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三
得著修復和饒恕的能力
這次非常榮幸可以為凱沁老師的再版新書《記憶的鏡子》寫推薦序,凱沁老師多年來在士林靈糧堂開設許多心靈成長課程,帶領許多朋友走過人生不同階段的生命歷程,在歡笑和淚水之中,重新檢視自我,學習自我察覺、自我整合,一直以來廣受好評及肯定。舉凡「走訪童年」、「中年再出發」、「九型人格整合」等課程,皆令許多朋友們奔相走告,推薦參與,曾上過課程的人都因此獲益良多!對我與師母來說,更是每一堂課都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
特別在「走訪童年」的課程中,老師指定學員要預讀這本《記憶的鏡子》,因著凱沁老師生動的課程,學員跟著進入到童年許多好的回憶、不好的回憶。如同書中所說,記憶是個黑盒子,它吸納個人成長歷程中,所經歷的各種經驗和情緒。當我們重新再回憶過往的片段時,昔日的事件也許會產生些許的變化,有時候甚至讓人無法分辨出真實的歷史面貌。因此,有時候再憶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誇大或不經意的杜撰、質變,但我們卻不自知,因此身陷其中的綑綁,無法脫身。
在現今世代中,許多人因為童年的創傷或經歷,致使長大成人後,也被過往的記憶綑綁,性格愈來愈扭曲。因此,在這個充滿罪惡的世代,我們更需要了解自我察覺、自我整合的重要,進而認識自我!《聖經》上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耶穌來到世上,就是為要尋找及拯救失喪的人,使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是一個活潑有盼望的人生!當我們深陷在各種記憶的綑綁時,讓我們重回到記憶的深處,邀請耶穌與你一起在那個環境、記憶中,祂能理解、明白你所有的感受及情緒,並且使你重新與自己和好,為過往的記憶賦予新的意義,重新整理生命中的人、事,以及悲喜。那麼在過程中,也就能經歷關係中修復、饒恕的能力!
因此,書中提出了三個見解,說得很好。第一個是不要迷信記憶,我們可以針對清楚記得的部分,進行一次再理解的過程,並藉再理解更新情緒。第二是我們需要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制的,那麼就能謙卑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減除生命成長的挫敗感。再者則是一個重要的觀點,人一定會犯錯,但在適當的情境下,也一定會改過,自己是這樣,相信別人也是這樣。
我非常推薦凱沁老師這本《記憶的鏡子》,凱沁老師在書中以小說的方式,敘述一群年齡各異的學員,如何在老師的引導下,重新回憶自己過往的人生。讀者能夠一邊閱讀,一邊跟著小說中的情境,進入到人物所感受的記憶與心靈對話,也藉此與讀者個人的心靈對話,透過成長後知性的理解,為過去生命中的記憶,賦予新的意義!
劉群茂
(士林靈糧堂主任牧師)
作者序
邀你一同走入記憶
第一本書《情緒的鏡子》出版後,收到許多讀者朋友和多年在廣播中一起成長的聽眾來信。有人告訴我,他們因看到我與母親的關係修復,而回家與母親相見歡;也有人告訴我,他們看著我與生命中兩位重要他人死別的過程(張貴富叔叔與徐郭珍岩老師),一邊傷心流淚,一邊排解了他們對親人的離愁;有些人大半輩子帶著失學的尷尬,在得知我也是同路人時,便大得釋放。有人照著書中內容所說的,認真地把情緒當作一面鏡子,攬鏡自照,還以美之真我;也有人欣賞我以散文體鋪寫心理學的原理;更有多年好友真心地告訴我,除了這種柔情、說理的心理邏輯之外,希望能更多看到我在心理諮詢工作上實務的觀念和見解。
大家的這些回應,安慰了我在寫作時的那份煎熬,同時也再次鼓動我傾心吐膽再寫第二本書《記憶的鏡子》的意圖。這真是驗證了此項真理:當一個人感受到心理被了解及意識到存在有意義之後,便能產生出生命的能量。
跟第一本書一樣,初試寫作方式之前,我仍然做了好多夢,但顯然壓力已經沒有那麼大了。在第一本書裡,我已經把自己介紹給大家了,我相信看第二本書《記憶的鏡子》的朋友,對我都應該有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會非常樂意接受我的再次邀請,進入書中的學習團體,檢視記憶拼圖的真偽,一起面質想像與實際中受害的記憶,然後走過傷痛。
縱然如此,在寫作過程中,我仍然時常遭遇身心上的困難,一大群好朋友總是不時地鼓勵我,帶給我莫大的動力,許多非理性的甜言蜜語,對於疲憊不堪、腸枯思竭的我,真的非常管用,在此要對這群「家裡賣糖」、如此無限量供應的朋友,表達無限的感激。
特別要感謝的是楊雀,如同陪寫第一本書《情緒的鏡子》一樣,她仍然耐心地陪我從第一個字寫到最後一個字。在我醞釀靈感時,她是我的第一個聽眾,總是不厭其煩地聽我胡說八道;在我靈感充沛時,她精神奕奕地聽我興高采烈地口沫橫飛;書寫成文後,她義不容辭地逐篇逐字閱讀,並與我深入討論。如果說,這本書是楊雀和我一起寫的,也不為過。我真的非常感謝上帝,在我中年之後能得如此摯友,有時候,她對我的尊重和疼愛有如親人一般,每當我陷入低潮時,她便會像母親一樣,寸步相隨為我打氣,讓我一步步走出瓶頸。如此深厚的情誼,除了在此致謝,我將學習她的慷慨,回應世界上其他有需要的人。
再者,感謝為我寫序的白崇亮董事長、陳正院長和劉群茂牧師,他們於我的成長、學習到未來的人生,都富有某種意義和記號,所以我厚顏叨擾,請他們寫序,以滿足我個人的期待。
最後,我衷心感謝外子與兩位女兒,他們的鼓勵是我的安定劑,小女兒常在放學後抱抱我,憐憫地問我:「今天有靈感嗎?」然後再說點情話,滋潤我一天的辛苦。之後,她便去做自己的事,盡量不吵我,直到她要去補習,才叫我做飯,她的體貼常讓我很感動。大女兒所扮演的角色比較像朋友,由於她對文字的敏感度,以及和我極為不同的思考模式,為我增添不少寫作靈感。外子在我想寫第二本書《記憶的鏡子》時,一開始不大贊成,但是當我開始寫作之後,他便全力支持我,盡可能地承擔起家裡的大小事情,讓我專心寫作。除此之外,他對我中年以後的發展,也提供了他的寶貴意見和實際的協助,若說今天我對社會能有些微的效力,完全是奠基於外子的愛與了解,才得以成全。
最後一提,在中年以後,我能持續對一般群眾保有熱情,在於長期以來一起成長的夥伴、空中對談的聽眾,以及閱讀書中內容一起成長的讀者,在此一併說聲:「謝謝!」我為生命中有你們,感謝上帝!
林凱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