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萬物的價值:經濟體系的革命時代,重新定義市場、價值、生產者與獲利者

萬物的價值:經濟體系的革命時代,重新定義市場、價值、生產者與獲利者

The Value of Everything: Making and Tak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 定價:580
  • 優惠價:75435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是誰在創造財富?
我們如何決定財富創造者的價值?
當今經濟與金融危機正埋藏於眾目睽睽之下⋯⋯
 
  「那些野蠻的黃金大亨──找到金礦的不是他們、挖掘金礦的不是他們、加工金礦的也不是他們,但不知道是出於哪種莫名其妙的煉金術,所有的黃金都屬於他們。」
  ──「大」比爾‧海伍德(Big Bill Haywood)
  美國第一個製造業工會創辦人,一九二九年
 
  製造商品的人是獲得最大利益的人嗎?獲得最多利益者就是貢獻最多心力的人?現代資本主義中,價值萃取比價值創造能得到更高的報酬。而獲得最多財富的人,通常不具生產力;具備生產力者通常都支領低薪,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本書透過案例分析——從矽谷的Apple、Google等,到金融業,再到大型藥廠——展現一旦失去辨別價值創造與價值萃取的能力,等於開了方便之門給特定人士,肆無忌憚地僭稱價值創造者之名,然後行價值萃取之實,加劇社會與財富的不平等。
 
  二○○八年的金融風暴反應了現今資本主義隱藏的問題,為了避免下一次的經濟與金融危機,並促進長期的經濟成長,我們急需理解價值創造的來龍去脈與生活息息相關,以此重新定義資本主義、重新認識公共政策的作用與政府部門的重要性,並重新思考我們真正想要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得獎紀錄
 
  榮獲2019年「斯戴爾夫人獎」(MADAME DE STAËL PRIZE)、2018年「李昂鐵夫經濟學獎」(LEONTIEF PRIZE)、2020年「馮•諾依曼獎」(John von Neumann Award)。
  入圍2018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麥肯錫》(Mckinsey)商業類年度好書。
 
各界專家‧重量級推薦
 
  吳惠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李顯峰(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胡采蘋(財經專家)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顏擇雅(作家)
 
國際媒體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瑪里亞娜‧馬祖卡托直言不諱表達自己的觀點。」──約翰‧桑希爾,《金融時報》
 
  「別惹怒世界上最可怕的經濟學家,瑪里亞娜‧馬祖卡托。」──《時代》雜誌
 
  「瑪里亞娜‧馬祖卡托的思想為一場日益激烈的政治辯論提供了燃料,這場辯論的主題是:私部門可以獲得國家財富的哪一部分?」──拉娜‧福羅奧,《時代》雜誌
 
  「瑪里亞娜‧馬祖卡托是當代最傑出的經濟學家之一。」──克里斯蒂安‧克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瑪里亞娜‧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瑪里亞娜‧馬祖卡托博士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創新經濟學與公共價值教授,並於該校身兼創新與公共目的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 Public Purpose)的創院院長。她先後取得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文學士學位,以及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的碩士與博士學位。她曾於英國薩塞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的科學政策研究中心(Science Policy Research Unit)擔任過雷金納德‧摩西‧菲利浦斯講座教授(R. M. Phillips Professorial Chair),也是英國社會科學院(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與義大利國家科學院(Italian National Science Academy;Lincei)的特選院士。
 
  她獲得過的國際級獎項包含二○二○年的約翰‧馮‧諾伊曼獎(John Von Neumann Award)、二○一九年的全歐研究院斯戴爾夫人文化價值獎(All European Academies Madame de Staël Prize for Cultural Values),以及二○一八年的李昂鐵夫推進經濟思想前沿貢獻獎(Leontief Prize for Advancing the Frontiers of Economic Thought)。她被《新共和》(New Republic)雜誌封為「三大創新思想家」之一,在二○二○年由《快公司》(Fast Company)雜誌選為五十大商業創意人士,並且被《連線雜誌》(The Wired)點名是塑造資本主義未來的二十五名領袖之一。
 
  她廣獲好評的《創業型國家:打破公私部門迷思(暫譯)》一書(2013)深究了國家在推動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至於《萬物的價值:經濟體系的革命時代,重新定義市場、價值、生產者與獲利者》(2018)一書,則闡述了何以價值創造應該要獲得獎勵,價值擷取則否。
 
  她針對由創新主導的普惠性與永續性經濟成長,給予世界各國政策擬定者建議。她目前以委員身分活躍於蘇格蘭政府的經濟顧問會議、南非總統直轄的經濟建言委員會、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之下的新成長論述建言團體、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Policy)、瑞典創新局(Vinnova)的顧問委員會,乃至於挪威的研究委員會。她另外身兼義大利總理的特別經濟顧問(2020),並在歐洲委員會研究、科學暨創新執委特別顧問的任內(2017-2019)執筆了在歐盟中影響深遠的「使命導向研究與創新」報告,使得各種「使命」在歐洲委員會的地平線(Horizon)創新計劃中,變成了舉足輕重,推動計畫前行的一項嶄新利器。
 
  www.marianamazzucato.com | @MazzucatoM
 
譯者簡介
 
鄭煥昇
 
  與文字朝朝暮暮,在書本中進進出出的譯者。譯有《冥王星任務》、《下一個家在何方》、《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傷風敗俗文化史》、《烈日帝國》、《性的解析》、《普羅旺斯1970》、《專業之死》、《哲學不該正經學》等書。
 
  賜教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
 

目錄

誌謝
序:關於財富創造的種種故事
 
導論 導論:製造 vs. 獲取
「價值萃取」常受到的批判
「價值」究竟是什麼?
見過「生產邊界」
為何價值理論這麼重要
本書架構
 
第一章 價值簡史
重商主義:貿易與金銀財寶
重農主義:答案藏在土地裡
古典學派:重視勞動力的價值
 
第二章 情人眼裡出價值:邊際主義者的崛起
新時代的新理論
古典學派的式微
從客觀到主觀:奠基於偏好的新價值理論
「新古典學派」的崛起
租金的消失與其意義所在
 
第三章 國家財富的測量
GDP:一種社會性的發明
國民會計制度的成型
測量政府貢獻給GDP的附加價值
國民會計帳裡的一件怪事:GDP跳躍發展了!
光東拼西湊出一個國民會計,是不夠的
 
第四章 金融業:一隻巨獸的誕生
當銀行與金融市場成為盟友
銀行問題
金融自由化與崩盤的種子
貨幣的創世神
金融與「實體」經濟
從利息到證券化產品
家中的負債
結論
 
第五章 賭場(式)資本主義的興起
(有飛機駕照的)普羅米修斯掙脫了鎖鏈
經濟中的新主體
金融業如何萃取價值
結論
 
第六章 實體經濟的金融化
庫藏股的副作用
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耐心」資本的退潮
短線主義與非生產性的投資
金融化與貧富差距的擴大
從股東價值最大化,到利害關係人的價值最大化
結論
 
第七章 當創新經濟淪為價值萃取的巧門
關於價值創造的幾個故事
創新從何而來
創新的資金來源
有專利護體的價值萃取
不具生產力的創業行為
合理的藥價在哪裡
網路效應與先行者優勢
數位價值的創造與萃取
風險的分攤與利益的分享
結論
 
第八章 被低估的公共價值
關於撙節的各種迷思
經濟思想史上的政府價值
凱因斯與反週期的政府治理行為
國民帳戶中的政府定位
公共選擇理論:私有化與委外的合理化
重拾信心與任務設定
公家與私人的「應得」
從公共財到公共價值
 
第九章 希望經濟學
市場永遠是對的
經濟學出任務
許眾人一個美好的未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4481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488頁 / 14.8 x 21 x 2.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關於財富創造的種種故事
 
從一九七五到二○一七年間,美國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就是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經濟規模──大致從五點四九兆美元成長到將近三倍的十七點二九兆美元。在此期間,生產力成長了大約百分之六十。但從一九七九年以來,絕大多數美國勞工的實質時薪基本上停滯不前,甚至不進反退。換句話說有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一小撮菁英擷取了幾乎經濟成長的所有果實。這是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比起其他社會成員要大上很多的關係嗎?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主張誰會說故事,誰就能統治世界。他最偉大的作品《理想國》(The Republic)在某個程度上是一本指南,一本告訴人該如何教育理想國領袖──「保護者」(the Guardian)──的指南。而我的這本書,質疑的是關於那些老生常談、現代資本主義中的財富創造者;質疑的是哪些經濟活動具有生產力,哪些不具有生產力;這本書既在質疑價值創造從何而來的故事,也在質疑這些故事是如何發揮其影響力,讓少數人得以以價值創造之名,萃取不成比例的經濟價值到自己手裡。
 
這樣的故事俯拾皆是。故事背景或許不同──主角有的是金融業、有的是大藥廠,有的是科技業巨擘──但他們自我介紹的臺詞都如出一轍:我在經濟體裡是格外有生產力的成員,我從事的活動可以創造財富,我勇於承擔高風險、所以我值得比單純受益於活動外溢效應者獲得更高的所得。但萬一到了最後,這些說法被證明了只是故事而非事實呢?萬一這些話術被創造出來,只是為了合理化財富與所得分配不均,只是為了讓少數人能說服政府與社會他們應該大口吃肉,其他人只能喝湯吃渣呢?

會員評鑑

4.5
9人評分
|
9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1/14

我讀完此書,再買入,怕以後看不到。一本值得用書套保護珍藏的好書。

此書徹底顛覆過去四十年主流自由放任經濟觀念,討論價值的起源與分配,在這個不平等的資本主義制度世界,我是資本家,但看不慣價值分配如此不平等。

社會不平等,會動盪不安,人民革命造反,最後倒楣的還是資本主義本身。
展開
user-img
Lv.2
4.0
|
2022/07/25
|
電子書

沒想到當年給的負評這麼多人回覆,那肯定要來交流學習一下。

首先,當年提的翻譯問題確實是草率了,但退一步來說,我依然不覺得譯文需要強行在地化,這是一本經濟學專書,掉幾個成語書袋看起來也許挺有學問,那改天翻譯個外文小說,裡面也給你擺幾個成語,各位難道受得了嗎?譯者、出版社有他們的考量,這我無從得知,但就讀者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大可不必。

翻譯書有翻譯腔,也不會因為擺幾個成語就更本土,如同我之前所提,成語都有其形成的脈絡,我也不是原文主義者,但看到滿滿的成語,實在覺得時空混亂,各位看了不以為忤,那當然很好,但我也就是誠實的表達(雖然用語有點激烈),這樣的翻譯讓我頭痛。

再來,我今天難道得是個博士,才能寫書評了?來找書看自然是要學習的,要論才智我當然差的遠,當年批評是過度草率,但酸人才智不如,這下可好,看個書也需要才智賽跑了是吧。

其他書評有提到書的內容,也有對原文的考察,都是很好的參考,這也是當年顧著罵而沒有做的,真的是學到了,要看原文自然看得起,只是程度不夠,看不快也看不太通,看翻譯就圖方便跟對照學習,翻譯的辛苦,的確是不該如此草率的評論的,當年的評論就留給各位讀者公評,也表負責。
展開
user-img
Lv.7
4.5
|
2022/04/09

書評:萬物的價值:經濟體系的革命時代,重新定義市場、價值、生產者與獲利者
The Value of Everything: Making and Tak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總評價: ★★★★✫
----------------------------------------------
通用性: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度: ★★★★☆
翻譯與排版: ★★★★✫
----------------------------------------------

【內容】
本書為談論價值的分析(衡量與定義)、創造與分配。各種理論演進比較與作者的見解。

本書述說目前經濟體系制度下,價格與價值(報酬)關連的問題。如區分「價值的創造」與「價值的獲取(萃取/擷取)」。如高階管理者薪資等報酬、相對於第一線實體生產的工人,其實質生產力影響是否真達到所領取報酬差異那麼大,在這之中是否持續的討論太少。

在層層轉接的經濟與社會或體系下,加上有權一方可影響甚或直接訂定規則的能力,所見會被認為有加強貧富差距、或是剝削的狀況會有。如卡在無法作動態調整,達到較合理靜態均衡;或是沒有共通數理標準的分配公平等。使得窮人無法翻身、貧富與階級的世襲;或是更直接的管理階層自肥與掏空等。在何謂較好的可及修正、及如何有可能施行方面的想法。

傳統上這一類的問題為已知,但沒有所有人都可接受的邏輯數理解,故實際上變成被放置的問題、政治與法律問題、或依經濟實力解決的問題。目前的定義與實務上結果就是成交價=價值認定,是帶有自我定義迴圈的問題(p.40)。其亦未解決不在市場上交易者的效用福利或滿足感等問題。如家庭內家務與生養育(p.164)、生一個健康的小孩值多少GDP。大家都知道這有問題,但沒人能提出一個所有人都可接受的價格。最後只能就是讀資料的人自己知道資料的限制就好了。

* 間接貢獻或合作貢獻的價值拆分問題基本上是個馬蜂窩。可行的合理或可接受作法太多。雖然我們常假設東西有一個正確答案,很多東西不一定有正確答案,而且還要跨時代跨對象跨文化跨場景的穩定而精確量化。那個問題本身是對的,應該存在的問題嗎?且就算有正確答案,正確答案也不一定只有一種一個(p.134)。

* GDP的計算在本書中是作為一種KPI 問題被提出。因其計算不承認許多政府服務的價值。但如同經濟學在各方面名詞使用上面臨的問題,政府也有很多種(從自由經濟、國有經濟、軍政府、到腐敗的帝制都有)。一個名詞在運用上要涵蓋現實中現存與過去未來同一名詞下所有定義的的話,理論模型會修補分岔個沒完。僅就當時該社會的典型認知與意識作解釋。

而作者也提示前人說過的,不同時代會問的問題與關心的事物(社會對事物的評價與報酬的基準)也會不同。幾百年前農業社會沒人在問可持續性農業與碳排放,問題是怎麼弄出足夠的東西養活健康的人口;那未來呢(未來學的領域)?

註:權與錢。傳統各種經濟學並沒有否認「權與規則」的存在與其影響力。但通常當它是另外一個話題。只討論「在既有給定條件下」如果怎樣作,會有(包含但不限於)哪些與哪些影響。而實然與應然的問題,本來也就是不同的分支。包含風險(含創新風險、財務風險等)報酬的分配等也與此相關。

其基本立場在於找國家層級/公部門其能作應作的事(納稅人是為求讀者與公眾認同所用的代稱),怎麼去作有可能對此(價格、稅制、公眾服務索價等)改善的調整。直接以此為命題的是其2011年的另一本著作,本書英文版為2018年出版。

註:作者對政府公部門在提供公共財之外應作的事的期許,有部份把它當成政府像是一個巨大的保險公司。因集資且財源多種故有巨大的風險承受能力、與人材庫、情報量;有能力負擔遠較一般民營公司更大的創新風險與執行能力。不過公務員心態多半與其正好相反,不喜歡擔負任何個人評價層級上的風險。

法規則是另一個要改變的地方。作者此書若要說對此主題有實用價值,可能較表現在這一點。期望增加此方面的理論前進,傳播思想讓政府能作更多事、或至少修改調整一些法律及規範、與群眾對其之民意支持(p.50)。不過這個比較像是對整體社會的實用,不是對個人的實用。

寫法平順易懂,但這是在要求讀者對經濟體系(內容本體)具有基本認知的前提下。。


【實用價值】
對經濟學有理解的人較有價值,增強或復習內部的思考與判斷時的想法。

後半本基本上是在講金融業含投資領域的事。最後才帶到作者認為公領域的產出與所作事情的價值被低估,公領域應該要可以作得更多。

因本書不是講數理經濟學;而是用一般經濟學常見的論述形式在說明。故不免會有較多要用詞彙詞意來抓其意所指與程度輕重的部份,配合讀者的預備知識來作判斷理解。書中羅列了很多數字,用相互比較的觀點來看作者要講的重大性即可。

對經濟學沒有特別讀過的人讀起來會較累,或說是很累而超出負荷(談及的範圍很廣)。而讀後可能就是得到:所以經濟學理論有很多種,但以往與現今的制度都還是有很多問題的。現實世界沒有經濟學理論世界這麼單純(但現實物理環境,也不是物理理想空間這點,很少聽到有人抱怨?)。富人會剝削窮人、或是富人領取了與其貢獻與努力不相等的巨額財富與報酬。這類的結論。

註:但同樣的東西也適用於工作觀。在看貧富不均與報酬分配時,一般多會注意到報酬應該與工作貢獻對應,高階白領不應沒有作出什麼成果就領一堆錢。但同樣的低階初階人員也應該要意識到,自己領的報酬也是對於工作成果的支付;而不是只要按時打卡,準時上班下班待滿8小時公司就應該要付我多少錢、待夠多少年就應該昇遷。

類似種種在傳統觀念中也有些其他的認知,不一定為真且甚至不一定在同時期具有一貫性。例如金融業不生產實體商品,故歷史上很多人認為其不具實質生產力。包含更早時一般也認為僅從事買賣的商人「不事生產」(有時被視為剝削生產者;有時真的是、含擄人為奴)。但對同樣不生產實體商品的教師卻又給予高度的敬重…至少在網際網路普及化、或學院供給過量,大量打破獲取知識管道的寡占或流量傳播限制之前。

註:貸與的金錢本身也是一種權力(購買力),調錢是借用權力/用後就消失的機會成本。而金錢本身也是一種商品。但要求多少的金錢調用/專利使用回報是公平、對整體社會有效率的?知識教給他人後社會總生產力上昇,但自己的知識不會變少;而金錢借給其他人後,自己所能用的金錢是會變少的。從GDP計算來說,收息視同提供服務(房屋租賃、金錢租賃)之收入,會算入產值而讓社會整體的所得增加。

本書有很大的篇幅放在金融業生產價值的認定上。這邊在看法上一直歧異很大。包含了間接與合作等要素。當然?作者也花了很多的篇章在講金融業太貪心拿太多。

註:現在還有其他東西加進來,包含貨幣發行機構都有變化。從具有寡占性的電子支付廠商所給予的儲值額、虛擬貨幣等(p.238)。如果受到廣泛認定作為交易媒介使用,那它在經濟運作上就是貨幣。不管是實體貝殼、紙鈔貝殼、或是電子貝殼。


【翻譯與排版】
閱讀上可說沒有感覺有任何問題。少部份語句的確不好讀,不過多半是內容本身就需要讀者思考的關係,並不打算把它歸類於翻譯不當。

另外作者旁徵博引很多東西、與壓縮簡介了一大串各家重要學說成就。也可能會造成一些人讀不下去或有不能理解的部份,此亦非翻譯的責任。

如果要說有問題的話,就是語氣是教科書調調,但是又不像教科書一樣一手一腳帶你慢慢一步一步學習。引用了不少東西(學者寫書通常都是這樣)。裏面提到的詞語有不懂的話,就自己按附註或是Google去瞭解。現在有網際網路很方便了。但就算沒有一個一個詞語確認(很多只是用來點出文脈的東西不必真的去看),應也能讀懂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方向。

至於有些中文用語/慣用語/成語用的好像不是那麼適當的地方,視為每個人本來用語習慣就會不同就好,不用要求同調性到吹毛求疵。如p.137「欠缺一種拳拳到肉的標準來評估」會生出奇怪的畫面,但不需要對一本書中幾個詞、或小部份的潤飾感到怪,在未確認原文說法前就下定論。有時會有原文本來的說法會更奇怪、或中文無對應說法的狀況。

部份應該是有誤植,如p.249的美國個人持有股票的比重,應該是比較接近33%,而不是3%。不過可由上下文知道要講的事。因書中堆了不少東西包含數字,這類狀況會有。一些精確的選字上可能多少也有些扭曲、與缺少一些本來應可讓文意更明確的潤飾(屬於nice-to-have;在must的通順度上倒是沒問題)。不過這本書通常順著文意讀就好,真的覺得有可疑不通的地方再去確認就行了。作者對龐大理論體系與市場狀況的高度壓縮快速帶過是主要限制。

只要讀者(若依中文書名)買書時有意識到:它是在講經濟學經濟體系方面的書,不是講商管或公司股票資產鑑價的書就好。英文書名較沒有這種問題,明確表示了在講Global Economy下的事,雖然後段有省略掉Value這字。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並非內容摘選或學習心得、非供代替買書使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user-img
Lv.6
4.5
|
2022/01/30

作者是來自意大利的經濟學教授,此書批判現有主流的美國經濟學,書中分為九章,討論價值理論的創新、政府角色與價值生產者問題,是一本好的經濟學入門讀物。書中討論了不少經濟學價格理論經典來塑造現有價值體系,偏好明斯基、凱恩斯和熊彼得的理論,配以統計數字來解釋,描繪價值搾取、價值創造、勞動價值和政府部門的關係。

首先,編者嘗試在首三章解釋是什麼,歷史上討論價值源自於務農、商貿和工業勞動,問題在於誰決定生產的邊界,誰是價值創造者,誰不是。然後,作者提出當今中經濟學有三個問題:缺乏價值討論、以市價當做價值、政府的核心角色被忽略。也因為如何說影響如何做,因此討論價值不是抽象辯論,將深遠影響到社會。

其次,作者說明會計制度是人為的並非價值中立的,由於近一百年來的經濟理論和會計方法演變,在 1947 年於聯合國建立了國民所得計法,成為後來主要計算經濟的方式,可是錯把部份好事當成本,只注重增值而忽略了經濟的其他可能。同時,作者指出專利可能會拖創新發明後腿,由資本家把持,卻可能從事不事生產的創業行為,製造了收入兩極化,同時令部份藥物卻貴得一般人無法購買。書中也說明在一九七零年代以後,市場傾向金融化實體經濟,無論是機械電子化、精簡人手、金融投資與創投機制,都是為了提高股東所得,迫令相關者以效率為本,來搾取價值,而非口口聲聲的「創造價值」。

再者,作者引用她的另一本名作《打造創業型國家》中指出一般理論矮化了政府的公共價值,她認為政府可以在創新有更具體更積極的角色,而不該只靠創新科企,來協助工商業創新。最後,作者單單只改國民所得計法不夠,單單靠更改稅制也不夠,她根據波蘭尼 (Karl Polanyi) 的理論歸納出,視政府創造價值作為解決資本主義弊端的辦法。
展開
user-img
Lv.7
5.0
|
2021/07/24

非常佩服這位經濟學家的論點,她的兩本中譯本(另一本是「打造創業型國家」)我都有讀。身為非經濟領域的讀者,能了解她提出的問題意識,並對於她試圖拆解這麼根深蒂固的問題,感到很佩服。
前面幾章在鋪陳經濟學的歷史,看得有點慢。後面的章節,作者火力全開,我也越讀越快,竟然一口氣就讀完了。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天下文化電子書暢銷展:連結現在與未來,全展單書88折、3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