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關於東周各諸侯國的故事,很早就已經開始流行。
明朝嘉靖、隆慶時期,福建人余邵魚把之前流傳的《武王伐紂平話》《七國春秋平話》《秦並六國平話》等平話故事糅合在一起,編成了一部《列國志傳》。這部書的優點是語言通俗易懂,但是書中線索凌亂,文字粗糙,後來明末文學家馮夢龍對其進行了改編。
馮夢龍,字猶龍,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末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出身於官宦家庭,從小就很有文才,為人也豁達,經常和其他文人往來結交。少年時,馮夢龍曾把精力全都放在科舉考試上,但是屢試不中,後來為生活所迫成為教書先生。天啟六年,馮夢龍遭受閹黨迫害,從此對仕途心灰意冷,轉而發憤著書。
由於當時流行的《列國志傳》水準不高,馮夢龍在其基礎上,搜集其他資料對其進行了擴充改編,並更名為《新列國志》。《新列國志》釐清了《列國志傳》中繁雜的線索,在文字、情節和人物刻畫方面均有很大提升,原書中有遺漏或錯誤的地方,馮夢龍也進行了考核和校對。
清朝乾隆年間,文學家蔡元放又對馮夢龍的《新列國志》進行了一番修訂,加上了序、評語、讀法和一些簡單的注釋,並將書名改為《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共一百零八回,起自周宣王輕殺大臣,終於秦始皇兼併六國,跨越五百多年歷史,講述了春秋各諸侯國之間的吞併及稱霸,戰國七雄之間的爭戰,以及在這樣的時代中人物的悲歡離合。興衰榮辱是這部書一以貫之的主題,在對國家興亡的敘述中,作者的善惡是非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小說通過豐富而生動的故事情節,讚揚了從善如流、賞罰嚴明、胸懷大度的王侯和忠貞不二、有勇有謀的將相,也讚揚了那些見義勇為、機智果敢的豪俠;對昏聵、殘暴、荒淫無恥的帝王和貪婪、奸詐、陰險的佞臣小人進行了揭露與鞭撻。這種是非觀念,對後世為人處世的準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書中事件雖多,但是並不凌亂,各國之間的交叉敘述有條不紊,把五百多年歷史興衰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人物雖多且各具特色,從帝王將相、士族大夫,到販夫走卒、市井百姓,個個特色鮮明,讓人印象深刻。在同時代的作品中,這部書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來說,都稱得上是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