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冷戰視野與20世紀中期文學研究的
現狀與方法 1
一、20世紀中期文學研究之現狀與方法 2
二、國際冷戰文化研究之現狀與方法 7
三、新視野與新課題 11
第一章 幕布上的冷戰:
《腐蝕》的改編與意義 31
一、「她」之命名:從「特別任務」者到「美蔣特務」 34
二、「她」之生死:從「美蔣特務」到「反革命分子」 58
三、「反特片」之濫觴:欲望表徵與政治編碼 71
第二章 時代文學的典範:
趙樹理的文藝實踐與理想 83
一、小說形式的綿密性:人事、場景與時間 85
二、小說圖景的整體性:階層、性別與權力 94
三、「新啟蒙運動」:以民間本土為正統 102
第三章 風景詩學的重構:
1949年後沈從文的審美困境 113
一、「復筆」的困境:風景與抒情 115
二、審美的困境:風景與美學 131
三、「抽象的抒情」:有情與事功 141
第四章 左翼文藝的承繼:
《二月》的改編與接受 149
一、從浪漫「孤雁」到革命青年 150
二、從批判公映到觀眾熱捧 163
三、冷戰政治訴求與文藝觀念構建 171
第五章 西洋文藝的取捨:
批判18、19世紀文藝作品 177
一、重估現代主義文學:好懂與難懂 179
二、文藝教育與報刊出版:翻譯與衍生 188
三、餘音未絕:表演與重生 201
第六章 香港現代主義:
文學理想樂園與自由民主精神之重建 215
一、文藝新潮社:人類靈性的探求者 217
二、《文藝新潮》:文學的烏托邦 230
三、世界主義:撫觸國際文壇脈動 236
第七章 離散的純境:
香港疊印、中國關懷、世界想像 247
一、馬朗:跨越滬港的吟詠者 248
二、楊際光:純境遠景的追夢人 265
三、李維陵:理性時代的守望者 277
第八章 殖民地的「賣夢人」:
冷戰與現代主義的煉金術 291
一、夢囈式的抒情:形式創新及其限度 294
二、殖民地的苦悶:美援文化的在地化 310
三、「銜卵築涯角」:複述自我 317
第九章 跨界的限閾:
香港左派電影的冷戰命運 321
一、香港左派電影的身分建構:「中間性」特質 325
二、本土的政治限制:香港、美國與臺灣 334
三、內地的政策變動:滬港合作、衝突與中斷 343
第十章 幕布後的冷戰:
香港的電檢制度(1947-1971) 361
一、電檢規例與特別顧慮(1947-1956) 364
二、政治審查與內地電影(1954-1971) 371
三、政治審查與美新處電影(1949-1971) 389
參考文獻 399
後 記 417