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進入市場之前,Ego想對你說
要「成為贏家」,而不是「想賺錢」
「想賺錢」一直看不慣「成為贏家」,他總認為自己賺錢的能耐比對方更勝一籌。某天,兩人在交易市場上狹路相逢,「想賺錢」當然不會放過這一較高下的機會,向「成為贏家」發出戰帖。
經過一番比拚,「成為贏家」最終贏得了這場較量且賺到了錢;反觀「想賺錢」,不僅敗下陣來,還把錢雙手奉上給了「成為贏家」。
如果今天我們以「心態」做為一道分水嶺,那股市中的所有參與者可以被分成「具備有贏家心態的人」與「沉溺於輸家心態的人」。
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進入市場的起心動念,都是「想賺錢」。然而,打從17世紀開始有股市交易以來,「想賺錢」的投資人最終都很難得償所願,這其中甚至也包括昔日購買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一度小賺,卻大賠收場的世紀天才牛頓先生。
人們不是總說「心想事成」嗎?為什麼一心「想賺錢」反倒賺不到錢呢?
勇於想像「想賺錢」、「賺大錢」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交易者需要的是「正確地想」。具體來說,交易者應該用力想像的,是想著「自己有依照交易系統紀律操作,最終賺到大錢」!
那些缺乏正確的想像,單單只是「想賺錢」的投資人,只要看到帳面上有賺,那怕只是一點點小錢,都會想要趕緊放進口袋,深怕獲利稍縱即逝;反之,當帳面呈現虧損的時候,他們卻是遲遲砍不下停損。
因為「想賺錢」的他們,認為停損賣掉股票就等於是賠錢、認輸,說什麼也不願意做出這樣的決定!於是只好選擇不作為,放任虧損持續在自己的帳戶裡發展,讓原本的小賠有很大機會演變成中賠,甚至是大賠。
贏家剛好相反,他們擁有交易系統,並且依法操作、紀律執行。遇到虧損,贏家乾淨俐落地在小賠就結束這筆交易,杜絕後患;遇到獲利,贏家遵從交易系統指導,直到趨勢發展結束才終止這筆交易。他們在未來人生裡的數百次、數千次交易機會裡,總是「先有停損點、才有進場點」,並且確實做到「把風險抓好、讓獲利奔跑」,反覆進行「賺多賠少」的循環,不斷累積財富。
《超級績效2》作者馬克是全美交易冠軍,他在書上說:「贏家是屬於沒辦法容忍失敗的人。」 作者這句話的用意,並不是把交易中的停損視為失敗。他真正想強調的是,「縱容任何一次交易出現大賠」、「無法在市場上獲致長期正報酬的成果」,這些才是贏家真正無法容忍的失敗。
交易路的顛頗挫折,贏家早已了然於胸也不會因此躊躇不前,他們看得更遠,他們更在意自己是否「對的事情重複做」,踏實穩健的往目標邁進!
所以,進入股市的一開始,千萬別只是絞盡腦汁地「想賺錢」,而是把校正心裡目標「成為贏家」視為第一優先,努力向贏家看齊,期許自己也能擁有一套長期正報酬的交易系統,以及具備穩定的交易心態。
該如何定義成功?
美國四星上將巴頓將軍曾說:「評價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他站上頂峰,而是看他從頂峰跌落低谷之後的反彈力。」
這是我讀過最有力量的一段話,沒有之一。它成為了我過上更好人生的信念,同時也是我選到更好股票的圭臬。
細讀這段話會發現,它提醒了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不應該滿足於當下的成功。在求學時期,不以考上名校為滿足,因為搞定了眼前的考試,之後還有畢業、求職等關卡要過;在生涯發展上,不以個人成就而滿足,因為儘管擁有眼前的薪資收入,之後還有感情經營、養兒育女等課題要面對。
在交易之路上,這段話也提醒我們不要以「這季大賺30%」或者「今年本金報酬翻倍」為滿足,儘管過往績效屢創佳績,並無法保證未來也是如此,因為下一季、下一年的挑戰將接續而至。
反覆咀嚼巴頓將軍這段話,它讓我們重新定義「成功」二字;所謂的成功,更接近於「不斷成長」的概念。它讓「成功」變成是一種里程碑式的動態發展,而不是終點站式的靜態目標;不是今天達到特定成就就算成功,而是要讓自己具備化障礙為道路的能量,並帶著成長型思維不斷向上。
「總是風控」才能立於不敗
風控的重要啟發來自點石團隊創辦人BEN老師,是他教會我充分風控、追逐獲利,進而從觀念上轉變,讓我知道停損只是一種「成本」,一種為了取得之後大賺的必要成本。
孫子兵法有云「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意思是說「先打造自己不會被敵人戰勝的條件,等待敵人被我戰勝的時機」。 交易也是如此,每次進場前無論如何都必須先做好風控,確保不會一次就被市場掃地出門,確保自己能持續在市場裡好好活著,才有看到並且參與「賺多賠少」的可能。
在多年與學員教學相長的經驗下,我設計出「先有停損點、才有進場點」這個slogan與執行方案,只要實踐「先有停損點、才有進場點」,就已經做到了「風險控管」,而我將在這本書裡與你進階分享我原創的:「風控3個點」,未來你只需在每一筆交易裡釐清這3個環節,就能在進場前先立於不敗之地!
「審慎選股」才能積極獲利
我們進入交易的市場,絕對不是為了追求交易的快感,而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的方法可行、能累積出賺多賠少的長期正報酬。請務必記得,激情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長期的正報酬!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審慎選股」,就像高超的獵戶「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進場訊號絕不輕易出手。
我常對我的學員們說:「更多的交易機會,可能只是創造更多的虧損;高頻的交易次數,並不會換來更高的勝率。」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 」,這句話言簡意賅,卻也恰恰呼應了我「專注於更少但是更好」的選股哲學。
本書隨後的章節我將與你分享我的風控選股策略「獵鷹9號」,和你一起學習這一套厚積勃發、博觀約取的審慎選股方法。
「選擇突破」才能不再盤整
還在警界服務的時期,當時的我,把每天的「警職工作」過成了一個呆板的盤整型態:上午7點進辦公室,下午6點回家;每週5天,周休2日。
每天回家路上,塞在車陣裡的時候,我總會反覆的問自己:「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要的嗎?」雖然,我心裡相當清楚,相較於大部分的受薪階層,維持這樣的工作與生活型態並沒有不好,但若不求改變,我也等於做出了一個「選擇」。
選擇了穩定,就很難突破現實中的大小框架;選擇了突破,就決定頭也不回、遠離那充滿框架的人生。
也許你會感到疑問,受雇於私人企業、或是有份鐵飯碗的工作就一定是盤整人生嗎?倒也不一定。如果你勤勤懇懇、苦幹實幹,或許你可以把自己的職涯發展成一個緩漲型態:「每年加薪一點、數年升官一次。」
然而,這樣的緩漲狀態一樣不是我想要的,於是我對自己做了一個問答:
自己現在的生活與工作是怎樣的「型態」?
對於目前這樣的「型態」,我的感受如何?
我真正渴望、想用力追求的又是怎樣的「型態」?
會這樣問自己,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涉及到我對自己的「目標設定」。倘若我心裡很滿足於當時的盤整狀態,但理智上卻又覺得自己好像該出來闖一闖?這時潛意識跟理智思考不同調,很容易在心態上是騎驢找馬,那之後的發展就很難專注深入,不斷突破精進。
我對上面問題的回答是:
認知到自己的生活型態是「盤整人生」
每想起此事就渾身不對勁。
在交易與開發策略過程中,發現飆股的邏輯:「漲多跌少」,漲多跌少的狀態也正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於是潛意識跟理智達成共識,我選擇「活出自己的飆股人生」!
這張圖跟「盤整型態」的不同之處,在於「上漲」比較多,「下跌」比較少,如果能讓它持續反覆「漲多跌少」,就能得到一條往右上角發展的趨勢線,我稱它為「飆股曲線」。
我充分相信這個漲多跌少飆股曲線,也會開始成為你生活的指導方針,更是選股買賣的交易信念,在未來漫長的股市人生裡,它會持續為我們帶來巨大的心智力量。
選擇的同時,也是放棄
曾聽人說:「人生就是不斷由一個個選擇而組成的」,我很認同,甚至我覺得好的人生是來自不斷做出一個又一個好選擇。
曾經我也思考過:是要留在公職好?還是全職做交易?或者先有孩子好?還是先衝事業好?這些都是選擇,甚至「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當然「選股」這回事,更是在選擇。
在這不斷選擇的過程裡,我體會到2個意義:
「選擇」的背後,是「放棄」。
面對選擇的兩難時,永遠選擇「長期」的好處。
當我決心選擇活出「飆股人生」,就得放棄穩定的公務人員鐵飯碗;當交易者選定趨勢出現時才進場,就得放棄在盤整格局裡瞎攪和;當我決定要成為贏家,就是不再讓自己成為「輸者眾」裡面的那個微小分母。
選擇的另一面代表放棄,因此每次的選擇,都會有其對應的優缺得失,而這些優缺得失又必須以長期的眼光來審酌權衡。
倘若我選擇持續在警界服務,眼前的好處之一是我能維持穩定的月薪收入,但待越久,在心態上就可能越難離開,進而逐漸失去出來闖盪的衝勁與成就個人事業的機會。
又好比一檔持股昨天剛買,今天就漲停,只要現在把它賣掉,那10%的獲利就可以馬上得到。但是賣掉的同時,也等於失去了之後參與它漲幅100%、200%的大賺機會。
自此我們明白,「現在」的我們,是「過去」無數個選擇累積而來,過去已無法改變,但「未來」還可以,要想改變未來就要從改變現在的選擇品質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