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以少創多:我們如何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多產出?
  • 定價:500
  • 優惠價:945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2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1世紀最鼓舞人心的趨勢洞見
資本主義不是環境保護的敵人,而是朋友
我們正進入經濟成長與改善環境並存的世界
 
★全球暢銷書《第二次機器時代》、《機器,平台,群眾》作者最新力作★
 
  我們都有一個根深柢固的觀念:伴隨著經濟成長,必定會消耗更多資源。然而麥克費發現兩者之間的關係正逐漸脫鉤。證據是自1970年代起,美國人口與經濟正向成長,但使用的資源逐年減少。此外,美國的空氣與水汙染逐漸降低,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減少,瀕臨危機的動物數量再度增加。這些現象不只發生於美國,其他國家也有同樣正面的轉變。
 
  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為什麼在經濟成長的同時,我們的環境汙染更少?耗費的資源更少?
 
  麥克費認為,一切都是「樂觀四騎士」在世界上馳騁的結果:
 
  ●資本主義: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促使我們使用的資源更少,而且尋找更多資源
  ●技術進步:促使我們在使用資源上進行減量、替代、蒸發與優化
  ●公眾意識:因為大家注意到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會想採取對地球更好的措施
  ●回應民意的政府:政府官員看到大家關注環境汙染,因而回應民意,設下有效的限制來減少汙染
 
  只要我們持續讓樂觀四騎士多做他們正在做的事,就能帶來更富足繁榮且更環保的未來,我們也才能獲得更富足而健康的生活,繼續生活在更健全的地球上。
 
產官學界一致樂觀推薦
 
  安德魯.麥克費又寫出傑作。配合他先前的著作,本書將幫助我們以意義深遠的方式探索社會的未來。──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
 
  我向來相信,技術進步與創業精神將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安德魯.麥克費在本書中剖析這些力量如何也幫助我們把地球變得更好,而不是剝蝕摧殘它。任何想幫助創造一個既永續、又富足的未來的人,都應該閱讀此書。──LinkedIn 創辦人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閃電擴張》(Blitzscaling)合著者
 
  這本樂觀、人文精神的著作分析一個非常重要、但沒有獲得足夠關注的大趨勢:我們經濟的去物質化。在這有太多令人憂心之事的世界,安德魯.麥克費的樂觀分析很受歡迎。閱讀本書,將使那些對未來憂心忡忡的人減輕害怕,提高希望。──勞倫斯.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政部長,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
 
  安德魯.麥克費在本書中提出一個頗具說服力的藍圖,闡釋我們如何使用更少的自然資源來供應人類生活所需,改善人類境況及大自然狀態。──Salesforce 董事長暨共同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
 
  安德魯.麥克費在本書中明確闡釋為何環保主義需要更多的技術進步和資本主義,而非更少。我們的現代技術實際上已經使得我們的消費去物質化,以更少的物質投入要素,創造更大的人類福祉。這是迫切需要且具有洞察力的觀點,向我們展示如何擁有科技大餅,同時也能吃得到。──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網景公司(Netscape)及安德森賀羅維茲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共同創辦人
 
  這是一本必讀之作,既及時,又令人耳目一新!在充斥著氣候變遷浩劫無法阻止的聲音當中,麥克費提供一個迫切需要的細膩觀點:政府及社會做對了什麼。他也極具說服力的論證,我們已經做出值得讚揚的進步。這本書不是要我們志得意滿,而是要我們有見地的認知到我們已經成功的地方,並提出一條務實的前進途徑,讓我們在自然資源的使用上更有效率。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傑作!──丹碧莎.莫尤(Dambisa Moyo),《當中國買下全世界》(Winner Take All)等書作者
 
  安德魯.麥克費的這本新著探討現今世界迫切需要的東西:定義一個用以解決全球重大挑戰的架構。他的提議以周詳的世界情況分析為根據,並結合令人耳目一新的積極樂觀態度。──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暨常務主席,克勞斯.史瓦布(Klaus Schwab)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德魯‧麥克費 Andrew McAfee
 
  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任,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首席研究科學家,專長於研究資訊科技對經濟、商界與企業的影響,以及電腦化如何影響競爭、社會、經濟及勞動市場。
 
  麥克費自哈佛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管理碩士學位、商管博士學位,同時也自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兩個學士學位及兩個碩士學位,曾任教哈佛商學院。
 
  著作包括《企業2.0》(Enterprise 2.0),以及與布林優夫森合著的《與機器競賽》(Race Against the Machine)、《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 and Machine)、《機器,平台,群眾》(Machine, Platform, Crowd)。另有論述常見於《哈佛商業評論》、《經濟學人》、《富比士》、《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獲評為數位趨勢頂尖思想家之列。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近期出版的《專案管理革命》、《心態致勝》、《Uber與Airbnb憑什麼翻轉世界》、《金錢心理學》、《區塊鏈革命》、《中國模式》、《複利效應》。
 

目錄

各界推薦

前言:請聽我說
第一章 馬爾薩斯的預言
第二章 工業時代
第三章 犯下的大錯
第四章 世界地球日的論辯
第五章 令人驚奇的去物質化
第六章 CRIB策略
第七章 資本主義與技術進步
第八章 略談資本主義
第九章 公眾意識與回應民意的政府
第十章 四騎士奔馳全球
第十一章 人類與大自然境況顯著進步
第十二章 集中化的力量
第十三章 社會資本衰減
第十四章 展望未來
第十五章 如何改進
結論:我們的下一個星球
致謝
注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35377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軟精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七章  資本主義與技術進步
 
如果第一屆世界地球日後發生在美國經濟的去物質化並非CRIB策略所促成,那究竟是什麼促成的呢?我們如何達到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多產出的情況呢?我認為有四股主要力量,把它們分成兩組來思考與探討更有助於了解,本章探討第一組力量,第九章將探討第二組力量。
 
驅動去物質化的第一組力量是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這種說法很多人會很訝異,但這有很好的理由,畢竟,就是資本主義與技術進步的結合,導致整個工業時代的資源消耗量大增。如第三章所述,威廉.傑文斯和阿佛列德.馬歇爾的思想指出這個讓人苦惱的結論: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總是促使我們使用更多資源來創造更多產出:產生更多的經濟成長,但也耗用更多資源。
 
所以,究竟發生什麼改變?為何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使我們現在能夠使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多產出?為了回答這些重要的疑問,我們先看看一些近期去物質化的例子。
 
農場生產力提高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是個農業強國。1982年,在歷經超過10年的穩定擴張(這樣的擴張有部分是因為穀物價格持續上漲),美國的農田總面積達到近3.8億英畝。
 
但在接下來10年,這些增加的農田面積幾乎全部反轉,太多農田被農夫放棄而回歸大自然,以至於到了1992年,美國農田總面積幾乎回到25年前的數量。有幾個原因導致這樣的減少,包括穀物價格下跌、嚴重的經濟衰退、農民負債累累,與國際競爭加劇。
 
不過,最後一個原因是,同樣的農田面積、數量相同的肥料及農藥,以及數量相同的水能夠產出更多的玉米、小麥、大豆,以及其他作物。如第五章所述,美國農業的物質生產力在近幾十年大幅提升,1982年至2015年間,有相當於整個華盛頓州面積(約4500英畝)的農田回歸大自然。同個時期,鉀、磷酸鹽及氮(三種主要肥料)的絕對使用量全都減少。在
 
此同時,美國的穀物總產量卻增加超過35%。
 
這樣的發展固然驚人,但與美國乳牛的生產力提升相比,那可就小巫見大巫了。1950年時,美國的2200萬頭乳牛產出1170億磅牛奶;2015年時,美國的900萬乳牛產出2090億磅牛奶。這段期間,平均每頭乳牛的生產力提高超過330%。

會員評鑑

4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0/09/20

《以少創多》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我很喜歡他的前一本著作《機器,平台,群眾》書中對於數位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未來命運的精采論述。

在新的這本書中,他談到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習慣向地球「榨取更多的資源」來達到更高產出。這種陋習和傳統的思維,仍然縈繞著大眾的思緒。但是他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顯示人類已經掌握了新的方法,開始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

他也提出與人類處境、大自然狀態,以及這兩者之間的大量證據,並且將所有的科學事實,彙整成這一套理論。在這套理論的背後的事實,是美國人口與經濟成長的同時,使用的大自然資源開始逐年減少、空氣與水污染逐漸降低。

科學證據也顯示,我們在關心的事物「絕大多數」變得越來越好。當然,不是「所有」事物都變得越來越好,而這本書,就是試著指出哪些事情已經朝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中,又有哪些問題仍滯足不前、甚至退步,需要我們多一分的關注。

在讀的過程中我試著問自己,對於這些議題,我自己能做些什麼?在書的尾聲,作者的這席話讓我受到啟發:「我們能為地球做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增廣自己的知識與見聞,使用可獲得的最佳資訊來指引我們的行動與決策。」

上一本讓我對世界的認識有「頓悟時刻」的書,是比爾蓋茲推薦過的暢銷書《真確》,已故作者羅斯林感嘆道:「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已經減半,但針對多數國家的調查中,知道這些事實的人不到10%」。

這些不知道事實的人包含我自己。

《真確》從人類心智偏誤的解析,加上事實證據的輔佐,導正了我對世界發展趨勢的錯誤認知。而這本《以少創多》則從資本主義、科技、汙染、環境的多種角度,帶給我許多的啟發和省思,也讓我對那些懸而未解的議題產生興趣,例如核能與基改。

如同作者所說:「我們相信的很多東西是因為我們周遭的人相信它們,或是所屬的政治陣營成員們相信它們。」人們害怕核子反應的巨大威力、害怕基因改造帶來的健康影響,害怕我們即將耗盡地球資源,這些感受究竟是人性本能的恐懼驅使?還是基於科學事實的判斷?

雖然我自己也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持續閱讀、對既有觀點提出疑問、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就是走在增廣見聞的這條路上最好的燃料。

完整心得發表於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20

書名: 以少創多
作者: Andrew McAfee
天下文化出版 ISBN:978-986-553-537-7

#隨著科技發展_汙染一定更嚴重嗎
相信各位都會對這個論點表示贊同
事實並不然
自美國1970年代起
人口與經濟發展逐年上升
但對於資源的使用卻是逐年降低的
不只美國 世界各大工業國家
都已經正視環保這個議題
無一不致力於環保的推動

這是不是人性光明面的展現呢?
其實 也不是
#一切善意的背後都源於市場機制

#資本主義一定邪惡嗎
相信你一聽到資本主義這四個字
就會沒來由地浮出一股厭惡
腦中出現一堆
慣老闆 邪惡資本家 暴發戶的嘴臉
不過 我必須告訴你
真正推動減少資源浪費的重要推手
正是這些資本家

#資本家的自私_造就了環保的推行
資本主義是自私的
也是最為大眾詬病的一點

但正因為資本主義的自私
為了提高利潤
所有企業都在致力降低成本
如何用更少的原料 生產更多產品
對任何資源採用最高效率的運用
這不就是推動了環保和不浪費嗎?

反觀強調共享平等的共產主義
政府壟斷所有經濟發展
不允許個人囤積私有財產
對於人民來說 努力工作並沒有意義
對企業來說 努力降低成本也沒好處
導致共產主義國家
永遠處於貧窮 落後 封閉的處境
對環保也無任何建樹與貢獻

#為了環保_你願意花多少錢
資本主義最看重每花一分錢的效益
如果花費巨資搞環保卻沒有利益
資本主義也不會做賠錢生意
還記得我剛剛說的嗎?
#一切善意的背後都源於市場機制_

這時候資本家就想到了一個方法
#購買污染排放權
每個國家都有一個製造污染的額度
而那些工業強國
向其他國家購買更多污染排放權

一方面奉行使用者付費
另一方面這筆花費
比直接投入巨資搞環保更省錢

#回歸田園對世界真的好嗎
你認為回歸田園對環境有好處嗎?
你覺得放棄工業和科技 比較環保嗎?
事實恰恰相反
真正的環保不是親近大自然
#真正的環保是減少資源浪費

我們打個比方好了
假如要你要挖一個大坑
你駕駛挖土機只需要一天
如果只給你一把鏟子呢?
你可能要不眠不休挖一個月
同樣完成一件工程
工業和科技帶來的是高效率
高效率 就一定低成本
相對應的就是更環保

或許你會說
挖土機會排放出廢氣汙染空氣
那你怎麼不說
你不眠不休工作一個月
你這個人浪費了多少食物和水源?
有比挖土機省嗎?
就算不提這些
如果有挖土機用 你還會用鏟子嗎?

#經濟是可以被控制的嗎
別妄想靠國家的力量控制市場
通常強加控制的下場
很大概率都不會是預想的結果

打個比方吧
過年期間 車票很難訂的問題
該怎麼解決呢?
加開班次? 實名登記? 車票配給制?
都不用 方法很簡單 #漲價

假設一張火車票200元
過年期間就漲到500元
甚至漲到2000元都可以
你可能會大罵
這個國家壓榨人民的血汗錢
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從成本上來看
你以為成本只有200元車票錢嗎?
你花在搶票和排隊的時間成本
以及人擠人的差勁乘車體驗
你覺得值得嗎?
而且政府限制低票價
造成了黃牛票的橫行
黃牛之所以能生存
就是因為政府限制了低票價
黃牛把本該由政府賺的錢
收進了自己的口袋

讓我們來說說政府漲價的好處
第一 你買票不再需要排隊
第二 你不用費盡心思搶票
第三 你不用忍受人擠人的車廂
第四 黃牛票沒有生存空間

買不起票就想替代方案啊
錯開返鄉時間 改交通工具啊
你寧可讓黃牛票橫行
也不讓政府漲價 平衡供需問題
你傻啊?
#自由市場永遠是最經濟的方案

以少創多 推薦給你
展開
user-img
Lv.3
3.0
|
2020/08/08

整理來講,不失為條理分明的一本書,內容盛載可觀的世界觀,可以引導讀者另種看待世界的角度
部分內容仍嫌艱澀,翻譯方面,還算中規中矩,期待一些文學性
展開
user-img
Lv.4
4.0
|
2020/08/06

這是一本必讀之作,既及時,又令人耳目一新!
在充斥著氣候變遷浩劫無法阻止的聲音當中,麥克費提供一個迫切需要的細膩觀點:政府及社會做對了什麼。他也極具說服力的論證,我們已經做出值得讚揚的進步。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職場高效成長術:越級打怪技能get、職場能力level up!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