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二版)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二版)

  • 定價:390
  • 優惠價:935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3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次第架構完整的淨土實修讀本
 
  從修習佛法的基本知見開始,
  介紹淨土法門的特色、源流始末,與實修方法;
  並收錄《阿彌陀經》、《慈雲懺主淨土文》講記。
 
  聖嚴法師傳授他對淨土法門的融攝與體悟,
  既有解門的基礎,又有行門的練習。
  閱讀此書,猶如親臨現場聆聽開示,接受法師的親自指導。
 
  在人間,不管是哪一個時代,都有許多人為或自然的狀況使得我們不快樂,使得環境不安定、不安全,其實用修行的方法都可以改變。因為大家不修行,內心很痛苦、很煩惱,所以才造成社會和世界的不安寧。
 
  如果修行,讓心清淨了,我們的環境也跟著清淨,這就是心淨國土淨。且內心清淨,會覺得世界並沒有那麼可怕、那麼討厭,那就是在人間淨土之中,然後再求生西方淨土就非常容易,也非常可靠。
 
  淨土法門是這麼簡單,反而很不容易讓人相信,但是釋迦牟尼佛還是苦口婆心,不斷地介紹阿彌陀佛。在大乘經典中,除淨土三經外,提到阿彌陀佛的就有兩百七十多部。沒有任何一種法門、一尊佛、一尊菩薩,像阿彌陀佛一樣占有那麼大的分量和篇幅。可見釋迦牟尼佛是多麼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地讚歎、介紹阿彌陀佛。
 
  【完整修習淨土法門】
  # 修學佛法的正知見
  #「有相念佛」:往生西方淨土
  #「無相念佛」:念佛禪
  #《阿彌陀經》講記
  #〈慈雲懺主淨土文〉講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目錄

編者序

【第一篇】修學佛法的基本知見
第一章 修學佛法的基本原則:教、理、行、果
第二章 修行的真義:慈悲心與智慧心
一、修行的重點在心
二、修行的目的在培養慈悲心和智慧心
第三章 修行必備的條件:發菩提心
一、菩提心即是幫助眾生解脫煩惱
二、如何發菩提心︰菩提心的次第
三、菩提心的五個層次
第四章 修行的原則:解行並重
一、解行如鳥之雙翼不可偏廢
二、知戒定慧,以身口意行六度
三、在精進修行中學方法,在生活中用方法
第五章 佛法的觀念:苦、無常
一、佛法的基本觀念:苦的事實
二、無常觀
三、五蘊無常
第六章 業報
一、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二、涓滴惡業積累成重報:災難發生的原因
三、別業:懺悔功德減輕業報
第七章 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一、往生的過程
二、決定往生的力量:隨重、隨習、隨念、隨願
三、往生時保持正念最重要
四、往生後的世界
五、往生前的準備
第八章 慚愧、懺悔、迴向
一、未盡力利益他人、成長自己就該慚愧
二、懺悔錯誤,轉變習氣
三、最有力量的迴向是讓他人同獲修行利益
第九章 感恩是度眾生的基本立場
一、心懷感恩能減少煩惱
二、感恩的對象:三寶、父母、國家、眾生
三、報恩的方法

【第二篇】有相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
第一章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阿彌陀佛的意思
二、「成熟眾生,莊嚴國土」的彌陀本願
三、淨土法門的殊勝
第二章 修行念佛法門的三資糧:信、願、行
一、信
二、願
三、行
第三章 如何修行念佛法門
一、念佛的基本原則:繫念一心
二、念佛的基本方法
三、精進修行期間的念佛
四、如何保持正念、淨念
第四章 往生西方的條件:「淨土三經」的融攝
一、《阿彌陀經》的往生條件
二、《無量壽經》的往生條件
三、《觀無量壽經》的往生條件
四、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
五、修行淨土法門的正確心態
第五章 淨土釋疑
一、何謂三身四土
二、釋疑
第六章 念佛法門的難行道:禪觀法門
一、法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二、現生即得念佛三昧而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

【第三篇】無相念佛——念佛禪
第一章 何謂念佛禪
一、念佛即禪的法門
二、念佛禪與佛七的差異
第二章 念佛禪的基本觀念
一、念佛修成念佛三昧
二、修行從有相開始
三、有相到無相念佛的過程與方法
第三章 念佛禪的修行方法:念佛禪的三種文獻
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念佛三昧
二、《般舟三昧經》:般舟三昧
三、《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行三昧
第四章 念佛的功能:同時完成三種淨土
一、建立寬廣的淨土觀
二、念佛的功能
三、修行從自心淨土開始

【第四篇】《阿彌陀經》講記
第一章 簡介
第二章 經文內容
一、序分
二、正宗分
三、流通分

附錄 〈慈雲懺主淨土文〉講記
前言
一、阿彌陀佛的弘願
二、建設人間淨土的思想
 至心發願
 佛光慈攝
 彌陀本願
 眾罪消滅
 意不顛倒
 彌陀相迎
 菩提滿願
 後記
 〈慈雲懺主淨土文〉
 

編者序
 
  聖嚴法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經常是以「禪師」的形象出現,其實早在一九六○年期間,法師即曾應邀於屏東巿的東山寺主持過彌陀佛七,而後從一九八三年開始,每年在農禪寺固定舉行兩次佛七—彌陀佛七、清明報恩佛七,近三十年來未曾間斷。二○○○年,更首度舉辦念佛禪七,展現了念佛法門的另一面向。
 
  此書即整理自二○○○、二○○三年清明佛七及二○○○、二○○四年念佛禪七的開示講稿。因內容、架構龐大,兼具有相、無相,故自二○○五年開始整編修潤起,於二○○七年才完成初稿。聖嚴法師閱讀初稿之後,除肯定編者的努力,也允諾作一短序,但就在進行編輯工作時,因病圓寂,使此書成為少數沒有法師自序的著作。
 
  整編後的內容分為四篇:修學佛法的基本知見、有相念佛、無相念佛及《阿彌陀經》講記,架構安排層層遞進,由淺入深,並將法師的《〈慈雲懺主淨土文〉講記》同時收錄於此,以供學人做相關學習。本書最大的特色是,聖嚴法師回歸佛法鍊心的本質,以禪為全體佛法,而念佛實為佛法修行法門之一,並以四種淨土來概括念佛的功能。修行最終目的是完成自心淨土而建設人間淨土,是菩薩道的實踐,佛國淨土乃是之間的中繼站。在此寬闊的背景中,顯示了淨土法門的意義與價值,也正是法師淨土思想的整體展現。不僅為有相與無相念佛搭起橋樑,也打破了禪、淨宗派的界線。
 
  聖嚴法師之前雖曾出版過《念佛生淨土》、《四十八個願望—《無量壽經》講記》、《〈慈雲懺主淨土文〉講記》等淨土法門著作,但本書是首次將法師念佛禪的相關開示做系統地整理,其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般舟三昧經》、《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等講解內容,更是首次整理出版,定能為有志修行淨土法門者開啟新的視野。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繼《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聖嚴法師教默照禪》、《聖嚴法師教話頭禪》後出版,將聖嚴法師修行方法的教示做了最完整的呈現。猶記二○○九年初,我們以報恩念佛的方法送恩師最後一程,並於荼毘典禮到追思暨植存期間轉為念佛禪,而今於圓寂週年之際出版此書,使其教法形諸文字得以流傳,相信也是回報師恩最好的方式。(法鼓文化編輯部)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988524
  • 叢書系列:聖嚴書院
  • 規格:平裝 / 472頁 / 15 x 21 x 2.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精彩書摘1
 
【建立寬廣的淨土觀】
 
一般人一講到淨土,就只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一講到念佛,就只想到念阿彌陀佛,特別是人死了以後,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人往生了,我們也要做佛事超度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活著的時候要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等年紀大一點,就念藥師佛消災延壽,死了以後呢?就要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擔心自己造了很多惡業,會下地獄,就念地藏菩薩,因為地藏菩薩在地獄裡救苦。
 
這種觀念在中國非常普遍,雖然不能說它不正確,但是是偏頗的。佛法應該是共通的,其實念佛不一定是念阿彌陀佛,在許多大乘經典裡都有提到,十方佛中選一尊佛專門來念就是念佛。而且也不是只有念阿彌陀佛才能往生西方,譬如藥師佛,他也勉勵我們往生西方,這在《藥師經》裡可以看到;更不用說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旁的兩大菩薩之一,他還會代替阿彌陀佛接引下品眾生往生西方;文殊菩薩呢?其實文殊菩薩幾乎都會在各種法會中列席,《法華經》、《華嚴經》,還有《阿彌陀經》;所以誰說只有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西方?
 
說地藏菩薩只在地獄也是錯的,地藏菩薩到地獄救苦,並不等於只在地獄裡。在《地藏十輪經》裡提到,他與觀世音菩薩一樣可以現種種身來度眾生,既然可以到地獄度眾生,當然也可以到所有眾生群中度眾生。因為大家只念《地藏經》,或受他「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本願影響,所以覺得地藏菩薩只有在地獄裡度眾生。
 
而誓不成佛的,也不只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也沒有準備要成佛。他雖是極樂世界一生補處之菩薩,繼阿彌陀佛的位,但阿彌陀佛叫作無量壽,是不涅槃的;其實觀世音菩薩本來就是佛,只是後來發願以菩薩身永遠度眾生。還有文殊菩薩,他是三世諸佛之母,雖然他的弟子全部都成了佛,但是他自己不成佛。因此,諸大菩薩沒有一個不是度所有眾生,既然度一切眾生,地獄眾生也一定會度。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柿子文化電子書年末暢銷展:電子書單書85折、雙書82折,有聲書、影音課程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