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 定價:360
  • 優惠價:7928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我們不需要完美,這世界也不需要完美。
因為不完美,我們才需要依靠彼此,連結彼此。
 
傷痛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慧,
帶你重建內在安全感,修復情感連結,
找回自尊與自我存在的價值,成為最有力量的完整自我。
 
  「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榮格,瑞士心理學家
 
  世界越喧囂,對愛與肯定的心理飢餓就越強烈。
  你常以大量的飲食來撫慰自己的情緒,情緒越不佳,越會失控地大吃大喝?
  你會一直看電腦滑手機,不見得要找什麼,只是漫無目的地轉換網頁?
  你時常有想和誰說話,但瀏覽好友名單或通訊錄,卻覺得沒有人可以交談?
  這些行為的背後,是你渴望溫暖的吶喊。放任愛與關懷的缺失,內心會漸漸損傷成一個大破洞:一個再也不相信自己為「好」,不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巨大破洞。
 
  第一本回應現代人孤寂心理狀態的專書,
  化解情感失調,找回安頓自我的力量。
 
  本書作者、知名的傷痛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慧,長年在諮商實務中看見許多人因為早年生命的情感缺失或受創等因素,內心發生孤寂感,以至於缺乏關注自己,也失去好好照顧自己的興趣與活力。還有些人因為害怕孤伶伶一個人會無法面對生活變化與挑戰,寧可選擇困在充滿孤寂感、假面的人際關係中,無法斷開依賴,於是在周而復始的親密感失落與疏離感中,日漸憔悴。
 
  你是否正處於孤寂中?檢視你的孤寂訊號:
  • 你會用大量的飲食來撫慰自己的情緒,情緒越不佳,越會失控地大吃大喝。
  • 你感覺常處於一種空洞和空虛中,覺得沒有重心,心空空的。
  • 你有種對生活日復一日的迷茫感和厭倦感,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 你會盲目地購物,或不斷地逛街,或無法克制地瀏覽購物網頁。
  • 你常常出現這世界有自己和沒有自己根本沒差的念頭。
  • 你感覺對人生充滿疲倦感,有種「若明天就死掉了該有多好」的想法。
  • 你常有一種好想找人的念頭,又會出現根本沒有人可以找的失落感覺。
  • 在你的生活環境中,你常產生一種格格不入感,覺得被這世界排拒。
  • 你常發生覺得和周圍的人無法溝通的狀態,很難被理解,也很難理解別人的疏離感。
  • 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引發你的興趣或動力,你認為自己是全然的孤獨。
  • 你會一直瀏覽網路,無目的,也沒有涉獵什麼,只是漫無目的地轉換停留的頁面。
  • 你一直強烈地渴望伴侶,或是有一個什麼人能陪在你身邊。
  • 你常想像會不會有個人突然關注你、關心你,那會讓你覺得好像活著還有一些價值感、存在感。
  • 你很害怕假日,或是夜晚下班後的時間,那種沒有人可以找、沒人可以陪伴說話的感覺,讓你覺得恐慌。
  • 你時常有想和誰說話時,瀏覽好友名單或通訊錄,卻覺得沒有人可以交談,然後出現寂寞感。
  (以上越多項符合,代表孤寂感越強烈。)
 
  ★30堂課啟動親近自己的意願,療癒孤寂:
  如果你已體察到了自己的孤寂感,也深感這種內心處於斷裂和封閉的狀態,已為自己帶來許多身體和精神方面的不適,那麼,這本書將能與你有所連結:
 
  .覺察15種孤寂訊號,檢視內心是否住著一個孤寂的小孩?
  .回溯生命歷程,理解與接納自己的傷。
  .深入孤寂的內心世界,感受不信任、失落、低自尊、害怕社交的深層心理。
  .培養健康孤獨的能力,即使一個人,卻不陷入孤寂。
  .六階段修復練習,做一個內在情感安穩的人,與他人建立正向連結。
 
  親密和愛,是人的需求之一,唯有能經驗到親密與愛,人的內在才能保有溫暖及感動。縱使生活遭逢不如意的風暴,但因為有完整的自我與健康合宜的關係,就能以最短的時間從挫折與失落中回穩。
 
  真實完整的你,才能擁有真實完整的關係。
  陪自己如實感受,連結想接觸的人和世界,你將成為最有力量的自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目前為璞成心理學堂總監、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至今已出版24本心理關懷與療癒的作品,主題涵蓋臨終關懷、悲傷療癒議題、自我人格發展、情緒修復以及關係議題。除了以寫作推動心理觀點,也長期投入心理教育講座、課程和工作坊帶領,並從事個人心理諮商工作。出版及心理學推廣足跡遍及各地華人社會,是許多機關、單位及民眾所信任的心理專業者。
 
  已出版作品
  《死亡如此靠近》(2001,大塊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文學類圖書)
  《請容許我悲傷》(2003,張老師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這人生》(2004,張老師文化)
  《生命河流》(2005,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張老師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2008,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2009,寶瓶文化)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2013,寶瓶文化)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2014,寶瓶文化)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2014,寶瓶文化)
  《為什麼不愛我》(2015,寶瓶文化)
  《七天自我心理學,找回原本美好的你》(2015,究竟出版)
  《你過的,是誰的人生?》(2016,究竟出版)
  《親愛的,其實那不是愛》(2016,寶瓶文化)
  《敬那些痛著的心》(2017,究竟出版)
  《入夜,擁抱你》(2017,麥田出版)
  《完美情人不存在》(2018,平安文化)
  《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2018,究竟)
  《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2019,三采)
  《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2020,三采)
  《受害者情結》(2020,平安文化)
 
  追蹤蘇絢慧:
  FB蘇絢慧分享空間
  FB璞成心理學堂
  FB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
 

目錄

自序 成為自己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做自己最好的照顧者
 
第一章孤寂成傷,你的身心都記得
1 孤寂讓人慌
2 成熟的你,可以孤獨但不能孤寂
3 孤立?疏離?失落?斷裂?關於童年的情感缺失經驗
4 原來年少時,就已靠向孤寂
5 孤寂對身心的殺傷力
6 匆忙的社會,餵不飽的心理飢餓
 
第二章回溯孤寂,那些生命歷程的痕跡
7 因為不安全感而逃避依戀關係
8 愛與正向情感匱乏,對自己的情緒感受麻木
9 對「和人相處」感到陌生和不安,寧可戀物
10 在這情感疏離及壓抑的社會環境啊
11 童年缺乏信任與親密感,造成對關係的絕望
12 負面的人際經驗,不完整的自我
 
第三章走入孤寂者的內心世界
13 害怕失落,無法面對分離
14 需要溫暖卻不敢承諾,矛盾的人際關係
15 有一種自我保護色叫疏離
16 「做什麼都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17 對人對己都失去信任感
18 憂鬱及壓抑的人生
 
第四章勇於健康孤獨,擁抱不完美的世界
19 能與自己建立深層關係,才能與別人建立深層關係
20 學習對人好奇,產生共鳴的情感
21 以情感連結及友善回應他人
22 重新打造內心的安全避風港
23 承認我們都是脆弱的人,需要彼此
24 領會健康的孤獨,發展合宜真誠的關係
 
第五章擁抱及愛回內在孤寂的自己
25 修復練習第一階:允許你有感受,降低神經症反應
26 修復練習第二階:接納及安撫你的真實情緒
27 修復練習第三階:肯定你的存在「很好」
28 修復練習第四階:保持對自己的正向好奇與關注
29 修復練習第五階:學習在關係中傳達情感與正向表達
30 修復練習第六階:累積同步同調的情感連結
 
結語:搭建內在安穩的情感中心,做自己最真誠的夥伴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986249
  • 叢書系列:心靈成長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餵不飽的心靈,一切都是童年的錯:《療癒孤寂》

成為自己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做自己最好的照顧者:《療癒孤寂》

 

內容連載

成為自己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做自己最好的照顧者
 
在這路上沒有人追在我身後,而我也沒有走在別人的路上。我孤獨,但我用生命填滿了孤獨。
——榮格(Carl Gustav Jung ),瑞士心理學家
 
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你我都必然會體驗孤獨。空巢、分手、喪親、隻身在異鄉、缺少能交流對談的人,或走在破碎的人生路途中,都會讓你經驗或長或短時間的孤獨。
 
但孤獨的存在狀態,不必然會引發漫長且痛苦的孤寂感,只要我們願意覺察這些具有負向效應的孤寂訊號,然後為自己找到適切的關照行動,暫時的孤寂可以得到療癒及安慰,讓我們即時穩住內在自我,並朝向更有意義成為完整自我的方向邁進。
 
孤寂,是一種生命很難迴避的感受和體會。在一生的成長過程,某些生命階段,每個人必然都要體會這種深刻的人生滋味。這種感受,來自一種人際上的孤單、疏離和寂寞感,發生的原因很多,像是因為地理上和人群的疏遠距離而導致的孤立,或是心理上情感的斷裂所帶來的親密感失落和情感空虛。
 
孤寂感帶給人許多方面的影響,除了身心方面,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和人際及社會層面的關係,也影響著對待自己生命的態度。
 
在心理諮商的實務工作上,我看見許多個體因為內心發生的孤寂感,讓他對自己缺乏關注,也沒有興趣和活力投注在關懷自己、照顧好自己的目標上。
 
一直以來,有許多關於人類生存的研究在探討孤寂感對人的作用和影響。有些腦神經科學的學者從演化觀點解釋,對群居性的人類而言,落單不利於生存,群聚才有利於生存,因此大腦將「孤寂感」演化成預警機制,一旦個體的孤寂感升起,將使身心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使人際關係與生理健康都面臨危害。因此,這些研究發現,孤寂感將身心機能造成負面影響,提高死亡率,縮減人的壽命,當然也損及人的幸福感。

會員評鑑

4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0
|
2023/02/11
|
電子書

這本書在我感受到內心孤獨小孩的時候,接住了我。
恍然大悟發現對親情的依戀,因為找到原因,所以能夠自我覺察、稍微得自我療癒,日後當孤獨小孩出現的時候,我會抱抱自己、拍拍自己,告訴孤獨小孩,長大的我在這裡陪你,不怕。

其他:
若以客觀的來看,這本書的說話方式,如其他書友所說,讀到後面會有意思重複的現象,不過個人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在這本書已經得到了療癒。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2/05

有者深層的體驗及文字底蘊、專業知識,沒有過多多餘的賣弄文學,取而代之的是自我先瞭解、成長背景,由內而外的深刻體悟!
展開
user-img
Lv.9
4.0
|
2022/02/05

不錯的一本書,
雖然在某些章節跟敘述會讓人有在湊字數的感覺,
原因可能是畢竟不是新的理論基礎,
為了加上疫情增加的獨處時間還有時下流行的帶入實作克服小練習去書寫,
所以在很多基礎理論下去加上些許篇章造成這樣的感覺。
但另一方面,
這樣的書寫方式對於一個第一次接觸這種議題或者真的有這煩惱的讀者,
反而更能了解更願意吸取建議,
以作者的背景選擇這樣的角度也是合理,
至少比起時下很多沒有基礎的感情面書及自成一格的催眠式治療要有深度許多,
但同時這個議題一直是個複合式探討,
針對書中的建議有些細節跟作者自身的建議還是有賴讀者自己的判斷
展開
user-img
Lv.1
4.0
|
2021/06/28

前面敘述重複 原本看不下去 猜想作者可能是為了表達理解 ,今天終於再繼續閱讀下去,發現後面1/3的地方寫的很好 覺察問題源頭後 有助於改善 。但還是喜歡比較有效率的閱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6/06

孤寂,孤單加上寂寞,已成現代人常有的心理狀態,可是,願意去正視的人少之又少,因為這個社會對於孤單與寂寞,不知何時已貼上了負面的標籤。
 
然而,在疫情暴走的這段期間,我們的社交受到限制,儘管科技發達到只要有網路,隨時都可以聯繫上另一個人,可是這樣的交流仍屬於低溫的。更多的時刻,我們基本上都是獨自一個人或是與較親密的人相處在一起,我想,在這樣的時刻,減少了許多外在的喧囂,大家反而能更貼近自己的心。
 
心理學是一個讓我很踏實地認識真實自己的管道,而蘇絢慧老師的文字便是帶我通往這扇大門的鑰匙,一直以來,很喜歡老師對於自我照顧與疼惜自己的觀念,讓我有機會回顧自己的童年,重新慢慢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
 
關於童年創傷,有一段話非常有名──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近年來,有許多探討童年創傷的書籍,也有部分的反駁聲音說,不要什麼都推到童年的身上。這讓我更好奇,這些聲音為何不願回頭看自己的童年呢?
 
去了解我們在長大的過程是如何塑造我們此刻的思想、行為以及道德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也能鬆動長久以來綑綁自己的隱形束縛、被忽視多年的需求,進而接納自己並更讓生命經驗更加寬廣無限。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害怕與自己相處,藉由獨處的時光好好與自己談心對話,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在《療癒孤寂》一書中的最後,有六階修復習題,每天給自己一些時間與自己相處,我相信你也會是一個幸運的人。
/
IG:lovelove_reading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