可以吃x 可以買》。
對我而言,正是一個光榮記錄,行走過程加上30 年行銷背景的歷練,每個景點自然融入了零售、行銷,或是店鋪管理的眼光,相對於理論派的商業作品,這份分享相對不那麼嚴肅,既鮮活有趣,也更貼近在地市場。
走看壯遊,繼續零售長征路……
出書之後的2 年間,依舊在世界各國到處來去,每一次都是一場深度旅遊,因為在各地停留的時間至少1、2 個月,深入當地文化,不知不覺中累積不少有關消費市場的觀察,因此,有了零售長征路的續篇。
對於不管是想要單純旅遊的讀者,或者是想在專業領域更進一步加強國際觀的朋友,都能夠藉由本書墊高觀看的視野,並且有所斬獲,這也是自己寫書最大的宏願。
不過,對於出版和讀者而言,我的書因為無法歸類而顯得獨特,一來,它沒有傳統的旅遊路線,其次,它也沒有告訴你如何抵達景點、怎樣旅遊,亦沒有交通訊息。如果真的想去德國觀光,光看這一本書顯得不夠。因此,放在旅遊市場的書籃裡,倒也奇怪。
然而,要是以零售市場、店鋪管理的角度聚焦,放到商業類的算盤中,它又沒有方法、沒有理論,更沒有解剖招數,讓人依循再創獲利高峰等,於此並不成立。
反過來講,就因為兩者皆有或沒有,更吻合當下「斜槓」需求――現今旅遊市場已非按圖索驥,每個人的旅遊經驗都不一樣,如果只停留在:「我買一本書,照他的方法走一遍!」
其實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而且這樣的族群在大幅減少,大部分讀者喜歡融會貫通,既然如此,就絕對不能把我的作品當作一般旅遊書。
市場實戰,鮮活碰撞,炒出生猛風味菜!
台灣零售市場非常蓬勃,不管是自己開店,或是國際連鎖企業在台灣展店,經過這麼多年來,台灣已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經濟體,業界有非常多的趨勢專家,學界也有教授零售市場的學者。
回歸實務層面來談,市場需要真實的在地經驗,而我透過旅途中的走看「親臨實戰」,可以鮮活比較各地零售的出彩之處,無形中提供台灣業者一個深切的借鏡。
因此,「旅行」和「商看」兩相結合,一次切入兩種角度,猛然翻轉成本書的獨特優點,就算只是想要單純走馬觀花,看看國外到底什麼東西好買,在本書裡也可以找到不少寶藏,這是我對於本書的定位,也希望讀者在其中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本書是一個零售市場的實戰經驗,深入現場去觀摩,並把相關資訊帶回台灣,讓台灣的從業人員或讀者有所比較、參考。
《德國市場遊 歐陸零售筆記》以德國為主要場景,其中包含一小部分義大利、瑞士與法國,之後我的行蹤也繼續深入德國,走進波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路線,也到了英國倫敦,雖然還在歐洲領域,但跨出了歐陸。
接下來我又去了美國西部,美西已經有許多的華人,還有什麼好記錄的呢?由於我是從最北端(西雅圖)到最南端(洛杉磯),橫跨了華盛頓州、奧勒岡州、內華達州、加州,跑了不少地方,開車自助里程超過2500 公里,隨後再轉入歐陸長征8000 公里的旅途,一路觀察美國、歐洲在地零售產業,因此本書把這趟有趣的體驗作為筆記重點,加以分享。
零售氛圍「三必思」──庶民小吃、大麥克(星巴克)、便利商店
首先,我要闡明零售市場和文化息息相關,不同地方的零售有很大的落差。
同樣地,今天前往日本、韓國、東南亞,或到中美洲、南美洲,發現每個地方之所以形成那樣子的零售氛圍,肯定和它的政治、文化、經濟有關,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零售非常迷人的一點,因為它是政治、文化、經濟的縮影。
不管大家是否瞭解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當你走進它的店家,就知道因為這樣的政治環境,才有如此的銷售模式;由於先天的經濟條件,產生這種樣態的店鋪;因為文化背景,形成當地的消費習慣。長期投身流通零售業,我覺得想要真正認識一個國家,就是走到它的店裡面,才能真實「接地氣」。
我在第一本書舉了很多例子,包括所謂的庶民小吃,每到一個國家、地區,看看當地人吃什麼?用什麼?再者,談及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時,有所謂的「大麥克指數」,就是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到底賣多少錢?最近,我覺得也可以稱之為「星巴克指數」,因為到處都有星巴克,透過不同國家的星巴克,觀察各別採用什麼樣的經營模式?或是做了哪些調整?進一步瞭解其中的差異。
當然,連我們都相當熟悉的便利商店,也是一項重要的觀察指標,可說是一種非常便利的零售業態。歐美國家也有便利商店,在這裡又扮演什麼角色?它們跟台灣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代表意義和消費行為,又有什麼樣的關聯?因此,本書會提到不同地區的便利商店,連帶也會介紹一些加油站的業態。
當你需要在某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肯定就會到餐廳、需要購物,因此本書花比較多的篇幅,一路從美國、歐洲各國,深入介紹當地商家、物價,也從不同面向來看整個消費市場,以及文化背景之下,所形成的零售方式。
零售點金,商機大無限
上本書聚焦在「筆記」,有筆記,便有觀察;第二本書《零售點睛術》也是觀察,那麼什麼叫做觀察?
很多讀者和朋友跑來問我:「我同樣也去過那些地方,為什麼我都沒有發現?」、「我也去了那些地方,妳拍1000 張照片,我可以拍2000 張,但是為什麼妳看到的東西,我沒有看到?」也有人會告訴我:「我在那裡住了2 年,妳只去了2個月,為什麼我都沒有看到?妳怎麼看到那麼多東西?」
◆觀察力──
我想要在此跟大家分享,什麼叫做「觀察力」?觀察力當然有一些前提,第一個前提就是經驗,為什麼我能夠有這些記錄?正因為過去累積了非常豐富跟完整的零售經驗,換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夠資深。
◆敏感力──
再來要夠敏感,所謂敏感的意思是說,同樣的事情,可能經過你的眼前,你沒有任何感覺,但是我對人事物都非常有感,這層「感受力」,讓我跨越語言的隔閡,也許語言不通,從肢體語言、表情、動作、眼神等,依然可以感受到旁人的狀態、消費的氛圍,像是今天這位顧客可能有一點點生氣、店員或許早上被老闆罵了……。
◆時間力──
觀察力也是需要花時間,以前到日本出差,同時進行店鋪管理的考察,當時只是消費者的身分,沒有辦法訪問到社長、店長或採購經理,只好在店家前面「蹲點」――從開門起就站在對面,或是找一家咖啡店坐下來。
首先,我會觀察怎麼開門,先開門?還是先開燈?店員什麼時候把東西拖出來?因為店門口通常會陳列海報架或花車等,並留意開店時有幾個人?這個店的坪數多大?越大的店,人力配比如何?透過玻璃櫥窗還看得到,營業時走進去、走出來多少人?每個人在裡面待多久?提袋率如何?說起來的技巧和方式,通通都是「等」出來的結果。
同時,也要看閉店(哈,不說關店或關門喔!聽起來會像結束營業或倒閉),觀察打烊前的各種準備,店家是否會提前播放歌曲,像是費玉清的經典晚安曲,優雅地提醒客人加快腳步?哪一些區域先關燈?哪一樓層先關電梯?哪一些店先收東西?大家應該也有這樣的經驗,因為店家要打烊了,店員會催促趕快結帳,或是告知收銀機已經關掉了……,這些都是店鋪管理的細節。
有些店鋪閉店後,關掉所有的照明設備,有的留下櫥窗燈,有的則會留櫃檯燈,因此當你經過店舖的時候,看到櫃檯有一盞小燈還亮著,可能剛好映照著它的Logo,營造出特殊且迷人的氣氛。
疫情衝擊?沉潛後再起風雲
因為過往零售背景的學習與養成,如今走訪一個地方,自然而然就會啟動「觀察天線」,當我坐著吃午餐的時候,就會開始計算隔壁店家進去多少人?出來多少人?有多少提袋率?已經變成了一種本能。
同樣地,坐在一間餐廳裡頭,我會觀察左邊、右邊、前面、後面的人,各別點了什麼餐?他們的消費大概有多少?滿座程度如何?有沒有翻桌率?這些都變成旅遊時的有趣功課,在腦海裡不管是盤算、計算、演算,通通化成本書的肥沃養分。
因應全球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旅遊與各種零售市場,面臨到前所未有的震盪與衝擊。
透過這本零售考察新書,一來希望能夠讓宅在家中、無法出遊的人,有一個想像和喘息的空間;二來,希望能透過零售業態的現場考察,思索未來復甦的作法與因應。如今,儘管危機當前,只要腦袋跟著翻轉,就有找到可能的轉機,現在正是穩紮穩打的最佳時機,閱讀本書,就是厚積軟實力的最好準備!
可以出門的時候,就盡情飽覽市場風光;不能出門的時候,就看書吧!零售「吸睛」,自然也能「吸金」,寫下這些在地觀察,分享一點點還算精彩的小撇步,希望提供自己不只是一場「走馬看花」的紙上旅行,還能夠在某些地方有所獲得。
本書不只是一本繽紛熱鬧的零售科普筆記書,裡面還有更深一層的體悟與反思,經過思索和整理之後,才得到的訣竅與結論,讓我們一起迎接下一輪零售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