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資訊展
巨頭的詛咒:就是他們!正在扼殺創新、中小企業、你我的隱私資訊和薪資

巨頭的詛咒:就是他們!正在扼殺創新、中小企業、你我的隱私資訊和薪資

The Curse of Bigness: Antitrust in the New Gilded Age

  • 定價:300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企業的規模愈來愈大,我們的選擇愈來愈少,
  商人的影響力超越政府,更侵蝕了社會和民主,
  破除壟斷,才能促進市場競爭力,讓產業更為強大。


  我們不只是消費者,更是可以扭轉局勢的公民,
  在這一場壟斷之戰中,創造充滿活力和創意的經濟環境。


  「讓巨頭倒下,才能澆灌民主之花。」─吳修銘

  企業的本質決定了我們將會是什麼樣的國家,
  日益失控的巨頭恣意對待消費者,明目張膽的壓制初生的挑戰者,
  不再有新事物能對舊事物構成挑戰,
  掠奪不對等的大量財富與資源,甚至造成分配不均、民粹主義興起。

  ◎競爭者未上場,處境已邊緣化:Facebook收購67家公司,亞馬遜有91家,Google則是214家
  ◎薪資難漲?遭壟斷的產業可能暗中串通,勞工收益更少,股東與管理階層獲利更多
  ◎影音平台越來越貴?網路服務分級可能讓網速變慢,廠商成本爆增,轉嫁給消費者

  少數幾家大企業完全掌控了我們的生活,例如Big Four、銀行、電信業者、藥廠等,尤其是科技產業成為特定幾家大型托拉斯的組合,甚至有足夠資源滲透且影響政府。於是,如今只有一個搜尋引擎,只有一家「什麼都賣」的店,如果不使用Facebook,就會讓自己成為數位隱士。

  如果政府對企業集中化採取寬鬆的標準,容許商業力操控政治、新聞,以及隱私訊息,也會讓資訊貧富差距擴大,破壞自由開放的網路精神。最早提出「網路中立性」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吳修銘,在本書中帶領讀者認識巨頭的壟斷真相,當政府和法律制度允許大企業打壓或併購競爭對手,已然是對整體經濟的「詛咒」,並且侵蝕民主制度,影響國家發展。作者在本書提出改善方法,主張公民和政府都應採取積極行動,以作為必要的權力制衡。

  ◎控制科技巨頭:掌握太多民眾的數據資料,應該要求其運作更符合道德規範。
  ◎改革審查制度:採取更廣泛與嚴格的併購標準。
  ◎拆解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拆分大企業,調整激勵措施,可以將停滯的產業轉變為充滿活力的產業。

名人推薦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800-CEO-Read權威商業書評網編輯選書等媒體好評推薦

好評推薦

  曾經,「反媒體壟斷」是台灣社會耳熟能詳的口號,然而,為何要反壟斷?除了新聞媒體,電信業者、有線電視系統一旦壟斷市場,如何損害公眾利益?當下臉書、Google等科技巨頭,為何面對歐盟與美國的反壟斷調查?吳修銘再度穿梭於歷史與現實之間,為我們找出有力的論證、清晰的解答。── 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想在數位時代裡重建民主,必須破解「巨頭的詛咒」。這本書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歷史資源,也提供了實際的政策興革方向,相當值得每一個關注民主前途的人細細品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羅世宏

  自建立工業資本主義以來,全球經濟的集中程度目前處於百年來(自工業資本主義早期以來)從未聽聞的程度。作者提供至關重要的診斷:美國已經放棄其深厚的反壟斷法或反托拉斯法傳統。儘管「反托拉斯」一詞可能使許多人覺得枯燥無味,作者的行文卻讓這個主題鮮活生動且引人入勝。 ──《華盛頓郵報》

  作者深知如何以簡明扼要且無所遺漏的方式陳述每件事。──《紐約時報》

  本書涵蓋範圍廣泛,可能是美國反托拉斯法與政策史上最平易近人的記述,並且切入了當代的核心問題之一:民主能否延續? ──《新共和》

  若想要了解為什麼企業財富和權力在過去四十年來如此集中的增長,以及為什麼可能對民主造成威脅,這是一本優秀的入門書。 ── 《金融時報》

  文筆優美,深具信念之作。──《華爾街日報》

  作者加入日益壯大的公共知識分子行列,他們正努力挽救瀕臨淘汰的反托拉斯。就如作者前一本著作《注意力商人》一樣,本書認真對待歷史,提出既大膽且實際的改革議程,清晰準確。── 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 法蘭克‧帕斯克(Frank Pasquale)

  過去幾年有好幾本關於壟斷的書出版,未來還有數本即將問市,但沒有一本跟本書一樣簡明扼要與直指核心,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前聯邦貿易委員會顧問,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創造「網路中立性」一詞。──《全球競爭評論》

  本書是解決私有化規模弊端的實用指南。作者替寡頭獨占的社會弊端,指引了一條清晰的道路。 ──《異議》雜誌

  本書雖小,卻擲地有聲。── 柯利‧多克托羅(Cory Doctorow),科技趨勢報導網站Boing Boing站長

  作者成功完成了非凡的壯舉,簡短且深具說服力。巧妙的避開經濟與法律的無底洞,讓本書清晰聚焦在他的論點上:必須恢復執行反托拉斯法。因為數兆美元的科技公司崛起,這本書的出現更是時候。──《出版者週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修銘  Tim Wu   


  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研究領域為反托拉斯法、著作權法,以及電信網路法。曾經擔任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高級顧問,紐約州總檢察長的高級執法顧問,也曾加入國家經濟委員會,向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供關於市場競爭的政策建議。

  《科學人》雜誌評選爲2006年50大風雲人物、入選全美最具影響力的100名律師之一,2007年哈佛大學最有影響力的百大畢業生等。作品散見於《時代雜誌》、《紐約客》、《華盛頓郵報》等。著有《誰控制了總開關》和《注意力商人》(天下雜誌出版),並且入選《華盛頓郵報》和《紐約客》等各大媒體與亞馬遜的年度好書。

  作者在2003年的論文中,首度提倡「網路中立性」(Network neutrality)的概念,並且積極推動落實相關的法規。「網路中立性」主張企業不得因為利益而獨厚或打壓特定的廠商,或者審查網路內容和阻止用戶上網,以免造成資訊貧富差距擴大,保障言論自由,避免不公平的競爭,鼓勵產業創新。十多年以來已有多次公共辯論,成為網路與傳播領域的重要概念和政策議題,也是各國制定相關法令和規範時的參考原則。

  前紐約州總檢察長施耐德曼(Eric T. Schneiderman)稱讚作者「對科技與法律的關聯有著無與倫比的見解」。在擔任總檢察長的高級執法顧問時,成功向Charter電信和前身時代華納有線提起訴訟,指控其在知情的情況下,故意向用戶提供低於先前承諾的網速,最終網路運營商同意支付1億7,420美元和解金。

譯者簡介

王怡棻


  台大國際企業系學士、紐約大學藝術管理碩士。十餘年主流媒體經驗,採訪足跡遍及亞洲、歐美、甚至中東。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甚豐,近期譯作包括《解構顧客價值鏈》《賽局教養法》。聯絡方式:evonne.reporter@gmail.com
 
 

目錄

臺灣版作者序  讓小而美的企業模式創造更大的繁榮
推薦序 在數位時代裡重建民主,「巨頭的詛咒」有待破解! 羅世宏
各界推薦
前言 反壟斷是民主政體的必要制衡
第1章  當企業控制了國家
第2章 不只要生存的權利,還要生活的權利
第3章  制裁濫權的托拉斯破壞者
第4章  反托拉斯的攻防戰
第5章  反壟斷之戰創造充滿活力的經濟環境
第6 章 反托拉斯停滯期造成當前的經濟危機
第7章 控制我們生活的科技托拉斯
結語 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
致謝

 
 

臺灣版作者序
 
讓小而美的企業模式創造更大的繁榮
 
  很開心能將我的著作《巨頭的詛咒》台灣版呈現給大家。
 
  你可能從我的名字就可以猜到,我父親的家族原本來自臺灣的台南市。我提到這一點是因為,九○年代我年輕時在台灣度過的時光成為本書的重要靈感。
 
  長期以來,我一直很關注是否有可能打造一個經濟體,它的繁榮昌盛是立基於成千上萬家的小公司,而不是建立在少數幾家巨型公司的成功之上。換言之,這是一種真正分權的經濟。台灣是一個人人都想當自己老闆的國家,在台灣的這段期間讓我相信這樣的經濟體是可行的。當今世界上主要模式是擁有數十萬員工,且由少數幾人領導的巨型企業,而台灣的模式已成為這種模式的重要替代方案。
 
  我認為,我們已經看到了在經濟上依賴少數大企業的危險,而這些大企業又與政府密不可分。在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這種情況導致財富與收入不平等、社會動盪不安、政治腐敗,而且獨裁思維越來越強。不只是美國,巴西、匈牙利、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都走上同一條危險的道路。正如書名暗示的那樣,我深信當事物變得愈大,往往會變得愈糟糕。的確,朝向災難性的方向發展。
 
  在新冠病毒的危機之下,像台灣這樣的地方很值得驕傲。台灣所面臨的棘手問題是,如何抗拒讓企業變大且合併為壟斷巨頭的壓力,尤其在與中國大陸的企業競爭時,更是如此。這是未來十年的迫切挑戰。
 
  我認為,它不只要從法律開始,還在於欣賞分權經濟的豐富性。人們很容易崇拜規模與權力,但是以小規模取得成功,有其自身的優雅與韌性。一個擁有百萬店主與老闆的國家,跟一個只有雇員的國家是不一樣的,而欣賞這樣的發展則是第一步。因此,我希望讀者能夠喜歡閱讀關於「過大企業帶來危險」的知識,並且學會欣賞「小也可以很美」的理念。
 
推薦序

在數位時代裡重建民主,「巨頭的詛咒」 有待破解!
羅世宏


  《巨頭的詛咒》的英文版出版後,在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上不斷躍升。目前,它在所有專案管理類圖書中排名第七十五名,在公司管理類排名第十一名,更在反壟斷法類相關圖書中排名第一!

  本書作者吳修銘(Tim Wu)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與台灣淵源頗深的他,特別是他的另外兩本書《注意力商人》、《誰控制了總開關》陸續中譯出版後,他的名字對國人而言已不再陌生。

  吳修銘是「網路中立」(net neutrality)這個概念的提出者,奠定網路通訊開放性的重要法理論述基礎。當然,他的學術路徑和知識興趣,早在他就讀哈佛大學法學院期間即已成形,受到恩師勞倫斯‧雷席格(Lawrence Lessig)的影響至深。他在公民社會運動領域相當活躍,曾任美國最具活力的媒體改革組織「自由傳媒學社」(Free Press)的理事長,也曾出任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高級顧問。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媒體改革和網路中立,追求一個保持開放性和競爭公平性的媒體和網絡環境,防杜媒體和網絡被少數寡頭壟斷。

  吳修銘直指反壟斷議題攸關人類社會發展前景,因為若繼續坐視企業巨頭們不受限制地擴張,後果將不堪設想:

  極端的經濟集中會導致嚴重的不平等與物質痛苦,助長人們支持民族主義與極端主義的領導政權。然而,我們似乎對上個世紀最大的教訓視而不見,並往同樣的道路走去。……那就是:通往法西斯主義與獨裁政權的道路上,鋪滿了未能滿足一般大眾需求的經濟政策。

  吳修銘的論點,其實不複雜:企業巨頭為了保護自身優勢,會將其龐大經濟力量轉化為政治力量。因此,為了打破這些企業巨頭對美國民主的支配,政府必須拆解它們。這構想聽起來很激進,但吳修銘指出這曾經是歷史上的主流共識,為了回應十九世紀末「鍍金時代」所造成的不平等,反壟斷/反托拉斯法制乃應運而生。

  「巨頭的詛咒」(the curse of bigness),語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蘭迪斯(Louis Brandeis),當年他意在警告企業巨頭對民主本身構成的巨大威脅。在他看來,一旦大企業掌握過多資源,不僅使社會不平等現象加劇,也會導致國家權力和政府受到來自資本的不當支配,從而危及民主本身。

  在書中,吳修銘回顧了布蘭迪斯大法官、老羅斯福總統等人在百多年前的努力,證明可以通過落實促進競爭的反壟斷法制消解「巨頭的詛咒」。然而,這個威脅,如今又在新的歷史階段捲土重來。根據總部設在英國的非政府組織 Global Justice Now 的調查統計,全球財富益趨集中在少數巨頭企業,以二○一六年為例,全球百大經濟體中只有三十一個是國家,其餘六十九個都是企業;近年來,這個財富集中化的現象持續深化,全球十家大企業合計賺到的錢,比一百八十個窮國加起來還要更多。

  吳修銘特別點名少數幾個科技巨頭:Facebook、亞馬遜、Google,以及蘋果。這幾個巨頭已經把類比時代的壟斷問題升級為數位時代的版本,而且更難對付。

  這些科技公司的壟斷地位,正在削弱資本主義和自由經濟賴以生存的市場競爭和財富分配規則。因為跨國線上提供者在搜尋、電商、應用服務軟體和社交服務市場的壟斷地位,已變得越來越嚴重,形成有違市場公平競爭與社會分配正義的「贏家全拿」現象。

  截至二○一八年八月三十日,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十家企業總市值達十五.三兆美元,其中全球十大市值企業總市值即占了四三%(達六.五兆美元)。全球十大市值企業包括蘋果、亞馬遜、Google、微軟、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巨頭。而掌控這些科技巨頭的企業家個人財富同樣是水漲船高,包括亞馬遜的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的比爾‧蓋茲、臉書的祖克柏(Mark Zuckerberg)、Google 的佩吉(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等人,以及中國大陸企業家馬雲和馬化騰等人,長期盤據全球富豪榜前列。

  這種遭受數位平台巨頭壟斷的資本主義,有學者稱之為「平台資本主義」(platform capitalism)。平台資本主義盛行,以及其所帶來的諸多問題,是世界各國遲早都會共同遭遇的挑戰,台灣自不例外。目前為止,歐盟正在試圖強化針對線上服務提供者及(或)數位平台業者的課責要求,比較顯著的領域包括《通用個人資料保護規範》(簡稱GDPR)、歐洲單一數位市場的版權法修正草案、要求數位平台業者簽署自律性質的《實踐準則》,以及新修正的《視聽媒體服務指令》(簡稱AVMSD)。

  跨國數位平台巨頭不是省油的燈,為了阻礙政府立法強化平台責任,Google、臉書和亞馬遜等業者在過去十多年間投入鉅額經費於政府和國會遊說。僅僅二○一七年,Google、臉書、微軟、蘋果和亞馬遜花費在美國華府的遊說活動即達費了四千九百萬美元。其中,臉書的遊說開支比前一年增加近三百萬美元,蘋果增加二百三十萬美元,兩者都增加了三○%以上。

  由於既有的反托拉斯法在數位時代已不敷所需,無法妥善節制數位平台的權力和資本集中化。在過去幾件重大併購案(包括特別是二○○七年Google併購 DoubleClick 案,以及二○一四年臉書併購 WhatsApp 案)裡,主管機關皆未能考量併購有損市場公平競爭,尤其是兩者合併所產生的數據壟斷優勢,未被視為造成市場進入障礙及增加其市場支配地位。《經濟學人》建議,監理機關在「評估交易影響時,應該考量其數據資產」。另外,由於平台資本主義係建立在大眾監控(mass surveillance)的基礎上,也有學者稱之為「監控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掌握龐大數據資產的大型數位平台將因此擁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更加不利於新創事業的發展。因此,《經濟學人》認為,「反托拉斯主管機關有必要從工業時代走入二十一世紀(的數位時代)」。在此同時,一八九○年通過立法的《謝爾曼法案》,可以規範任何「壟斷或嘗試壟斷,或是與他人共謀壟斷各州之間或與外國之貿易及商務的任何部分者」。但這些形成於十九世紀末期或二十世紀初期的反壟斷法制,已明顯不敷當前數位時代的需要,也無法適當節制大型數位平台的併購和資本擴張行動。

  與《經濟學人》的觀點相近,但吳修銘的政策主張更具體。探討這個「新鍍金時代」裡的反托拉斯法,吳修銘認為美國政府必須先下手為強,趕在臉書等科技巨頭控制美國經濟前就拆分它們。吳修銘強調,臉書的規模過於龐大,「大到無法容忍」,「它掌握大量用戶數據,濫用隱私」,甚至欺騙用戶,應該被列為優先拆分的對象。

  無論如何,想在數位時代裡重建民主,必須破解「巨頭的詛咒」。這本書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歷史資源,也提供了實際的政策興革方向,相當值得每一個關注民主前途的人細細品讀。
 
  (中正大學傳播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985730
  • 叢書系列:天下財經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4.8 x 21 x 1.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反壟斷是民主政體的必要制衡
 
我們歷經了三十年政治與經濟的實驗。當美國與其他大國削弱了對工業巨頭之規模和實力的控制時,會發生什麼事?允許集中的私人權力不受限制的成長,並且放棄阻止大多數反競爭行為,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認為,答案相當簡單。我們正在重現一個世紀之前,亦即第一個鍍金年代(Gilded Age)的經濟與政治,依然重演更多二十世紀標誌性錯誤的巨大危險。那個時代的教訓讓我們知道,極端的經濟集中會導致嚴重的不平等與物質痛苦,因而助長人們支持民族主義與極端主義的領導政權。然而,我們似乎對上個世紀最大的教訓視而不見,並往同樣的道路走去。如果說我們從鍍金年代學到一件事,那就是:通往法西斯主義與獨裁政權的道路上,鋪滿了未能滿足一般大眾需求的經濟政策。
 
放眼全球經濟,並且目睹集中寡占與壟斷企業的主導狀況,金融、媒體、航空、電信等產業的壟斷可說最為明顯,也就是規模大的公司可以恣意對待顧客與競爭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莫過於科技平台的巨大力量,尤其像 Google、Facebook,以及亞馬遜(Amazon),它們對我們的生活有無比的影響力。私人權力的集中帶來財富的再次集中,導致貧富差距更為擴大。
 
財富和權力的集中化,促使改變和激化選舉政治。就如鍍金年代,心懷不滿且日漸衰落的中產階級,開始支持激進反企業與民族主義的候選人,這些候選人迎合了超越黨派的不滿情緒。在全球重新燃起的經濟民族主義,把中產階級的式微歸咎於外籍勞工、外國產品與菁英階層的陰謀。人們普遍對大企業以及其對待顧客的方式感到憤怒,尤其是那些集中或壟斷的產業,像是保險、製藥、航空,以及其他麻木不仁的企業巨獸。許多人害怕 Google、亞馬遜,以及 Facebook,擔心它們不只能控制商業,還會控制政治、新聞,以及我們的隱私訊息。

會員評鑑

4.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3.5
|
2021/12/14
劇透警告

本書作者吳修銘先生是近幾年很紅的一位公共知識份子,他因為有台灣人的血統所以受到許多台灣人的注目。身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律系教授,寫過幾本暢銷的社科經典,這幾本書都跟當代的媒體、網路、電信…產業息息相關。近幾年因為矽谷科技巨頭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臉書、亞馬遜、谷歌、蘋果...等等幾間大公司的壟斷性力量。

進入21世紀以後,網路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根基,人人都離不開手機和網路,可是令人擔憂的事情就是科技巨頭似乎掌控了所有人的生活,手機都用iPhone,搜尋資料都用Google,在美國買東西都用Amazon,想要跟人保持聯繫都得使用Facebook。這些年陸陸續續傳出科技巨頭的一些醜聞,例如臉書濫用個資和無法保護使用者的隱私,已經是公開的新聞了。

有鑑於此,有志之士開始大聲疾呼,呼籲大眾重視科技巨頭不成比例的影響力。歐美政府漸漸也有所反應,開始在國會辯論是否該以政府的力量,適當的監管巨頭日益增長的氣焰。這本書反映了此一潮流,作者希望本書能加深公眾對於「反托拉斯運動」的認識,他認為唯有更多人加入公共辯論的場域中,才有改革的契機。成果就是這本精美的小書,讀者可以從中快速一覽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歷史。

這本書有一個副標題「Antitrust in the New Gilded Age」,Gilded Age中文是鍍金時代,這個詞你一定要記得,因為它是近幾年商業類著作超級熱門的一個詞彙。這個詞出自馬克.吐溫的小說,時代背景為1870~1900年代的美國,這段時間美國的經濟快速成長,工業革命帶動了財富的突飛猛進,高歌凱奏的時代節奏,人們對於物質和財富的欲望也變得越發貪婪,所以這個詞本質上是反諷性的,諷刺人們拜倒於金錢的石榴裙下。

這個時代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批的巨富,包含耳熟能詳的洛克斐勒、JP Morgan、卡內基、亨利福特…等人。當時塑造世界的產業包括石油業、鐵路運輸業、汽車業…等等,這些巨富非常有商業頭腦,透過各種手段淘汰競爭者,漸漸地進化為富可敵國的超級財團,或者被稱為「托拉斯」。鍍金時代的各行各業幾乎都由一兩間企業壟斷,這代表單一企業即可為所欲為,衍生了諸如剝削勞工的弊端。

在這種背景之下,公共知識份子開始提倡政府應當介入,不能坐視私人力量凌駕於公權力之上,最有名的倡導者包含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布蘭迪斯(Brandeis)。國會也通過了一些相關法令(如《謝爾曼法》,但法律假設沒有強力執行,等同於一張廢紙。所幸有一位領導者挺身而出,展開對抗巨頭的壯舉,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羅斯福總統,他領導的政府對當時的巨頭開鍘,將好幾間巨頭強制拆分。這是反托拉斯的黃金年代。

時間來到了1960~1970年代,經濟學家(如芝加哥學派)和法學家對於反托拉斯的精神有了不同的理解,越來越多人甚至認為巨頭帶來的經濟優勢勝過劣勢,美國政府反抗托拉斯的力道也就減弱了。儘管這個年代還是有代表性的反托拉斯案例(AT&T的拆解),認同托拉斯的趨勢佔了上風。

漸漸的這個潮流就延續至今,社會似乎取得共識,托拉斯的經濟規模利大於弊,政府盡量別干預自由市場的運作,而托拉斯似乎是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政府放手,私人領域也摩拳擦掌,托拉斯儼然成為一個正向的代名詞,受到眾人愛載。不過歷史總會不斷循環,這幾年風潮又轉向了,公眾害怕巨頭的顛覆性力量,反托拉斯的辯論又重燃戰火。

吳修銘先生用精簡的篇幅介紹了反托拉斯運動的歷史沿革,他也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言。他的結論是托拉斯會阻礙社會與經濟的進步,應該適度的拆分,不能把資源和力量集中在一小群人手上,反托拉斯等於將資源重新分配,對於所有人都是好事一樁。讀這種書會帶給你新的想法,不過呢,其實反托拉斯的論述經常出現在西方主流媒體的報導,如果你平時就有閱讀商業媒體的習慣,這本書可能無法帶給你太多新的啟發。除非你喜歡了解它背後的歷史,不然有時間、有機會再讀也無妨。
展開
劇透警告

Google收購214間公司、亞馬遜收購91間、Facebook併購67間。
你想避開他們的產品,改用小公司的產品以鼓勵創新,卻發現不論如何消費,受益的都是巨頭,而更可怕的是近二十年來越來越多產業遭到壟斷。
二十世紀AT&T壟斷企業被迫拆解為八個部份,但二十一世紀又被允許重組成兩間巨型企業,又買下DirecTV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規模重回1980年代的水準。

美國航空業1970年代開始合併,Delta收購Northwestern, Untied買下Continental, American併購全美航空,使得傳統航空剩下三間,它們容易彼此合作,連續多年創造更多利潤。

2005年到2017年數千家製藥公司合併,使國際市場從60多家剩下10家。
藥品價格如Daraprim從13.5美金一顆提高到750美元,未受到挑戰。

Bayer收購孟山都Monsanto,全球種子與農業產業只剩三間主要公司。近年玉米種子從80美元漲到300美元。

百威英博Anheuser Busch InBev與SABMiller合併,控制超過兩千種啤酒。

作者認為反托拉斯是代表對經濟架構的民主選擇,以及對壟斷企業之政治與經濟權力的制衡。

每人的成功應當取決於自己的性格和技能,而非參與的大多數人必須接受少數人的指揮。

反托拉斯法打擊條件、財富與機會的不平等。

極端的經濟集中會導致嚴重的不平等與物質痛苦。企業掌握過多資源,使不平等加劇,也導致國家權力和政府受到來自資本的不當分配,從而危及民主本身。

巨頭的詛咒語出最高法院大法官Louis Brandeis, 他警告產業壟斷為對民主本身強烈的威脅。

反托拉斯法為一個正常運作民主政體的必要部份,也是對私人權力的終極制衡。

當少數人的決定可以對所有人造成極大影響,它引發了誰才是真正主宰的爭議。

IBM曾是電算領域的主宰者,它曾被指控用各種手段非法維持其在計算領域的壟斷地位,含破壞銷售等級與虛假的產品發布,美國政府與IBM的決戰堪稱史詩級的程度。政府的紀錄寫了十萬四千頁,IBM傳喚證人856位,引用一萬兩千兩百八十項證據,訴訟長達十三年。此案對電腦產業產生決定性影響, IBM放棄將軟體和硬體捆綁在一起的作法,避開任何與反競爭行為的事物,試圖減少外界對它的指控。
獨立軟體才在這時誕生,個人電腦萌芽,蘋果和微軟掘起。

羅斯福總統認定標準石油是不良托拉斯,此案匯集一千三百七十一起證據,標準石油被判有罪,被拆成七個主要組成部份。

拆解之後,股票按比例分配,令許多觀察家驚訝的是,標準石油的價值在一年內增加一倍,在數年內增加五倍。

AT&T在訴訟十年後被雷根政府拆解,從AT&T的殘骸中產生全新類型的領域,這是在AT&T統治期間難以想像的。後來產生答錄機、家庭調節器/解調節器、允許家庭電腦連結網路的數據機,使得網路服務提供商產業變得可行,引發網路革命。

作者呼籲美國政府必須付出更多努力在併購的審查、使併購的過程民主化、拆解與阻止併購、採用市場調查法等方式打破壟斷、恢復且維持競爭,提高經濟效率。

權力應該分布、分散、控制及平衡,沒有機構或個人應該享有無需負責任的影響力。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2/04

本書頁數其實不多也沒有長篇大論或贅文, 且幾乎都是孰悉的企業與產業, 特別是前一位讀者馬先生已經詳細的閱後分享; 面對崩壞的內政與大債, 還有各國皆然的移民/暴民/反民主的淺層震盪三十多年下來其實已無愛! 優秀的大型公司企業有完整的SOP與內部控制稽核程序, 加上專利權/智財權與穩健的財務管理業務行銷運作, 你.....有什麼? 祝福 展讀愉快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天下文化電子書暢銷展:連結現在與未來,全展單書88折、3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暢銷榜
  • 共和國領券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