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愛鳥人士會驕傲地在咖啡桌上展示自己的奧杜邦和彼德森鳥類圖鑑。漁人最愛翻閱魚類圖鑑,以便能夠分辨邦納維爾割喉鱒(Bonneville cutthroat trout)和洪堡德割喉鱒(Humboldt cutthroat trout)的差別。病毒也應該有一本自己的漂亮圖鑑,而這本書就是。
當然,病毒在宿主身上造成的症狀,不會像雪松連雀(cedar waxwing)或條紋鋸鮨(Atlantic sea bass, 又名大西洋海鱸)那麼漂亮。沒有人會想一直看伊波拉病毒造成的流血或是天花造成的潰瘍。
但病毒的生命週期確實有一種無法否認的美──那微小包裝中的基因和蛋白質,竟能橫行世界,克服宿主複雜的防禦機制,並確保能順利製造出自己的新複本。更美麗的是這些生命週期的多樣性,從感染花卉的病毒,到把自己的DNA嵌入進宿主基因體的病毒,讓人難以判斷一種生物始自哪裡,另一種又終於何處。
了解病毒的多樣性不只迷人,也是非常重要的體驗。我們需要知道下一場致命流行病會從哪裡冒出來,也要知道其弱點。科學家在發現新型態病毒的同時,也將其中一些變成了工具,用於控制細菌、傳遞基因,甚至製造奈米材料。透過欣賞病毒之美,我們將能更了解大自然的創造力,並同時學習該如何避免成為病毒的受害者。
卡爾‧齊默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病毒行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