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十九世紀末哈那克(Adolf von Harnack)認為神化教義含示的「交換公式」源自於神祕的邪教,不是基督教的教義。這種否定神化教義之正統性的觀念一直深深地影響基督新教。二十世紀,Myrrha Lot-Borodine、Vladimir Nikolayevich Lossky,和Philip Sherrad將希臘東正教的神化教義介紹給西方神學界,使得西方神學界重新正視神化教義。華人基督教界則受到本土傳統宗教的影響;再者,大量的古代教父文獻,以及關於神化教義的專著未曾被翻譯為中文,華人基督徒往往會受哈那克拒絕神化教義的影響,錯誤地把神化教義視為「新世紀運動」的思想,或者類似佛教的「成佛」與道教的修煉「成仙」。這種對於神化教義的誤解,對於古代教父—例如:愛任紐、亞他那修和奧古斯丁,甚至基督新教的許多開創人而言—例如:路德和加爾文,是不可思議的。
由於近代東正教神化教義對於西方神學界的衝擊,Carl Mosser於2002年在蘇格蘭神學期刊刊登了〈我們可能獲得最大的祝福:加爾文與神化〉(“The Greatest Possible Blessing: Calvin and Deification”)的文章後,近代改革宗神學學術圈展開了一個至今將近二十年的神學大辯論:加爾文神學是否根本與神化教義無關?或是加爾文的救恩論與東正教的神化教義有些重疊?抑或是加爾文是否嘗試在接受神化教義的核心元素時,保持對東正教神化教義的距離,發展出一種改革宗神學獨有的神化教義?因為在救恩論的領域中,改革宗持神恩獨作的立場和東正教持的神人合作立場是無法融合的。
橄欖華宣已出版之兩本書:《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和《與神的性情有分:神化在基督教傳統的歷史與發展》,皆是論及神化教義在歷史上的發展。以琳出版的《神的同工》是論及希臘正教的神化思想,本書《加爾文的梯子》是論及加爾文改革宗神學的神化教義,而近期橄欖華宣將出版的《這一個基督》(中文暫譯)則是天主教學者論奧古斯丁的神化思想。盼讀者能從這五本書的內容看出神化教義的歷時與共時的全面發展。
本書挑戰了對加爾文的老舊刻板印象,開創性地提供了對加爾文神學的全面概覽和再思,給了我們加爾文和改革宗之救恩教義的驚人解讀。
周復初、謝仁壽
召會資深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