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犯罪者們的肖像──談松本清張的《黑色畫集》
既晴
根據統計,由松本清張推理小說所改編的電視劇,自一九五○年代以來至今,已經超過三百五十部,大部分的作品都改編過。這類推理劇的片長多為兩小時,所以又稱「兩小時推理劇」。其收視觀眾,以年長者與家庭主婦為主要族群,因此在劇本的取材上,並不是所有的推理小說都適合拿來改編。
首先,故事的篇幅不能太過厚重。由於這類推理劇的播出方式是每週一次,所以過長的原著作品,除了拍攝作業較為困難、製作成本將大幅增加以外,編劇也勢必得將故事分割成數集才能容納全部情節,可能會減損年齡層偏高的觀眾收視興致。以實際的播出狀況來看,一集完結是最適宜的做法,上下兩集恐怕已是觀眾的接受極限。
此外,故事裡的謎團、詭計也不能太過複雜。因此,許多運用特殊機關、或是嫌犯人數太多的古典本格推理也較難獲得採用。在本格推理中,被讀者視為最後高潮的解謎部,原本是愈長愈精采,卻因為台詞過多、場景單調,反而變成電視劇裡的致命傷。
再者,超乎現實、虛擬幻想的故事舞台,不利於拍攝場景的搭建或洽借;太過血腥暴力、異色變態的情節,也不適合電視劇的尺度。總之,題材最好能貼近一般大眾的日常生活,以引起廣泛的共鳴。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寫實型的中短篇推理,或是刪節次要支線的長篇推理,是電視劇最好的改編對象。諸如夏樹靜子、山村美紗、森村誠一、西村京太郎、內田康夫等量產型的國民作家,都是兩小時推理劇的重要發想來源。
松本清張不僅多產,水準也高,因此他的作品並不僅止於定期出現在兩小時推理劇裡,更是在電視台製作週年特輯之際,必然選定的改編對象。前述的〈坡道之家〉即為一例。
〈繩〉是《黑色畫集》系列的第四作,連載期間是一九五九年六月至八月,是一篇富有警察小說色彩的中篇本格推理。
本作的故事除了具備魅力十足的謎團,故事結構亦緻密完整,既保持緊湊的節奏性,也沒有傳統本格小說過於複雜的搜證過程,場面不過於浩大,篇幅也不厚重,因此,經常獲得電視劇的青睞,共計有朝日(1979)、富士(1985)、TBS(1996)及東京(2005)等電視台的四度改編,幾乎每十年就被重新詮釋一次,可說是松本清張作品中最受到觀眾喜愛的其中一部作品。
〈繩〉從一樁發生在河岸的勒殺事件開始,警方一路追蹤屍體的死因、背景,及其生前最後的行動經過,再逐漸鎖定嫌犯身分,最後則因為嫌犯提出明確的不在場證明,而陷入僵局;原本以為事件就此成為懸案,保險公司調查員卻緊接著介入重啟調查,揭露了最後的真相。
這種接力式的偵辦手法,令人聯想起傅利曼.威爾斯.克洛弗茲(Freeman Wills Crofts)的古典名作《桶子》(The Cask,1920)。儘管在現實中,數名偵探承接前一位辦案結果繼續追查的情況並不多見,但做為小說情節的佈置,則充滿峰迴路轉的趣味,尤其是每位偵探觀察案件的角度各有不同,往往能突破前一位偵探的盲點,集合眾人之力,才得以揭穿兇手佈置的迷陣。
收錄在《黑色畫集》的第九作〈天城山奇案〉,也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作品。與其他作品不同,〈天城山奇案〉並不是連載於《週刊朝日》,而是連載於《Sunday每日》,時間是一九五九年十一月,約莫與《黑色畫集》系列的第五作〈寒流〉同時發表。
〈天城山奇案〉的舞台位於靜岡縣伊豆市內的天城山,這座山也是日本百大名山之一。故事中的重要場景天城隧道,也在川端康成的名作《伊豆的舞孃》(1926)中出現過。〈天城山奇案〉除了曾經由NHK(1978)及TBS(1998)製作過電視劇以外,松竹電影公司(1983)也製作過電影,導演為三村晴彥,曾經拍攝過多部松本清張作品改編電影的導演野村芳太郎,也在這部電影中擔任製作;其中與少年一同穿過天城隧道的神秘女子,即是由NHK電視劇《阿信》(1983)的演員田中裕子所飾演。
這篇作品以一段三十年前的舊日回憶為始,牽扯出一樁超過追訴時效的謀殺案。從本作中不僅可以讀到松本清張敘述推理經緯的功力,更能見識到他描寫少年青春情懷的心理刻劃功力。
事實上,在推理小說裡,對偵探而言,追查早已超過刑事追訴期的案件,重點已經不是放在「能不能將犯人制裁」的法律問題了,而是對於解明真相的純粹執著。另一方面,犯人無論如何費盡心思,無論經過了多少時間,都無法避免被他人看穿自己設法隱匿的罪行。犯人所面對的,終究不是形式上的牢獄,而是心理上永遠的監禁。
〈證言〉是《黑色畫集》系列的第二作,連載期間是一九五八年十二月間,是一篇偏重心理描寫的社會派推理。擁有秘密戀情的已婚上班族,無預期地在路上遇見交情不深的鄰居。然而,這名鄰居卻因故被捲入一件謀殺案,而其關鍵時刻的不在場證明,只有這名已婚上班族能夠證實他無罪。
原本是日常生活不經意的偶然,卻成為可能暴露私人秘密的危機。然而,為了保護自己的安逸、優越的生活,特別是牽涉男女情愛的不倫之戀,即不惜提出偽證陷人於罪,則是中產階級經常發生的惡德行為。在松本清張的筆下,並不是只有政治家、企業家能夠製造敗壞道德的犯罪,平凡如小市民也可能做出令人髮指的罪行。這就是日本社會在經濟急速成長之下所形成的,拜金重慾的墮落風氣。
〈證言〉曾經多次改編為電視劇,計有朝日(1984,兩次。其中一次,松本清張本人也參與了製作)、TBS(1992)、朝日(2004)等電視台。
〈寒流〉是《黑色畫集》系列的第五作,連載期間是一九五九年九月至十一月,比起其他作品,本篇的推理成分雖然較為淡薄,但其中關於企業文化的趨炎附勢、操弄權謀等陰暗面向的描寫非常逼真,可說是松本清張最拿手、最典型的寫實懸疑力作。
初獲拔擢、位居要津,未來一片看好的年輕主管,因交際應酬而認識了外遇的對象。然而,提拔自己的上司隨後竟介入兩人關係,並且下令將自己流放到鄉間分公司,前途也從此黯淡無光。他的心中充滿憤恨,並且決心對上司展開復仇行動。
在日本倫理社會結構下,利用階級、派系的勢力,來滿足個人私慾的行為並不罕見。因此,社會派作品經常可以見到遭受高階勢力壓迫的小人物,為求正義也好、為求以牙還牙也好,設法找出一絲一毫的翻盤可能,逆轉式地推倒對方的高牆。在〈寒流〉中,不到最後一刻,無法分出勝負,不到最後一行,無法得知結局。
〈寒流〉也曾經兩度改編為電視劇,分別由日本電視台(1960)與朝日電視台(1983)製作。
然而,儘管由松本清張作品所改編的電視劇一直受到觀眾喜愛,但畢竟隨著時代的演進,有不少故事的背景情節、佈局設計都已經顯得陳舊。因此,二十一世紀的改編,已經不再只是原作的忠實呈現,而是將原作精神單獨抽離出來,並且增加嶄新的情節。例如,由中居正廣主演的《砂之器》(TBS,2004)或米倉涼子主演的《黑色筆記本》(朝日,2004)、《獸道》(朝日,2006)或《惡棍們》(朝日,2007),都融入了現代社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