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The Irrational Ape:Why Flawed Logic Puts us all at Risk and How Critical Thinking Can Save the World

  • 定價:600
  • 優惠價:7947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識破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理性並非本能,理智需要鍛鍊

  你覺得下面這個三段論,有沒有問題呢?

  前提一:人皆不免一死。
  前提二:蘇格拉底不免一死。
  結  論:因此,蘇格拉底是人。

  如果你覺得完全沒問題,
  那麼我們把「人」換成「狗」,重寫如下:

  前提一:狗皆不免一死。
  前提二:蘇格拉底不免一死。
  結  論:因此,蘇格拉底是狗。

  看得出來問題出在哪裡嗎?
  我們再舉兩個同樣類型的錯誤推理的案例:

  前提一:巴黎在歐洲。
  前提二:我在歐洲。
  結  論:因此,我在巴黎。

  前提一:共產黨贊成加稅。
  前提二:我的政敵贊成加稅。
  結  論:因此,我的政敵就是共產黨。

  你知道嗎:
  ♢ 社群媒體上被分享的文章,有六成是沒仔細讀過內容的人轉傳的。
  許多人只因為標題很吸睛,就按讚、按分享!
  或是因為標題令人憤怒,就在鍵盤上充滿熱血、展現義憤!
  ♢ 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
  是為了支撐,而不是為了照亮。
  ♢ 賣房子的人說:「前年房價雖然跌了50%,但去年又強彈了50%,
  買家完全沒有虧到錢喔。」他應該是很誠實,才會這麼坦白吧?
  ♢ 命理師和占星家說:「你很善良和熱情,但如果你感覺遭到背叛,
  你也可能產生令人招架不住的怒火與怨憤。」
  你覺得很準吧!所以,他們幾乎對每個人都這麼說。
  ♢ 人的記憶,並不像錄影裝置,你只要錄下事件,以後就可以回顧。
  記憶其實更接近維基百科,你可以上去改動它——但是別人也可以。
  ♢ 媒體好像分不出「一場車禍意外」與「一場文明危機」之間有何差別,
  所以行車記錄器新聞,往往凌駕於專業鏡頭下的深度報導……

  我們習慣追求速度、勝過追求真實度,習於反應、而非反省。
  我們具有上帝般的科技,卻擁抱中古時代的習俗,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

  《反智》蒐羅了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
  以當今社會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歷史的精采故事為例,
  告訴我們如何識破種種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以及如何建立分析性思考的能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古倫姆斯 David Robert Grimes


  多才多藝的愛爾蘭物理學家、癌症研究人員、科學作家。

  1985年出生於都柏林,成長於沙烏地阿拉伯,學生時期熱中音樂、表演及科學。2011年獲得都柏林城市大學應用物理博士學位,之後擔任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鑽研醫學物理學和腫瘤學,目前與英國高等跨領域輻射研究中心(CAIRR)及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合作進行研究。

  研究之餘,致力提升社會大眾對科學的認識,並對抗偽科學的浪潮。他經常上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愛爾蘭國家電視廣播臺RTÉ,談論科學議題,並為《愛爾蘭時報》、《衛報》和《旁觀者》雜誌,撰寫科普文章。2014年獲頒著名的馬杜克斯獎(John Maddox Prize),表彰他「在逆境中挺身而出,捍衛科學」。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亦讚許他為「傑出媒體大使」,積極消除公眾對科學和醫學的誤解。

  作者的網站:www.davidrobertgrimes.com/

譯者簡介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瘟疫與人》、《大腦開竅手冊》、《兒腦開竅手冊》、《基因聖戰》、《醫學的藝術》、《意識之川流》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序幕  批判性思考,可以拯救世界
前言  從荒謬到殘酷

第一部  不說理
第1章  陰謀論
第2章  網路暴民
第3章  彩虹騙術

第二部  簡單的真相?
第4章  魔鬼藏在細節裡
第5章  無火生煙,無風起浪
第6章  野獸的天性
第7章  攻擊稻草人

第三部  心靈暗門
第8章  賓拉登既生且死
第9章  記憶中的記憶
第10章  潛意識裡的幽靈
第11章  虛幻優越感

第四部  該死的統計數據
第12章  生死機遇
第13章  篩檢訊號
第14章  分母是什麼?

第五部  世界新聞
第15章  虛假平衡
第16章  回聲室裡的傳聞
第17章  憤怒販賣機
第18章  弱智媒體

第六部  黑暗中的燭光
第19章  科學是什麼
第20章  披著科學的外衣
第21章  秉持科學的懷疑精神
結   語  我們是感情的動物

 
 

序文

序幕 批判性思考,可以拯救世界(節錄)


  說到英雄,彼得羅夫(Stanislav Petrov)這個名字,完全稱不上家喻戶曉。我們口裡不會提到他,紀念碑上也不會。然而,今天你我能活得好端端的,恐怕都得感謝這位默默無聞的俄羅斯人。

  為何這麼說?事情是這樣的,話說1983年9月26日,彼得羅夫還是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一名中校。他在塞普可夫十五號擔任首席值勤官。塞普可夫十五號是一座地下碉堡,位在莫斯科市郊,這裡安置了蘇聯飛彈預警系統(OKO),也就是蘇聯觀測敵人彈道飛彈動靜的眼睛。那是一段神經緊繃的歲月。當時冷戰達到最高點, 部署在歐洲各地的美國核彈系統令克里姆林宮憤怒不已。美蘇之間的關係從未如此緊張。就在幾星期之前,蘇聯剛剛擊落一架南韓的民航客機,機上兩百六十九名乘客全數身亡,包括一名美國的國會議員。

  隨著雷根總統譴責蘇聯是「邪惡帝國」,兩個超級強權之間的關係更是惡化到了拉警報的戰爭邊緣—瀰漫在雙方權力走廊間的耳語,大大提升了核戰成真的可能性。這兩大敵對國家所掌控的核武火力之強大,再怎麼描述都不嫌誇大。在二十世紀前半,物理學家揭露了核融合的祕密,發現了恆星如何製造出強大到不可思議的能量。接下來的幾十年,美國和蘇聯雙雙投入巨資,探索這一點,然而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而是為了製造能夠毀滅所有城市的核武器。動用如此致命的火力,將不會有勝利者—只可能有倖存者。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個9月天,塞普可夫15的警鈴聲突然淒厲哀嚎起來,預警顯示有五枚美國飛彈朝他們發射而來。以往不敢想像的情景,忽然成真了:核戰迫在眉睫!接受長期反覆訓練如何應對此等局面的彼得羅夫,任務很清楚:他有責任通報上級,戰爭開始了。然後他們只能做出以下的回應:蘇聯也必須發射整批核彈頭。蘇聯將會遭到摧毀,但是他們同樣也會摧毀美國。而且在交火過程中,介於兩大超級強權之間的所有國家,也將會被波及,如此方能讓所有可能幸免於難的敵人,沒有機會在灰燼中重新掌權。

  對於如此嚴峻的前景,彼得羅夫再瞭解不過。而且他也知道,一旦這則消息上傳到指揮鏈,蘇聯軍方指揮官將毫不猶豫,立即摧毀敵人,做為報復。彼得羅夫每多耽誤一刻,就要冒著讓美軍的突擊更占上風的危險,而他的同僚軍官們也不會看不清這個事實。對他們來說,此刻已經沒有時間思考了—現在是明確行動的時刻。

  然而,處身於如此嚴峻無情的壓力之下,彼得羅夫卻做出了不一樣的決策。他當然通報了上級,卻是冷靜回報說:這是蘇聯飛彈預警系統的錯誤警報!他的同僚都嚇壞了,但是身為首席值勤官,彼得羅夫說了算。接下來沒有別的事可做,只能等著瞧,看看到底是中校說對了,還是他們全體化成灰。

  我們今天能夠安然無恙的活著,就證明了彼得羅夫的直覺是對的。他的推理簡潔雅致:如果美國真的發動核彈攻擊,將會是傾巢而出。因為他們必須全面壓制蘇聯的飛彈防禦系統,才能一舉將敵人從地表抹去。他們必定知曉蘇聯會以武力回應。如果攻擊真的來臨,一定只會是近乎毀天滅地的強大火力。區區五枚彈頭,太不符合這個戰略了。再說,地面雷達也沒捕捉到絲毫確認攻擊的證據。 權衡種種可能性之後,彼得羅夫得出一個結論:可能性更高的解釋是預警系統發生故障。正如事後所揭露的真相,彼得羅夫的推論完全正確—蘇聯飛彈預警系統所看見的彈頭,其實只不過是低層雲的反光,被偵測器給錯誤判讀了。

  由於彼得羅夫堅持要先推理,再做反應,避免了全面性的核戰毀滅。按理說,他應該是被全世界感恩的大英雄。相反的,他卻受到斥責,表面上的理由是他在危機期間,疏於記錄他的作為。然而這個要求是不可能的,一如他多年後回憶道:「我一隻手裡握著一支電話,另一隻手中拿著一個對講機,我沒有第三隻手可用了。」事實上,蘇聯軍方指揮部對於他們的尖端系統竟然失靈了,感覺很沒面子,於是急於推卸責任。

  覺得自己成為代罪羔羊的彼得羅夫,後來有過一場精神崩潰。他於次年離開軍隊,進入一所研究機構。除了蘇聯軍方高階人員,沒有人曉得彼得羅夫的作為,也沒有人曉得我們大家曾經多麼接近同歸於盡。直到1998年,世人才終於得知彼得羅夫的事蹟。即便到那個時候,彼得羅夫依然保持一貫的謙虛,直到2017年過世,都宣稱他只是盡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35421
  •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 規格:軟精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分母是什麼?
 
2015年10月,全球的肉食人口迎來了一項不受歡迎的發現:加工肉品會致癌。《每日快報》尖叫道:〈培根和熱狗會致癌——而且幾乎與吸菸一樣糟!〉《衛報》也不甘示弱,宣稱:〈加工肉品展現的致癌風險,和吸菸及石棉一樣高!〉
 
這些大標題源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表的一篇醒目公報。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是世界衛生組織下面一個專門研究致癌原因的機構,他們宣稱,加工肉品能增加將近18%罹患腸癌的風險,將之歸類於第一組致癌物質,與吸菸和游離輻射一起。同一份公報把紅肉歸類於第2A組,定義為對人類「大概會致癌」。肉和吸菸一樣危險的想法,遂引發廣泛的驚愕。
 
然而,這些可怕的標題是卑劣的胡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神祕的分級系統所依據的,並非風險的程度,而是該風險的證據強度。意思是說,某個能增加十倍罹癌風險的東西,有可能和某個只稍微增加一點罹癌風險的東西,被分到同一等級。此一分類並未傳達某樣事物可能有多危險;我們只能確定它可能有危險。第1組致癌劑是指「具有很強的風險證據」的事物,包括吸菸、晒太陽、以及飲酒。第2A組和2B組分別為「大概」及「可能」致癌。它實際上可翻譯成「風險很有限或很模糊」。鑑於「證明為負」在哲學上的難度,第2組其實已經成為流行病學的垃圾場。就拿2018年為例,唯一被認可為第4組(對人類大概不會致癌)的致癌劑,是己內醯胺,也就是瑜珈褲的製造材料。
 
如果這些分級聽起來蠢得不可思議,而且違反直覺,那是因為它正是如此。身為研究癌症的科學家,我理解這種風險分級背後的理由。然而身為科普傳播者,我要咒罵這種令人混淆的分級系統,實在太缺乏先見之明了。當一個外行人聽說從輪班工作到喝咖啡,全都「可能致癌」,不難理解他們並不會把它詮釋為「風險證據很弱以及不清楚」。正如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指出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有兩件事很值得注意。第一,他們的用意是仔細評估各種事物是否導致癌症,從殺蟲劑到陽光,然後用明確字眼描述可能的風險。第二,他們很不擅長傳達自己的發現。」姑且不管表達含糊的問題,加工肉品到底有多危險?

會員評鑑

4.5
17人評分
|
1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4/09/12
這本書用案例介紹了非常多的理論,包含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陰謀論等等。藉由閱讀本書可以建立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與破解迷惑人心的話術。推薦給想要鍛鍊理智、辨別謬誤的讀者!

IG: readingbusiness 閱讀商業
展開
user-img
Lv.3
4.0
|
2024/04/07
批判性思考很重要。
僅依賴媒體報導,
可能會因為無法得到完整訊息,
而得到偏頗的結論。

作者於此書中,
從真相、潛意識、統計數據、新聞、科學等六種方向提出數種,
我們可能因自身誤解、或被外界誤導
而得到錯誤判斷的狀況。

較讓我印象深刻的三個理論分別是:
* 「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是忽略其他線索,
只看見能應證自己想法的內容。
也就是所謂的偏信偏聽,
也可說是先射箭再畫靶。

* 「基本歸因謬誤」:
忽略外在環境因素的可能,
直接以本性為惡的想法揣測他人。
例如後車按喇叭,
你覺得他在催促你,
但其實可能是在提醒你車旁狀況。

* 「因果謬誤」:
直接以相關看成因果關係,
形成錯誤推論。
就像閃電與下雨相關,
但並不是因為有閃電才會下雨。

遇到任何事都不要妄下結論,
可能要先想想自己的看法,
是否被先入為主的印象影響了。
展開
user-img
Lv.7
5.0
|
2023/12/18
劇透警告

推理、反思與推斷能力,是人類得天獨厚的智識技能,但卻需要相當程度的後天養成和持續維持的恆定耐心。歷史上巨大的悲劇多半起因於思慮不周,中國大陸的打麻雀運動就是蒙敝於錯誤三段論來主導中國現代化的政策。「必須有所行動,而這計劃就是個行動,所以這計劃非做不可」。為了行動而行動,不能保證行動的結果是有益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指「針對某個議題進行客觀分析與評估,進而形成判斷」。在網路訊息高速傳播的時代,吸睛的標題與一呼百應的鍵盤義憤,讓民主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脅。 善於操作人心的希特勒與拿破崙一世,可歸納他們遊戲規則如下:

永遠不要讓民眾冷靜下來;永遠不要承認過失或錯誤。
永遠不要承認敵人可能擁有任何優點。
永遠不要留下任何選擇的空間;永不接受指責。
一次專心對付一名敵人,並將一切罪過都推到他頭上。
人們會更快地相信一個大謊言,快過相信小謊言。
而且只要你重覆大謊言的次數夠多,人們遲早會相信它。

這就是心理學家說的虛幻真相效應,因為一再重覆接觸到某項消息,進而相信它是正確的。任何諸求民眾放棄自主思考和抹黑科學方法的政治性言論,是民粹和法西斯主義的溫床,也是你我要學會審慎評估,敏銳分析別急著表態,隔山觀火地「讓子彈飛一會兒」。

邏輯學上的形式謬誤,可歸究於人類依賴經驗法則做判斷的捷思法。快速而不完備的反射性推理,讓人落過各種不同種類的思考誤區,其中最為人所知也造成最多危害的是否命題錯誤與逆命題錯誤。

否命題錯誤的例子:
前提一: 想成功必須努力。
前提二: 他失敗了。
謬誤結論: 他肯定不努力。
說明: 結論為誤,因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逆命題錯誤的例子:
前提一: 壞人會說謊。
前題二: 他說謊。
謬誤結論: 他不是好人。
說明: 結論為誤,因為好人也可能會說謊。

由於否命題和逆命題是那麼的容易操作,破解時又要花費相當的思慮,因此它們是偽科學與陰謀論者最喜歡玩弄的論述。所謂的職場小人,擅長攻擊他人已知的道德錯誤,進而拉抬自身在道德上的地位,這也是一種思考誤區。因為語義指稱對象的範圍不夠周全,則會造成中詞不周延誤謬,也常出現在攻訐他人的論述裡。

中詞不周廷錯誤的例子:
前題一: 所有的共產黨員都會認同社會主義。
前題二: 我的政敵認同社會主義。
謬誤結論: 我的政敵是共產黨員。
說明: 前題沒說認同社會主義的所有人,都是共產黨員。因此非共產黨員也可能認同社會主義。

肯定選言錯誤的例子:
前提一: 要不是你,就是我錯。
前提二: 你錯了。
謬誤結論: 我是對的。
說明: 前提一的假設不見得成立,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互斥,也有可能是你錯了,但我也錯了。

在網路暴民的言語霸凌中,就最常出現肯定選言錯誤,網路暴民想藉由指責道德瑕疵的對象,突顯自己位於道德上的高地,沉迷在邏輯不通的自我陶醉中。

否定前提推得肯定結論錯誤的例子:
前提一: 我不看那種電影。
前提二: 品味好的人不看那種電影。
謬誤結論: 我品味好。
說明: 前提二中並沒有說明品味不好的人對那種電影的偏好,因此不看那種電影的行為並無法推論出品味好不好的結論。

除了上述歸屬於邏輯學結構上的錯誤外,有更多種思考上的誤區是和邏輯推論無關的,也稱為非形式謬誤。人類天生就喜歡聽故事,透過口耳相傳的軼事與典故,提供我們學習與判斷所需要的知識,可說是人類文明社會賴以建立的碁石。但只要些許的操弄與欺瞞,就足以讓結論被引導到錯誤的方向,這叫做誤導性鮮活個案謬誤或稱軼事謬誤。

我們只看得見我們想看見的,也更相信親眼所見的人事物,比起統計數據與科學實驗,人類更傾向對口碑與個案照單全收。基本率謬誤是指人們忽視可以理解個案有多大代表性的基本率資料,轉而太過關注特定個案引人注目的不同處,而太早下結論。倖存者偏差則是忽略了某些不明顯的失敗案例,只根據成功案例做出結論。證據不完整謬誤或稱採櫻桃謬誤是指只挑選符合自己觀點的證據,拒絕與忽略與主張不符的證據而做出結論。誤謬誤謬或稱誤謬論證是聲稱某個主張的論述邏輯不正確,所以結論肯定也是錯誤的。但實際上邏輯推論錯誤,結論也可能誤打誤撞地是對的。

主張專家講的就是對的,是一種訴諸權威的誤謬,所謂的「專家」多半只對某些特定領域有所鑽研,不表代他們對其它領域的事會較正確的觀點,在台灣最好的例子就是李遠哲領銜讓教改走向普設大學的「貢獻」。

將複雜難解的因果關係簡化成由單一原因,就是單因誤謬或過度簡化誤謬,這種錯誤是政客最喜愛用來轉化人民不滿情緒的利器。二次大戰德國納粹希特勒便成功地將德國戰敗的原因,轉向國內不合作勢力的背刺,進而產生反猶太甚至大屠殺這個歷史罪行。假二分法或稱假兩難,是政客最愛的第二招,沒道理地將事物解釋為非黑即白的情境,讓兩極之外中間不同程度的選項盡數消失,將選項變成一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強迫表態。

將兩個有時間順序的個別事件,不經實驗直覺認定前者是造成後者的原因,是後此誤謬,在傳統文化中的求雨儀式就是源自於此,這種錯誤幾乎無所不在。原因在於人類的思維系統分為系統一(快思系統)和系統二(慢想系統),利用最接近自身經驗的直覺捷思法是消秏較少能量的思考方法,也有利快速反應避開危險。人類也傾向以最近期發生的事件或最貼近自身發生的事件為依據來做邏輯判斷,人們「有了今事忘了前事」的缺點,就是因為偏好採用可得性資訊的可得性捷思法。

種族主義者的基本理由都源自於本質論,本質論主張任何事物都是成為它們現有樣態的核心特質,少了這些特質,它們就不能成為該事物。而本質論被錯誤延伸為天性論證,主張某個人種或族群會擁有與他者截然不同的行為或特質,卻在族群內出現例外個體時,主張該個體非「真正的」群體一員。例如「台灣人就該會講台語,他不會講台語,不是真正的台灣人」。

在食品與藥物產業中常見所謂的訴緒自然謬誤,主張只要是自然的都是比較好的,然而自然界也是存在數不清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政治圈最愛用的人身攻擊論證是以攻擊發言者的個人信譽為手法,避開攻擊發言者所提出的論點,以藉機否定該提點的正確性。這個作法在民主選舉中相當普遍,將對方的私德不佳為依據,否定對方提出的論點與主張,簡單說就是扣你帽子。人身攻擊論證的另一種變型就是你也一樣,是訴緒發言者也有一樣的問題,那是否表示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常在告發他人違反交通規則的時候(大家都違規)。

稻草人論證或稱上鉤掉包法是將對方的論點改編成一個相似但有瑕疵的山寨版,再全力攻擊這個山寨版的錯誤,相藉此否定原本固若金湯的版本。由於這個方法極為巧妙不好被視破,是許多雄辯家愛用的手法。在美國許多想否定演化論的宗教團體中,運用誤導物種演化進程的手法,提出世界上不存在鱷魚鴨這種生物,想藉此否定進化論的真實性。

亞伯拉罕諸教(包含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教義都受到循環推理謬誤的影響。強調教義經典是不可否定的,理由是不可否定經典是書寫在經典裡。循環推理的問題如果再交雜同義字與複雜表述的情境,就變成乞題謬誤而更難以判識。例如「墮胎是謀殺,謀殺是不合法的,所以墮胎不應該合法」,它的結論是來自於認同墮胎是謀殺這個前提,但無法提出任何邏輯驗證這個前提為真,只能乞求我們同意。

將一切的事物歸咎於動機,是動機謬誤,是指不用批判性思維來檢視證據,任由情感推動以帶有偏見的方法來認知事物。人只要了進入迷信狀態是怎麼勸也勸不聽的,因為人們為了逃避信仰與真相之間巨大的落差造成的認知失調,會傾向質疑一切否定信仰的確切證據,最後轉身就走。否定主義有別於懷疑論者,是指對任何不符合其信仰的人事物,會直接否定或是採取沒有根據的懷疑,面對處於這種意識型態的人們,是不存在對話的空間。

在心智層面上,你我的大腦也充斥著許多機制上的缺陷。首先,人們的記憶是相當不可靠,也非常容易受到操作而扭曲。我們對過去的記憶,有很大幅度是由自行腦補而來,特別是在有外界的因素干擾的情況下,正確性令人存疑。巴南陳述是指模擬兩可又空乏的陳述,常被用在占星、命理等領域,而MBTI性格測試也是這種含糊花招的具體應用。安慰劑效應應該是最知名的心智怪癖,只要受試者自覺正被治療,就足以在生理層面上觀察到改善。也因此安慰劑效應的效用大到無法忽視,也奠定藥物試驗都要通過雙盲測試(研究人員和受試者都不知真正的藥物是A/B哪組),來證實真正的效益。

在現代社會中,統計學是如此的重要,影響到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也因如此,許多假藉統計學包裝後的不實言論,也更容易像木馬屠城般誤入人們的心中。賭徒謬誤源自於對統計學本質的誤解,認為宇宙中存在一雙看不見的手,會將隨機機率逐步調整為符合規律的平均值。貝氏定理有效地運用先驗機率來評估實際發生事件的後驗機率為何,它也是機器學習分類問題中使用度相當高的演算法。即便某事件發生的機率極近微小,以統計學的觀點來說,重複數次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但這可能是源自於一個尚未觀察到的環境背景因素,造成該事件處理容易重現的情境。

在檢視統計百分比時,要特別留意數字的分母指的是什麼?舉例來說,吃肉對於腸癌的風險,用不同的分母來估計,差別相當大。相對風險是18%(大量吃肉和非大量吃肉罹癌人數差異比),絕對風險是1%(大量吃肉和非大量吃肉在總人口中的罹癌比)。統計顯著性檢定(或稱P值檢定),原本是用來確保實驗的品質有相對的統計機率背書。卻被誤用到許多探索性實驗中,亂槍打鳥的把各種主題丟入顯著性檢定,將從中取出通過檢定的項目當做突破性的研究發現。這種先射箭再畫靶的「研究」,純粹只是濫用與誤用統計工具,藉此得到的「研究發現」也多半毫無價值。

科學與偽科學的界限越來越難以區別,但還是有一些要項可以用來評量事物是否符合科學精神:
證據的品質: 證據的採證方法是否來自傳說與誓言,那就得抱持疑懷的態度。
權威: 如果只是單純訴緒大師和機構,而提不出有量質的證據,那必須小心。
邏輯: 符合邏輯推論嗎?
可驗證的主張: 主張是否能可證偽性,提出反立的虛無假設,讓其它研究人員得以驗證嘗試推翻該主張。
證據的整體性: 必須考慮所有證據,不是僅採納有利主張的部份證據。
奧坎剃刀: 簡單的假設永遠優於複雜而有大量前提的版本。
舉證責任: 提出主張的人,永遠有提出相關證據的義務,而不是仰賴其它提出反駁證據。

總結要進行分析性思考時,我們應該針對下列各面向進行提問:
推理: 論述是否合乎嚴謹的邏輯推論?
修辭: 主張是否只是訴緒權威?或是將複雜的情境過度簡化?扭曲或抹黑對手的主張?
人性因素: 基於不同的價值觀造成的偏見為何?是否出現採櫻桃謬誤?留意我們的記憶並不完美。
來源: 資訊來源,是否可靠?是否只是同溫層的回謦?不同的觀點不表示都具有同樣良好的證據支持。
量化: 主張是有能量化?有實際的數據支持?小心統計數據背後的陷阱,相關性不表示因果關係。
科學: 主張能被實驗嗎?實驗結果可能被偽造嗎?回顧一下判別科學和偽科學間的要項。
展開
user-img
Lv.2
3.5
|
2023/12/07
劇透警告

本書就是由很多則的故事與實例分析,去告訴讀者不要輕易相信未經查證之事,不要為了成就自己的理論蒙蔽雙眼。
我只看了一半,有可能是我耐心不足或是我並不需要此書內容,我嘗試了兩次都沒將這本書看完。有時候還會因為翻譯問題要看個兩、三遍才能讀取文意。
唯一覺得不錯的就是有很多的故事,認識歷史上發生過的、從今往後我可以注意的。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3/10/11

《反智》真的是一本讓人大開眼界的好書!書中以生活化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解釋了許多我們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透那些看似合理卻實則荒謬的言論。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輕易被那些花言巧語所迷惑。而且書中的語言十分親民,讓人看得津津有味,一點也不枯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