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年前,我們寫了一本書談論自己的工作,意外得到不少讀者捧場。我們受寵若驚,但也很清楚寫書的事已經告一段落。經濟學家不太寫書,尤其是人類看得下去的書。我們寫了一本書,而且居然得到不錯的反應,但我們該回去做自己的常規工作了,也就是撰寫和發表研究論文。
那正是我們隨後所做的事。而在這段期間,歐巴馬執政初期的曙光消退,讓位給英國脫歐、黃背心運動和「川普圍牆」之類迷幻般的瘋狂;趾高氣揚的獨裁者(或民選的同類人物)驅散了阿拉伯之春那種帶著困惑的樂觀精神。貧富不均嚴重加劇,環境災難和全球政策災難迫在眉睫,但我們面對這些挑戰時,幾乎只剩下一些陳詞濫調。
我們為了堅守希望而寫下這本書。除了想說明哪裡出了問題以及原因何在,也想提醒大家我們做對了哪些事。這本書除了說明問題,同樣重要的是說明只要我們能誠實面對診斷,我們可以如何修補這個世界。本書說明經濟政策哪裡失敗了、意識形態在哪裡蒙蔽了我們,以及我們忽視了哪些顯而易見的東西,但也告訴我們好的經濟學可以在哪裡派上用場和原因何在,尤其是在當今的世界。
世界確實需要這樣一本書,但這不代表我們是寫這本書的合適人選。目前困擾世界的許多問題在富有的國家尤為突出,但我們畢生都在研究窮國的窮人。我們顯然必須深入檢視大量的新文獻,也總是有可能錯過一些東西。我們花了一段時間才說服自己,這件事值得嘗試。
我們最終決定寫這本書,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厭倦了袖手旁觀,坐視那些關於核心經濟議題(移民、貿易、經濟成長、貧富不均、環境)的公眾討論愈來愈離譜。此外也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世上富有國家面臨的問題,其實往往與我們習慣研究的開發中國家的問題詭異地相似,像是許多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被拋在後頭、貧富不均嚴重惡化、民眾不信任政府,以及社會和政體分崩離析。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學到很多東西,也對經濟學家最擅長的事有了信心,包括冷靜面對事實、對花言巧語和靈丹妙藥持懷疑態度、對自己知道和理解的東西保持謙虛和誠實的態度,以及或許最重要的一點:只要有助於建設一個更加人道的世界這項終極目標,我們就願意嘗試一些構想和方案,即使它們最終證實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