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或問「為甚麼會有這本小書的?」一切由厚厚的、約500頁的《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開始說起。
2018年中,緣分讓我接手為電車工會整理百年史這份工作。榮幸及光榮。接觸何志堅叔叔,讓我想及父親那一輩人。我父親比何志堅叔叔大十多歲,但是,何志堅叔叔,以及年齡上低我父親一、兩代的工友,仍然有上一輩工人階級的氣質。而何志堅叔叔特別純樸老實,跟他合作,讓我有跟自己人溝通的親切與信任。我欣喜萬分地接受工會的邀約。我讀大學的那些年(1980年代),做學問的訓練相當刻苦。帶着這個底子去做作家和資深編輯,並不害怕面對龐雜的原始材料。
到西環工會會址初步翻看那一箱箱泛黃的歷史材料,掂量估計,整件工作的規模立即在腦內浮現。如何安排工序、時間表如何規劃、我跟工會的合約該怎樣擬、整批材料會有甚麼可能性……一一心中有個想法。我知道我一定會全情投入做好《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這本書。
我為香港電車職工會提出一款「套餐」,在龐大的材料面前(見照片),要讓它充分被善用,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編著整理為資料性的嚴肅讀本之同時,因為要將材料打字輸入和掃瞄,我順手為工會建立了一個簡單的電子資料庫。此外,考慮抽出部分元素及材料,另出一本輕巧的普及本。我珍惜工會的金錢資源,整理資料、建立資料庫、編寫書稿、跟進書稿交付出版社後的情況……總之是全包宴,我只一次性收取正常計算兩成左右的酬勞。收薄酬,跟工會及何志堅叔叔無關,他們很大氣,完全沒虧待我!只是,我說:「不賺工會的錢。」
我是《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的編著者,文責不可能不負;只是,出版合約由工會簽署,日後書本的一切法人權益,由電車職工會全權擁有。如此珍貴的一份歷史遺產,應該由他們完全管有!而屬於我「擁有」的,是普及版。寫成之後,小書命名為《百年來電車工人生活故事》。
用了一年時間,《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的書稿於2019年10月正式交付出版社;兩個多月後,脫胎自此書的普及版,也於2019年底交付出版社。可以在兩個多月內便寫好、做好普及版《百年來電車工人生活故事》的圖加文的構思,因為我找了一位好拍擋合著——他是石秋新。跟秋新合作是2018年初的事,那時,跟他合作拍攝了兩輯短視頻。不知道大家看過了沒,就叫《走訪沉默大多數》。我和他,都是默默做事的人,兩輯視頻也以默默做事的人為受訪者。第一輯內的林偉光叔叔,就是一位默默守好一方土地的小兵。
石秋新是三十出頭的年青人,特別生猛,思路活潑而同時辦起事來老成沉着,有一份來自實力的淡定。因為兩輯《走訪沉默大多數》合作愉快,很榮幸在這本小書延續合作關係。我欣賞他的判斷力,尤其是結合內容的美感判斷—我的手機鈴聲是《走訪沉默大多數》的配樂;該配樂就是石秋新的品味。別小看普及版內簡簡單單的舊報紙、舊新聞插圖,由圖象到新聞內容,都有他的心思。書稿的文字部分,是我倆合寫。
要說的就這麼多,希望有更多人認識上世紀、尤其是前半葉(約1900-1960年前後)工人生活的面貌。曾經大盛的香港懷舊潮,不幸地把真正的當年生活給「懷」偏了、淨化及美化了。殖民地時期真實的工人生活,基層市民的生活,應該有更多人知道。不識過去,香港這個城市不會有未來。
余非
2020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