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愛有知,共好不難
林玫伶/兒童文學作家、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
這套繪本不是童話,每一則都是真實的故事,有些發生在國外,有些發生在臺灣。
貫穿十個故事的核心有兩個字,一是愛,一是知。
尤其對動物的愛,最容易引導孩子柔軟的心,把動物視為人類的朋友,尊重生命,禮讚大自然,拉高了孩子對世界的眼界,這也是所謂「仁民愛物」、「民胞物與」的具體表現。十個小故事包含的動物很多樣,故事並沒有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在動物身上加入某些設定,而是忠實的呈現這個動物遭遇的生命困境,以及人們如何為動物化解難題。
解難,則需要智慧與知識。
企鵝掉毛可能被曬傷,海豚受傷被截肢怎麼活下去?沒有媽媽的小長頸鹿很不安,熊貓野放後能不能適應外在的環境?大翅鯨擱淺怎麼回到海裡?鵜鶘的羽毛被原油汙染飛不動了,澳洲森林大火讓野生無尾熊無家可歸沒水可喝,海灘垃圾讓寄居蟹誤當作殼……
想要解決這些難題,涉及人們對動物的了解、對環境生態的評估、對科技運用的能力……。可以說,光有愛而沒有知識,就是理盲濫情,不但對事情沒有幫助,有時還會幫倒忙。這是這套繪本之所以強調知識的原因,並且為了傳遞準確的知識,每則故事都有該領域的專家審閱,深入淺出的提點,幫助小讀者整合學習。
愛,也是知最好的觸媒。
一顆想要幫助動物的心,驅使人們有強烈的研究動機,積極尋求有科學根據的作為。愛,也使知識壯大了。
這讓我聯想到十二年國教強調的「自發」、「互動」、「共好」,如果覺得這只是唱高調的口號,不妨對應這套書的意義----用真實的動物故事喚起孩子的興趣,吸引孩子想閱讀想了解,這是「自發」;透過書中「知識大開箱」,進一步延伸各領域的多元知識,重視科學方法,這是「互動」;把學習到的知識態度技能活用在善的地方,共同追求物我和諧的世界,這是「共好」。
請善用這套書,幫助孩子在變動的世代裡,找到自己在世界的位置。
方素珍/兒童文學作家
孩子對於動物的生態與習性特別好奇,這套書不但介紹各種動物,最大的亮點是每個故事皆由真實事件改編,細緻地描述動物遭遇到的困境,以及解決的方法,讓閱讀多了更深一層的意義。
胡妙芬/兒童科普作家
如果只是提供知識與技能,孩子領會不到,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動物,跟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我們要浪費力氣保護牠們?保護牠們對人類有什麼好處?這樣的環境教育未免冷冰冰;唯有把知識與情意一起「打包」,引發孩子的愛、同理與共感,讓「愛」成為孩子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最佳動力,這樣完整的環境教育才真正到位,也才真正夠味。
陳櫻慧/親子共讀講師
每一本繪本都來自真實故事,讀來格外親切,也讓讀者真真實實感受得到「愛」。每本後面附有知識性的說明,不論是親子共讀,或是當作教材,都提供了厚實有力的幫助!「美感」教育亦是生活素養不可或缺的一塊,畫風多元、媒材豐富,形塑每一個故事的獨特,在這套《愛的故事•知識繪本》用心的系列規畫裡,在在都被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