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女性主義的敲門磚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
「女性主義」是近年名列前茅的網路引戰關鍵字。除了女性主義本身帶有的基進性(在反對者看來就是爭議性)必然引發正反意見,更因為女性主義的多義性、多元性(在反對者看來是定義不明),經常讓參與討論的各方在進入議題實質討論前,就因為對女性主義的定義和詮釋不同而吵得不可開交。
經歷一輪發散而令人疲憊的辯論後,女性主義的擁護者經常列出長串書單供對方參考,希望能夠弭平資訊落差,讓討論往更聚焦的方向進行。只可惜,常被提及的女性主義著作,不論學術或通俗,多數都是經典長篇之作,需要投資大量時間精力加以閱讀理解,並不適合多數大眾。開書單的做法,往往沒有實質效益,反而只能得到「傲慢、掉書袋」之譏評。
女性主義的討論容易引戰,某程度上代表女性主義的研究與探討有其市場。然而,這個市場目前最欠缺的,不是精湛宏大的磚頭書,而是基本、通俗、易懂的基礎概念介紹。華語出版界引進《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女性主義》是恰如其分地回應了「對女性主義有興趣但不了解」的讀者之需求。
「簡潔易讀」是本書最大的優點。以女性主義簡史開頭,接著分論諸多生活化的性別議題,最後以女性主義的實踐結尾。短短篇幅就完成起承轉合,連「反對女性主義」的聲音也有呈現。行文簡潔、用詞簡單,只要具備中學程度的閱讀能力,就能利用生活中各種閒暇時間享受本書。對「有興趣、沒時間」的讀者而言,是非常優質的入門讀物。
或許是作者出身於新聞界,對社會脈動有清晰的嗅覺,因而本書對女性主義的論述,是相當有「時代感」。經典著作雖然深刻雋永,但對初學入門者而言往往有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受。本書運用大量的當代生活議題,例如超模選秀、時尚產業、網際網路等,讓讀者得以從日常生活學習女性主義觀點,彰顯了女性主義的實用與歷久彌新,相信可以提升讀者對女性主義的興趣。
而使本書別具特色的是,即使篇幅非常短,作者也有意識地對一些常見的疑惑作出回應,深入淺出地解說各種常見對女性主義的誤解。從前言就開宗明義提問「我們今天還需要女性主義嗎?」回應了「性別已經很平等,不需要再強調女性主義」的說法。繼而挑戰#MeToo運動、同工同酬、人工流產、性行為知情同意、性別保障名額、育兒責任等所謂「高爭議性」的議題。且在行文之間簡潔扼要地提出論證,雖然受限篇幅無法面面俱到,已足以使讀者認識作者的基本立場,作為後續思辨的基礎。
基於上述特色,本書非常適合所有想開始了解女性主義的讀者。中學教師也可以採用本書為教學參考,搭配具體案例為學生做導讀。就實用性而言,也非常適合致力於推廣女性主義理念的朋友們,作為與初學者溝通的指南。例如第十四章的「女性主義小抄」文字精簡扼要,相信曾經在網路上與人筆戰性別議題的朋友,肯定會心一笑。
從行文架構可以看出作者有意識地定位本書為入門讀物。但作者並沒有因此放棄女性主義的批判性。例如,對於近年捲起一陣《Lean In》炫風的職涯女性主義,作者明確地表達了質疑。雖然不見得人人都贊同她的看法,但這樣的風格,充分展現女性主義甘冒大不韙的本色。定位為入門讀物卻也不怕引起爭議,在基礎與基進之間取得某種程度的平衡,是女性主義讀物中難得的類型。
本書當然不是完美無瑕。最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為了提升易讀性,犧牲了理論的純粹性。從第一波女性主義至今,女性主義的流派已經發展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流派的女性主義之間,唯一的共通點似乎只有「承認性別不平等問題存在,並且致力於提出解方」,歧異點甚至多過共通點。基進女性主義批判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沒有正視父權的根本問題;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指責基進女性主義嚇跑了所有潛在的支持者……各流派之間的論辯,甚至構成女性主義最引人入勝的理論精髓。
而在本書的各章節之間,作者採用的觀點雖然都可稱為女性主義,但實際上經常跳動在不同流派的理論之間。時而自由主義、時而基進、時而帶有社會主義的色彩。這樣的寫法,好處是避免了各流派的弱點,可以針對個別議題展現女性主義最具說服力的答案。但壞處就是在理論與理論之間,深層的、隱而未顯的矛盾,就躲藏在字裡行間,未能呈現給讀者。理論純度不夠純粹,這也是本書最容易被批判的弱點。
然而,本書的弱點,必須是女性主義的進階讀者才能辨識。若沒有對女性主義有更深的了解,本書足堪擔當基本的認識女性主義讀物。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深度廣度難以兼具。本書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就是女性主義的敲門磚,讓更多人用較低的時間成本,接觸到女性主義的基礎觀點。被引起興趣的讀者,自然可以再按部就班從大師之作追尋更深刻的思辨。
未曾接觸女性主義之前,見山是山。希望本書可以發揮讓普羅大眾對日常生活議題「見山不是山」的功能,看出每個細節背後的性別眉角,並且起心動念投入實踐。更期待閱讀本書的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女性主義觀點的多元性,最後「見山又是山」,享受女性主義對人類智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