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利他共贏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一念者,一心也」,人生日常皆在「起心動念」之間。篤信佛法的稻盛和夫深諳此「一念三千」法理,於本書開首即開宗明義道出,「人生皆為自心映照。」文中更進一步闡說,「凡事皆起於『心』,也終於『心』─這是我一路走來八十餘年體會到的無上智慧,也是我鞭策自己要好好活著的終極心法。」
本書以「心」為主軸,作者的成長歷程為「經」,事業經營的種種挑戰為「緯」,縱橫交錯,闡述「磨練自心」、「利他感恩」、「絕不放棄」、「貫徹正知正見」與「灌溉美麗心田」的一貫信念。
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書中記述經營理念的轉捩點。文中憶述,創業第三年某天,十位新進員工遞出一份「請求書」,要求升遷、分紅等待遇改善。公司成立不久,無法全數採納,他花了三天三夜與他們促膝長談,方才弭平眾議。此事卻也讓他對企業經營有了新的體悟,「所謂公司,並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必須保障員工的生活、讓他們擁有幸福的人生。這才是公司的使命。」
自此,他把企業的使命定調為「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的幸福」。這份「利他之心」,讓他所創辦的「京瓷公司」快速發展,且從未虧損,利潤率一度高達六○%,也因此為他贏得了「經營之聖」美名。
個人從事三十年的台灣企業之田野研究發現:當企業家擁有「利他共贏」之心時,則一定會吸引很多優秀的人才,成為內外的助力,願意為企業「效勞」及「貢獻」,因而這種企業一定會持續地「成長」及「茁壯」,此為企業經營成功「恆常不變」的道理。
無疑地,稻盛和夫以其一生的行動、非凡的成就,具體證實了法國文豪雨果留下的雋永名言,「地球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心。」
吳安妮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講座教授
航向藍海永不飽和市場之鑰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在做企業文化的顧問輔導中,只要是深入到這企業經營的最核心,就會發現一個「範疇」或「領域」。企業只要在這個「範疇」或「領域」中深耕,就能夠生生不息的持續發展。
最初無以名之,先稱它作「永不飽和的市場」。後來,在參加「藍海策略」國際顧問團隊的期間,發現航向藍海的系統思維與工具,可以協助企業打開的「永不飽和的市場」,也就是開啟生生不息的「藍海」,而改以「藍海市場」稱之。
從二○一一年加入台灣盛和塾至今,跟隨稻盛和夫先生學習經營,並擔任台灣塾塾長理念學習的導引人。在深入探究稻盛先生事業經營的核心時,很驚訝地發現稻盛先生開拓「藍海」、開創「永不飽和市場」的核心思維及做法,更簡易。
簡要的說,稻盛先生非常強調事業經營必須有「大義名分」,也就是要以「利他心」設立「事業經營的目的與意義」。這「利他心」的「大義名分」,就是啟動企業航向藍海、開創「永不飽和市場」的鑰匙。也就是說,以「利他經營、開創藍海」來打造高收益的幸福企業,就是稻盛和夫經營之道的核心要訣。
在這本書,稻盛先生更進一步,把人生、工作、與事業經營要訣中的要訣:「心」(心的力量),用他在八十多歲的生命,及超過六十年的經營者生涯中,勤奮努力所得到的對人生及工作之體悟,貫串成這本書,還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層層深入的完整體系,將「凡事皆由心起」的道理分享給世人。閱讀這本書,心中常常浮起佛陀的話語「一切唯心造」,來與稻盛先生的文字相呼應,心中充滿了感恩,也覺得能讀到這本書的人,真是何其有幸。
「一切始於心,也終於心,」稻盛先生在本書中用他自己的成長歷程、父母的教導、恩師的話語、以及他在工作上刻苦銘心的「明心」體悟,鋪陳了五個章節。由「打好人生基礎」所需要的心靈修煉開始,述說啟動人生與工作上的動力。「擁有良善動機」,進而分享他自己在工作及經營上的體悟。「以堅強意志達成目標」、並把「貫徹正知正見」作為經營的原點,再回歸到人生及工作中應保有的心靈修煉。最後以「灌溉美麗心田」結尾。反覆咀嚼這本書的體會,就如同稻盛先生在這本書中再三強調的,「人生皆由心態決定,這真的是一條清楚明確的宇宙法則。」
對於心的力量,稻盛先生透過「反省」與「感恩」不斷的體察自己的心境,因此他對於「心」有非常透徹地了解,不僅是了解自己的心靈,還進而連通了宇宙自然的「天地之心」。
舉例來說,從小孩到大學畢業工作之前充滿的「挫折」,與高中時期唯一做得好的「兜售紙袋的小販」,他發現自己在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前者是充滿了「利己之心」,而後者是開始有了「利他之心」。從這個發現出發,他看見唯有在「利他」的基礎上,在人生、家庭及事業上才能成功。而且,越是單純的以「利他」想法行動,反而好結果會回到自己身上。
在企業經營的世界,面對嚴峻的經濟社會,有人質疑「利他」或「體貼」真的有助於經營嗎?稻盛先生說,「正因為當前處於競爭激烈、爾虞我詐的商業世界,更顯得『為對方著想』的利他之心的重要。」事實上,「利他之心」不只是個人道德上的素養,更是企業開啟持續發展的鑰匙。
稻盛先生更從宇宙擁有的兩大交互作用的力量,「生存發展」與「維持平衡」(和諧),來看待這「利他之心」。他認為利他之心並不只是「我好、你也好」這樣簡單的想法。正如,宇宙自然會提供萬物生存發展的機會,然而萬物必須盡自己的所能,拼命地找尋機會來求生存與發展。但同時,宇宙自然也不會容許萬物過度的發展而產生失衡的狀態,祂會採取「維持平衡」的作為,來保持宇宙自然的和諧。
稻盛先生認為,「利他之心」就是要用來調和強烈自我生存發展的意志力的。而且在萬物競爭的環境中,若沒有強烈的想求取蓬勃發展的「鬥爭心」,就不會造成其他物種的傷害,也就不需要調和維繫平衡的「利他之心」。因此,「利他之心」是一種「知足」的生存方式,在求取自己生存發展的同時,有所「節制」地讓對方有為他自己求取生存發展的機會。如同稻盛先生非常感謝松下給他及京瓷的磨練,讓他能不斷精於研究開發,製造出高於業界標準的產品,創造了高收益的企業體質。所以,他所說的「利他之心」,是要打造一個「互利共生」的場域,來促進在這場域內的每個人或企業透過相互磨練,能夠堅韌的追求自己的生存發展,同時也自我節制的讓其他人或企業得到追求生存發展的機遇。
「利他之心」,常常是稻盛先生所說的「美麗之心」、「純粹之心」的一個主要意涵。上述所舉的例子,只是稻盛先生在這本書所描述「心」所展現的力量之一個主要部分,還有很精彩的內涵等待你的細細品嚐。
這本書,真的是難得遇見的好書,千萬別錯過了。這本書,更值得對照自己的人生經驗,來反覆咀嚼,入寶山也請別空手而回。
馮仁厚 台灣盛和塾協會常務理事、群仁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把長時間被壓抑的聲音釋放出來
本書很容易閱讀,原因不僅是作者簡而易懂、鏗鏘有力的文筆,更是因書裡道盡了一般人都能認同的生活價值和生命哲理。在作者真誠的話語中,把人們內心深處那些被似是而非的社會價值,長時間壓抑、掩蓋住的聲音得以釋放出來。
全書共有五十五篇文章,光看每一篇的標題,就帶給我很大的想像和鼓勵。文章內容生動,字裡行間充滿了智慧。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累積知識和科技的速度,快過於累積智慧。當人們享有前所未有方便和豐富的物質生活時,人們的智慧是否也有增長?誰來承擔物質生活背後所造成的外部風險和代價呢?像是氣候變遷、空氣污染、生態失衡、城鄉差距、貧富不均等等問題?
不論是SARS或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都是大自然回應人類的警訊!它提醒我們要走出人定勝天的迷途,體認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必要性,不要把這些問題留給下一代。這本書的出版帶來機會,讓我們在省思中能夠累積智慧。
這本書同時也提醒我們人心本善。只要我們能夠拋開世俗的枷鎖,摒棄傲慢,更謙卑和善良,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活出精彩、更有質感的人生。
美國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過,「善良是一種失聰的人聽得見,失明的人看得見的語言!」換句話說,善良是人類的共同語言。作者要我們放下私慾和私心,以更豁達和慷慨的態度,關心我們週遭的每一個「人、事、物」。牙買加雷鬼樂鼻祖鮑伯.馬利(Bob Marley)也說過,「人如果只為自己而活,你將徒勞地生活著;如果為他人而活,你將永遠活著。」
我強力推薦讀者把這本書放在您的床頭,隨時翻閱它,消化它,提醒自己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反省過去、面對現在和想像未來。
這本書會提醒我們,每天都是「從新、從心」開始的好時機!
黃育徵
財團法人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前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前台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前言
人生皆為自心映照
回顧八十餘年一路走來的人生,以及超過半世紀以經營者之姿邁過的步伐,現在想傳遞給大家、留給大家的,大概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凡事皆由心起」。
發生在人生中的每一件事,皆來自自心的牽引。就好比放映機將影像投射在螢幕上一樣,自心所描繪的風景,也會忠實呈現在自己的人生之中。
此為世界轉動的絕對法則,也是萬事萬物無一例外的運作真理。
於是乎,自心描繪著什麼?自身抱持著什麼想法?藉由什麼姿態活著?這些都成了決定你我人生的最重要因素。這套邏輯,並非精神面的理論空談,也非單純的人生座右銘,它是不爭的事實。事實就是,心念創造了現實,並讓現實確確實實地運轉存在。
我一開始注意到這個「心」的存在,是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當時我飽受肺結核初期症狀肺浸潤所苦,過著不得不與病魔對抗的生活。對年幼的我來說,那是一段半身浸入暗不見底的死亡深淵的難忘經驗。
當時在我鹿兒島的老家,兩位叔叔、一位嬸嬸相繼死於結核病,整個家彷彿被結核病附身一樣,我也害怕被傳染,所以每當經過染病叔叔的臥榻,雖然隔有一段距離,我還是忍不住憋住呼吸,快步經過。
我父親的態度恰恰相反。或許是因為他做好了照顧親人捨我其誰的覺悟吧,所以完全不怕被傳染,非常犧牲奉獻地照顧病人。我哥哥也是,覺得沒有這麼容易被傳染,對這個病完全不以為意。
這樣的父親與哥哥沒被傳染,反而只有我被病魔盯上。那時的我,每天能做的,只有憂鬱地趴在病床上,恐懼地面對步步逼近的死亡。
當時住隔壁的阿姨,可能看不慣我這副灰心喪志的模樣,借了一本書給我。書裡闡述的重點大致如下:
「任何災難都起於招惹災難的心。自心不主動呼喚災難,不會有任何災難能靠近你」
啊!還真的是這樣。不怕被傳染而盡心照顧病人的父親,真的沒被傳染;不在乎疾病存在而如常生活的哥哥,也真的沒染上病。只有害怕、忌諱、逃避生病的我,反而把病魔招引到跟前來。
一切皆為「心」的造化——當時得到的這個教訓,這個重大的發現,大大影響了我今後的人生。只是當時尚屬年幼,無法完全理解其中意義,也無法藉此讓人生產生什麼改變。
之後在我青少年時期到出社會的這段期間,人生不斷被挫折、苦惱與失意填滿。中學入學考試兩度失敗,大學入學考試也沒考上第一志願,接下來的就職考試也考得不盡理想。為什麼只有我這麼不順利,不管做什麼都做不好,鎮日被這些負面情緒吞噬,變得失魂落魄、意志消沈。
大學畢業後,進入京都某製造絕緣礙子的公司工作,灰暗的人生畫風突然一變。
在不景氣、求職困難的大環境下,透過大學教授的推薦,終於有公司願意收留我,但掀開潘朵拉的盒子才發現,這家公司已是經營困難、岌岌可危的狀態,幾乎要被銀行完全接管。
同期進公司的同事相繼辭職,最後只剩下我。
無處可逃的我,心想既然沒有退路,那就轉換心境、埋首於工作吧!
我決定把能做的盡量攬來做,無論環境再怎麼惡劣,傾注全力研究開發,吃住幾乎都在研究室裡。
終於,做出了一點成績,也收到周遭一些好評,便漸漸覺得做這些事很值得,激勵我更篤定地朝研究之路邁去。有趣的是,當我這麼一想,做出的成績就更好了。處於這樣正向循環中的我,終於成功合成出當時世界公認的先進、獨創的新型陶瓷材料。
成功不是因為能力提升,也不是因為環境變好。只是因為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心境調整了,周遭一切狀況就會跟著完全不同。
人生的模樣,皆源於自心的編織勾勒,眼前出現的一切事物,皆來自自心的吸引招喚——此刻我重新領悟了年少時領悟到的法則,把它深深烙印在我心裡,成為我貫徹人生的真理。
動機良善,成功必至
在那之後,一直到今天為止,我的人生經常在探究「心」方面打轉,也不停捫心自問自心的模樣。
要怎麼活著的問題,等同於要抱持怎麼樣的心態活著。自心描繪的畫面,決定了你人生的走向。
擁有純潔美麗的心的人,會開拓出與自心相映的豐富美好的人生。
相反的,自私自利,思想狹隘,不惜踹他人一腳也要讓自己出頭,擁有這種邪妄之心的人,即便一時成功,最終也會落得失敗落魄的下場。
如果你不管怎麼努力、吃盡各種苦頭,還是感嘆人生一點也沒變好,請先正視自己的內心,捫心自問是不是擁有一顆正直的心。
也可能,有人擁有更加崇高美麗的心——為他人著想的溫暖心,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奉獻心。這些心所呈現的樣貌,以佛教語言來說,就是「利他」。
利他動機下產生的行為,遠比非此動機產生的行為,成功機率更高,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遠遠超出預期的結果。
建立新事業時,觸及新工作時,我會先思考這是為他人而做的嗎?是對他人有利的嗎?然後,當我確定這麼做的確是基於利他的「良善動機」,我就相信事情最後一定會有好結果。
創立KDDI前身的第二電電公司時,日本雖然實施電信自由化,但我把目標對準向來獨佔鰲頭的業界霸主NTT公司,還是被認為此舉非常危險也不智。
事業開始的前半年,每晚入睡前,我會認真嚴肅地反問自己:進入電信業,真的是出於善心、正心與純粹的心嗎?不是為了獲取個人名譽嗎?其中是否藏掖著些許私心呢?
然後,排除其他可能,確信「自己的確沒有私心,動機良善」後,才決定要踏入電信業。
與當時一樣拿到入場券的其他兩家公司相比,第二電電被認為處於完全不利的起跑點,但事業開始進行後,卻常常是三家公司中跑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其後,公司與KDD、IDO進行合併,更名為KDDI,大幅成長為現在日本電信業代表之一的大企業。
前年,臨危授命擔任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JAL)公司會長,從事企業再造,也是一樣的道理。
一開始受到政府與企業再生支援機構請託的我,因為年事已高,又是個航空業門外漢,所以多次婉拒這項任務。但隨著一而再、再而三的請託,了解這份工作背負著多大的社會意義,讓我不得不去思考接受這項任務是否出於「良善動機」。
終於,我看到其中隱含的三大意義。
第一個意義是,為了日本經濟的再生。代表日本的航空公司破產,會給日本經濟帶來多麼嚴重的影響。相反的,如果企業再造成功,會給全體社會帶來多麼大的鼓舞與信心。
第二個意義是,為了還待在公司的員工們。如果企業再造失敗,面臨二次破產,會導致多達三萬兩千名的員工失業。公司再造,其實就等於保障員工的生活。
第三個意義是,為了國人的利益。如果日本航空消失,日籍大型航空公司只剩一家,屆時市場很難進行公平競爭,即使票價變貴、服務變差,也沒其他選擇,情況變得不利於消費者。
日本航空的再造,確實是一件極具社會責任的工作。我從「見義就要勇為」的觀點出發,毅然決然接受了會長一職的請託。
同樣的,此時社會上多數人都悲觀認為,不管誰來接手日本航空再造,都已無力回天,都難逃二次破產的命運。不過,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從日本航空進行改革再造的第一年開始,就創下大幅度的恢復成長,之後也不斷刷新最高收益紀錄。
於是,日航破產後只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又再次站回股票市場。
燃燒的鬥志
也由「良善動機」引發
當然,事情之所以能順利進展,並非只靠一顆「體貼」的心。還需要排除萬難、果敢前進只為達成目的的堅強意志,以及無論如何都要做出一番成績的無人能敵的熱情。
這股「燃燒的鬥志」,也是基於良善動機想做出一番成就時所不可或缺的。因為有體貼的利他之心做後盾,才會產生堅定不移的強韌鬥志。
明治維新時,靠著勤王志士高舉「為社會、為人民」的「大義之旗」,才得以成功。社會不改變,國家就無法近代化,日本就會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這層危機感與氣魄——讓勤王志士們紛紛站出來捨卻私心、一心為國,也成了維新回天大業成功的能量。
前面提到的第二電電事業,雖然在不利的條件下開始,卻能創造亮眼成績,這都要歸功於全體員工以「為了全國利益,降低長途電話費」為目的,團結一心盡心盡力才得以達成。
過程中,好幾次遇到困難、碰到障礙,這時我會不斷鼓勵員工:
「現在我們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機會,我們要感謝這份幸運,讓只走一遭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員工也會回應我的這番話,更加努力在工作崗位上。
日本航空再生的過程,也毫無兩樣。
員工比起自身的情況或希望,更重視什麼才是對公司最重要的,並基於此想法主動採取行動。企業再生的原動力,就在於員工的這個「心」,要讓他們貫徹此心,不斷懷抱著這股無法動搖的熱情。
就職日本航空會長一職時,我在全體員工面前,介紹了以下這段話。
——新計劃的成功,在於不屈不撓、團結一心。然後接下來,就剩心無旁騖地去想,崇高地、堅定地朝目標邁進。
這段話出自在印度修行瑜伽後頓悟,回國宣揚印度思想與行為的生存方式的哲學家中村天風先生,也是曾經不斷締造佳績的京瓷公司的精神標語。我重新把這段話送給日本航空的全體員工。
整段話最關鍵的字,就是「崇高」。正因為有美麗崇高的心作為根基,才能抱持堅定不移的「信念」。任何目標都要達成的強烈信念,所有艱難都要戰勝的堅定意志,是貫徹事業時不可或缺的。有了崇高的信念後,所有相關人士團結一心,做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必能走向成功。
成功的根基就在於,美麗的利他之心。
不管做什麼事,不管遭逢什麼命運,只要我們還活著,最該設定的目標,就是擁有為他人著想、讓他人過得更好的「良善的心」。它可以用「真、善、美」來表達,也可以說是純粹美麗的心。
最深處的「心」
能通達宇宙
為何以純粹美麗的利他之心待人處事,事情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命運也會跟著好轉呢?我覺得原因是這樣的。
人心深處住著所謂的「靈魂」,再往更深處去,在可以說是核心的地方,有所謂「真我」的存在,那是更加純粹、更為美麗的心靈領域。
禪修時,隨著功力不斷提升,最後意識狀態會抵達難以言喻的絕妙境界。那樣寧靜純粹的至福境界,使人充滿法喜。而那樣的境界,就是真我。
平時我們在其外側,包裹著一層又一層「知性」、「感性」與「本能」的心,但無論是誰,剝開這些心念,直觸最底層的話,都會觸及無上純粹美麗的真我。利他的心、體貼的美意,都是由這個真我誘發而來的。
然後我體會到,這樣的真我,與使萬物得以成為萬物的「宇宙之心」,如出一徹。
佛教認為大千世界的森羅萬象,都住著佛。就像從古至今所有宗教提到的,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由宇宙之心這個「唯一存在」,幻化顯像為各種形貌而成。
也就是說,倘若到達人心最深處的「真我」,就等於同時觸及萬物根源的宇宙之心。
也因此,從真我產生的「利他之心」,擁有改變現實的能力,會自然招來幸運隨行,讓事情走上成功坦途。
所謂宇宙之心,換句話說,也可以說是形塑宇宙森羅萬象的「偉大意志」。
宇宙中,充斥著一股讓萬物過得幸福、不停生成發展的意志。翻開宇宙最初的生成發展史,不難發現這股意志的存在。
最一開始時,整個宇宙只有一團粒子,在大爆炸的機緣下,粒子結合為原子,原子與原子結合後,又產生分子。眾多分子更進一步結合成高分子,突變成DNA,產生了生物,歷過不斷的演化後,高等生物於焉誕生。
宇宙其實可以只維持一團粒子的原樣就好,或是在產生生物後,維持只有原始生物的狀態,也沒人會有意見。但宇宙卻不因此滿足。
它不讓萬物發展有所停滯,要讓萬物都朝好的方向進化。某宗教家曾說「宇宙中,愛無所不在」,說的不正是這股充斥於宇宙各個角落的「意志」嗎?
我認為,心裡抱持的想法,也是一種「意志」。因此,當你抱持了一切朝好的方向發展、讓他人過得幸福的想法時,因為這個想法與「宇宙之心」同調,能與「宇宙之心」共鳴,自然能導引事物朝好的結果邁去。
人生的目的是
磨練自心、盡心為他
截至目前為止提及的觀念,其實富含了深遠的人生真理,一旦理解其中道理,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會生在這個世上,為什麼會走上人生這條路。
說到人生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去提升心性,換言之,除了磨練靈魂無他。
話雖如此,我們容易執著於財富、地位與名譽的追求,鎮日為了滿足私慾而汲汲營營奔走。但這些,既不是人生目的,也稱不上人生目標。
透過一生的歷練,靈魂有沒有比出生之初變得更加美好?人格是不是也變得更加高尚了?這些人生課題,遠比什麼都重要。
也因此,我們才需要每天真摯地投入工作,認真迎接工作挑戰。因為要藉由工作來磨練心志、提升人格,讓自己成長成更了不起的靈魂。而這件事,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所在。
然後,提到人生目的,另一點則是,要為他人、為社會貢獻心力。也就是基於「利他之心」而活。
抑制一己之欲,擁有體貼他人之心,為他人盡心,這才是我們被賦予生命的意義所在。
提升心性、抱持「利他之心」而活——兩者實為一體,不可分割。盡心為他人的同時,就能磨練心性;也正因為擁有一顆美麗的心,才懂得為社會、為人民貢獻心力。
反省自身的想法、舉止與行為後,想辦法把利己、自私的壞的我壓制下去,讓利他、體貼的好的我浮出檯面。
這麼做,就能磨練靈魂、提升心性。還可藉此陶冶人格,讓人生變得更加豐富精彩。
無論是誰,一旦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擁有幸福的權利。不止如此,我甚至認為變得幸福是我們活著的義務。
本著美麗的利他之心,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一己之力時,我們的人性會被磨出光輝,幸福心與充實感隨之而來,這樣的人生,才會變得更有意義,也更具價值。
凡事皆起於「心」,也終於「心」——這是我一路走來八十餘年體會到的無上智慧,也是我鞭策自己要好好活著的終極心法。
針對本書的主題「心」,我會試著毫無保留地把想到的都說出來。並且,也希望把這些話,傳遞給下一代的主人翁們。
倘若這些能成為各位滿懷希望迎向明天的精神食糧,能變成各位走向美好人生的一點助力,我將覺得無比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