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動中禪是泰國隆波田禪師繼承佛陀的《大念住經》,以身念住、以身體動作方便,直接開始人人本有的覺性:法眼。用本有的法眼看清自己的無明妄念,這個方法叫定慧圓明,定慧等持,定是三摩地,慧是毗婆舍那。非關語言文字,由自己親證,行者自得其味。這個方法容易掌握,直取無上菩提。當念頭升起時觀察他,當下你識破妄念的鬼把戲,當下解脫。不去分析念頭,分析念頭又是頭腦的無明作怪,你看見它截斷的那一刻,便是戒定慧。「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知幻即離,不著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隆波田所用的方便方法,更適合於當今科技發達、生活快節奏的人們修行,動中有個不動的,那就是覺性--覺知,舉手投足便開啟他,生活當中容易培養,因為人們無時不在動中,此書就是告訴了這個訣竅。
分分秒秒動靜中培養覺知,自覺明了,念茲在茲,不被妄念欺騙,不被妄念愚弄,做一個觀察者,不要成為什麼!觀察妄念獨脫根塵,超越苦樂,覺性連片,覺性圓滿。從而滅苦,了脫生死。
隆波田禪師的傑出弟子康懇長老,他花了三年時間達到了滅苦解脫。心地光明安祥,大度慈悲。並在泰國東部菜單棚府蘭卡多寺開創國際動中禪禪修中心,森林道場,免費利益修行眾生。二○○九年七月至九月有幸,譯者覺奎在泰國親受隆波康懇的教海歸依、短期出家,並取名為阿帕塔隆(一個永遠保持光明的人),親自感受到動中禪開啟覺性的強大。體會到無明被截斷心地的清涼的味道,相信動中禪是直取涅槃的快速法門,離別之時特別懇請長老贈送一本英語書的開示講演一書《觀察.不要成為》。回到中國後請成都的明玉教授譯成中文,後讓中國同修分享康懇長老的修行經歷,及修行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康懇長老慷慨答應出版。編者無比喜悅和高興。所幸廈門吳舜華居士聽說要出版此書,非常高興出資兩萬人民幣共襄此舉,她說能為修行人提供法音、開啟法眼是莫大的幸福。
本書中除譯《觀察‧不要成為》一本外,還有編者整理的在泰國蘭卡多寺中康懇長老開示,問題回答,及阿姜甘朋的一篇開示。
在此,三生有幸,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我們都遇上了,方法也學到了,那就用這一期生命了脫生死、現證涅槃,來感恩佛陀、感恩隆波康長老及蘭卡多寺的僧眾修行人、感恩中國、感恩幫助我們的一切眾生。(其中有同行道友、岩松居士、李彤居士、傳因法師、遠新慧居士、謝華敏居士、張東符居士、韓衛國居士、陳○○居士、胡國勝夫婦等。)
譯者覺奎
二○一○年五月十五日
印行本書的緣起
本書介紹如何藉助身體的動作來培養覺性,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覺性加行的開示中,講的正是這一內容(《大念住經》)。書中還介紹了隆波田禪師的生平,記載了他的弟子們的修行經驗。健在的隆波康懇法師,是隆波田禪師傑出的弟子之一。他向我們保證:「我不說謊,也不講故事,更不會把你們引往錯誤的方向」。本書的內容是隆波康懇法師多年講學的薈萃。
隆波康懇傳承隆波田的教學風格,超越內觀的建立而強調覺性的培養。他建議在正式訓練以外,把對身體和思想動作的意識,貫穿於日常生活中。暫時撇開人們對靜坐冥想已有的看法--例如:心念專注於一點,這時身體內外的活動都會帶來障礙--隆波康懇允許人們,以開放的心態和開拓的精神,在訓練中找到自己的切入點,透過自己來發現覺性的真面目。
由此人們知道「專注」就是直接接觸,不管那是什麼,回到當下與之同在,不要有任何放逸;如果每時每刻思想都能堅定地覺知,就成就大定(三摩地);所有的活動,包括思想活動(念頭、感覺等等),都可以用來培養更多的覺性,直到它成為覺性的第二屬性。隆波康懇傳授的方法簡單、實用、直接。對於習慣於複雜思考方式的現代人,這是很難接受且極具挑戰性的。
真的是如此簡單嗎?人們會質疑,難道你不需要給出其他有創新性的想法--不同於其他任何事物的想法--真的不需要這樣嗎?心毫不扭曲地知道當下的本性--它清淨安詳--只是我們沒有著意令它示現。覺知是到達(認識)本性的唯一道路,隨著「明」(覺性)的到來,「無明」(引起各種迷妄的根源)會被驅散。
由於本書內容彙集自面向現場聽眾的即興演說,因此沒有事先擬定的主題,同時會有一些重複的部分。這裡呈上的內容是自性的流露,讀者不妨把重複的部分視為重點。聽到、讀到以及成百上千次訓練的目的,是要引領人們獲得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