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出生於紐約上層知識分子家庭。祖父因開發伊利運河成為富豪;父親是當時的著名學者;弟弟亨利· 詹姆斯開創了西方現代心理分析小說和現實主義小說的先河,成為美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大文豪;被譽為「美國文明之父」的拉爾夫·沃爾多· 愛默生則是他的教父。
威廉· 詹姆斯於1864 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習,1869 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但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最初,為了成為一名生理學家,我選擇了醫學;但是,冥冥中,命運卻把心理學和哲學帶到了我面前。」他是美國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同時,他也是教育學家和實用主義的宣導者。他的著作主要集中在實用主義、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宗教心理學和神秘主義等領域。
威廉· 詹姆斯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得益於C. S. 皮爾斯。在1907 年出版的《實用主義:舊的思維方法之新名稱》中,詹姆斯擴展了皮爾斯的實用主義,使之更加體系化。詹姆斯的實用主義主要從心理學和倫理學上考察價值、評價和滿意等問題,其內容涉及真理、宗教信仰和道德等領域。同時,他的實用主義還作為方法論來解決當時思想界的熱點爭論。本書所選幾篇文章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詹姆斯的實用主義觀點。
〈論人類認識之盲點〉一文闡述了詹姆斯的「價值」觀和「真理」觀。他認為事物的價值依賴於這些事物在人們心中喚起的感覺,真理存在於對事物有切身體會的被觀察者心中,觀察者的結論和事物的本質往往不符。例如:對於北卡萊羅納山區的景象,對於公牛眼燈,對於華兹華斯和雪萊詩中的自然形式,以及惠特曼詩中的普通生活場景等等,旁觀者都無法體會身臨其境者心中的真實感受,即觀察者無法了解這些事物在被觀察者心中的價值。
〈印度的老虎〉一文指出「概念」或「表象性」是我們了解世間事物的最重要的方法,而直覺觀察在了解事物方面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比如對「印度的老虎」的了解。雖然我們可能沒有真正見過「印度的老虎」,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世間已有對老虎認識的「經驗」指引我們的思想,從而達到認識和了解「印度的老虎」的目的。
〈人生值得過嗎?〉一文通過介紹如何勸阻有自殺傾向的人來闡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認為勸阻自殺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經過深思,使其建立「信念」。人生是否值得過,取決於我們每一個「生活者」的「信念」,持相信這個世界不是「最終的」,相信可以在自己意識中的「另外一個更大的世界」中找到一個真正的「心靈源泉」,一個自己存在和奮鬥的價值所在。
〈實用主義的定義〉一文指出了實用主義能化解矛盾、平息爭論的秘訣,即「盡可能地通過鎖定每種觀點帶來的實際後果來解讀它們」。這一原理還用於分析當時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真理之爭」,並有效地協調了人類的經驗認識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係。
〈一些從實用主義考量的形而上學的問題〉是用實用主義的視角嘗試突破「有神論」與「物質論」的爭議。在詹姆斯看來,任何一種假設下,實際體驗的世界具有一樣的細節。實用主義「展望未來」的依據是不折不扣的實用價值。
詹姆斯不僅是理論界和思想界的巨人,而且具有極高的文學修養。他的文章風格十分引人入勝。這本小冊子的翻譯和閱讀過程可謂享受了一場思想和語言的饕餮盛宴,止筆之餘,仍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