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邏輯思維屬於高階思維能力,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16項學生應發展教育目標的第二位。這意味著未來臺灣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基礎知識的儲備記憶,更會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
我們的社會需要培養會思維、善思維的人才。要想達到這一點,就必須懂得並且遵循如何合理思維的規律,也就是邏輯。
一個人的能力包含眾多方面,但思維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則是一切能力的基礎。思維能力越強,人的能動性就越高,人的行動就越有目的性和計畫性,就越有利於達到目標。國内外考試,如MBA(工商管理碩士)入學考試、MPA(公共行政碩士)入學考試、GMAT(研究生管理科入學考試)、GRE(美國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GCT(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都明確地在考試科目中把邏輯作為重要的考試内容。
另外,在這裡強調這本書是「數學與邏輯」的概念,而不是「數學邏輯」,這就表示:一方面是數學,另一方面則是邏輯。「數學」與「邏輯」是兩種有著很多一致性但又有明顯區別的知識和能力。「邏輯學」是一門由多個分支學科組成的科學體系。其中的許多内容,不僅不需要中學生去學習和掌握,即使是一般的大學生也不需要特意去學習。所以,在自主招生的「邏輯」考試中,只涉及普通形式邏輯中最基本、最一般的内容。也就是說,考查的不是邏輯專業知識,只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歐美等西方國家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發現有三種主要能力的測評有利於選拔出具有學習能力和創新潛能的人才。這三種能力就是數學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而,他們在各類人才選拔考試中都非常重視對這三個方面能力的測評。就邏輯思維能力測試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數學運算;二、概念與定義判斷;三、邏輯判斷與推理;四、言語理解與表達;五、數字推理;六、類比推理;七、圖形推理。
當然,不管是哪方面的測試題,涉及的知識都是相對基礎性的、簡單的,專業知識不會成為測試中的障礙,關鍵就是要測試應試者的邏輯思維能力。
另外,大學注重邏輯思維,並不一定會在入學考試中列入邏輯科目,更可能的是把關注邏輯思維的意圖貫徹在不同科目的試題中。也就是說,僅憑死記硬背、機械訓練、題海戰術,是無法好好解答此類試題的。只有透過系統式的訓練,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分析思考,才能圓滿地解答此類試題。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這方面的能力,自然會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
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還有龔宇華、陳一婧、于艷苓、何正雄、李志新、宋蓉珍、宋淑珍、葉淑英、劉展圖、王瑛、王春風等人,他們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都付出了極大的貢獻,本書才能這麼快與讀者見面,再次感謝!
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