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參考書首週
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

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

  • 定價:400
  • 優惠價:72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沒有走過的,是路, 走過的,才是人生。

  他,五十歲還有勇氣追夢
  忍受七年投入血本無歸  打造出千元網紋洋香瓜的傳奇

  他,不接受看天吃飯的宿命
  即使小學沒畢業  他仍走進各大演講、研習會場自學
  成為《遠見》評選的黃金農夫

  人生七十正開始的陳水良
  請你看見土地長養出的勇氣  自然淬鍊出的謙卑

  這是一個新社瓜農對抗宿命,想要從泥土中活出一片天的故事。透過老農一生和農作物相互滋養的故事,看到二戰後一個來自台灣新社的小農如何自我學習,開闢一畝小果園的的事蹟。

  傳統的農人就像老牛拖犁,只能看天吃飯,但不認命的水良伯就是不認命,充滿各種奇想的他,為了改變命運,他到處聽演講、請教專家。最後花了七年時間,終於在新社成功種出高單價的網紋洋香瓜。

  在氣候劇烈變化的今天,全世界的農業將面臨很大的危機和挑戰,到底在當今社會中,農業還有沒有前途?在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環繞下,小農經濟該何去何從?透過水良伯的心路歷程,帶我們實際進入一個老農的世界,了解他和植物共處的辛勞與歡欣,進而了解台灣這塊土地,一起關心台灣的農業發展和未來。

各界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我和水良伯因為他來聽我的演講而結緣,知道他是透過自力學習,不怕麻煩到處聽演講且勇於提問,令人相當感佩。從他身上,我看見了台灣農民的生命力與韌性。——胡志強(台中市前市長)

  在多元的現代社會裡,學習的媒介和型態更為多元化,如果真有一些閱讀障礙,除了書本,還有眾多的課程、演講、有聲書等的輔助,我們已經沒有不學習的藉口了。看到瓜農水良伯即使識字有限,還是不放棄學習及動手試驗,變成了台灣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現代農夫,參與了進步社會的推展,值得大家向他學習。——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正因台灣有許多和水良伯一樣深愛這塊土地的人們,展現台灣精神、堅毅的付出,因此我們也要更加努力,為農業創造一條永續的道路。也期待,農業不只是農民的農業,也不是農委會的農業,而是全民的農業。——陳吉仲(農委會主委)

  從水良伯身上,我們看見一個農夫運用智慧去思考,不再「聽天由命」,他懂得謙卑面對大自然,將植物的聲音融入生活、生命,值得後輩學習,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與省思的書。——陳美伶(國發會前主委)

  小時候我也是農家子弟,跟著父親一起下田農作,水良伯在書中所提到「不甘平凡」、「擺脫宿命」等種種在當時會被認為「叛逆」的瘋狂想法,我卻心有戚戚焉。很高興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讓水良伯的務農智慧能與更多人分享。——郭國榮(喬大地產董事長)

  感謝水良伯將畢生經驗集結成書,提醒我們注意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以及農業的重要性。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挑戰,他積極求知的態度值得大家學習,也期待未來有一天,農業將成為我們的藍海產業。——彭啟明(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

  這本書除了喚醒我們對農夫職人的尊敬,也可從書中同時感受到農人的努力跟憂心,透過水良伯極力擺脫「務農等於貧窮」的宿命,也提醒我們農業需要有新思維。極力推薦這本書給關心農業發展及環境永續的您。——蔡其昌(立法院副院長)

  水良伯用知識與技術,創造精緻農業生命力,做愛心不遺餘力!足為農民之楷模。秀燕在此向所有的讀者推薦與分享《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讓咱們做伙細心品嘗最道地的台中好書。——盧秀燕(台中市市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水良/口 述


  台中新社「黃河果園」主人,人稱「水良伯」。雖然連小學都沒畢業,認字很慢,卻靠著自學不輟的精神到處聽演講、請教專家,在50歲之際,以七年時間成功種植名貴的網紋洋香瓜,擺脫農民看天吃飯的宿命。

  曾獲中華民國農學團體「優秀農業基層人員獎」、農委會「卓越培育獎」、台中市「農業楷模」等榮譽,並入選《遠見》雜誌2015年的百大黃金農夫之一。期待透過自身的經歷與分享,引領讀者更了解、關懷這塊土地,進而思考台灣農業的現在與未來。

林子內/採訪撰文

  藝文工作者。

  在城市裡長大,沒有務農經驗。熱愛觸覺勝過知識。

  趁完成博士論文空檔,蹓躂到農村住了好幾晚。自以為文化業與農業皆屬人工密集行業,受水良伯及其周圍資深農友啟蒙,才摸到農之所以為業的一點邊邊角角。
 
 

目錄

出版者的話|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現代果農    高希均
推薦序|從農人的傳承 看見台灣農村的生命力    陳吉仲
推薦序|面對全球暖化,要有一顆如海綿般求知的心   彭啟明
自序|一個老農夫的心聲    陳水良
前言|植物紀年

■Part1來自新社——土地與人的生命力

01 新社——宿命與奮鬥的起點
02 馬力埔事件——小孩子有耳無嘴
03 甘蔗——放牛童的甜品
04 夢想與現實之間——白冷圳旁孕育出的「黃河果園」
05 番薯——暴雨前的父子對話
06 稻與麥——小農之歌
07 如何擺脫宿命?
08 棉花——溫暖與寒冷交織的少年回憶
09 颱風草——要向前行,就先倒退嚕
10 葡萄的滋味——命運的作弄和啟發

■Part2  走出傳統——藍海農夫,掌握自己的命運

11 網紋洋香瓜——大器晚成
12 品牌力——來自對產品的自信與用心
13 傳說中的牛奶芭樂
14 高麗菜——吸收新知,田裡實證
15 赤腳——高科技的救贖
16 老農哲學——沒有走過的是路,走過的才是人生
17 絲瓜——如何提升農產品價值?

■Part3  老農沉思——「農」在現代社會的新啟示

18 甜柿——尋找農人的藍海市場
19 八連溪農夫市集——一場正在悄悄進行的農村革命
20 千歲米——石門嵩山的老農經濟
21 十年一夢——農村再生計畫
22 番茄——青農返鄉
23 水良伯的一天

後記|為年輕人留下一條回家的路
附錄|我的爸爸    陳琦玓

 
 

自序

一個老農夫的心聲


  很多人可能會說,一個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字都寫不好的農夫,為什麼會想出一本書?難道這又是陳水良的另一個狂想嗎?

  從小,大人就說我「叛逆」。上天給我安排了「做農」這條路,我卻從不滿足現狀。在田裡,上一代講的我不一定會聽,不過,我會聽植物告訴我的事。

  我認字的速度很慢,就用「聽」的方式來幫我學習。早年我從台灣各農業改良場的演講聽起,收穫很多,所以後來搭車到處聽演講、參加研討會,就算不認識,我也會請託、拜訪專家。很多人說農夫「只能看天吃飯」,我就是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所以我花大錢蓋溫室,就是要種出世界第一等的網紋洋香瓜。

  曾經有一段時間,鄰里有很多人都說我是愛作夢的「憨人」,如今這個「憨人」早就成功種出高單價網紋洋香瓜,可以精準控制每一批的採收,每逢節慶,我的洋香瓜是很多人想要收到的伴手好禮。

  我種瓜成功的經歷被人知道之後,開始有人跟我說:「水良伯,你走的路就是『藍海策略』啦。」也有人稱讚我:「水良伯怎麼這麼懂創新,怎麼這麼有行銷概念?」這些稱讚,都太高估我了,我其實從來都沒有離開土地,我的心,永遠都放在我田裡的農作物。我只希望這些用心種出來的作物,可以被識貨的人買回家,讓他們吃到美味、吃到健康。

  如果有來生

  很多有在做農的社區聽說我的故事之後,邀我去跟其他農友分享經驗,把我當成「顧問」。看見我的建議被採納,幫助農友在收成和行銷上有一些收穫,我會感到很滿足、很有成就感。

  然而,年過七十之後,我愈來愈想把我的經驗和學習熱情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常看到很多農業學者和各試驗場出的研究報告,但卻很少看到從農夫角度出版的書。所以我希望能出版這本書,讓年輕人知道農業的根本,是來自於對天地的尊重,我們要謙卑聆聽,觀察大自然傳達的訊息。我也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主掌台灣農業發展的官員們看到,台灣的農業絕對有機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這些淺薄的思考能夠化成文字成書,要特別感謝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與天下文化林天來社長。多年來,只要有機會遇到他們,他們總是熱情握著我粗糙不已的手,肯定我的堅持和創新,他們對我的看重與支持,讓我知道我走的路是有價值的。負責採訪的林子內小姐是這本書的重要功臣,她多次來到新社,陪我走在田間,聆聽我跳躍式的描述,用她的妙筆幫我寫出這本書,我由衷地感謝。最後,這本書從籌備到出版的兩年時間,更要特別感謝天下文化總編輯吳佩穎先生和編輯同仁的用心協助。

  我一直相信,只要謙卑學習,掌握科技,加上親身實證、不斷精進,農人可以擺脫看天吃飯的命運。我認為,在氣候激烈變化的今天,全世界的農業將面臨很大的危機和挑戰,我們應該更注意台灣的農業發展,才能為下一代留下一條回家的路。

  如果有來生,我還要繼續當一個農夫,繼續在這塊有福氣的土地上做農,繼續耕耘農業的未來。

  這是一個老農夫的心聲。

陳水良

推薦序

從農人的傳承 看見台灣農村的生命力


  羅扇輕搖,這是農村夜裡常見的風景,閱讀著《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青草吹撫的景象又出現在腦海中了。晨未曦,農作的一天就已開啟,台灣農村的發展一直在轉變,如何與時俱進、與環境共存,一直是我們與農民朋友共同努力的目標。

  水良伯是台灣農民的縮影,從挫折中學習,學習中成長,甚至協助他人,共同建立台灣的農業文化。台灣的農民都有著水良伯相似的特質,不論年齡,都是台灣農業發展的瑰寶。因此,政府努力推動農民健康保險、農業保險、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跟農民退休制度,就是為了讓如同水良伯的農民們從農有保障,進而使農業得以傳承。面對氣候劇烈變遷的環境,往往一個水災、風災襲擊,就讓努力許久的投資血本無歸,農業保險最重要就是避免農人看天吃飯,把所有的不歸咎於農民的風險,全部由農業保險來吸收;也為了保障農人在工作時受傷,我們通過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更推動《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讓農人以農業為志業,退休後依舊有保障,如此才能吸引下一代從農,使台灣農業得以傳承。

  結合農人經驗與新技術,開啟農村未來的無限可能

  前人的老智慧,是農民在實作上的重要依據,水良伯利用自己得來不易的老經驗,結合新技術、新思維,在公私協力下,一次又一次開拓新的農業視野,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農業技術總是在世界的前頭—因為我們有豐沛的資源,以及埋首於農業、追求更好的人們。

  然而,現今的農業發展不只是生產的一級產業,更是結合加工、行銷的六級產業,透過異業結盟,提高農產價值,正如書中提到的,讓絲瓜不只是餐桌上的美食,也可以賦予不一樣的價值。像水良伯的故事一樣,台灣有許多人正為台灣農村文化的保留耕耘著,而我們也積極開拓農村再生,使更多人了解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以及維繫農業永續的使命感。

  我來自農村,深刻體認著農村發展的困境與挑戰,也了解親近土地、和植物說話是感受台灣生命力最好的方式。台灣有許多和水良伯一樣深愛這塊土地的人們,展現台灣精神、堅毅的付出,因此我們也要更加努力,為農業創造一條永續的道路。也期待,農業不只是農民的農業,也不是農委會的農業,而是全民的農業。

陳吉仲(農委會主委)

推薦序

面對全球暖化,要有一顆如海綿般求知的心


  我和水良伯是兩年多前在天下文化的人文空間認識的,有一次我在廣播節目裡,無意中提到「水良伯」的高麗菜,沒想到現在「水良伯」的稱號開始被許多人使用,有人還會特別開車到到台中新社指名要找他。

  水良伯很健談、好學,因農業和天氣息息相關,我們之間雖然年齡差了二十多歲,但卻有聊不完的話題,我也曾到他在新社的果園觀察他的農產植栽,親自嘗試他的農產品,都為之驚艷,我們是忘年之交,是會一起知識分享的共好朋友。

  我常常遇到不同的農民,每位都可以和我講出一些農業大道理,多數靠古早的農民曆或自己的記錄,不太相信短時間的天氣或長時間的氣候預測。水良伯很不同,我們最常探討的話題就是未來全球暖化下,靠天吃飯的農民恐怕會更苦。像是辛苦的耕耘,只要一次的天氣異常災害就會讓大半年的努力血本無歸;還有整個大環境的改變以及空氣汙染,對農業的潛在影響更是劇烈,這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不願意改變的農民,會遭遇很大的威脅。而水良伯會從日常生活當中,記錄天氣和作物的關聯,當有任何問題,他會自己跑去問專家,或是聽演講,從中得到靈感而做出改變,他不願意守住一個框架中,而是找出新的藍海市場。

  我常常會遇到鑽研農業的教授與各種專家,有人是在攻讀博士學位而研究,也有人是專精於某一個特殊領域的專家,但較少遇到每天都下田與植物生活在一起、用實務歸納出答案的專家。我也遇過某些農作物的達人,曾有想務農的朋友跟著達人去記錄,學田園管理,想從數據中找到規則,但最後發現實在無法整理,因為經驗和感覺有時候會產生很大矛盾,在科學上找不到太多邏輯可言。

  不同於傳統農民的水良伯

  相對於專精某些特定領域的專家,水良伯的用心及好學,讓他從田園累積經驗,經營出屬於他自己的「專業」,從他的書中可以看出,他除了把自己的果園當成實驗場,也樂於幫助其他農民,可以說是典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會變成專家;簡單的事用心做,就會變成贏家」,他的不藏私與樂於分享,和傳統農民相當不同。

  他曾經想要成為台灣的農業專家,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的農民,但在學院派主導的環境下,我也勸他,不用靠人際或學位上的肯定,其實只要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或是從市場得到的肯定,創造出一片新農業藍海就夠了。尤其,他常說自己總是在田間仔細聽植物在講話,他認為「未來的世界,最難的不是找出一種答案,而是找到正確的問題,面對問題。」這就像是我們面對全球暖化,常常不是要找一個既定答案,而是面對一個未知的問題。若能像水良伯一樣,用一顆像海綿一樣的心,面對外界的的訊息並吸收轉化,才可以有智慧的來面對。

  水良伯總是努力的觀察,常常提出各種和科學證據不同的佐證,更積極準備各種方案來因應,這就是面對氣候變遷的正確態度。感謝他將畢生經驗集結成書,提醒我們注意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以及農業的重要性。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挑戰,水良伯積極求知的態度值得大家學習,也期待未來有一天,農業將成為我們的藍海產業。

彭啟明(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35629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來源:天下文化提供
 

內容連載

植物紀年

農業一向被認為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天候寒暑不對時雨水太少或太多,導致作物收成差,農民認了;好不容易天時地利大豐收,結果生產過剩價格差,農民也認了;市場行情正好,收成前夕作物卻集體遭到蟲蝕染病,農民也只能認了。

但有一位傳奇老農卻不肯乖乖認命。他,就是人稱「水良伯」的新社老農—陳水良。

在看見水良伯本人以前,就聽說過他不少傳奇故事:他是新社有名的「赤腳大仙」,接受電視台採訪時,他倡言農業可以成為利多行業,因而被稱為「新貴農友」。他正式上學不滿三年,小學都沒畢業,成年後卻自掏腰包聽遍全台灣五百場演講,跟企業領袖同席也能侃侃而談。尤其他耗時七年自行摸索,種出當時台灣還很少人種得成的「日本網紋洋香瓜」,並以高價賣出。種種特立獨行的做法和成績,讓他獲得中華民國農學團體的「優秀農業基層人員獎」、農委會的「卓越培育獎」、台中市「農業楷模」和二○一一年的「農村領航獎」等獎項,並於二○一九年參加角逐台灣十大農業專家,在博士級專家的環伺下毫不遜色。

水良伯打從出娘胎就在田埂邊滾爬,從邊玩邊學到被提名農業專家,可說與瓜果逗陣七十年了;但在他的詞典裡,從來沒有「認命」的說法。因此他敢於下重本投資溫室,就是要克服天候的無常;他勤學博聞,力求掌握市場的脈動;他對植物洞悉入微,總是能提前防範於未然。他常常說,農業應該是利多行業,應該讓農民成為「好野人」(台語,「有錢人」),只有樂農的社會,才能夠守得住農村。

務農近七十冬,經驗老道如他,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果園菜圃,巡看作物今天跟他說了什麼話。人說植物無語,但在水良伯眼中,植物特別誠實,溫度對不對、濕度足不足、土壤肥不肥,都可以從植物身上得到訊號,只怕你有看沒有懂。為了了解植物每天的情況,他總是親身聆聽農作物的「現身說法」。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未來,尚好!AIGC思維|趨勢先機|職涯成長|致富規劃,商業趨勢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草間彌生主題展
  • 秋冬保健書展
  • 羅曼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