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聽聞Queena即將出版她的第一本花藝書了。
恭喜她,希望很多人能從這本《日常花事》中得到靈感與樂趣。
最後,再次祝福Queena!
日本著名華道家
平間 磨理夫
推薦序2
不起眼的花材,也能成為生活裡的詩情畫意
第一次見到楨媛是在藝術空間的大型作品,作品中可享受大自然「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每每見到楨媛作品都令我感到療癒溫暖。
驚訝有個綠手指的楨媛,才知她從小生長在日本花道始祖的池坊家庭,曾在紐約繁華的法、韓、美式花藝店擔任設計師,是集結中西各式流派薰陶的花藝師,有著屬於自己的自由鮮明風格。常見楨媛一早就去花市,一大把看似不起眼的花材,在她手上都鮮活了起來。花花草草的世界總是那麼迷人,進入王楨媛花藝世界,帶領人們走出日常的平庸,發現平凡生活裡的詩情畫意。
日子原本就應該是日常平常。所謂驚心,所謂驚艷,都比不上在平凡時光中的花開花落,藍天浮雲……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即便是一粒微塵,也可以縱情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他心中必須要平衡的酸澀感,但你嚐盡了百般滋味,內心反而會變得柔軟,就會泛起淺淺的一抹微笑。
在楨媛的這本書中,說的是如何在一樣的日常平常中,讓生活的滋潤風聲水起!不受限地自由創作,使用台灣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手把手地示範,讓你我都成為綠手指。可以把每一天,都過得平淡富足。也能夠將每一刻,都弄成刻骨銘心。無需用力,只要用心,就可以做一個在薄情世界中,深情活著的人。我在Queena的書中看到了,希望你跟我一樣,閱讀後迫不及待想親手作把花束送給自己。
天姿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
黃美玲Claire
推薦序3
用植物轉換空間能量,生活中的自然美學
乍聞楨媛出書的計畫,真心為她感到欣喜,然而談到楨媛的花事之路,那還得先會會她那資深的花道老師媽媽,劉惠子女士,對於花草姿態、配色架構敏感度極高的王媽媽絕對是領著楨媛進入花草世界的啟蒙老師,讓楨媛打自娘胎就對植物有著細膩的感知,加上她後天多年來自東洋、歐美的習花經歷,多樣的形式架構,藉著這次整合歸納成日常花事的美學傳遞進入生活層面,讓賞花、動手花藝不再遙遠。
都說人如其作,楨媛人、形時而似花,平時隨風飄逸任生姿,順勢而為,卻也在自在裡顯韌性,讓她在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植物裝置創作的挑戰上,總能很快投入創作狀態,近幾年,在我所經營的空間中,一直盼著跨領域的激盪,四年前的一個機緣,我與楨媛聊到,如果將空間想像成一個大的器皿,那植物們將會是怎麼樣的展現呢?就這樣,我和楨媛完成了在我空間裡第一件較大型的植物裝置後,接續著又在不同的空間裡共同創作花藝雕塑裝置,360度的創作視角,讓我強烈地感受到植物轉換空間能量的本事,還帶著強大的愛的治癒力量。
花草們自帶天然芬芳、然而色彩的配置、花草植物間的架構美學,還真是多虧有楨媛的佈局,花材到手,她總能第一時間直覺性地建構成型,偶而還能見她對著植物喃喃自語,多是對他們的讚美之詞;然而能有這番直覺性地自由鋪成,也全因紮實的東洋花道的基礎而來。
這一次,楨媛毫不藏私地將花道的精髓深入淺出的拆解成多元的日常花事,循著步驟,人人都能在生活的各式花事中,找回那最初、最美的真心。賀喜楨媛的這一步,終於將多年來傳承自王媽媽對花草植物的愛與世界結緣了。
Mano慢鏝空間創辦人
謝旻玲Min-Ling Hsieh
作者序
大自然始終是無條件的包容,以及無分別的溫和傳遞
真要回想,打從有記憶開始,花木植草似乎就在我的生活周遭打轉、未曾有過消失的時候。
記得母親曾提過,當時懷著我而莫名熱衷女紅的她,在有天刺繡時發現了窗邊有朵含苞花朵從盆栽土裡直接伸出,是的喔~就是直接從土裡鑽了上來的那種戲劇性出場。幾日後,紅花盛綻,她直覺這是種性別明示。當日母親便開心與家人分享這事,並且認為自己近日如此用心在手藝上的功力,必定能夠感染給肚子裡的寶寶。
不知是否為心念的靈驗,自己果然從小就對手工藝有高度興趣,加上我的母親是花藝老師,又是教花又是學花的過程中,她從來都是無間斷將我這個小女兒帶在身邊。所以打自娃娃車時期,從不知爬行、到會鑽至桌底下用花藝鐵絲綁在每位阿姨腳踝,玩著你來我抓遊戲。我的日常,就在毫無自主選擇下,由花花綠綠圍繞著長大。長大後,也在母親的影響下「正式」進入了池坊花道的學習道路,由初階慢慢開始,然後師資,接著繼續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進修。
但花藝之於我,始終是生活中的日常光景。因此在碩士畢業後,我並沒有想過投入花藝作為正職,而是在電腦動畫公司從事企畫編劇工作。在當時高壓的環境下,教授花藝與羊毛氈是我的解壓方式,藉由教學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盡情揮灑發想及氣力的沸騰感。直到發現腫瘤開刀前,我一直維持著如此的生活型態。
手術成功後,身體已無法負荷原本工作環境的我,開始思考下一階段的人生走向。當時我在家人建議下,前往了美國紐約花藝學院進修,並取得專業文憑。這段期間,除了環境本質提供的優異條件,與一群喜愛花藝的同學們長期相處、共同學習過程,也改變了我對花藝設計這件事的眼光。
學校課程之餘,我在花店實習,爾後留在店裡工作。一開始我在曼哈頓一家擁有許多高端客製訂單的法式花店工作,店裡經營者對我很是照顧,除了放手直接讓我參與設計之外,只要是想嘗試的都願意提供機會。加上店裡接單多元,不同來源的設計要求,令我深刻感受到花藝對於生活的調劑和增色。之後,我亦分別在自由奔放的美式花店,以及善於順應潮流的韓式花店中工作,學習各國在花藝上的不同見解。
能在喜歡的花店做事是件舒心實踐,即使冬天需要在零度氣溫下洗刷花瓶桶子搞得指膚皮開肉綻、或是清晨搬運過重花材回到沒有電梯的工作空間,抑或每日整理幾百朵帶刺玫瑰手上血跡斑斑,現在想來都是非常值得的經驗與回憶。
為了更進一步深入花藝帶來的能量,我開始了白天在花店工作,晚上學習園藝治療的作息。得空時,便至醫院參加園藝應用於不同群體或個案的輔助治療,其中範圍有老人、愛滋病人、復健者或是病童等。在紐約與花形影不離的日子,開闊了我深一層感知植物花藝對人類生活能有的正面影響。自然植草從來就蘊含實際的、對身心靈的滋養能力,溫暖包容身邊有需要的人。
回到台灣後,母親便邀約我與她同去馬來西亞進行她每年必有的公益服務行程。因緣際會下,我答應了對方教學單位的花藝設計課程邀請。當時想法很單純,只是想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中,將「花在日常」的觀念帶給大家,認知自然中植草花木的無窮撫慰力,成為現代人繁忙生活中,可以美好、可以表達自我及療癒的所在。
靠近赤道、全年夏季的馬來西亞,不但沒有如台北花市般花藝資材批發商店排聚的地點,花卉植草也幾乎清一色進口,在種類與顏色不若台灣齊全及完整。所以每在上課前,即使我事先做好完美的教案,也時常面臨「無花可用」的境地,必須就地更改花材。長期的臨場訓練之下,竟也磨練出了我對未知的彈性跟應對。從一開始燒腦、疲憊、緊張的反應,到最後甚至也不用事先列好配花清單了,而是抵達後直接上場買齊花材。不知不覺,這樣兩地的往返教學也四、五年過去了,能持續到今日,整個工作團隊無不是這一路教學強力的支持後盾。
在這段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我開始構思如何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看似約略複雜的設計風格步驟化繁為簡,應用在日常生活各種場合中。就在這樣的起心動念下,我從大馬教學結束後剛好收到出版社的邀請,相談甚歡中敲定了這本書的誕生。
《日常花事》是一本集結我這些年來習花、做花、教花經驗的書籍。使用在價格方面親民實惠、以及大部分時節方便購買的花木植草,做出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場合、具有精緻感的設計花品。書裡提及的工具與花器皆是台北花市就能取得的材料。我想藉由這幾年,教學後所得回饋的一點心得,分享給欲嘗試花藝設計的朋友。真心希望拿到書的你,可以從此書中獲取靈感,創造屬於自己的花藝設計。
本書的促成主要感謝在大馬各地與慢鏝花聚的學生們,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是我豐沛創意與精力的來源。另外,我還要感恩這段「花」路以來所有照顧我的長輩、家人及朋友們,謝謝你們總是成就,讓我得以放心盡力直衝。最後,感恩溫彩英和溫彩雲老師,無異於母親般地、伴我在花道學習上快樂成長。
謹將本書獻給秀二與惠子,那對教我將生命各種可能保持熱度與樂渡的夫妻,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