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

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本書特色

  孩子的問題行為,多半來自父母的有毒教養
  但其實親子都是潛意識恐懼的受害者

  高壓管控孩子,源自父母缺乏安全感
  逼孩子上一堆才藝班,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叮嚀東叮嚀西,來自不信任孩子能把事情做好
  愛說「喜歡嗎?爸媽買給你」的人,才是真正內心匱乏的人

  跨越內心恐懼,教對孩子
  不再複製創傷!覺醒父母的無懼教養術,
  45堂愛自己、挺孩子的父母成長課

  一起來探索45種關於個人‧家庭‧家族‧集體的潛意識恐懼
  讀取療癒自我、修復關係的生命訊息
  當父母消除潛意識的恐懼,有信心放手讓孩子發展潛能與個別性
  就不會對孩子打罵、寵溺、控制、情緒勒索、過度期待……
  親子衝突便自動化解,孩子也將變得樂觀、積極、自信!

  ◎書中個案收集自演講、成長團體、心理諮商和作者親身經驗,真實反映華人共有的道德框架、思考盲點和家庭約束,保證你心有戚戚焉。

  ◎從「案例分享」到「潛意識恐懼分析」,再到說明實踐過程和改善成果的「成長筆記」,提供案例主角親身實踐證明有效的做法,而非空泛崇高的理念。

  ◎附「家長成長自我探索」自我測驗題,引導你自我覺察,和書中人物一起成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娟瑜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超過6000場
  .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喜為人師、樂於分享
  .風趣幽默又深具專業素養,備受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媒體歡迎
  .暢銷書作家,著有《記憶改寫,回到原本美好的自己》、《用女人的方式贏一生》、
  《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要這麼教》等
 
  .興趣:看電影、閱讀、寫作、跳街舞、練肌耐力等
  .座右銘: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
  .寫作目標:陪伴年輕世代父母進行自我探索,並快速選擇正確教養模式,避免毒害孩子而不自知

  Email:lernbook@ms45.hinet.net
  Facebook粉絲團:吳娟瑜老師
 

目錄

作者序──潛意識的恐懼,讓你對親子衝突束手無策
前言──找對潛意識的恐懼來源,修正教養模式

第一章 個人潛意識的恐懼
父母個人的潛意識恐懼造成了親子衝突


1.內疚感:揠苗助長的新手媽媽
2.恐懼感:夫妻失和都是兒子害的
3.厭惡感:親子霸凌何時了
4.無常感:如果媽媽不能陪你長大
5.控制感:虎爸來不及的愛
6.匱乏感:在孩子身上彌補缺憾
7.排斥感:媽媽為什麼不要我?
8.完美感:我可以,你為何不可以?
9.自責感:孩子傷心是因我保護不夠
10.失衡感:當女兒成了代理父母
11.親密感:孩子不是你的另一半
12.疏離感:獨行俠二代的反擊

第二章 原生家庭潛意識的恐懼
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生命陰影,又成了子女脫身不得的夢魘


1.望子成龍:被拒絕的兒子
2.童年受挫:邊緣爸爸的心事
3.母女競爭:欺負媽媽的女兒
4.擔心缺錢:節儉才是用錢之道?
5.暴力循環:家暴父回頭是岸
6.言歸和好:單親媽的成長路
7.情緒投射:當爸爸以己度人
8.找回自我:情傷後的成長
9.天生消極:落後的孩子
10.重組家庭:家裡的角落生物
11.無法信任:孩子,你沒事吧?
12.不想活了:厭世男孩的告白
13.過度陪伴:當關注讓人窒息
14.家庭序位:誰是一家之主?
15.觀念保守:孩子的絆腳石
16.心理矛盾:孩子有權利生氣?
17.孩子拒學:一定要上學嗎?
18.悲傷療癒:陪孩子走過生命巨變
19.高齡產婦:求子不易的後遺症

第三章 原生家族潛意識的恐懼
家族世代相傳不合時宜的價值觀,影響了所有子孫的親子關係


1.重男輕女:「真沒用,這個也不會」
2.離婚丟臉:不准讓族人蒙羞
3.子女不婚:怎樣才肯結婚?
4.族人凝視:教訓孩子給親戚看
5.婆媳對立:婆婆害怕失去地位
6.祖訓約束:兒女心事知多少?
7.護孫心切:顧孫顧到「顧人怨」
8.媳婦求去:一定要勸和不勸離?
9.生命印記:外公的夢想,是子孫的夢想?
10.暴力傳遞:說不出口的抱歉
11.快樂有罪:婆家不習慣快樂

第四章 集體潛意識的恐懼
生活中充斥著「以訛傳訛」、「自以為是」的想法,有些出於對方不自知的恐懼,我們卻受其暗示。


1.潛意識的比較和分享
2.失智海嘯:兒孫何去何從?
3.睡眠障礙:不早睡會頭痛


 
 

作者序

潛意識的恐懼,讓你對親子衝突束手無策


  從小,我們在生命叢林裡尋尋覓覓,而潛意識彷彿一團迷霧,當被它遮蔽雙眼時,我們總是慌了手腳,甚至因此跌跌撞撞、迷失方向。其實,唯有鎮定心神、往內探索,才有撥雲見日的一刻。

  潛意識的四種類型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將人格結構比喻為冰山,而根據心理學研究者的推論,涵蓋行為和情緒反應的意識層面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尖角,只占百分之四左右,隱藏水下的其餘百分之九十六則屬於潛意識領域。潛意識占據內心世界這麼大的比例,我們卻對它所知有限。很多時候,爸媽對子女說出嚴苛的言詞或面露不滿的神情,其實是受到深藏在潛意識的經驗和價值觀所影響。

  這些經驗和價值觀若是負面居多,傳遞給子女的訊息自然就以負面居多。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負面的潛意識訊息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恐懼」了。父母若潛意識中帶有恐懼,往往會以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情緒表現,宣洩在子女身上,致使親子之間爆發衝突。若要改善雙方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在本書中,為了幫助讀者們學習、辨認,我把潛意識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來探討:
  一、個人潛意識的恐懼
  二、原生家庭潛意識的恐懼
  三、原生家族潛意識的恐懼
  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

  「我」在擔心什麼?

  什麼是「個人潛意識的恐懼」?以我為例,我總是對兩個兒子晚歸有莫名的擔心。在他們求學階段,我是一個愛操心的媽媽。如果他們該到家時卻不見人影,我就會到巷口探望、打電話詢問同學媽媽,或在客廳坐立難安。

  待兒子一進門,我立刻詢問:「你為什麼那麼晚到家?」、「你去哪裡了?不要騙我,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同學一個鐘頭前已經到家了,你怎麼那麼慢?」

  我會如連珠炮般地追問,表面上是關心兒子,實際上是潛意識裡的恐懼發作了,我擔心孩子被壞人帶走,擔心孩子出了事,擔心孩子說謊騙我……。

  我多麼希望能做一個全然信任孩子的媽媽,也不斷提醒自己──孩子進門時,要和顏悅色地招呼;溝通時,要聆聽孩子的心聲,說不定他有委屈,或者他被導師留下來幫忙……。

  然而,我總是等不及孩子開口,脫口而出的話語和緊張兮兮的神情就先令孩子反感,使得原本一臉笑兮兮的孩子突然悖然大怒,而且氣沖沖地把房門重重摔上。

  多年來,我一直未能覺察自己內心的擔憂和不安,直到大兒子Bridge出社會工作、搬出去住了,我還常打電話急著找人:「你在哪裡?為什麼不接電話?」連我到海外巡迴演講,依然會打長途電話找小兒子Arthur說:「你OK嗎?家裡都好嗎?」

  對於我的緊迫盯人,Bridge曾抗議說:「媽,您是控制狂!」而已婚的小兒子則說:「我都已經做爸爸了,您還這樣,煩不煩啊?」逐日成長的我如今終於能明白他們的心情了。

  擔心來自缺乏自信

  在我的體認裡,我和兩個兒子的互動是基於第一類型「個人潛意識的恐懼」,不是「原生家庭潛意識的恐懼」(我爸媽不會追問我的行蹤,也從不講擔心的話),不是「原生家族潛意識的恐懼」(我爸媽的雙親也不會對他們嘮叨或過度擔憂),至於「集體潛意識的恐懼」,我或多或少受到綁架事件的新聞影響,但我自認以「個人潛意識的恐懼」居多。

  「個人潛意識的恐懼」源自我自信不足、性格軟弱,做任何事都戰戰兢兢,害怕別人不滿意,擔心自己辜負別人的好意。這樣的畏縮和不安,表現在夫妻關係上,就是常因不服輸而和老公爭吵;表現在親子關係上,就是對孩子會叮嚀再叮嚀、詢問再詢問。因為我,家裡總瀰漫著擔心的氣息,彼此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有覺察就有成長,有成長就有改變,成為「嬤」字輩的人之後,我見識到媳婦的教導有方,從不見她慌張等候孩子放學回家,也未曾聽她焦躁逼問孩子行蹤。

  每個人有不同的潛意識恐懼,看見了,就容易調整;知道了,就好破解。如同置身迷霧森林中,只要定心定意,就能從微光中找到方向。

  感謝‧再感謝

  本書從寫作到付梓成書歷時近兩年,感謝演講現場許多聽眾的詢問,感謝導師班學員們深入的請教。

  我關心親子議題四十多年,華人世界巡迴演講六千場次以上,接觸面廣,讓我找到華人爸媽共同的隱憂──明明愛孩子,卻做出「毒害」孩子的行為而不自知。

  我渴望引導大家從探索潛意識四個面向的影響,看清楚「毒親效應」(指錯誤的親子相處所造成的遺憾和悲劇)的結果,儘速找到自覺改正的成長之路。

  在此,感謝所有協助刊登文章的主編們,感謝出色出版社陳純純社長、張愛玲副總編輯、謝佩親編輯等同仁,在出版過程盡最大心力協助我。

  一本書、一個理念、一個行動方案,絕對需要這樣堅強的陣容來支持,感激不盡啊!

吳娟瑜
二○二○年九月十八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08672
  • 叢書系列:健康樹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內疚感:揠苗助長的新手媽媽
 
內疚感是良心的一道防線,是一種遭受別人指責時所產生的慚愧不安感,或是與人互動時自覺表現不夠理想的感受。懷抱內疚感的人至少知道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對自己、對孩子都是一次改善關係的機會。
 
有一天,在導師班做成長分享時,新婷突然眼眶一紅,哽噎難言。我請她回想方才所說的話語,看看是哪一個感受觸動了她的心弦?
 
當時,學員各自分享一個月以來的家庭作業,新婷提及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兒子怕黑,小小腦袋裡總想像著黑暗深處藏著可怕妖怪,連上個廁所都非要大人作陪不可,若她大聲制止,不准兒子怯弱膽小,他立刻情緒失控、眼淚決堤。
 
過去,新婷每每看到兒子玻璃心飆眼淚,都會不耐煩地勸說:「你要勇敢,自己的家有什麼好怕的?走走走,快去尿尿!快!」當兒子越是畏怯退縮,她越是煩躁催促。
 
後來,導師班上探討到人類怕黑的共同現象,同時談到孩子在童年階段的焦慮需要大人多加理解和接納,新婷才恍然大悟,內疚起自己竟然對幼小無助的兒子如此苛刻。
 
新婷說:「我好殘忍,兒子已經那樣慌張害怕了,我還發脾氣斥責他,讓他心靈受創更深。」
 
新婷在教養過程中能夠覺察自己的缺失,這固然是好事,但若一直深陷在內疚的情緒不能自拔,對自己、對兒子反而有害無利。
 
新婷看到導師班的同學在生活習慣上和親子關係上都有長足進步,唯獨自己似乎對兒子的成長過程造成了陰影,心裡是既挫敗、懊惱又焦急,她連忙問我:「吳老師,怎麼辦?我來得及救我兒子嗎?」
 
「問題沒有妳想像得那麼嚴重,妳該做的第一件事是停止內疚,這樣才能繼續往前進。」
 
內疚的人內心有一把嚴格的戒尺,當看到孩子退縮不前,或遭到公婆、丈夫責難「連一個孩子都帶不好」時,內疚感又會加重。
 
「新婷,其實妳是一個盡責的媽媽,對不對?妳無時無刻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妳希望調整教養的態度,這對孩子都是有正面意義的;但如果你因為產生內疚感,開始為了補償而對孩子過度呵護,造成孩子反過來予取予求,這也不是好現象哦!」
 
聽到這裡,新婷趕緊收起因為慚愧快奪眶而出的眼淚,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問道:「剛才想到兒子從小被我錯誤對待,我心裡很難過。但現在又聽到如果因內疚感而補償兒子,會造成反效果,這樣,我究竟該怎麼做才對呢?」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