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物理治療師原本的職責,為確實評估、分析患者具有的功能異常,並且基於這些異常訂定治療流程,予以實踐。要訂定合適的治療流程,除了用物理治療評估進行正確的預後預測,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引導出患者的恢復力,釐清病情是不可或缺的過程。
這幾年針對退化性髖關節炎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物理治療,一般從術後早期介入1~2週後,便讓患者出院。在這短暫的住院期間,重要的是如何引出、讓患者能力恢復到足以回歸日常生活。不過現狀又是如何呢?根據筆者的印象,在許多醫院,稱作步行練習而循著臨床路徑,只在用雙槓活動、醫院走廊、室外步行時有物理治療師陪伴。這些案例,都有好好正視每個患者具有的功能異常嗎?
髖關節疾病與相連關節的關係深遠,但也應該留意若對髖關節進行手術,基本上不會對相連關節進行手術的介入。所以物理治療師必須對相連關節進行評估、治療。重要的是用保守治療判斷病情、病程分期,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的同時找出避開手術的可能,以及以手術前的「time saving」為目標,實施也將相連關節列入視野考量的運動治療。無論是術後的治療或保守治療,橫跨對髖關節與其他部位雙方的視點皆不可或缺。
為了讓本書從局部以及其他部位同時導出物理治療管理,成為臨床實務上應當執行的指標,我邀請不同的執筆者書寫髖關節物理治療。這次委託執筆的對象,是我和共同編著者對馬準教授約30年間在物理治療師髖關節界的人脈,以及在日本物理治療師學會及日本髖關節學會相遇的人士,每一位無庸置疑皆為髖關節領域的猛將(專家)。每個章節都是每位治療師基於本身的臨床經驗與證據導出的根據,用心描寫的確實管理方法。希望在臨床現場煩惱的物理治療師能將本書當作參考,當作日後的指標。
隨著這幾年物理治療師急遽增加,舉辦了許許多多的運動器官疾病的講座,有許多物理治療師參加。不過或許也有人經驗過,即使在實務講座或課程學到許多治療手法,在臨床實務上卻無法得到治療結果,有些情況下無法獲得患者的信任,使得甫當上物理治療師時滿懷希望的初衷變得失落不已。這種情況一定是沒有理解患者病情,只是模仿學到的手法,而沒有學到手法的本質。由於以往針對單一關節的肌力強化及關節活動度運動沒有獲得充分的治療成果,因此花費金錢參加講習,就是為了獲得特殊的治療方法。不過這麼做同樣也沒有獲得成效。要博得患者的信任,除了確實說明病情,必須有物理治療師擅長的功能解剖與運動學導出的運動治療,加上組合本身物理治療技術的管理能力。由於本書中臨床上與患者治療息息相關的實用技巧內容無比豐富,希望讀者能理解各章節的內容,在臨床現場予以活用。
最後我要打從心底感謝,在本書發行前,在編輯及校正上盡心盡力的Medical View出版社及小松朋寬先生。
永井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