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二○年一月英文版《洞見趨勢》出版時可謂氣勢如虹,這本書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也同樣銳不可擋。它是一項長達十年系列叢書計畫的第十本,也是最後一本。自從二○一○年開始預測趨勢以來,每年我都在《洞見趨勢》系列上投注大量的時間與心力。
感謝龐大的讀者群、媒體的關注以及大眾對「未來」的興趣,一路陪伴《洞見趨勢》系列走到了第十年。本書一出版立刻受到矚目,登上《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榜的第一名,很快的,全球巡迴演講的邀約也隨之而來,似乎所有人都想聽聽關於這十項趨勢的內容。
然而,也很快的,大流行疫情席捲全球。
各種演講活動紛紛取消,機場變成鬼城一樣罕無人煙,書籍銷售隨之停擺,人們開始問我關於本書(尤其是關於趨勢)的問題,但這些問題與過去讀者提出的問題截然不同。他們問我:「這些趨勢還有影響力嗎?哪種公司能夠跳脫眼下的危機,找出在業界存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你我的工作或是職業是否依然『不可或缺』?」
這些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議題,我也嘗試寫作新版的《洞見趨勢》來回答這些疑問。但我並未沉默的窩在家裡寫作,而是選擇在家中設置工作室,開始接受網路研討會及線上會議
的邀約,以遠距視訊形式演講。我的演講內容大部分依然聚焦在趨勢及未來。
過去兩個月來,我以平均每兩天一場的頻率進行超過三十場演講。我從這些演講中(特別是演講之後的問答時段)發現,各位讀者接下來將在本書讀到的見解依然值得信賴。事實上,其中有許多項趨勢甚至因為疫情而出乎意料的加速發生。
遠距教學變得無所不在;觀賞網路運動直播的人數前所未有的多;遠距醫療、視訊會議、家庭電影串流、數位貨幣、臉部追蹤、甚至是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概念—那些過去被我們視為未來的概念—都變成當下的主流思維。然而,這一切的發生並不是因為創新的速度變得更快,而是過去阻撓我們前進的籓籬已經崩塌。
由於世界變化的速度一天比一天更快,擁有洞見思維的急迫性前所未見,本書因此能派上用場。我在書中描述的趨勢有趣又珍貴,而且毫無疑問,這些趨勢的影響力依舊存在。書中概述的洞見思維訣竅,將幫助你探索明日、迎向未來。
希望各位讀者喜愛本書,並且在為肺炎疫情後的「正常」生活到來前做好準備時,能仔細探索書中見解,藉此獲得你需要的協助。未來就將掌握在訓練有素、能看見他人錯失細節的人手中,你必定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員。
二○二○年五月十五
導論
我如何運用策展手法收集點子
時間回到二○○五年年中,我們必須組成一個社群媒體團隊,後來這個團隊成為全世界幾個最成功的社群媒體團隊之一。當時,所謂的社群媒體基本上就是指部落格,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協助大品牌直接與部落客接觸。
經營部落格看似簡單,所以我自己也開始寫部落格。剛開始寫文章很容易,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就開始想不出新主題了。
我該如何在全職工作的狀態下,同時持續更新這個匆促之下創造的部落格?我需要用更好的方法來收集各種點子。
因此我開始到處找靈感。首先,我把在網路上看到的各種故事的連結寄給自己、在紙上寫下可能成為部落格文章主題的點子、從書上記下名言佳句、把雜誌可用的頁數撕下來。慢慢的,隨著收集越來越豐富,可以用來寫文章的主題越來越多,我開始把它們都收集在一個簡單的黃色資料夾裡,資料夾上字跡潦草的標籤記錄各種想法。很快的,這個資料夾因為反覆使用而變得破破爛爛,我只好用膠帶修補破損的地方,但後來膠帶也變得陳舊不堪。
不過這個方法的確有用,我收集來的資料為我貢獻許多靈感。我持續在部落格上寫了四年,這四年來我每天都更新文章。
這段時間裡我寫了超過一千篇文章,擁有數十萬名讀者。這個部落格獲得許多獎項的同時,更替我累積人脈,最終引領我獲得與麥格羅希爾出版社合作的機會,因此我在二○○八年出版了第一本書—《品牌個性影響力》(Personality Not Included)。
兩年後,我做了一件形塑我未來十年人生的事。
「洞見趨勢」報告的誕生
二○一○年底左右,我開始不斷閱讀與未來趨勢相關的文章。但我讀到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匆促寫成,內容不知所云,或是因為有所圖而寫出來的「明顯」趨勢。其中一篇文章聲稱未來一年最熱門的趨勢會是iPhone 4,還有一篇文章提出「會有更多人在社群媒體上表現自我」,也有人預測二○一一年將會是由無人機稱霸的一年;可想而知,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無人機製造商的執行長。
這些根本不是趨勢,只是觀察全世界現象後所得到的明顯結論。
講得好聽一點,這些所謂的趨勢是這些廠商一廂情願的想法;直言不諱的說,這些言論就是經過包裝的推銷,希望產品或服務因為符合潮流而獲益。出於沮喪,也試圖想把這件事做得更好,我發布了自己的十五項趨勢清單,並將它命名為「洞見趨勢」報告(Non-Obvious Trend Report),這個名稱可說是為那些我讀過的趨勢預測下了直接的評語,那些文章內容根本就是顯而易見的潮流,不需要洞見就能察覺。
結果這份報告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有數十萬人閱讀並分享。
接下來五年,起初只是大家在網路分享的二十頁簡報內容,進化成精實的年度趨勢報告,內容包括數百頁的研究、訪談、研討會內容,最後在二○一五年成了你手中的暢銷書。
一路走來,我離開在奧美的工作成為創業家,在許多大型場合演說,並且在每年一月出版當年度的《洞見趨勢》。
如今十年過去了,《洞見趨勢》系列叢書也多了九個新版本,我的《洞見趨勢》系列書籍已提出超過一百項預測、翻譯成八種不同語言、贏得九項聲譽卓著的國際圖書獎項,並且擁有超過一百萬名讀者。這些書也讓人們為我冠上我總是很掙扎該不該接受的頭銜:未來主義者。
我不是未來學家
未來學家觀察今日世界、預測未來,也為我帶來啟發。未來學領導者喬治.傅利曼(George Friedman)的著作《下一個一百年》(The Next 100 Years)結合了絕妙科幻小說的寫作手法及潛在的未來樣貌。二○六○年或許真的會像傅利曼預言的一樣,是人類「黃金十年」的開端。這就是未來學家的思維。
相較之下,我和我的策展團隊研究趨勢,藉由洞見趨勢協助各大品牌及企業領導人更了解節奏不斷加快的現代社會,並藉由這些知識立刻付諸行動。這也就是為什麼「未來學家」這個頭銜對我來說有點言過其實。
在以往的訪談中,我都以「類未來學家」描述自己。我通常預測聚焦於正在影響人類行為或信念的趨勢,這並不代表我的年度趨勢預測過時;反之,只要善加預測,這些信念趨勢會隨著時間推進更加明顯。
如何閱讀本書
經過十年的趨勢預測,我和團隊已見證某些趨勢發展成更廣泛的文化或人類行為轉變, 而其他趨勢則日漸式微。
在這本十週年版的《洞見趨勢》裡,我們將一覽過去十年的研究,運用策展方式彙整出最重大的趨勢及事件,同時針對世界當前面對的急迫需求,為全球日漸增加的洞見思考者提供相關背景知識。
在本書的第一部,我將帶領你探索洞見思維必須擁有的五種心態,隨後深入探討我獨家的「稻草堆搜尋法」(Haystack Method),透過這個方法彙整各種趨勢及技巧,將洞見轉化為行動。
本書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即將形塑未來十年的十項大趨勢,以及其中涉及的文化、商業、職業生涯以及人道議題。各章也會探討各項趨勢對人類世界的潛在意義。
最後,第三部將回顧過去九年以來的所有洞見趨勢,並對每項趨勢多年來的進展做出一個整體的評分,還有這份報告本身隨著每一年而進化的精彩幕後故事。
讀完本書你將能了解,學習洞見趨勢思考者不僅能夠讓你學會洞見趨勢,更能讓你對「改變」抱持更開放的心態,協助你主動破舊立新、突破現狀,而不是隨著趨勢被淘汰。
不管你名片上印的是什麼頭銜,洞見思維可以讓你搖身一變成為任何場合裡最有創意的人,也能幫助你解決你最頭痛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洞見趨勢能夠協助你察覺別人忽略的細節,搶得先機,迎向未來。
最後,最重要的是,想在未來贏得成功並不需要學會速讀,讓自己秒懂才是更值得努力的目標。希望本書能夠引領各位達成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